第一二三章 將誅

魏仁浦聽了郭汾最後一句話,不由得一愣,道:“你們九個人?”心中猛地一驚,便猜到隔壁這人只怕不是等閒之輩!

朝範質望去,卻見他臉上的神色十分複雜,魏仁浦作了一個詢問的神色,範質蘸了一點茶水,在桌上寫道“元帥夫人”四字,魏仁浦駭了一跳。

就在這時郭俱蘭奔了進來,道:“夫人,鄭長史……”看看附近有人便頓住,郭汾卻已知瞞不過了,見雨勢已停,走到天井中來,對範、魏二人道:“今日一談,得益良多,範先生都沒聽出妾身的聲音麼?”

範質和魏仁浦趕忙出廊行禮,範質道:“剛纔已經聽出了夫人的聲音,只是見魏兄與夫人正在興頭上,不好打擾。”

郭汾哈哈一笑,又問魏仁浦的身份來歷,範質道:“魏兄是衛州人氏,中原有名的士子,入涼有日,如今正是待考之身。已經過了二試。”

“待考,莫非準備應我天策府取士之試?”

範質代爲答道:“正是。”

郭汾大喜道:“若是如此,那真是國家之福了!前面二試,元帥都未曾參與,最後這一道關,卻得元帥親自主持。這場考試早就要進行了,只因元帥西征,這才拖了又拖。”

魏仁浦應道:“倫才大舉雖重,但破虜征伐更急。”

他自知道郭汾的身份,說話便顯得謹慎多了,這兩句話語氣上沒有下任何評判,只是述說。

郭汾道:“搜選人才,也很急的,現在咱們的武將是不少了,治國的文才卻總是不夠用。”頓了頓,道:“剛纔魏先生說,中部糧價之事有經、權二議,經先生已經說了,權卻該如何?”

魏仁浦忙道:“待考儒生,如何敢在夫人面前妄議國政!”

郭汾笑了笑,道:“待考儒生爲什麼不能議國政?咱們這邊不是中原,沒這限制啊。”

魏仁浦剛纔不知道郭汾的身份,說開了便止不住,有些話甚至是未經深思熟慮的臨場發揮,這時既然知道了郭汾的身份,說話之前便不免三四猶豫,遲疑了好一會,才道:“經者王者之政,權者霸者之略。王者之政,放諸四海皆可明議,霸者之略,非其人不言,非其地不議,非其時不行。”說着看了看周圍,意思是現在的氛圍不對。

郭汾便猜此事必須保密,便向觀音堂的和尚借一間廂房,這時觀音堂的和尚聽說是元帥夫人駕到,個個又驚又喜,哪裡有不答應的,馬上就提供了一間淨室。

郭汾便邀魏仁浦入內,魏仁浦拘禮不敢進去,郭汾道:“既要論國家大事,扭扭捏捏的做什麼!”

魏仁浦聽了這話,怕被小覷了,這才進來,郭汾也不令關門,只是讓郭魯哥夫婦守在門外,其他人等都隔離在遠處,門雖未關,但外面的人卻聽不清楚裡面人的話。

郭汾這才道:“先生是不是有什麼辦法?”

魏仁浦心想:“剛纔最不該說的話也都說了,現在還藏掖着幹什麼!”便道:“中部糧價之事不決,是因爲主政雙方之議論,一個過嚴有害國法,一個過寬以至於無法懲治奸商,且朝中……”他說到這裡,又停住。

郭汾道:“繼續說下去。”

魏仁浦道:“晚生對國家之事,只是旁觀,未知得深切,實在不宜妄言。”

郭汾搖頭道:“正因爲你是旁觀,所以才能旁觀者清啊。你說下去吧,有什麼不對的,我不會見怪。就算涉及到什麼人你說錯了,我也只當你無心。”

魏仁浦得到這份鼓勵,這才鼓起勇氣道:“其實政策一過嚴、一過寬,以至於無法施行,或者正是朝中有人爲利益所牽涉,不想糧價就此下跌。中部奸商有所依賴憑恃,這纔有恃無恐。”

郭汾一怔,不置可否,過了一會,才道:“若真是你說的這樣,你可有辦法解決?就像你剛纔說的,要在不侵擾國家現有律法的情況下解決。”

魏仁浦道:“可以的,只要重重拿起,輕輕放下,就行了。”

郭汾皺眉道:“莫給我打謎語,說實在的。”

魏仁浦道:“糧價炒賣之風,盛行於高昌,但那些糧商背後的勢力還盤踞得不算牢靠,只要尋一個在高昌有嚴酷之名的人,將行極嚴厲之事,就可以了。其事在將行未行之間,風聲傳出,糧價必跌!正如投鼠忌器,卻引一貓入內,貓不需近器,只需一叫,便可讓鼠輩喪膽。此事說來輕巧,不過卻得是最高決策者有足夠決心,且其真正意圖必須絕密,不能走漏半點風聲,否則就不靈了。”

郭汾一點就透,心中大喜,又想:“唉,我怎麼就沒想到!若是夫君的話,便不會躊躇這麼久了。”便有了主張。

————————————她之前的態度十分彷徨,對兩種解決方案在兩可之中,因此聽鄭渭說覺得鄭渭有理,聽楊定國說覺得楊定國有理,只因爲自己沒有決定,所以就容易動搖。這時既有了決定,便不再猶疑了。

第二日糾評臺召開了會議,郭汾親自主持,一上臺就表明了自己的意見:她要依法嚴厲打擊炒賣糧食者,絕不容許禍國殃民者的存在。

涼州坊間本來就對中部的糧商意見很大,嚴厲打擊的聲浪很高。至於力主慎重者,主要來自上層——那必須是小部分對律法有遠見的人才能看到的問題,相對來說有些形而上,卻很難在一個面對許多人的場合說。非有上層執政者的推動,後一種意見很難取得勝利。

糾評臺的御史們都是深知民意的,這時見郭汾表示如此紛紛響應,楊定國見郭汾徹底支持自己,心中大喜,在糾評臺前痛斥中部糧商的無良,說到激動處幾乎聲淚俱下!

這一場本來要討論如何應對中部糧價高企問題的政策的糾評會議,當時成了一場對無良奸商的批判大會!鄭渭一派的意見簡直沒法上臺!

會議連續開了七天,御史們的意見一天比一天激烈!到後來豈止是要將糧商們抄家,簡直是要將糧商們拆骨扒皮了!

鄭渭見郭汾轉變得如此之徹底,心中詫異,卻又暗暗擔心,怕天策政權好不容易立起來的信譽在這次的事件中一朝崩潰。

不過糾評臺的輿論已經完全一邊倒,鄭渭想要回天也在所難行。他心想只有在天策府內部討論如何執行時想辦法了——輿論是輿論,真要執行,還是得看他長史如何調動人手。

不料就在天策府內部的議事中,郭汾建議將這件事情從政務層面,提升到軍政層面上來——也就是說從內政轉變爲涉及軍事的範疇。這樣一來事件的性質就變了!

楊定國卻道:“這件事情已經影響到了國計民生,正該如此!”又自動請纓,道:“老夫雖然年邁,卻願意到高昌走一趟。如果諸位信得過我,這件事情就交給老夫吧!”

郭汾道:“這件事情,也正應該由中樞派一個人過去親自辦。若是個地方官吏,或者威權不夠,只怕辦不下來。但是我覺得楊國老並不合適。”

楊定國看了鄭渭一眼道:“我不合適,難道要請鄭‘相爺’去麼?”

郭汾道:“涼州政務繁忙,鄭長史哪裡走得開?我是想,這次的事情,有很大原因是楊易將軍將許多北庭軍民發派到高昌、伊州就食,既然如此,也不用從涼州派人了,就乾脆讓楊易將軍來辦這件事吧。讓他以輪臺都督身份,在秋收之前主管龜、焉、高、伊四州糧務。”

楊、鄭兩人都愣了一下,一時想不通郭汾爲何會有這個提法,鄭渭固然覺得不妥,楊定國也道:“楊都督主持北庭防務,既要防備漠北,又要處理北庭的重建,只怕分身乏術啊!”

鄭渭也道:“而且楊都督如今是邊防重將,若再牽涉到政務上來,只怕混淆了軍政界限。如今楊都督已經在總理北庭軍政,若是將山南也交給他,那權力就太大了——當初就是寧遠郭都督,也沒有這般大的權力啊!”

郭汾卻道:“我卻覺得,楊都督必有辦法。而且也不是要他署理山南的政務,而是將天山南北統合起來,作爲一個總的缺糧區,讓他來主抓對軍、民、商、奴的糧食調配。如今中部的糧食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了,嚴重到影響軍心民心,此事若是處理不好,北庭也會被拖垮的,所以這事不止是政務了啊。而且民間也一致認爲應該嚴打。既然如此,唯有先將山南連同北庭一起進行糧食管制配給,按照戰時緊急情況來辦。再說這原本不是常態,待秋收之後,就食的軍民回到北庭,楊都督的這個權限自然終止。這也就幾個月的時間。”

楊定國點頭道:“這說的也有道理。我覺得可以考慮。”

魯嘉陵這時也從蘭州回來了,笑道:“楊都督在高昌是幹過一票鐵血之事的,若是他去,還沒到高昌只怕那批糧商就得嚇得魂都沒有了!”

他說的,正是楊易誅殺龐特一事!那件事情鄭渭其實也不贊成,但當時的幕後推動者是張邁,所以鄭渭沒法否決。

薛復對這件事情一直沒什麼意見,這時目光閃動,若有所悟,點頭道:“若是此事依戰時情況處理,那便容易多了。”

只有鄭渭依舊主張持重。

郭汾道:“務本之道,仍然得從律法上着手,但這個遠水救不了近火,今天的決議只是從權。當初元帥吩咐東方之事,我們若有歧異則以多數決定,如今既然有五人中有四人贊成,那麼這件事情就交給楊都督吧。”

(未完待續)

第一零六章 託雲小鎮第一百章 夜襲者第六十一章 百帳風雲之一第二八九章 鄴都易幟第七十一章 脣齒攻防第二二五章 兵議和議第一一零章 不把禍根留給子孫!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三十七章 誘敵第一二九章 碎葉留守第一六一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八章 沙陀故土第一四零章 一樣樞密兩樣人第一八八章 軍勢如棋第十八章 我們相信你第一三三章 馮道第一六七章 契丹輪臺之恥第一二五章 蟄第一六二章 套南失陷第壹壹壹章 爲自己活着第四十六章 活佛第四十一章 水的問題第三十三章 綠化肇端第一 一 零章 西北攻略第五十章 孤兒柴榮第二八九章 鄴都易幟第四十五章 碎葉屯軍後裔第九十三章 天下無敵第一五八章 威震西域第二六九章 上京會戰之四第八十四章 車陣的威力二第一一二章 壓艙石第三一四章 捕蟬者第五十五章 空谷熾焰第一四八章 巡河死線第四十一章 水的問題第五十七章 竹槓第六十九章 回馬槍第二九四章 下臺階第三十八章 火燒高昌第八十七章 汗血騎兵團之一第一七四章 開荒大元帥第一七六章 韓家父子第三十九章 四面襲擾之一第一二七章 換城之議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第二十章 各就各位第二五三章 人心馬力第六十四章 陌刀戰斧營第一五九章 這邊的家第七十九章 將不厭詐第一一六章 秋收前夕第三十章 莫敦門之戰第三十二章 陌刀之下無仁慈第九章 下巴兒思之二第四十九章 羣龍再動第一三八章 張邁成親之二第四十五章 轉向第三零七章 西巡前夕第一七五章 污水第十二章 盟友的遲疑第二五一章 誰的土地誰的家第六章 改姓毀宗第一四零章 一樣樞密兩樣人第八十一章 亂陣第九十五章 敦煌易主第三章 將與令公會獵於龜茲焉耆間第二八五章 定州軍議第八十五章 大唐英雌第一二三章 將誅第三十八章 火燒高昌第二六四章 汗血寶馬真的很重要嗎第一二八章 四大佛國第一二九章 碎葉留守第四十一章 向誰請功第一二三章 第一座城第三章 將與令公會獵於龜茲焉耆間第六十八章 折狼牙第五十九章 血矛鐵印第二三六章 大國之滅第七十章 磨磨第一三一章 騎兵攻城第七十八章 新的計劃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一六零章 隔岸觀火第二零九章 度盡漠北第九十四章 親離衆叛第一一六章 甘州第七十二章 烈焰陌刀之二第一一三章 河西五都尉第一七五章 安西大都護繼任者第二十八章 遊說工作第九十四章 西征開始第八十四章 玉門破敵!第二六三章 外交的陽謀與陰謀第九十七章 回敦煌去!第一零三章 郭洛之鞭第一二九章 瑞雪兆豐年第六十六章 威震河西
第一零六章 託雲小鎮第一百章 夜襲者第六十一章 百帳風雲之一第二八九章 鄴都易幟第七十一章 脣齒攻防第二二五章 兵議和議第一一零章 不把禍根留給子孫!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三十七章 誘敵第一二九章 碎葉留守第一六一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八章 沙陀故土第一四零章 一樣樞密兩樣人第一八八章 軍勢如棋第十八章 我們相信你第一三三章 馮道第一六七章 契丹輪臺之恥第一二五章 蟄第一六二章 套南失陷第壹壹壹章 爲自己活着第四十六章 活佛第四十一章 水的問題第三十三章 綠化肇端第一 一 零章 西北攻略第五十章 孤兒柴榮第二八九章 鄴都易幟第四十五章 碎葉屯軍後裔第九十三章 天下無敵第一五八章 威震西域第二六九章 上京會戰之四第八十四章 車陣的威力二第一一二章 壓艙石第三一四章 捕蟬者第五十五章 空谷熾焰第一四八章 巡河死線第四十一章 水的問題第五十七章 竹槓第六十九章 回馬槍第二九四章 下臺階第三十八章 火燒高昌第八十七章 汗血騎兵團之一第一七四章 開荒大元帥第一七六章 韓家父子第三十九章 四面襲擾之一第一二七章 換城之議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第二十章 各就各位第二五三章 人心馬力第六十四章 陌刀戰斧營第一五九章 這邊的家第七十九章 將不厭詐第一一六章 秋收前夕第三十章 莫敦門之戰第三十二章 陌刀之下無仁慈第九章 下巴兒思之二第四十九章 羣龍再動第一三八章 張邁成親之二第四十五章 轉向第三零七章 西巡前夕第一七五章 污水第十二章 盟友的遲疑第二五一章 誰的土地誰的家第六章 改姓毀宗第一四零章 一樣樞密兩樣人第八十一章 亂陣第九十五章 敦煌易主第三章 將與令公會獵於龜茲焉耆間第二八五章 定州軍議第八十五章 大唐英雌第一二三章 將誅第三十八章 火燒高昌第二六四章 汗血寶馬真的很重要嗎第一二八章 四大佛國第一二九章 碎葉留守第四十一章 向誰請功第一二三章 第一座城第三章 將與令公會獵於龜茲焉耆間第六十八章 折狼牙第五十九章 血矛鐵印第二三六章 大國之滅第七十章 磨磨第一三一章 騎兵攻城第七十八章 新的計劃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一六零章 隔岸觀火第二零九章 度盡漠北第九十四章 親離衆叛第一一六章 甘州第七十二章 烈焰陌刀之二第一一三章 河西五都尉第一七五章 安西大都護繼任者第二十八章 遊說工作第九十四章 西征開始第八十四章 玉門破敵!第二六三章 外交的陽謀與陰謀第九十七章 回敦煌去!第一零三章 郭洛之鞭第一二九章 瑞雪兆豐年第六十六章 威震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