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夢溪石)
與元殊上京述職,一路悠閒相比,此時的京城,深宮之中的文淵閣,氛圍大相徑庭。
皇帝還未到,首輔與次輔,分列左右兩邊首座。
四目相對,趙肅泰然,張居正冷肅。
自從上次彈劾事件之後,一轉眼兩年過去,張居正對趙肅的誤會沒有解開,裂痕反倒越來越深,以至於成了今日這種局面,雖說不乏旁人煽風點火,可說到底,還是兩人施政理念的相悖,彼此性格的不相容,即便沒有沈懋學的摻和,張趙兩人同樣不可避免地會因爲其它事情而決裂。這是歷史的必然。
原本趙肅也曾試圖緩和局面,無關正事的時候與張居正閒聊兩句,免得上頭鬧僵,下面的人也跟着左右爲難,可老張完全不領情,每次都是不冷不熱地迴應。而且瞧他那意思,如果不是趙肅一派已成氣候,皇帝又袒護着,他一時半會難以下手,早就把趙肅一鍋端了,哪裡還會天天與趙肅一起坐在這裡?用張居正的話來說:看着他那張皮笑肉不笑的臉都犯惡心。
當然,張居正不是心直口快,做事不計後果的高拱,這句話也就是私底下說說罷了。他的霸道、性子獨,都是建立在實力上面,在當上首輔之前,他同樣是步步算計,如履薄冰這麼走過來的,在沒有把握充分打敗趙肅之前,他不會再輕易出手。
眼下,看到氣氛詭異,張四維出聲圓場,打破僵局,他找了個最安全的話題:“少雍是福建人吧,不知這福建過端陽節,有什麼講究?”
趙肅笑道:“少不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其實都大同小異,不過若是在老家,媳婦還得做上糉子和團扇,進獻給公婆,以示孝順。”
張四維打趣:“我聽說尊夫人一直在老家那邊,你孤身在京也有不少年月了吧,身邊沒個知冷知熱的人可不成,要不要我給你做個媒,娶一房貴妾,這京城裡可有不少人家明裡暗裡朝我打探,想嫁給俊閣老呢!”
好巧不巧,這番話讓剛進來的朱翊鈞聽到了,於是那一瞬間,皇帝的臉色陰沉得可以擰出水來。
他不聲不響地走向上座,衆人瞧見了,忙起身行禮。
“參見陛下!”
“諸位愛卿相談甚歡,不知在說些什麼,朕也想聽一聽。”
其他人只當皇帝在開玩笑,只有趙肅聽出裡頭別樣的意思,年輕的皇帝就像一隻日益霸道的小獸,除了對他的元配無可奈何之外,決不允許他身邊再出現新的人,無論男女,在他心目中,趙肅是完美的,這種完美理所當然會引來許多覬覦,所以他要好好看着,不能讓旁人有機可趁。
“啓稟陛下,臣與趙大人開着玩笑呢。”
皇帝好整以暇,看起來很有興趣:“什麼玩笑,朕也想聽聽。”
趙肅有點頭疼:“都是戲言,陛下不聽也罷。”
張居正正有不少事情想說,聞言也道:“陛下,既然人已到齊,不如就開始議事吧。”
首輔次輔都開口了,皇帝不能不給面子,便也不再追問,卻仍睇了趙肅一眼,那意思是回頭再和你細說。
趙肅嘴角一抽。
“陛下,歷時兩年,清丈土地業已完成大半,十三布政司並南北直隸府,各州縣等,共計土地七百餘萬頃,這是戶部整理之後呈上來的結果。”
實際上早在幾天前,皇帝就已經事先收到張居正的簡報,如今手上這一份,只不過是更爲詳盡的數據,但朱翊鈞並不着急,而是仔仔細細,從頭到尾,又看了一遍,然後遞給趙肅。
“趙師傅也瞧瞧。”
“是。”
趙肅看完,問:“元翁對如何處置這批田地,想必已有腹案了?”
張居正拈鬚頷首:“正是,清丈田地既已完成,接下來便可開始幾千年提出來的一條鞭法了,如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還有,既然這些田地屬於多出來的,那麼也可按照溢額田來收取賦稅,這七百萬頃算下來,到年底,國庫起碼可以增加數十萬兩的收入。”
趙肅沉吟片刻:“我覺得這法子有些欠妥。”
張居正不悅:“有何欠妥?”
“這些田地,雖然是各地豪強之前謊報漏報的,但是既然被列入清丈範圍,那必定是有人耕種的,富戶不可能自己去種田,那就只有貧苦小戶,若按溢額田來收稅,那麼最後負擔必然又攤派到貧苦小戶身上,百姓的負擔依舊沒有減輕。”
張居正不以爲然:“按照一條鞭法實施之後,你說的問題根本不會存在。屆時力役改爲僱役,將按田地畝數來徵收賦稅,丁糧俱多則爲上戶,有丁有糧爲中戶,有丁無糧者爲下戶,以此來收稅,不怕田地多者逃稅,而無田地者增稅。”
趙肅苦笑,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張居正這個制度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那七百多頃的田地,屬於額外清丈出來的,本來並不屬於這些人所有,而是私自圈佔的土地。
後世的史學家,幾乎衆口一詞地承認這個時代,正是資本主義萌芽及發展的黃金時期,假如沒有內憂外患,加上統治階級的扶持,也許後來中國會逐漸走向另外一個方向。
既然現在,原有軌道已經出現偏離,那麼再改變得大一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國家掌握的主動權更多,對以後的變革就更加有利。
但是現在張居正卻希望增加這些土地的稅收,來作爲對土地所有者逃稅的懲罰,事實上也等於承認了這些田地的歸屬權,依舊屬於那些地主豪強所有。
這樣一來,國庫收入是增加了,但對於長遠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照張居正的想法,此類情況都可以按照溢額田來收稅,那麼長此以往,非但制止不了私自圈地逃稅的行爲,反而還會變本加厲。
他儘量用衆人可以理解的語言簡單說了一下,張居正若有所思,但更多的是不以爲然,在他看來,他對自己的一條鞭法極有信心,既然可以用一條鞭法解決的問題,那麼其它問題都屬於細枝末節,不足爲慮,趙肅的顧慮,純粹是杞人憂天。
張居正和趙肅所提到的這七百頃田地,裡頭就有張四維老家的幾十頃,是以他爲了避嫌,不能開口發表意見,正襟危坐,閉目假瞑,心中卻另有打算。
魏學曾道:“我有個想法,不知可行不可行。”
趙肅道:“此爲議事,非是決策,大家暢所欲言,惟貫但說無妨。”
魏學曾道:“這七百多頃田地,說大不大,說笑不笑,但事關民生,可緩不可急,過急了,高門大戶容易反對,過緩了,百姓又得不到好處。”
魏學曾現在雖然在兵部,以前卻曾任戶部主事、侍郎,主管田賦一項,對這些事情,自然有發言權。
趙肅笑道:“惟貫說的是老成某國之言了,正是這個理兒,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是好?”
魏學曾道:“依下官的淺見,這種事情,不算稀奇,以後也仍然會發生,不如定個前例,立個法規,以後若有藏匿田地被發現者,田地收歸朝廷所有,與此同時,原先藏匿的人家,還得依數繳納罰金,且規定數年之內,不可將罰金攤派到佃戶身上。”
張四維似笑非笑:“魏大人張口閉口就是立法,可真得了趙閣老的真傳。”
趙肅還沒說話,便聽得皇帝淡淡道:“治國無法則亂,有法可循,何錯之有?”
張四維一噎。
申時行道:“我看魏大人之言,大是可行,不過當務之急,還是眼前這七百多頃田地,應當如何處理?”
張四維看了殷正茂一眼,殷正茂會意,開口道:“依我看,既然要立法,那麼律法之前,既往不咎,那七百多頃田地,該如何便如何去,法不責衆,也好安撫人心。”
沒想到張居正斷然否決:“不行,七百多頃田地,每年至少可爲國庫增加十幾萬兩的稅收,怎麼說不追究就不追究?!”
張四維眉毛微微抽動,心頭已經暗暗把張居正罵了一遍又一遍,只不過他素來城府深沉,又作爲張黨一派,不好公然拆張居正的臺。
眼見幾人各執一詞,爭持不下,皇帝道:“這樣說下去,一早上也說不出個結果。”
衆人停了爭論,齊齊望向他。
朱翊鈞道:“一條鞭法,自兩年前便已議定,諸般政令也已準備妥當,即日起實行,一下子推行全國,未免操之過急,不如先在兩京、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陝西這幾個地方試行,爲期兩年,若效果顯著,再推廣全國,此事就交由張師傅去辦。”
皇帝選擇的這些地方,不是一時頭腦發熱決定的,而是大有深意。
在兩京先行,是因爲北京和南京作爲京城與陪都,重要性不言而喻,又在天子眼皮底下,效果如何,皇帝自然可以親眼看見,而廣西貴州等地,不如江浙一帶富裕,貧瘠困苦之地繁多,又有邊疆夷民,容易生亂,對改革的需要更爲迫切。
帝王深思熟慮,考慮周全,又沒駁了張居正的面子,他雖不算完全滿意,也勉強同意,其他人自然沒有異議。
“至於那七百多頃田地,就按照魏大人所說去辦,連同法規條陳,一併呈上來,朕看過沒有問題之後,再下發執行。”
“是。”魏學曾拱手應諾。
朱翊鈞微微頷首,環視衆人:“諸卿今日還有何事要議?”
“臣有邊報奏議。”戚繼光道。
前兵部尚書譚綸病逝於任上,在他之後,兵部尚書空缺,需要遞補,皇帝便想到了戚繼光,他於萬曆五年,也就是三年前入京,任兵部尚書一職,統領全**事至今,兵部在他的掌管下,井井有條,皇帝對於軍隊的種種改良新策,在與戚繼光實踐經驗的結合下被更好地實現。
更難得的是,戚繼光把自己會做人,手腕玲瓏的一面發揮到了京城官場上,與趙肅的老交情暫且不說,連張居正、張四維等人也對他讚譽有加,可謂左右逢源。這麼一個人,做事當然無往不利,也異常順利,兵部交給他,可謂衆望所歸,恰到好處。
“講。”
“這頭一件,是寧夏哱拜有異動,日前曾有巡撫黨馨奏報,說此人手下多蓄亡命之徒,且數次冒領軍餉,先前朝廷念他率兵來投,屢立戰功,所以不予計較,但臣以爲,此風不可長,當預察之,以免養虎爲患。”
朱翊鈞道:“準。令黨馨秘查,不可打草驚蛇,將所查結果一應呈報於你。”
“是,另外還有一樁,則是建州三衛。萬曆元年時,李成樑在寬甸一帶築六堡,建州右衛以此爲藉口起兵擾邊,如今開市互貿,臣請嚴命約束諸部將領,勿以建州女真人少而欺之,亦勿放鬆戍邊防守,以免別有用心的人有機可趁。”
趙肅心中一動,這建州三衛,如今尚不入朝廷之眼,可也就是幾十年後,卻是覆滅明朝的大敵,這裡頭的建州左衛,就有後來的清太祖,努爾哈赤。
究其努爾哈赤從明朝敕封將領,到反明的經歷,明朝廷與努爾哈赤自然各說各的不是,明廷說女真族人忘恩負義,不思報效,反爲虎狼,努爾哈赤則說明朝邊將貪得無厭,辱殺父祖,令他不得不起兵反叛。
但實際上,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總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促進的,要說努爾哈赤沒有野心,打死趙肅也不相信,可要說他的野心是朝廷逼出來的,也不能不說錯誤。因爲在當時,邊陲防務,不像後世的民族政策,多方撫卹優待,而是多有粗暴歧視,女真族在東北,多會採參採東珠,朝廷派駐邊陲的將領,因爲這兩樣東西與女真族起衝突的事情,不在少數,說到底,還是一個策略的問題。
在趙肅看來,光打不撫是不行的,每個族羣裡都有硬骨頭,今天你狠狠打了,人家報復心強,過個幾年,十幾年,又捲土重來,到時候朝廷一旦軟弱,就吃不消了,就算朝廷強勢,這麼年年打下去,消耗的還是國庫。
所以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剿撫並用。打,要狠狠打,撫,也要春風化雨,拉攏韃靼、女真部中不想打仗,想過好日子的那一部分人,再慢慢進行文化層次上的同化,將其變爲中原人民的一支,日子好過了,誰會想去過那些茹毛飲血,朝不保夕,風吹雨打的日子?
但是這個辦法,需要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功夫,趙肅所能做的,不過是丟下這個種子,讓它生根發芽,至於以後的事情,就只能留待後人去操心,與時間的驗證。
他也曾經和戚繼光提過,得到了戚繼光的大力贊同。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作爲一個武將,戚繼光的目光並不短淺,甚至可以稱得上深遠,他心目中所謂的“伐謀”,正好與趙肅的想法不謀而合,都不僅僅看到眼前的勝利。
所以趁着建州右衛的異動,戚繼光也把自己前段時間與趙肅商量過的想法說出來,皇帝很痛快地答應了,全權交給他去負責。
可以想見的是,如果進展順利,並且一直順利下去,那麼幾十年後那些兵禍大變,也許就可以消弭於無形。
皇帝看了看衆人:“既然今天無事,那諸卿就先告退吧。”
“臣還有一事。”張居正緩緩開口
“張師傅請講。”
張居正看了趙肅一眼,沉聲道:“臣請關天下書院。”
趙肅眉毛微微一動,擡眼看他。
來了,重頭戲來了。張四維不由坐直身體,也望向趙肅。
作者有話要說:老張和趙肅正式對上,這應該是關於正事的最後一波**開始,當然內容將會不少,感情的事情也會穿插其中。下一更儘量放在明晚,更不了的話會是26號晚上。
今天初二,年還沒過完,大家吃好玩好,開心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