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禁軍、弓箭手未經點驗之數,汰去老弱不能服役者,再減去應募騎士者,約15萬之衆,擬按戶授以陝西、朔方之官田,一戶授田旱地中田200畝至1000畝不等,並使之比鄉而居,實行鄉約,並且以武官爲鄉紳……”蘇轍高坐於政事堂中廳正位,將從京兆府的陝西轉運使衙門發來的奏章,當先拿在了手中,低聲唸了一遍。
蘇遲在奏章中上報的是武好古和西軍一般將門首腦人物反覆商量了十多天才拿出來的一個最終案——實際上就是都軍機司和西軍將門達成的《整軍協議》。
老趙家的祖宗有杯酒釋兵權,到了趙佶這一代又來了個協議裁冗兵,倒還是挺有契約精神的。
根據達成的協議,西軍可以得到安置的員額,包括弓箭手在內(弓箭手已經授田),不包括騎士,總共有15萬幾千戶之多!其中又分成三個檔次:鄉紳、鄉士、鄉民。
鄉紳由西軍中有官身的武官之家充任,是府兵之鄉的領導階層,一戶可以授予官田1000畝,還可以照常領取官俸、職錢、職田等等,還可以優先得到軍府的官職。
鄉士則由西軍中的雜品武官和騎兵(沒有選上騎士)之家充任,是府兵之鄉的中堅階層,一戶可以授田500-600畝,如果擔任軍職,也可以照常領取軍餉薪俸。
鄉民則由西軍中的普通士兵和弓箭手之家充任,是府兵之鄉的主體,一戶可以授田200-250畝。
根據“協議”,所有的府兵授田,不論授予鄉紳、鄉士還是鄉民的土地,性質都是隸屬軍府的官田。不屬私人,不得出賣,也不能分割繼承——所授土地,必須記錄在戶主一人名下,戶主原則上由服役之丁擔任。
除難廕和傷蔭之家外,所有授田戶必須有人服役,並且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保住授田——標準是指服役者的官職和土地數量是否匹配?如果鄉紳之家出不了武官,地位就會下降,就必須繳還一部分土地。
而服役的形式有四種,一種是任官,也就是擔任官員,不論是否擔任武官,是否擁有軍職,都可以保有授田。如果原來不是武官,後來當上了武官,也可以按照標準補授土地。另外,官員的一切待遇,他們都可以照常享受。
第二種是“長征役”,也就是長期服役的雜品武臣和騎兵——他們可以保有土地,照領薪俸。
第三種情況是“府兵現役”,也就整天關在軍營中服役,期限是五年!沒有軍餉,但是也不承擔其他任何費用,可以領取賞賜。
第四種情況是“後備府兵役”,在服完五年現役後,授田府兵還得服20年的後備役。其間每年農閒時節,都必須抽出至少一個月時間去軍府服役,訓練備戰。如果遇到戰時,還會被徵發入伍服現役——由後備入現役者,是要發放足額軍餉的。
只要授田之家有一人符合以上四種情況之中的一種,就能繼續保有土地。而且也不必繳納任何租稅,本人、妻子皆終身免一切徭役。
如果授田之家沒有人符合以上四種情況,那就看有沒有“難廕”或者“傷蔭”,如果有的話,在繼承人成年之前,這戶人家不僅可以保有原來的一切待遇,還可以按月從軍府領取米糧。
如果沒有“難廕”或者“傷蔭”,那就不得保有授田!
除了授田、免徭役之外,授田府兵還有一項特權,就是子弟可以免費接受鄉學教育。
所謂的“鄉學”,其實就是蒙學加上簡化版的六藝書院——教授簡單的儒學、文學、算學和戰陣之藝(就是上戰場的隊列和武藝)。鄉學畢業時,還可以擇優進入開封步軍學堂和界河騎士學院!只要進入這兩所軍學,立即就算入役,順利畢業就能做官!
而且開封步軍學堂和界河騎士學院還會爲授田府兵保留一定比例的入學名額——這其實是給西軍將門的優惠,光靠鄉學教育,是不大可能搶到入學名額的,除非天賦驚人。
另外,在大約15萬家授田府兵之外,陝西六路總軍機房還會從西軍中挑出5000個騎士之家。騎士的待遇要遠超授田府兵,光是授田就有2000—2500畝!而且全家可以免徭役(享受官員待遇),子弟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還有機會番上服役,護衛天子,升官的機會當然也不是尋常授田府兵可以相比的。
“這個武崇道還是會辦事的……”蘇轍唸完了奏章,笑着說,“西軍這下算是解決了!20萬衆,馬上就要被整理成3萬餘常備新軍,12萬後備軍和5000騎士了。開支可就能大減了!”
武好古和西軍將門談出來的方案,似乎是給了西軍官兵很多特權和優惠,但實際上他們還是吃虧的。
原本的西軍,扣除弓箭手後,至少有十幾萬人,都是禁軍啊!只算一堆大頭兵(不算官),一年軍餉、軍糧、軍服、賞賜加一起,沒有1000多萬根本搞不定。
現在整合成三萬現役常備軍和5000騎士,而且大部分還是不支餉的,一年人事上(不算官員)支出200萬就頂天了。一下子省了超過800萬啊!
張商英皺着眉頭,“20萬裁到三萬五千,是不是狠了一點?萬一有什麼事兒,這點兵夠用嗎?”
“夠了!”回答問題的是同知都軍機張叔夜,他本來沒有資格參加兩府集議的。
但是兩府的大佬誰也沒帶過兵,也不瞭解西軍的情況。所以在今天的崇政殿問對時,蘇轍就請旨調張叔夜參加兩府集議。
“這35000可是西軍的精華,個個都是戰兵,其中還有5000是具裝甲騎!”張叔夜道,“如果真的要出戰,還得配足輔兵,那就是70000大軍了。”
七萬很多嗎?
在坐的文官宰執還是心裡沒數——他們沒上過戰場沒帶過兵,不能真正理解“兵務精,不務多”的道理。而且他們也不知道軍中一般都有兩三成的空額,而常備府兵因爲士兵主要是不支餉的府兵,管理嚴格一點就能杜絕空額現象。
這樣35000戰兵就是實打實的了!
“另外,”張叔夜又道,“西北現在不僅是西軍,還有朔方軍和靈州軍。
都軍機司算了下,西軍大概可以整理出6個將,陝西六路一路擺一個將就能確保無虞了。朔方軍和靈州軍也可以參考西軍進行編整,同樣設立授田府兵。這樣不僅能讓兩軍獲得可靠的兵力,而且還能移民實邊。”
武好古雖然不在了,但是都軍機司還在正常運轉。在西軍整編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整編朔方軍、靈州軍,甚至東軍的機會也開始制定了。
張叔夜道:“都機宜司認爲朔方軍有四將授田府兵,靈州軍有一將授田府兵,就足堪使用了。”
蘇轍點點頭道:“那就是十一個將55000人,再有5000騎士,一共60000人,應該足夠了。”
“騎士還會多一些,朔方軍和靈州軍中也會安置一批,也許會有7000騎士。”張叔夜道,“河北還安置了3000多,將來可能達到5000家。這樣全國就有12000具裝甲騎了,足以對抗大遼。”
“哦。”蘇轍只是點頭。他老人家壓根沒想過12000具裝甲騎是個多麼牛逼的數字!而且這12000具裝還會玩牆式衝鋒和車輪出擊……
“朔方軍和靈州軍的5個將怎麼組成?有那麼多移民?”張商英倒是想到了更加實際一些的問題。
“已經有了辦法。”張叔夜道,“可以從在朔方、靈州服役的府兵中挑選精壯授予田地和身份。一年挑個幾百幾千的,幾年後也就把人湊齊了。”
“那東軍呢?”知樞密院事蔣之奇問,“河北、河東還有十幾萬禁軍,皆不能戰,是不是要要照這個方法整頓一番?”
“那是當然的。”張叔夜笑道,“下官覺得,等武崇道整完了西軍,還可以讓他去整頓河北軍……至於河東軍嘛,下官可以讓鍾弱翁走一趟。”
張叔夜當然不希望武好古回開封府,實際上這也是兩府宰執一致的意見。他們現在沒有辦法除掉武好古和他的實學派,但還是有辦法把他堵在外面的。
蘇轍拈着鬍鬚笑道:“咱們可以讓武崇道去當個河北安撫制置大使,這個名頭夠了吧,正經的帥司了,一方重臣啊……河北軍可比西軍難弄,夠他忙活幾年的了。”
西軍畢竟是久戰的精銳,而河北軍、河東軍乾脆是羣老百姓,而且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是“城市化”的,這和西軍軍將都在山溝溝裡面眯着是不一樣的。
給西軍授田是可行的,而同樣的辦法在河北軍、河東軍中,一定會搞砸鍋。
不過武好古肯定是有辦法的,只是他得忙活上好些年頭了……而武好古被河北軍拖住的時候,蘇轍就可以放開手腳在開封府搞他的大計劃了。
沒錯,蘇轍也是很有想法的!而他的想法,則是通過科舉和鄉村改革,挽救傳統的儒學,挽救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