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示好

如今的夏侯惠一行,已然歸到東安陽縣了。

之所以走得如此迅速,是因爲他得悉柯比能引鮮卑聯軍主動尋魏軍決戰,以及田豫遣白馬義從爲他們沿路警戒、避免柯比能別遣遊騎將他們截殺于歸途後,他便督促將士們倍道兼行,看有無可能趕上大戰。

即使趕不上臨陣廝殺,但若是能在戰事即將結束時作爲生力軍踏入戰場,對敵我士氣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只不過,他沒有想到,柯比能竟是敗得如此迅速。

依着常理而言,彼部聯軍有十餘萬之衆,不是應該穩紮穩打,以人命消耗的方式將魏軍拖垮纔對嘛!

怎麼纔不足兩個時辰就灰溜溜的逃歸平城了呢!

如此戰績,竟然也能稱雄漠南十數年?

還當真是盛名之下有虛士了。

害得自己一路火急火燎、緊趕慢趕的,連個觀摩敵我以近二十萬大軍對壘鏖戰的機會都沒有。

當看到秦朗遣來傳令的斥候,得悉最新調度的夏侯惠還特地拉着斥候問了戰事經過,然後便有了如此感慨。

“嗯,你歸去後代我傳聲秦元明,就說我會依將令行事,必不負所托。”

用如此言辭將傳令斥候打發走的夏侯惠,將目光投在晝夜奔流東去的桑乾河,眼中有些說不明道不白的玩味。

就連一起傾聽傳令的豹騎將率,本還想問問他打算從何處轉道北上截堵柯比能來的,但最終還是一言不發,默默的轉身前去飲馬了。

至於隸屬秦朗的驃騎營李裨將,那就更識趣了。

在夏侯惠接令的時候,他連偷瞄一眼其臉色都無有便走開了。

因爲算算路程,以他們皆是騎卒的趕路速度,從此地趕到北平邑魏軍大營也至多半日而已。

甚至都不用半日。

且他們偷襲馬城之後已然經過一個晝夜的休整了,趕到北平邑後,不管是戰馬還是騎卒都能以最佳狀態即刻投入戰事中,完全趕得上北上平城襲擊柯比能的戰事。

畢竟,秦朗還需要等泄歸泥與戴胡阿狼泥安頓好部落婦孺後才能進發。

所以說,秦朗這是因爲有泄歸泥等鮮卑遊騎的相助,對戰事有很大的把握後,便尋了個理由將夏侯惠給排除在平城戰事之外了。

什麼擔心柯比能將往馬城亡奔而去

藉口罷了。

兵敗後的柯比能,當務之急是挽回威望、穩住稱雄塞外的地位。

而想做到這點,他惟有先去漠北召集願意爲他死力的部落襄助、重振自身實力後,才能讓漠南各部落迫於時勢選擇臣服!

如此,他焉能東奔馬城、繼續留在漠南!

夏侯惠並不覺得,秦朗連如此顯而易見的結果都推斷不出來。

所以,他現今心裡有些不爽。

尤其是他在歸來之途,已然打定了心思此戰不再爭功了,以免遭他人嫉而讓日後仕途不利。

哪料到,秦朗竟是直接安排他不能爭了!

自己不爭,被人扼制而不能爭,那是兩碼事,不能一概而論。

似是,彼秦元明素來對功名不熱衷啊,爲何此番我與他共事,竟是截然不同呢!

難不成是此數年我鋒芒畢露,頗受天子器重,故而令他有了爭寵之心?

應是吧。

自當今天子繼位以來,他與曹爽曹肇以及夏侯獻等人並受寵,今驟然多出我一人來,恐是處於居安思危的心思,擔憂我將會後來居上罷。

“毅,見過將軍。”

就在夏侯惠自作思慮時,白馬義從首領公孫毅緩步過來行禮。

與二人初次謀面時不同,公孫毅執禮甚恭、語氣平緩,與前番桀驁不遜的作態判若兩人。

“毋庸多禮。”

被打斷思緒的夏侯惠輕輕頷首,和顏悅色的說道,“子英此來,乃是問我等何時北上爲秦將軍張勢乎?莫心切,彼鮮卑胡虜新敗、銳氣已失,一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得安耳!我等稍作歇息,待將士們用飯後再開拔也不遲。”

嗯,他對公孫毅也沒什麼反感。

前番動怒將之驅逐,不過是以此來挑釁秦朗罷了。

事情已經過了,且別人態度恭謙,夏侯惠也不會刻意刁難。

最重要的是前番偷襲馬城一擊得手,刺探敵情十分詳細的白馬義從功不可沒。

“唯。”

依着話頭,公孫毅應了聲,“夏侯將軍,在下並非來問時,而是方纔有田太守的親兵尋我,託我轉言與將軍。”

呃?

田豫有事囑咐我?

且還是特地避開了他人,讓你來轉告?

聞言,夏侯惠頓時目光微凝,也品咂出其中意思來。

也不動聲色牽着戰馬往更遠處的水畔而飲,待到四周二十步內無人後,才發問道,“子英且說吧,田太守何事謂之?”

很自覺亦步亦趨在後的公孫毅,連忙壓低了聲音,“將軍,田太守如此.”

原來,是田豫也察覺道了秦朗的小心思。

但他並不想介入魏武假子與譙沛元勳之後的糾葛,所以便藉着公孫毅之口解釋了一番。且還給出了建議。

如讓夏侯惠只需多樹旌旗、大張旗鼓引騎卒往高柳城與馬城之間而去,便是做到秦朗的將令部署了。

無需勞頓,更不需要汲汲於廝殺。

而若是夏侯惠覺得此行百無聊賴的話,就讓豹騎將率待爲督兵,自身尋個緣由讓公孫毅等白馬義從引路去高柳城之東、南洋河的山坳處(今大順縣)奪馬。

那裡是原代北烏桓部落的棲息地。

代北烏桓被曹彰攻破後,殘部被柯比能所兼併,仍就被安置在原地。

其部落首領正是原烏桓部落大人的小子修武盧。

而修武盧早年隨柯比能四處征戰草原之時,還機緣巧合在上郡遇到了野馬羣,並抓獲了頭馬。雖然沒有將之訓成戰馬,但也將之圈養了數年,繁衍了不少馬駒。

如早年柯比能進貢魏國的名馬,就是從修武盧部落中取的。

已然柯比能嫡系的修武盧現今也在平城,絕無棄柯比能而去的可能,故而,夏侯惠若是有意的話,帶着三百白馬義從過去,未必不能奪匹良俊回來。

夏侯惠聽罷,不由怦然心動。

要知道,昔日董卓贈給呂布的那匹赤兔馬,就是其任職幷州刺史期間獲得的。

且自秦漢以降,幷州上郡便被史書記錄出現野馬羣最多的地方。

不過,夏侯惠也沒有當即表態。

而是略略側頭,捋胡饒有興趣的看着公孫毅片刻後,才婉言回絕道,“北上扼制賊酋柯比能不敢東去,田太守既然已爲我謀劃,我自是依言而行。只是入烏桓修武盧部落奪馬的好意受人恩惠,當有報之。今我在朝中人微言輕,無有裨益太守之處,便不取了。不若,子英引麾下自去罷。此番北上僅是虛張聲勢、無需斥候日夜盯梢,你部正好得閒。”

此話甫一落下,公孫毅便急了。

“將軍!田太守與在下並非是圖將軍有報,而是而是”

他忙不迭就爭辯出聲,但話語尚未說完,卻又面帶赧然的囁囁嚅嚅了起來,連臉都漲紅了也沒說完。

也令夏侯惠忍不住笑了出來。

其實他早就猜到了,建議他去奪馬是公孫毅借田豫之口的示好,意圖是爲自己前番桀驁不馴頂撞了他告罪,請他莫要再介懷。

“嗯,子英之意我知矣。”

笑了一陣,夏侯惠才擺了擺手,緩聲解釋道,“前番不歡而散,乃你我皆意氣正盛耳,我未有芥蒂,但望子英也莫要心有不安。再者,若非子英等白馬義從不辭艱辛探悉胡虜虛實,我率騎破襲馬城未必便順遂,故而我對子英唯有感激之情,無有怨恨之說。”

“呼~~多謝將軍不罪!”

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氣,公孫毅神色變得晴朗了起來,且十分感激的再次拱手作禮,“毅一邊陲鄙夫,不知禮數,且在鄉野久矣,草莽之氣太重,以致前番衝撞了將軍。後得田太守訓導,自感行爲不端,此些時日常心有不安。還請將軍容我有贖罪之機,借賊子修武盧部落良馬,以壯將軍之威!”

“好。”

這次,夏侯惠不再推辭,爽快應了下來,“如子英所言,我等便去賊子修武盧部落看看罷。”

畢竟再推辭就顯得自己太矯情了。

且應下了之後,不等公孫毅作聲,他便徑直問了聲。

“今賊酋柯比能敗走乃必然也,亦可言田太守將久留幷州爲國安撫邊塞矣。不知子英等白馬義從今後作何打算?乃是錄入軍籍隨田太守在幷州效力,亦或者歸去桑梓邪?”

“這”

聞問,公孫毅再次支吾了下,便垂首作答,“此事田太守也曾問及,只是我父那輩白馬義從在幷州頗不順,故而桑梓故老皆謂我等不宜留在幷州。”

是指公孫續死在幷州之事嗎?

哦,不對。

應是覺得留在幷州會讓田豫難做。

因爲當年殺死公孫續、圍攻白馬義從的匈奴屠各部現今仍繁衍生息在河套與上郡,也是田豫在經營幷州時要懷柔的對象之一。

“嗯,我”

略微作了個鼻音,夏侯惠剛想說幾聲寬慰的話,但話語纔出口便反應了過來——公孫毅對被錄魏國軍籍是不介意的!

他只是說了白馬義從不能留在幷州,並非是說要歸桑梓守舊丘。

且這纔是他前來示好的目的。

不然,他若願老死遼西故里,而自身不日歸去洛陽,二人說不定此生都不會有交集了,又何必來示好呢?

嗯,應是如此了。

若是能將白馬義從編入軍籍,日後對攻伐遼東公孫淵,必能大有裨益。

想到這裡,夏侯惠再次端詳了幾眼依舊垂首而立的公孫毅。

索性,抱着姑且試一試的心理,出聲發問道,“前朝光武曾謂烏桓突騎乃天下精兵,而白馬義從令彼望塵而遁,可謂揚我漢家兒郎之威也!子英今身爲首領,當以重振白馬之名爲己任,不該流落山野自荒廢。我雖位卑,卻不乏入宮闕面君之時,亦可舉白馬於天子當前,不知子英等白馬義從有揚名天下之志、不吝爲社稷效力之心否?” 

第170章 失計否第2章 入闕第29章 居不易第29章 居不易59.第59章 難改第6章 求教第30章 失東隅第200章 利令智昏2第141章 發狠125.第125章 負氣66.第66章 有變第177章 百騎第4章 休沐107.第107章 靜好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168章 安下107.第107章 靜好62.第62章 厚顏第140章 蹙眉第138章 不語103.第103章 迎親第134章 罷歸第191章 邙山宴1第147章 爭權第185章 死地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46章 示好第18章 恨晚第12章 復哀之第148章 歸宅第41章 當黜之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56章 何惑哉第160章 部曲第193章 邙山宴3第135章 招攬第20章 可志同123.第123章 緣由第196章 瞞天第22章 殊矣102.第102章 必惠也59.第59章 難改113.第113章 後手第179章 門戶仇58.第58章 恨遲也第137章 禍伏125.第125章 負氣第211章 自作死第232章 入營第211章 自作死第178章 不識第3章 無所事第146章 示好97.第97章 自擇之第193章 邙山宴385.第85章 識趣第136章 離析50.第50章 順遂第209章 畏水如虎第186章 穿胸第215章 稚權何如107.第107章 靜好第227章 求貶惠第164章 非莽夫126.第126章 挑釁第142章 全赴第152章 莫求財第32章 上疏第176章 不武120.第120章 不可避第236章 敏銳第170章 失計否第195章 不取122.第122章 義從50.第50章 順遂第137章 禍伏121.第121章 算計第42章 遂願第144章 戰捷第156章 何惑哉第174章 盡私圖第161章 分營109.第109章 請纓第2章 入闕77.第77章 視爲人第197章 時不我與109.第109章 請纓119.第119章 不爭第20章 可志同第3章 無所事46.第46章 安分第40章 新歲第147章 爭權第222章 就職第202章 賊兵退103.第103章 迎親75.第75章 取輕52.第52章 狼狽第204章 舍與不捨第166章 歸淮南
第170章 失計否第2章 入闕第29章 居不易第29章 居不易59.第59章 難改第6章 求教第30章 失東隅第200章 利令智昏2第141章 發狠125.第125章 負氣66.第66章 有變第177章 百騎第4章 休沐107.第107章 靜好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168章 安下107.第107章 靜好62.第62章 厚顏第140章 蹙眉第138章 不語103.第103章 迎親第134章 罷歸第191章 邙山宴1第147章 爭權第185章 死地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46章 示好第18章 恨晚第12章 復哀之第148章 歸宅第41章 當黜之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56章 何惑哉第160章 部曲第193章 邙山宴3第135章 招攬第20章 可志同123.第123章 緣由第196章 瞞天第22章 殊矣102.第102章 必惠也59.第59章 難改113.第113章 後手第179章 門戶仇58.第58章 恨遲也第137章 禍伏125.第125章 負氣第211章 自作死第232章 入營第211章 自作死第178章 不識第3章 無所事第146章 示好97.第97章 自擇之第193章 邙山宴385.第85章 識趣第136章 離析50.第50章 順遂第209章 畏水如虎第186章 穿胸第215章 稚權何如107.第107章 靜好第227章 求貶惠第164章 非莽夫126.第126章 挑釁第142章 全赴第152章 莫求財第32章 上疏第176章 不武120.第120章 不可避第236章 敏銳第170章 失計否第195章 不取122.第122章 義從50.第50章 順遂第137章 禍伏121.第121章 算計第42章 遂願第144章 戰捷第156章 何惑哉第174章 盡私圖第161章 分營109.第109章 請纓第2章 入闕77.第77章 視爲人第197章 時不我與109.第109章 請纓119.第119章 不爭第20章 可志同第3章 無所事46.第46章 安分第40章 新歲第147章 爭權第222章 就職第202章 賊兵退103.第103章 迎親75.第75章 取輕52.第52章 狼狽第204章 舍與不捨第166章 歸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