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禍伏

步度根與柯比能之間一直都談不上融洽。

哪怕如今叛逃出塞了,二人誓盟約定兄弟與和親共處了也無法彌補舊日相互攻伐的隔閡。

其原由不必說,還是血統出身的問題。

小種鮮卑出身的柯比能憑藉着個人能力與魅力得衆人擁護死力,稱雄漠南;而步度根雖實力羸弱,但卻是鮮卑雄主檀石槐之後、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一山不容二虎,鮮卑只能擁有一位單于。

在單于這個位置的歸屬上,他們註定了要相爭相殺。

現今在外敵魏國的兵鋒威脅下,他們雖然暫時放下了舊日的仇恨、抱團取暖,但二人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這便是柯比能擔心無法安撫步度根的緣由。

事實上,他的預感很對。

當步度根得悉了鬱築革建部落屬地被魏軍襲擊後,當即便怒氣衝衝的來尋柯比能討要個說法。

不是質疑柯比能的統帥能力,更不是要求柯比能對鬱築革建的疏忽做出懲罰,而是質問柯比能爲什麼沒有將從漠北招來了援兵來助戰之事知會於他。

是的,他是在質疑柯比能的誠意。

試問,柯比能連戰事調度都不與他計議、不知會他,直接略過他就實施了,那雙方媾和還有什麼意義?連平等共處的權利都踐踏了,那麼彼此信任、抱團取暖一致對外的基礎又從何談起呢?

對於這樣的質問,柯比能無法給出讓步度根滿意的答覆。

畢竟,在他心中根本就沒有過要與步度根和平共處、一起統治鮮卑各部落。將其誘出塞,不過是爲了削弱魏國在北疆的實力,且尋找合適的機會併吞罷了。

如若此戰他們順遂的將北來的魏國中軍擊敗了,那就是他踩着步度根的屍體加冕爲單于、享受漠南與漠北衆多鮮卑部落歡呼的時刻了。

故而,在面對步度根質問之時,沒有過多解釋什麼。

而是直接承諾了他將給予的利益。

如順遂擊敗魏國洛陽中軍後,步度根的部落可以優先搜刮戰場、獲得遠超他以及其他部落的戰利品。

尚有對各自屬地的劃分。

他承諾在戰後,將會把代郡以東的屬地皆劃分給步度根部落,二人可以效仿舊日匈奴分裂後南北單于分治一般,各自稱爲東單于西單于。

不得不說,柯比能的讓步很大,給予的補償很豐厚。

但他一點都不可惜。

沒必要對一個必殺之人吝嗇不是?

待他將魏軍給擊退了、沒有外部勢力干預鮮卑內部兼併了,他想將步度根攻殺易如反掌,今日承諾的一切日後都會回到自己手裡。

對於柯比能的讓步,步度根勉爲其難的接受了。

雖然他並不相信柯比能的誠意,更不會天真到相信鮮卑部落能迎來兩位單于。

但剛剛叛出魏國的他,於魏國兵鋒當前,不能失去柯比能的相助。

又或者說,雙方不過是彼此利用、各取所需罷了。

柯比能誘他出塞、想尋機會將他部落併吞掉,他又何嘗不是在利用柯比能的實力來對抗魏國,想讓柯比能與魏國互耗,讓他得以坐收漁翁之利。破鏡重圓猶不免裂縫在,更莫說他與柯比能本來就是兩個針鋒相對的仇敵!

如此,雙方的爭執暫時化解了。

但新的爭執很快又誕生了。

是關乎接下來如何應對魏軍的決策上,步度根與柯比能持有南轅北轍的意見。

柯比能是想速戰速決。

打算趁着偷襲鬱築革建部落屬地的魏國騎卒尚未趕回來代郡之前,當即對魏軍發起強攻,力爭將漠北騎兵敗的影響降到最小。

這種決策有些急躁,卻也合乎時宜。

敢用於偷襲的將士必然是一軍之精銳、絕對主力,若是等偷襲的魏國騎卒趕回來再戰,那就要面對士氣更高昂的魏軍、更難以取勝了。

但步度根則以爲不然。

他一針見血的指出,遊牧部落對抗中原王朝的取勝之道——避而不戰,耗着。

將遠道而來的魏軍的糧秣補給耗到不堪重負;將出塞已久卻尋不到決戰機會的魏軍師老兵疲、將士士氣低落,隨後纔會迎來大勝的機會。

所以,他的建議是讓柯比能帶着鮮卑聯軍原道返回。

回去平城、甚至是更北的強陰縣,引誘魏軍不得已繼續北上、讓魏軍的糧秣補給愈難。

屆時,敵疲而自身好整以暇,勝之不難矣!

如此深諳敵我優劣的建策是無法指摘的,但柯比能甫一聽罷,便在心中否決了。

無他。

他須臾間便洞悉了步度根的意圖。

什麼疲兵之策也好、深諳兵法的以己之長攻彼之短亦罷,這些冠冕堂皇的說辭裡藏着步度根的私心。

試問,他都聚攏所有死忠部落舉大軍南下了,就指望着用這場勝利來提升自身的威望,向所有鮮卑部落首領證明,他就是繼檀石槐之後的、當之無愧的草原雄主!

一矢不發就退兵歸去平城,那不是令衆部落首領失望嘛~

再者,魏軍都做出深入鬱築革建部落屬地腹心偷襲的事情了,他所控制的屬地如上谷、漁陽郡以及東部鮮卑屬地,怎麼可能無預?莫忘了棲息在這些屬地的部落族衆現今都在這裡,魏軍騎兵若往,都不需要擔心被伏擊的。

若是這些屬地被襲擊了,再怎麼願爲他死力的部落首領,都不會繼續留在這裡。

最後,則是對魏國不會那麼容易罷兵的篤定。

柯比能又不是不知道,蜀兵已然兩年沒有出兵雍涼了,江東那邊仍舊將戰事當作郊遊踏青,幾無戰事的魏國怎麼可能那麼容易就糧秣不濟、補給艱難!

更莫說,他先前還擊敗了幷州刺史畢軌。

中原王朝又不如遊牧民族那般不羞遁走,魏國君臣僅是爲了討回顏面、彰顯泱泱大國之威,就不會輕易罷兵。

所以說,步度根的建議包藏禍心。

真正用意是加劇他成爲單于的難度,是企圖讓他威望跌落、失去其他部落首領的擁護,進而取而代之!

故而,他斷然拒絕。

且以長期積累的威望與利用其他部落首領的擁護,順利通過了立即與魏軍決戰的決策。

讓步度根憤慨之餘,也伏下了禍根。 

93.第93章 言外意第159章 鴻鵠志第15章 如卿言第5章 欺以方95.第95章 左伯紙第43章 士家133.第133章 私心89.第89章 詐關65.第65章 功來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39章 弗改第239章 此事易也119.第119章 不爭115.第115章 私心第199章 利令智昏150.第50章 順遂98.第98章 終陌路第41章 當黜之69.第69章 副職78.第78章 直率第240章 猛士第180章 放權第157章 且試92.第92章 偶遇第40章 新歲第234章 噤聲90.第90章 引蛇第200章 利令智昏2126.第126章 挑釁82.第82章 士載第183章 或有詐第11章 各有思第22章 殊矣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172章 沒得選第234章 噤聲87.第87章 質問第40章 新歲59.第59章 難改第212章 隨你罷第13章 可恨第174章 盡私圖第163章 部將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25章 爾敢63.第63章 死別第198章 旌旗猶魏79.第79章 主次第8章 面君117.第117章 來見第248章 勘察89.第89章 詐關第134章 罷歸63.第63章 死別96.第96章 小婢女第147章 爭權第248章 勘察第16章 困頓第163章 部將128.第128章 拔刃66.第66章 有變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9章 將伐第202章 賊兵退第135章 招攬第239章 此事易也第160章 部曲第245章 他日罷第140章 蹙眉89.第89章 詐關第205章 將離第14章 臣無罪125.第125章 負氣第176章 不武第244章 觀滄海104.第104章 結髮67.第67章 在我第148章 歸宅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192章 邙山宴263.第63章 死別第171章 留下第167章 同行45.第45章 無心第156章 何惑哉第180章 放權第29章 居不易第231章 細語第225章 御駕來第139章 當慎131.第131章 臨發第169章 小成46.第46章 安分第181章 京口督第227章 求貶惠第211章 自作死第14章 臣無罪94.第94章 閒歸家第24章 人事107.第107章 靜好
93.第93章 言外意第159章 鴻鵠志第15章 如卿言第5章 欺以方95.第95章 左伯紙第43章 士家133.第133章 私心89.第89章 詐關65.第65章 功來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39章 弗改第239章 此事易也119.第119章 不爭115.第115章 私心第199章 利令智昏150.第50章 順遂98.第98章 終陌路第41章 當黜之69.第69章 副職78.第78章 直率第240章 猛士第180章 放權第157章 且試92.第92章 偶遇第40章 新歲第234章 噤聲90.第90章 引蛇第200章 利令智昏2126.第126章 挑釁82.第82章 士載第183章 或有詐第11章 各有思第22章 殊矣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172章 沒得選第234章 噤聲87.第87章 質問第40章 新歲59.第59章 難改第212章 隨你罷第13章 可恨第174章 盡私圖第163章 部將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25章 爾敢63.第63章 死別第198章 旌旗猶魏79.第79章 主次第8章 面君117.第117章 來見第248章 勘察89.第89章 詐關第134章 罷歸63.第63章 死別96.第96章 小婢女第147章 爭權第248章 勘察第16章 困頓第163章 部將128.第128章 拔刃66.第66章 有變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9章 將伐第202章 賊兵退第135章 招攬第239章 此事易也第160章 部曲第245章 他日罷第140章 蹙眉89.第89章 詐關第205章 將離第14章 臣無罪125.第125章 負氣第176章 不武第244章 觀滄海104.第104章 結髮67.第67章 在我第148章 歸宅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192章 邙山宴263.第63章 死別第171章 留下第167章 同行45.第45章 無心第156章 何惑哉第180章 放權第29章 居不易第231章 細語第225章 御駕來第139章 當慎131.第131章 臨發第169章 小成46.第46章 安分第181章 京口督第227章 求貶惠第211章 自作死第14章 臣無罪94.第94章 閒歸家第24章 人事107.第107章 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