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賊兵退

“先帝賜臣鎧,黑光、明光各一具,兩當鎧一領,環鎖鎧一領,馬鎧一領,今世以昇平,兵革無事,乞悉以付鎧曹。”

這是陳思王曹植《先帝賜臣鎧表》裡的話語。

裡面提及的環鎖鎧,也稱爲連環鎧。

是由鐵絲或鐵環套扣綴合成衣服狀,每個鐵環與另四個環相套扣,形如網鎖。

其最大優點是相對柔軟,輕便靈活,對劈、砍等打擊有良好的抗禦能力,尤其適宜騎兵將領作戰。各個鐵環間隙越細小防護力越好,最佳者可至“鎧如環鎖,射不可入”。

如先前董卓爲防人刺殺,常在朝服內披着有環鎖鎧。

也讓李肅用戟奮力一擊時,竟刺不入身軀、僅是劃傷了他的胳膊,一直待到呂布趕到了纔將董卓殺死。

爾今,夏侯惠戰袍內也同樣穿着環鎖鎧。

歲初廟堂對廣陵之戰錄功封賞,天子曹叡特地給夏侯惠加上的“賜甲恩榮”,便是指賜下一領環鎖鎧。嗯,這領環鎖鎧的價值,比他的烏孫良駒與馬槊加起來都要高。

也正是內穿了環鎖鎧,才讓他有了今日登鋒履刃之舉。

督率不親戰嘛~

他父夏侯淵因修繕鹿角而歿,已然讓人以爲譏了;若是他再不自持身份而臨陣廝殺戰歿,那日後都無人將夏侯家當做將門了!

且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但活着的時候不是啊~

他現今還不到而立之年就已經備受天子曹叡器異、都可以預見前途一片光明瞭,怎麼可能不愛身吝命呢?若非有恃無恐,唐諮不過賊吳一個雜號將軍罷了,又不是孫權本人或者陸遜全琮之輩,怎麼值得他以命相博!

“錚、吱啦~”

伴着牙酸的聲音響起,唐諮奮力一刀只是劃開了夏侯惠的戰袍,就被環鎖鎧給擋住了,根本沒有出現他臆想中的開膛破肚。

更將他想同歸於盡的意圖擊碎了。

因爲夏侯惠落在他鎖骨處的刀刃已然砍斷了骨頭,深深銜了進去,且還切入了他的肩頸中,讓鮮血肆意噴濺之餘,也讓他臉色變得蒼白、四肢變得酥軟。

“呔!”

得勢不饒人的夏侯惠,再度爆出一聲厲喝。

絲毫不在意被鮮血濺了滿臉,以身軀向前傾斜將緊握在手的斷刀壓下,將刀刃按得更深,也將唐諮直接按跌在了地上。

至此,分出生死了。

只見殷紅的鮮血歡快的從唐諮肩頸處不斷涌出,讓他的身軀也開始抽搐了起來,越來越慘白的臉,還有不斷擴散的瞳孔

縱使死骨更肉的華佗復生,也救不了他的命。

“呸!”

啐了幾口漫入嘴裡的血沫,夏侯惠先踩着唐諮的身軀借力將斷刀拔出來,然後矮身瞧準了脖頸處揮下,伴着“咄、咄”幾聲過後便將他首級剁下來,再挑開兜鍪、挽着束髮將之高高舉起,大聲呼道,“賊將唐諮授首!降者免死!”

“萬勝!”

“將軍威武!”

也帶動了所有士家新軍的歡呼,更讓吳兵皆如喪考妣。

有的人直接扔下兵械伏在地上大聲喊着“願降”;有的人直接轉身而逃,指望着停泊在淮陰北岸渡口的舟船能帶他們歸去江東;當然還有猶負隅頑抗的。

那是唐諮的私兵部曲。

只不過,他們如今僅剩下百餘人了,且早就被士家新軍給圍困起來了。

高喊着“爲將軍復仇”的他們所迸發的悍勇,就猶如曇花一樣,只是短暫一現便被淹沒在魏軍的人海中。

至此,戰事分出勝負。

除了少許跳入淮水中被水流帶走消失不見的之外,被前後夾擊的吳兵臨陣授首五百餘人,其餘者都被迫投降。

因爲他們大多數人逃到淮水畔時,才發現渡口處早就站滿了魏軍。

螻蟻尚且貪生。

既然都無法歸去江東了,就連主將唐諮都死了,他們也失去了繼續拼命的理由。

先遣焦彝引兵入城,接管城防以及維護治安;讓苟泉部搜刮戰場與救治己方傷者;以鄧艾將俘虜盡數困在軍營內並留兵看守以及審問

半個時辰後,淮陰城就恢復了安靜。

在城內的縣官署內,夏侯惠褪下戰袍,撩起環鎖鎧與裡襯,看着自己胸腹間的一片烏青,用手觸碰了下,頓時就疼得齜牙咧嘴。

唯一慶幸的是,胸骨似是沒有斷裂。

唉,日後還是不親自臨戰廝殺了。

身爲督將,代爪牙之勞、奮匹夫之勇,不過徒增無謀之譏而已。

搖頭苦笑了幾聲,夏侯惠從裡襯撕下幾塊布條,環着將烏青處裹了好幾層,才放下環鎖鎧與穿上戰袍。小心緩緩就坐,深呼吸幾口覺得腹部沒有作疼後,纔開始研磨執筆作書。

“來人。”

門外值守的一個甲士聞聲,連忙小跑進來,躬身發問,“將軍有何吩咐?”

“這份書信,讓人送去淮南給徵東將軍。”

拿起兩份封囊好的書信,夏侯惠逐一遞出去,“這一份送去凌縣,給東中郎將。”

“唯。”

“還有,讓人造飯,士卒輪換用食,不可鬆懈。” “唯。”

徐州,凌縣。

昨日便看見朱然部焚燬臨時營寨、後撤至淮浦水道的桓範,此時正在猶豫着要不要率兵躡足在後,進軍過去淮浦看看。

他知道天子曹叡將要趕到了,所以也能猜到朱然部這是要罷兵離去。

但又擔心這是朱然以退爲進、誘他出城伏擊的伎倆。

沒辦法啊~

雖然現今聚集在凌縣的郡兵有六千多了,但不管戰力還是數量都無法與朱然部對比。

一旦被伏擊死傷慘重,恐怕整個徐州都要板蕩了!

只是自己身爲東中郎將,失察與丟失淮陰城之罪已然跑不了,若再坐看着賊吳來去自如,似是也說不過去啊!

哪怕不能將功補過,至少也得有點作爲吧?

不然,屆時天子與廟堂問責起來,自己豈不是還要增加一個畏戰之罪?

糾結了好久的桓範,最終還是忍不住請來了東莞太守胡質計議,“府君,依你看來,我等是否引兵出城南下,爲淮浦作援?”

“回督軍,在下以爲不可。”

大致能猜到他心思的胡質,直接就回絕了,“賊吳雖後退,然並未離去,若我等出城而彼復來,恐兵敗罪加一等。”

呃~

桓範就心中有些怏怏。

如此淺薄的道理,他哪能不知呢?

以言問及,不僅是徵求你意見,更是想讓你一起商討個將功補過的辦法出來啊!

而胡質也不等他復言,又繼續說道,“不過,在下竊以爲,賊吳後撤必然是得悉了陛下將至的軍情。如此,督軍不妨別遣一部兵馬趕往淮陰水道。以威懾賊吳罷兵時,不敢肆意劫掠黎庶。”

桓範揚了揚眉毛,沒有作答。

其實這點他也想過了。

但源於先前將軍高遷被伏擊的關係,讓久無戰事的徐州兵將有些畏懼。若想規避這種士氣消沉,除非是他親自引兵過去才行。

唉,罷了。

沉吟了片刻,他才輕輕頷首,“府君言之有理。我親率兩千士卒而往,城內安防,就託付於府君了。”

“督軍乃青徐之首,不可擅離。”

但胡質一聽,便再次婉拒且自請道,“若督軍信得過在下,在下願引本郡士卒而往。”

倒也可以。

桓範剛想說些鼓舞的話語,就被陸續到來的稟報聲給打斷了。

“報!報督軍!”

“天子御駕已抵淮南,洛陽中軍先遣將至泗水,遣人來讓督軍引兵護渡口與加設浮橋。”

“淮浦來報,賊吳朱然部今晨已然悉數上船順流而去,今城外二十里內皆無吳兵。”

“淮南援軍夏侯將軍遣人來報,淮陰已復!賊將唐諮授首!”

紛至沓來的消息,讓桓範一時發怔。

他知道徐州無戰事了,更知道自己馬上就被天子招去問責了。都督青徐二州的東中郎將官職肯定保不住,但淮陰城被收復且還是夏侯惠收復的嘛……

“督軍,莫遲疑。當儘快遣兵迎洛陽中軍、接手淮陰城防。”

見他沉默的胡質,好心提醒了聲。

“啊,對!”

被打斷思緒的他,連連頷首,作笑顏道,“多謝府君提醒。嗯,若府君不嫌勞頓,引兵去迎洛陽中軍如何?”

“唯。”

胡質領命而去。

而桓範先是尋來了從子桓禺,讓他隨着長史引兩千郡兵趕赴淮陰;再遣各地前來協防的郡兵歸去,然後便歸下邳官署整理此戰徐州的情況,靜候天子有招。

曹叡的確抵達淮南了。

雖然他在距離壽春數百里外,就知曉了孫權已然從合肥新城罷兵,更猜到了侵擾徐州的朱然部不日也歸去,但他還是來了。

只不過,被滿寵迎入城內、大致瞭解戰況後,他便不顧沿途勞頓,再次出城前來士家壁塢以及跨過浮橋看了看士家安家之處。

這也是他來淮南的目的之一。

所見,令他有些震驚。

建安二十一年,他曾隨着武帝曹操前來淮南,目睹過淮南荒無人煙、萬物凋敝的狀況;太和四年,他幸巡許昌時曾喬裝入兗州扶溝縣屯田處,看到了猶如行屍走肉般的士家。

但今日所見卻是截然不同。

又或者說,就連在京師洛陽周邊,他都不曾目睹過這種黎庶安詳恬然、往來種作、雞犬相聞的棲息狀況。

第36章 社稷計第146章 示好51.第51章 犯忌第141章 發狠89.第89章 詐關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123.第123章 緣由108.第108章 鮮卑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211章 自作死102.第102章 必惠也第9章 殊榮68.第68章 擋我者第192章 邙山宴295.第95章 左伯紙70.第70章 詔來49.第49章 逢時50.第50章 順遂第6章 求教第168章 安下第226章 臣惠斗膽124.第124章 惱意110.第110章 見策第200章 利令智昏251.第51章 犯忌第10章 狡詐乎86.第86章 難彰功第39章 弗改第27章 動怒第197章 時不我與132.第132章 破襲第203章 好甜第240章 猛士117.第117章 來見74.第74章 廟算50.第50章 順遂第246章 乃何人也第141章 發狠第160章 部曲第15章 如卿言131.第131章 臨發第8章 面君第25章 爾敢129.第129章 改道第187章 無裨第228章 如你所請第33章 逐出第29章 居不易70.第70章 詔來83.第83章 皆學問第27章 動怒126.第126章 挑釁第23章 卿之志第241章 誠意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226章 臣惠斗膽第153章 乃我102.第102章 必惠也第36章 社稷計第154章 似懂了第13章 可恨第214章 觸類旁通第179章 門戶仇第166章 歸淮南77.第77章 視爲人78.第78章 直率第189章 逞口舌第43章 士家52.第52章 狼狽53.第53章 染徵袍123.第123章 緣由第158章 不自知第231章 細語第175章 驚喜來63.第63章 死別第236章 敏銳110.第110章 見策63.第63章 死別第153章 乃我109.第109章 請纓第2章 入闕117.第117章 來見第173章 示警第139章 當慎第210章 分權第13章 可恨第200章 利令智昏299.第99章 蓋彌彰第216章 位高權重第16章 困頓第144章 戰捷98.第98章 終陌路第39章 弗改第188章 無遺恨第19章 將伐91.第91章 當歸50.第50章 順遂第10章 狡詐乎65.第65章 功來第174章 盡私圖
第36章 社稷計第146章 示好51.第51章 犯忌第141章 發狠89.第89章 詐關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123.第123章 緣由108.第108章 鮮卑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211章 自作死102.第102章 必惠也第9章 殊榮68.第68章 擋我者第192章 邙山宴295.第95章 左伯紙70.第70章 詔來49.第49章 逢時50.第50章 順遂第6章 求教第168章 安下第226章 臣惠斗膽124.第124章 惱意110.第110章 見策第200章 利令智昏251.第51章 犯忌第10章 狡詐乎86.第86章 難彰功第39章 弗改第27章 動怒第197章 時不我與132.第132章 破襲第203章 好甜第240章 猛士117.第117章 來見74.第74章 廟算50.第50章 順遂第246章 乃何人也第141章 發狠第160章 部曲第15章 如卿言131.第131章 臨發第8章 面君第25章 爾敢129.第129章 改道第187章 無裨第228章 如你所請第33章 逐出第29章 居不易70.第70章 詔來83.第83章 皆學問第27章 動怒126.第126章 挑釁第23章 卿之志第241章 誠意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226章 臣惠斗膽第153章 乃我102.第102章 必惠也第36章 社稷計第154章 似懂了第13章 可恨第214章 觸類旁通第179章 門戶仇第166章 歸淮南77.第77章 視爲人78.第78章 直率第189章 逞口舌第43章 士家52.第52章 狼狽53.第53章 染徵袍123.第123章 緣由第158章 不自知第231章 細語第175章 驚喜來63.第63章 死別第236章 敏銳110.第110章 見策63.第63章 死別第153章 乃我109.第109章 請纓第2章 入闕117.第117章 來見第173章 示警第139章 當慎第210章 分權第13章 可恨第200章 利令智昏299.第99章 蓋彌彰第216章 位高權重第16章 困頓第144章 戰捷98.第98章 終陌路第39章 弗改第188章 無遺恨第19章 將伐91.第91章 當歸50.第50章 順遂第10章 狡詐乎65.第65章 功來第174章 盡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