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上疏

第32章 上疏

數日後。

安寧亭侯府,將近午時。

在天子聽朝日參與朝會、從皇宮而歸的夏侯衡,甫一進入家宅,連朝服都沒有換下便直奔夏侯惠的小院落而去。

待進入小院落後,便再也止不住喜悅之情,欣喜的叫喚着。

“稚權?”

“稚權,喜事啊!哈哈哈~~

今日休沐在家的夏侯惠如今正在書房中,聽聞長兄的叫喚,不由起身出迎。

同時心中也頗爲詫異。

自從得悉天子曹叡讓自己當孤臣後,這位大兄可是鬱鬱不樂了好久的,如今怎麼倏然變得如此興高采烈呢?

難道是被升遷了?

亦或者是家中四兄如仲兄一般,以父輩功勳恩賜爵關內侯了?

“大兄,我在此處。”

帶着疑惑走出書房,夏侯惠衝着長兄招手,正待想問出疑惑時,便被大步流星迎面過來的夏侯衡一把抓住了手。

“稚權,喜事啊!你有良配了!哈哈~”

我被定親了?!

頓時,夏侯惠一時啞然。

因爲先前在花苑小亭內二兄弟坐談時,長兄夏侯衡還聲稱不再爲自己尋姻親了。

理由,自然是夏侯衡知道他都要當孤臣了,覺得也沒必要爲他尋一姻親作仕途助力,便遂了他不想成親那麼早的意願。

哪料到,還沒過多久呢,長兄竟聲稱他有良配了~

且看他欣喜洋溢於表的模樣,對方家世肯定非同一般。

至少,要比前番戲耍自己的吳家要強很多。

須臾間心念百碾的夏侯惠,請長兄進屋入坐,“大兄,進來細說。”

片刻後,他終於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原來今晨在夏侯衡入朝的時候,碰到了候在司馬門前的王肅。其也不過多客套,徑自問夏侯衡有沒有爲夏侯惠尋到姻親,待得到否定的答覆後,便將自家女兒給推出來了。

對此,夏侯衡自是欣喜莫名。

蓋因京畿之內,公卿高門的子女皆略有名聲。

已故司徒王朗對王元姬“興吾家者,必此女也”的讚譽,曾經在市井中喧囂了好一陣,夏侯衡當然也聽過。

且東海王氏乃是當世數得上號的高門啊~

以夏侯家如今無有重臣的聲勢、夏侯惠並非嗣爵嫡長的身份,明顯是高攀了的。

長兄如父的夏侯衡,哪能不滿口應下呢?

而夏侯惠聽罷,則是一時憤憤。

好你個王子雍!

平日裡你我兄弟相稱,我對伱亦以兄事之,不曾有過怠慢!而今,你竟與我長兄私下定議,要當我外舅?!

“大兄,弟以爲此事不妥。”

沉默少時,夏侯惠輕聲說道,“大兄是知曉的,我將要上疏舉杜務伯,亦必然淪爲衆矢之的。屆時,恐會牽連子雍兄一家了。”

“我乃不分輕重之人乎?”

不想,夏侯衡聽罷,當即橫了一眼,“子雍問我之際,我便心有此顧慮了。便以言試之,問他爲何倏然有了聯姻之意,你可知他是如何說的嗎?”

說道這裡,夏侯衡故意頓了頓,做足了神秘的派頭才壓低了聲音說道,“他說,此乃天子指婚!”

喔~

原來如此!

這下,夏侯惠徹底明白了。

此不外乎,乃是天子曹叡示恩的權術罷了!

在先前曹叡就曾聲稱說,以不復將吳質徵調歸洛陽、讓其老死河北來給自己出一口惡氣,而自己回絕了。而今,換做指王肅之女爲妻,自然便是基於吳質那句“我家之女才貌皆殊,豈容夏侯稚權之流覬覦哉”,來彰顯君主對夏侯惠的恩寵不衰了。

畢竟,出身落魄寒門的吳質之女,與東海高門的王肅之女是無法比擬的。

只是明明都讓我當孤臣了,怎麼還給我指了如東海王氏這種公卿高門之女爲妻啊?

此不是自相悖嗎?

莫非,此中天子尚別有深意?

在聽到婚事乃是天子指定的時候,夏侯惠久久不語,心中盡是茫然。

也讓書房內陷入了好一陣寂靜。

原本還在喜笑盈腮的夏侯衡到底是浸淫在仕途上久了,見狀,便斂容沾須,輕聲發問道,“稚權所思者,乃天子此舉何所欲乎?”

“萬事瞞不過大兄!”

由衷的稱讚了聲,夏侯惠連忙請教道,“如大兄所言,以孤臣娶高門之女,我委實不明此中蹊蹺也!大兄若是明瞭,還請爲我解惑。”

“我倒也無有確鑿之念。”

夏侯衡點了點頭,回道,“不過,我私自揣測,或乃陛下年歲尚輕之故耳。”

呃~

這是指天子曹叡年紀輕輕,做事沒有思慮周全,所以纔有自相悖的行舉?

對於這個答覆,夏侯惠報以莞爾。

但接下來夏侯衡的話語,卻是令他心頭一片清明。

曰:“稚權何故自傷神邪?丈夫在世,吉來不忘形、厄至不踟躕,從容而已。天子何所欲,假以時日自會見分曉,稚權只需堅持本心、恪守德行,何須在意吉厄與否哉!”

且言罷,他便自行離去。

嗯,他是忙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諸流程去了。

爲了王肅家中好,他要在夏侯惠作上疏之前,先大張旗鼓的將親事給敲定了。

而被開導暫時拋開得失雜念的夏侯惠,則是再度端坐在案几前,剛執筆點墨之際,嘴角便露出一縷笑意來。

他將與王肅之女定親事,而案几上鋪展的,卻是他做給司馬師的回信.

自從前番在城外陳家草堂結識司馬師後,二人便每個月都通書信。

是司馬師率先伊始的。

那日,他出聲邀請夏侯惠常一起飲宴坐談、而夏侯惠不置可否後,他便時不時讓家中僮客往夏侯府邸投一封書信。

很長的書信。

內容不止於探討二人洽談甚歡的兵事。

諸如文學、經學、禮儀、人事、軍制、器械、方術或者地方誌異等方面,甚至還曾有過附錄了一曲音律在文末之事,堪稱無所不羅。

可以說,他每作一次書信,相當於和夏侯惠坐宴詳談一次了吧。

但他也很謹慎。

信中一旦提及如人事、軍制等敏感話題,他都會拿秦漢或者先秦事蹟作例子,來問夏侯惠以及闡述自身的看法。

對於這種很新穎的“交遊”方式,夏侯惠也興趣盎然。

因爲司馬師不負盛名,不管在哪個領域都涉獵頗深且能提出很獨特的見解,夏侯惠每每看到他闡述心得時,常有一種闊然開朗的感覺。

以致有時候,司馬師隔了半個月沒有作書信投來,他都會生出悵然若失的情緒了。

自然,能讓司馬師契而不捨的作書信,那是他每一次作回信時都很認真,也同樣將自己的見解與心得細細道來,而不是隨意敷衍應付了事。

就這樣,二人的關係升溫得很快。

明明就見過一次,但彼此之間都有了一種士逢知己之感。

有時候,夏侯惠甚至還自嘲過,明明自己是知道歷史軌跡的,但與司馬師卻是如此契合呢?

待靜心自我審視後,便發現二人身上有很多類同之處。

最大的契合,乃是自己的觀念與性情皆帶着些背經叛道的味道,而司馬師同樣是擁有着一顆不向世俗低頭的心.

若非心有忌憚,此子便是可與我肝膽相照的同道者也!

每一次提筆做完回信後,夏侯惠總會如此在心中感慨一聲。

當然了,感慨歸感慨,惋惜也終究只是惋惜。

他並沒有付諸於行的念頭。

而且他覺得,只要在過些時日自己上疏舉薦杜恕後,司馬師應該就不會再作書信來與他談古論今了。

他乃士族,且是社稷重臣之子嘛~

哪怕司馬師自己沒有明哲保身的心思,但總得爲家中考慮啊~

何必爲了一個非親非故、只是相談甚歡之人,而讓家中迎來他人的詬病呢?

至少,夏侯惠就覺得易地而處的話,自己也是會斷了聯繫的。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於不知覺中,已然是暮冬十二月了。

自從曹叡繼位以來,便開始營建的魏太廟在十一月落成,且在十二月太常韓暨持節從鄴城迎回來了高、太、武與文四神主,在洛陽太廟裡安放。

不過一個太廟而已,之所以營建了那麼久,是因爲天子曹叡還順勢大興土木起宮殿了。

爲此,那時尚在世的司徒王朗、廷尉高柔、時任洛陽典農中郎將的毌丘儉等臣子都出言規勸過,只不過曹叡耍了小聰明。

對規勸良言稱善,但卻將修築的宮殿併入了太廟中,讓羣臣皆不復言。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性情再怎麼剛直、不吝犯顏直諫的臣子,都不能規勸天子莫要修築太廟吧.

自然,已成定局的事情,與夏侯惠無干。

就在太常韓暨迎神主歸洛陽太廟安放之際,天子曹叡親臨祭祀的時候,還下詔博求衆賢,恩准各司各人以及州郡主官舉薦賢才良俊,無使有識之士遺於野。

是的,只限於在野的賢良。

不管廟堂袞袞諸公百官,還是各州郡的地方主官,都以爲天子曹叡這是在推行剛剛設立的“天子恩科”,趁機擴大爲國掄才的途徑。

而夏侯惠知道,這也是自己踏上孤臣之路的契機。

亦沒有怠慢,徑直將數月前就做好的舉薦杜恕的上疏呈上。

在上疏中,他先是闡述了杜畿的功績以及死難王事的忠貞,聲稱不該讓杜恕遺于山野,然後話鋒一轉,義正辭嚴附和了杜恕先前斥朝堂風氣不正的論述,懇請天子徹查云云。

自然,這種上疏,令廟堂波瀾再起。

(本章完)

第237章 變幻第19章 將伐第223章 觀兵106.第106章 恩出上69.第69章 副職第37章 私召第185章 死地92.第92章 偶遇102.第102章 必惠也100.第100章 魏闕第201章 唯勇氣也91.第91章 當歸第3章 無所事第4章 休沐111.第111章 首肯第157章 且試第145章 失勢91.第91章 當歸第150章 心慰第220章 莫爭長短第178章 不識第160章 部曲89.第89章 詐關132.第132章 破襲125.第125章 負氣53.第53章 染徵袍109.第109章 請纓第42章 遂願80.第80章 臨風第167章 同行第182章 入甕98.第98章 終陌路62.第62章 厚顏116.第116章 非不願112.第112章 潛鋒芒87.第87章 質問第23章 卿之志第175章 驚喜來第163章 部將125.第125章 負氣第201章 唯勇氣也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15章 如卿言第13章 可恨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165章 鷙鳥57.第57章 以何戰第168章 安下第3章 無所事126.第126章 挑釁126.第126章 挑釁第5章 欺以方第141章 發狠第34章 門戶計第177章 百騎第11章 各有思48.第48章 無畏57.第57章 以何戰第38章 何懼之48.第48章 無畏第172章 沒得選77.第77章 視爲人第134章 罷歸第177章 百騎54.第54章 匹夫111.第111章 首肯131.第131章 臨發第233章 默契117.第117章 來見88.第88章 發衝冠102.第102章 必惠也86.第86章 難彰功第11章 各有思第165章 鷙鳥第210章 分權122.第122章 義從第159章 鴻鵠志80.第80章 臨風第139章 當慎124.第124章 惱意56.第56章 猶可否第36章 社稷計第157章 且試第227章 求貶惠第20章 可志同第167章 同行第195章 不取第245章 他日罷66.第66章 有變第25章 爾敢第142章 全赴46.第46章 安分第217章 惠求教第156章 何惑哉132.第132章 破襲第237章 變幻62.第62章 厚顏第203章 好甜74.第74章 廟算第189章 逞口舌
第237章 變幻第19章 將伐第223章 觀兵106.第106章 恩出上69.第69章 副職第37章 私召第185章 死地92.第92章 偶遇102.第102章 必惠也100.第100章 魏闕第201章 唯勇氣也91.第91章 當歸第3章 無所事第4章 休沐111.第111章 首肯第157章 且試第145章 失勢91.第91章 當歸第150章 心慰第220章 莫爭長短第178章 不識第160章 部曲89.第89章 詐關132.第132章 破襲125.第125章 負氣53.第53章 染徵袍109.第109章 請纓第42章 遂願80.第80章 臨風第167章 同行第182章 入甕98.第98章 終陌路62.第62章 厚顏116.第116章 非不願112.第112章 潛鋒芒87.第87章 質問第23章 卿之志第175章 驚喜來第163章 部將125.第125章 負氣第201章 唯勇氣也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15章 如卿言第13章 可恨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165章 鷙鳥57.第57章 以何戰第168章 安下第3章 無所事126.第126章 挑釁126.第126章 挑釁第5章 欺以方第141章 發狠第34章 門戶計第177章 百騎第11章 各有思48.第48章 無畏57.第57章 以何戰第38章 何懼之48.第48章 無畏第172章 沒得選77.第77章 視爲人第134章 罷歸第177章 百騎54.第54章 匹夫111.第111章 首肯131.第131章 臨發第233章 默契117.第117章 來見88.第88章 發衝冠102.第102章 必惠也86.第86章 難彰功第11章 各有思第165章 鷙鳥第210章 分權122.第122章 義從第159章 鴻鵠志80.第80章 臨風第139章 當慎124.第124章 惱意56.第56章 猶可否第36章 社稷計第157章 且試第227章 求貶惠第20章 可志同第167章 同行第195章 不取第245章 他日罷66.第66章 有變第25章 爾敢第142章 全赴46.第46章 安分第217章 惠求教第156章 何惑哉132.第132章 破襲第237章 變幻62.第62章 厚顏第203章 好甜74.第74章 廟算第189章 逞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