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第94章 閒歸家

毌丘儉的猜測並沒有錯。

關乎伐遼東與繼續在幷州推行牽招的戰略計劃,是夏侯惠得悉了遼東公孫淵送江東使者首級來洛陽表忠心後,從淮南趕來南陽宛城的沿途思慮之一。

他對天子曹叡的性格很瞭解。

也知道自己恰逢其會之下,必然會被天子被問及遼東之事,故而且先打好了腹稿。

就是陰錯陽差。

他與天子的行程錯開了,反倒是與毌丘儉來了一場“偶遇”。

因此,基於對毌丘儉乃忠貞之臣的好感,且二人談及了遼東之事,夏侯惠便順勢賣個人情給他。不管怎麼說,若是日後天子遣毌丘儉伐遼東,而他能一戰而下,對魏國社稷而言是一件好事。

再者,只要天子曹叡在位一天,毌丘儉的仕途必然平步青雲。

因爲他先父毌丘興是魏武曹操時期的故臣,而他在天子曹叡被貶爲平原候、儲君之位岌岌可危時成爲潛邸之臣,此中恩情曹叡是記在心裡的。

也是被當做股肱不吝擢拔的。

可以說,他如今的身份,猶如曹丕時期的司馬懿或者陳羣。

區別不過是仕途履歷不深罷了。

以他的才學,只要履歷足夠了,抓住天子曹叡給予的機會順利積攢功勳了,日後出將入相乃是必然。

所以,某種意義上,夏侯惠覺得他與自己是同道中人。

日後若是曹魏社稷迎來危機了,他挺身而出了,毌丘儉也必然會不以家門性命爲念站出來,與他一起捍衛社稷。

如此,先結個善緣也挺好的。

最重要的是他若能與毌丘儉相善,乃是天子曹叡喜聞樂見的事啊~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待毌丘儉在參與朝會後叩闕覲見,在崇華後殿內提及自己與夏侯惠相伴歸洛陽之事時,天子曹叡聽罷了眉目舒展,神態頗爲歡欣。

譙沛元勳和股肱心腹相善、對他而言是鞏固君權的好事嘛。

但在伐遼東與是否讓田豫歸併州推行牽招遺留的戰略計劃之上,他卻沒有當即表態。

不是他心中沒有定奪。

相反。

當毌丘儉甫一將事情轉述罷了,他便傾向於讓田豫轉去幷州任職了。

畢竟大國征伐,當師出有名。

仍以魏臣自居的公孫淵,這纔剛剛將江東使者的首級送來表忠心呢,魏國再怎麼明瞭彼有不臣之心,也不可能現在就興兵去討伐啊~

而安撫他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田豫調離青州前去幷州綢繆抗擊鮮卑軻比能,且讓幽州刺史也將兵力轉去代郡一帶部署了。

且這樣的做法,也會讓公孫淵更願意接受魏國以商貿行奸細之事、召遼東世家子弟來洛陽遊學等籌畫。因爲魏國都調走兵力釋放善意了,公孫淵怎麼也得在一些不傷大雅的小問題上“禮讓”一二,給予廟堂顏面。

另一層思慮,則是天子曹叡是真的很冀望着征伐之功。

不只是爲了滿足個人的功業。

更是爲了魏國社稷的安穩。

自從魏武曹操末期的漢中之戰伊始,魏國在對外征伐這方面,幾乎就沒有什麼拿得出來炫耀的戰績。

類如司馬懿剋日擒獲孟達;曹真平河西盧水胡叛亂等,乃是屬於內部平亂。

而曹丕三徵江東,皆無功而歸。

他繼位之後,石亭之戰與曹真伐蜀皆敗北而歸。

可以說,曹魏代漢承天命後,兩位君王執政十餘年的時間之內,皆是外伐無功!

這對社稷而言是誘發動盪的因素。

也是誘發人心相悖的基礎。

畢竟漢室傳承四百年,早就將威信播種在了人心之上,也印刻在了骨子裡。

尤其是有光武中興的例子在前。

當年王莽篡漢而立,也僅僅是持續了十五年啊。

作爲君王的曹叡,在吳蜀二國猶存之下,安能不擔憂前車之鑑!

所以,他很傾向於將牽招遺留的戰略付諸以行。

河套平原諸郡縣是在漢末時期丟失的,如果魏國將這些郡縣重新納入了疆域,就是在爲曹魏代漢乃天命所歸背書。

最後一個緣由,則是復幷州要比伐遼東要容易一些。

因爲曹叡只需要河套平原諸郡縣在名義上歸屬魏國就可以了,並不會想漢武帝一樣遷徙黎庶前去屯田戍邊以及修築城池駐軍戍守。

是啊,他並不指望從河套平原中取得什麼實際利益。

自黃巾之亂以來,中原腹心之地都黎庶稀少呢,邊郡之地又能徵收什麼賦稅?

只要棲居在那邊的雜胡部落或漢家遺民臣服於魏國,廟堂派遣些許官吏前去推行王化,有個名義就夠了。

也就是說,他只需要田豫將時常寇邊的鮮卑軻比能擊潰擊垮、再推行羈縻制度,如此自是不會耗費多少國力的,也是比征伐遼東更容易做到的。

Wшw● тт kǎn● ¢ ○

只不過,如今的他不能直接做出選擇。

爲了顧及毌丘儉的感受。

他先前已然通過各種手段暗示過,日後將要以毌丘儉爲將前去伐遼東了。

且此番召毌丘儉歸來洛陽述職,也是他想私下與毌丘儉綢繆伐遼東之事,讓其在合適的時間上疏爲伐公孫淵作綢繆。

事情都臨門一腳了,他總不能當着毌丘儉的面出爾反爾,暫緩伐遼東計議而改去推行幷州戰略部署吧?

不管怎麼說,毌丘儉乃是他潛邸舊臣。

也是在他心中的,入爲腹心出作爪牙的股肱之臣。

況且,他也不能將毌丘儉轉去幷州任職。

同樣是潛邸舊臣的畢軌,如今任職幷州刺史呢!

若將田豫轉去幷州,必然是由田豫執掌兵事,還怎麼安插毌丘儉進入呢?

最早被外放鎮守州郡的毌丘儉,不可能位居畢軌之下啊~

且他才幹也比畢軌更優啊!

故而,天子曹叡一時眉目輕蹙。

默然思慮着如何不讓毌丘儉心寒的情況下,將伐遼東暫時擱淺、將開疆闢土的冀望轉去幷州。就如他改爲讓曹纂來主事士家變革、督領新軍時的權衡之術一樣,也會提前將夏侯惠越級升遷爲中堅將軍,以讓夏侯惠不止於心生觖望。

心腹是要以實實在在的利益來示以恩寵的。

而不是仗恃其忠心以權術來拿捏。

或許是早有所料吧。

抑或者是作爲潛邸舊臣的毌丘儉,對天子曹叡十分了解吧。

在曹叡沉默的時候,他猶如早年任職平原侯文學掾、陪同曹叡讀書養德時一樣,起身點燃了臺案上的龍涎香,並執勺從溫爐上給曹叡舀酒,含笑輕聲說道,“陛下,臣竊以爲,今晨廟堂諸公之議,封公孫淵爲樂浪公以示嘉勉,或是不妥。”

“嗯?”

被打斷了思緒的天子曹叡,聞言揚眉。

旋即,倏然而笑。

自幼聰穎的他,已然聽出毌丘儉的言下之意了。

魏承漢制,法理上是不能對異性封公封王的,更莫說隨着陳思王曹植的故去,曹叡還對魏國宗親的分封制度化了。

廟堂諸公議定封公孫淵爲樂浪公,乃是知道日後魏國必然要伐遼東,故而不吝給他扔去安撫的肉骨頭。

反正日後也是會將公孫淵定爲逆賊的。

不必忌諱。

但如今若是先討軻比能而後遼東,那就沒必要封這種名號讓公孫淵自疑了。

是的,毌丘儉就是猜到了天子曹叡的爲難心理,故而率先開口建議曹叡暫緩遼東計議,而改爲綢繆復幷州全境之事了。且他點燃龍涎香與給曹叡舀酒的作態,也是在無聲的表態,他仍如在曹叡從齊王貶爲平原候時一樣,不會計較個人的得失,也不會因爲曹叡改變計劃了而覺得自己委屈。

“如卿所言。”

輕輕頷首,天子曹叡含笑說道,“封公之議,確是不妥。嗯,就是委屈仲恭了。”

“陛下何出此言哉!”

笑顏不改的毌丘儉,舉盞邀杯,朗聲而道,“現今不論處遼東思異之舉,乃一時權宜之計也。若日後時機當然,我魏國豈能容公孫小丑恣睢邪!”

“此言大善!哈哈哈~”

不由,天子曹叡拊掌,與毌丘儉相視大笑。

且在笑罷了,還很是親切的說道,“朕許久未見仲恭了,甚是思念。天色漸晚了,仲恭便留下與朕同餐吧。”

翌日。

天子曹叡頒詔。

以臣子封公違製爲由,駁回廟堂對公孫淵的封賞之議,乃是以公孫淵爲大司馬,封遼東侯,持節領郡如故,並賞賜珍寶財物極多。

詔駐地在冀州的北中郎將引兵進駐幽州代郡、督促將士演武以及廣田畜谷。

復召田豫歸朝述職,且在使者剛剛前去青州傳詔的時候,就開始讓廟堂諸公推舉青州刺史人選了。

也就是說,曹叡以實際行動給公孫淵傳遞了魏國不會伐遼東的善意。

至少在數年之內不會。

此些詔令也在洛陽引起了一陣喧囂。

誰都知道,廟堂在綢繆着經營幷州、以兵伐鮮卑軻比能了,也開始相互奔走以謀利。

有人先行攀交關係,試圖將家中子侄安插去幷州趁機混個軍功與好看的履歷;也有人別遣家中扈從,趕去幷州打點官吏與當地豪右或行商,爲日後組建商隊行走幷州獲利。

幷州乃邊地,雜胡部落衆多,又因半數疆域早棄之,故而奴婢買賣頗爲盛行。而一旦戰事起,許多武斷鄉曲的豪右或私兵部曲衆多豪商,也會趁機私下大肆收留被戰火波及的黎庶與實力微弱的胡虜部落族人,然後轉賣給洛陽權貴,從中牟取利益。

當然了,這些與夏侯惠無關。

已然歸來京畿三日的他,如今在孫叔的陪同下,巡看着徒附佃戶以及幫傭忙碌春耕。

夏侯衡畫出陽渠西端塢堡及田畝予他,至今已經三年有餘了。

但滿打滿算,他在這裡都沒有待足十日。

如今告了兩個月的假歸來了,自然也要好好走走看看,免得連自己家中事務都不熟悉。

其實也沒什麼好看的。

自幼養尊處優的他,一點都不熟悉農桑之事,當真五穀不分。

而伴在左右的孫叔也只是大致說些數目,好讓他心裡有數。

如說在他名下的田畝有二十餘頃,因爲是依着山坡而落的干係,其中種桑麻的坡田便佔了一半;四十餘戶徒附佃戶太少,春耕與秋收時忙碌不過來,必須要僱幫傭。但田畝都是依着洛水與陽渠而畫的,並沒有灌溉之憂,農閒時疏通溝渠很容易,勞力又變得富餘了。

還有,每歲出產在扣除日常所需以及田畝稅錢後結餘頗多,但賬上餘錢寥寥,皆被他拿去收養與安置小兒了。

不過他很快就加了一句。

聲稱他知道夏侯惠早就定了下婚事,所以提前將成親的耗費給預留出來了。

沿着矮丘桑樹林而走的夏侯惠,一直默默的聽着,時不時俯瞰一眼在農田裡忙碌的徒附,目光有些迷離,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待走到一簇竹叢處,他才覺得乏趣了,隨意尋了塊山石而坐。

也讓孫叔在遞過竹筒水囊時,趁勢提醒了聲,“六郎,現今陰養的小兒已有三百餘,依我之見,不若就且先暫止了吧?六郎常年在外任職,成親了之後,家中賬目若再有大筆支出,恐是瞞不了女君。”

“嗯好,就依孫叔之言。”

輕輕頷首,夏侯惠拍了拍身下的石頭,“孫叔莫站着,坐。成親後,我會尋個由頭將養三百小兒的開支遮掩過去。”

事實上這事孫叔不提,夏侯惠也會停止收養小兒了。

倒不是擔憂王元姬過門後察覺。

而是理由有二。

一來,依着天子曹叡如今勵精圖治的趨勢來看,讓夏侯惠覺得日後應是用不上這些小兒了,所以就且先緩緩也好。

另一,則是自己不日將歸來洛陽任職了。

日常生活與用度並不奢靡的他,明明有俸祿與田畝二十餘頃,若繼續囊中羞澀下去,恐會引來一些有心人的注目,甚至還會因此將私下畜養小兒的事情給暴露了。

“對了,六郎。”

順勢坐下的孫叔,接着說道,“七郎着人傳話說,他明日伴駕罷了便去城外小宅,請六郎前去見面。還有,昨日我讓人給王侍郎送去的拜貼,今日已然有回信了,三日後王侍郎會告休沐在家;但大將軍府上還沒有回覆。”(本章完)

第167章 同行第40章 新歲第28章 窮也114.第114章 雁北85.第85章 識趣94.第94章 閒歸家95.第95章 左伯紙第21章 何所惑105.第105章 蜜餞第168章 安下71.第71章 扈從第196章 瞞天65.第65章 功來92.第92章 偶遇58.第58章 恨遲也第157章 且試第192章 邙山宴271.第71章 扈從第194章 不歸第138章 不語第210章 分權119.第119章 不爭110.第110章 見策120.第120章 不可避72.第72章 誘惑第26章 可作誓第22章 殊矣114.第114章 雁北第193章 邙山宴3第199章 利令智昏1第193章 邙山宴393.第93章 言外意第161章 分營70.第70章 詔來63.第63章 死別100.第100章 魏闕第42章 遂願97.第97章 自擇之82.第82章 士載第154章 似懂了第216章 位高權重123.第123章 緣由第24章 人事133.第133章 私心第152章 莫求財第150章 心慰第194章 不歸第220章 莫爭長短67.第67章 在我第34章 門戶計第43章 士家106.第106章 恩出上第28章 窮也102.第102章 必惠也第231章 細語第16章 困頓第208章 無心之舉第38章 何懼之61.第61章 加官第44章 花明第137章 禍伏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111.第111章 首肯第202章 賊兵退99.第99章 蓋彌彰53.第53章 染徵袍第169章 小成47.第47章 威逼第145章 失勢第242章 有三敗72.第72章 誘惑84.第84章 臨發第17章 初見第26章 可作誓第219章 鎮護方岳70.第70章 詔來第30章 失東隅第13章 可恨第170章 失計否66.第66章 有變67.第67章 在我第24章 人事第22章 殊矣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第41章 當黜之111.第111章 首肯49.第49章 逢時第37章 私召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229章 圖什麼啊115.第115章 私心80.第80章 臨風第234章 噤聲82.第82章 士載第28章 窮也第149章 肺腑否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237章 變幻131.第131章 臨發第155章 與宴
第167章 同行第40章 新歲第28章 窮也114.第114章 雁北85.第85章 識趣94.第94章 閒歸家95.第95章 左伯紙第21章 何所惑105.第105章 蜜餞第168章 安下71.第71章 扈從第196章 瞞天65.第65章 功來92.第92章 偶遇58.第58章 恨遲也第157章 且試第192章 邙山宴271.第71章 扈從第194章 不歸第138章 不語第210章 分權119.第119章 不爭110.第110章 見策120.第120章 不可避72.第72章 誘惑第26章 可作誓第22章 殊矣114.第114章 雁北第193章 邙山宴3第199章 利令智昏1第193章 邙山宴393.第93章 言外意第161章 分營70.第70章 詔來63.第63章 死別100.第100章 魏闕第42章 遂願97.第97章 自擇之82.第82章 士載第154章 似懂了第216章 位高權重123.第123章 緣由第24章 人事133.第133章 私心第152章 莫求財第150章 心慰第194章 不歸第220章 莫爭長短67.第67章 在我第34章 門戶計第43章 士家106.第106章 恩出上第28章 窮也102.第102章 必惠也第231章 細語第16章 困頓第208章 無心之舉第38章 何懼之61.第61章 加官第44章 花明第137章 禍伏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111.第111章 首肯第202章 賊兵退99.第99章 蓋彌彰53.第53章 染徵袍第169章 小成47.第47章 威逼第145章 失勢第242章 有三敗72.第72章 誘惑84.第84章 臨發第17章 初見第26章 可作誓第219章 鎮護方岳70.第70章 詔來第30章 失東隅第13章 可恨第170章 失計否66.第66章 有變67.第67章 在我第24章 人事第22章 殊矣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第41章 當黜之111.第111章 首肯49.第49章 逢時第37章 私召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229章 圖什麼啊115.第115章 私心80.第80章 臨風第234章 噤聲82.第82章 士載第28章 窮也第149章 肺腑否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237章 變幻131.第131章 臨發第155章 與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