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第118章 願往否

“夜深而來,稚權必有教於我!”

夏侯惠甫一走進軍帳,就被早就等候在內的秦朗一把抓住手,引去座席就坐,話語中透着很誠摯的熱切。

或許,是不曾得到的彌足珍貴罷。

畢竟自大軍從洛陽開拔以來,素有軍爭籌算之能的夏侯惠,就不曾對他這個主將做過隻言片語。

“呵呵,元明莫作謔言~”

以拱手作禮執意,夏侯惠不留痕跡的抽回手,含笑道,“只是方纔田太守邀我過去問了些事,也令我對戰事有了些思緒,恐翌日忘卻了,便想着過來與元明說聲,倒是打擾元明休憩了。”

乃田豫的邀請,而不是你自己過去的?

對哦!

似是扈從還說過,隸屬田豫麾下的將率牽弘今夜拜訪了他。

瞬間聽出言外之意的秦朗,臉上笑顏更甚,也擺了擺手說道,“稚權的軍爭籌謀,連陛下都不吝稱讚,又何必作謙言呢?再者,計議戰事,何來打擾之說。莫說我尚未歇下,就算是我已然安穩入眠了,稚權過來,我也必然倒履相迎。”

言罷,讓夏侯惠就坐,自己則是先從帳內尋出兩個酒囊來分各自才落座。

二人是對坐的,坐席也離得很近。

夏侯惠甚至能隱隱嗅到秦朗衣服上的薰香味——比起早年魏武曹操“衣不錦繡,帷帳屏風壞則補納、無有緣飾”的不好麗華,如今的魏國宗室將率大多都錦衣玉食,就連出徵在外時都不忘將衣物薰香再穿了。

這便是魏國宗室督將後繼無人的原由之一罷。

伸手酒囊的夏侯惠心中如此感慨了句,拔開木塞邀秦朗共飲一口,然後便將方纔與田豫的會面大致說了一遍。

自然,說話的技巧還是得注意的。

比如他先說了田豫打算在定襄郡殺胡口設伏、以胡虜難以成事爲由想從用洛陽中軍的騎兵來保障勝算之事,然後才說了自己被私下邀請的理由。是田豫意屬他前去殺胡口,但因爲二人之間不熟稔,擔心翌日貿然向秦朗要人後,結果卻發現夏侯惠根本不願去,所以纔打算問問他的心意。

在夏侯惠講述的時候,秦朗一直在靜靜的聽着。

時而輕輕頷首,時而露出恍然的神情。

因爲他心中並不在意這些。

對田豫在今日下午計議時沒有將定襄殺胡口設伏之事也提及,更是毫無芥蒂。

一來,他乃是此番戰事的主將。

職責是調度所有人戮力一心打贏這一仗,好歸去給天子曹叡交差,所以在一些事情上沒必要去深究。

該糊塗的時候,就得揣着明白裝糊塗。

況且若是能順利的將軻比能誅殺,廟堂在錄功的時候也不會將他排除在外啊~

另一,則是他知道田豫的立場與自己不同。

田豫被天子曹叡遣來推行經營幷州,註定了他要處心積慮誅殺軻比能。

所以在下午計議時,他沒有提及殺胡口伏擊就很好理解了——他得先讓秦朗覺得此來幷州的目的能順利達成,然後再適時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此,秦朗在心滿意足的情況下也不會拂了他之請。

“我回絕了田太守。不過,盛情難卻之下,我便向田太守推舉了一人,聲稱領中堅營八百騎的騎督張虎可勝任。”

輕輕說完這句,夏侯惠便止住了轉述。

改爲拿起酒囊有一口沒一口的慢飲,讓秦朗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與思考。

事實上,秦朗此時已然耷眼捻鬚作思了。

倒不是在考慮夏侯惠將張虎推舉給田豫的得失。

分出八百騎兵而已,且還不是隸屬他本部驍騎營的,對他引兵北去影響不大,若是田豫聽取了夏侯惠的建議,他便順水推舟就是。

他是在奇怪夏侯惠爲什麼回絕了田豫的邀請。

明明,夏侯惠此人求功不吝命啊!

今日怎麼就轉性了,竟是對截殺軻比能的功勞無動於衷呢?

難不成,他有其他思量?

抑或者說是他覺得田豫的預測不準,以爲軻比能哪怕戰敗了也不會走定襄郡殺胡口逃去雲中郡?

默默的思慮了一會兒,秦朗心中並沒有答案。

索性暫且放下,擡眼對夏侯惠笑道,“張虎乃名將之後,定能勝任伏擊之事。稚權既舉之,若田太守討要,我自是無不可。嗯,稚權且續言之。”

“好。”

見他沒有芥蒂,夏侯惠便含笑應了聲,但卻沒有繼續講述,而是反問了一聲,“元明可記得,昔日武帝討平關中的渭水之戰,已故賈文和離間馬超與韓遂之計否?”

“自是記得的。”

略微揚了下眉,秦朗頷首而應,且還舉一反三的順勢問了句,“稚權之意,乃是覺得我軍可以離間賊子軻比能與步度根邪?”

就是問罷了,不等夏侯惠作答,他卻先給否定了,“我竊以爲,離間之計難成也。前番幷州刺史畢昭先不諳兵事,擅遣兵追擊而敗歸,已然令此二賊有了同仇敵愾之心,且我等引大軍北來討之,彼等皆年長的部落大人,安能會在如此死生關頭內訌令我軍得漁翁之利?”

“呵呵,元明言之有理。”

夏侯惠囅然而笑,衝着他攤了攤手,“只是,元明不若待我將所思敘罷了,再斷言事可成與否,如何?”

“啊~”

頓時,秦朗有些懊惱的拍了下額頭。

他倏然想起了,眼前之人可是準確預判已故大司馬曹真伐蜀失利之人,單以軍爭籌畫論,自己乃是難望項背,怎麼能沒等夏侯惠說完就直接質疑了呢?

再者,夏侯惠都被他依着天子曹叡的囑咐給奪兵權了,但仍以國事爲重,主動前來爲戰事出謀劃策,這是對他示好啊!

他怎麼能直接就否定了呢?

哪怕最終還是不取,自己也應該委婉的辯論,以免令彼惱羞成怒啊~

秦朗臉龐上露出些許赧然來,當即拱手連聲告罪道,“乃我一時心焦,故而亂了方寸。稚權且說,且說。”

“無礙。”

輕笑了聲,夏侯惠便口若懸河。

他是要效仿賈詡當年的離間之計,但不是冀望着軻比能與步度根在戰前就起內鬨,而是爲戰後作綢繆。

從魏國廟堂到如今在幷州的諸將,都對戰勝軻比能信心滿滿。

但所有人也都知道,想在塞外之地重創胡虜部落是很難的,而若是不能傷及根本,那也就意味着此番大軍來討伐難以彰顯國威。

軻比能已然一統漠北了,哪怕戰敗了,只需要從漠北召一些部落來漠南便能恢復元氣、對魏國邊郡造成威脅了。

漠北的生存環境要比漠南惡劣得多。

只要軻比能有召,總會有部落願意遷徙過來的。

所以秦朗甫一來到雁門郡,便對田豫畢恭畢敬,且對彼提出來的戰略拊掌稱讚;所以田豫纔會想提前在定襄郡殺胡口設伏。

秦朗是希望能一戰令塞外鮮卑部落皆喪膽。

如此,哪怕軻比能從漠北召來其他部落恢復實力了,也會因爲前車之鑑而不敢再挑釁魏國的威嚴。

田豫則是想一勞永利。

冀望着此戰將軻比能給殺了,不僅威懾漠北的部落不敢遷徙來,就連漠南的部落都因爲畏懼魏國兵鋒要麼臣服要麼遠遁。

而夏侯惠覺得單憑他們二人的定策,很難竟全功。

因爲以秦朗謹慎的性格推斷,就令人不敢確鑿此戰讓軻比能一敗塗地。

且世事無有絕對。

久在邊郡的田豫足以令人信賴,但萬一軻比能戰敗後不走殺胡口呢?

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殺胡口的伏擊上,誠不可取也。

所以夏侯惠覺得,得讓軻比能與步度根在戰後爆發內訌,讓軻比能戰後即使不死,也會因爲威望大跌而永無被推舉爲鮮卑單于的機會。

如此,纔是確保邊郡之患不會愈演愈烈的前提,也是讓牽招遺策得以順利推行的基礎。

至於如何讓此二賊子內訌嘛

在田豫提出的戰略啓發下,夏侯惠覺得魏國很容易就做到了!

一來,軻比能與步度根本就相互攻伐多年,彼此之間不可能推心置腹,時間久了就會爆發爭執了。尤其是軻比能想當單于,與步度根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

另一,則是步度根有背叛軻比能的先決條件。

他內附魏國已經很多年了。

部落的族衆已然嚐到了被魏國庇護、有互市便利的甜頭,也很難再習慣遷徙不定、日常物資需要賭上性命去掠奪的生活。

叛逃在外的時間久了、嚐到的苦頭多了,就會想起以前的生活來。

自然,也會羣起慫恿步度根再次內附魏國。

而夏侯惠就是基於這兩點,給予步度根釋放這種“善意”。

他打算讓依附魏國的西部鮮卑部落在塞外散佈消息,聲稱魏國與軻比能之間沒有妥協的餘地了,但仍覺得步度根只是一時步入歧途、是可以原諒的。

如若步度根願意率族衆再次歸來內附魏國的話。

而且,魏國可以展現出誠意來。

只要步度根在此番戰事中按兵不動,那麼魏國便也不會主動去攻擊他的部落;哪怕步度根爲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對魏國發起攻擊,只要保持着“雷聲大雨點小”敷衍,那麼魏國也願意體諒他,不會對他有趕盡殺絕之心。

當然了,僅是散佈挑撥的消息,並不能令軻比能與步度根離心反目。

所以夏侯惠建議,在秦朗督兵北上時,就且先瞧準步度根的部落所在,然後在戰時區別對待——對軻比能的族衆窮追猛打,對步度根則是驅逐即可。

如此一來,便可以給他們二人心中種下一顆猜忌的種子了。

若是他們戰勝了魏國,這顆種子當然不會生根發芽。

但想擊敗洛陽中軍這種可能性,是真不大,幾乎等於無。

而一旦他們戰敗了,在戰場看到魏軍區別對待的軻比能,便會質疑步度根心懷二意,哪怕沒有與魏國內通款曲,也定是故意保存實力沒有傾力而戰。

進而也會引發二人的爭執。

就算軻比能沒有質疑,那些隸屬於他的、被魏國窮追猛打的部落也不質疑步度根嗎?

沒有完成集權的鬆散聯盟,最不乏的就是私心與相互指摘推諉了!

“誠然,如元明所言,此二賊子今難被離間。”

細細講述完自己的思慮後,夏侯惠笑吟吟的對着秦朗發問道,“然而,若我軍如此行事,此二賊子在戰後猶不內訌乎?”

“大善!”

而聽罷的秦朗,當即拊掌而贊,“稚權軍爭籌畫,我不如多矣!”

且贊罷了,還舉起酒囊邀夏侯惠共飲致意,“我本庸人,以年長而得陛下信重委以主將,離洛陽以來心有惶惶,唯恐有負陛下所期也。今先有田太守指點,復有稚權見策,令我心可安矣!”

“元明言重了。”

舉起酒囊暢飲了一口,夏侯惠手背擦了下鬍鬚,展顏戲謔道,“你我皆是爲國效力,何分彼此?元明心憂戰事,便以爲我終日玩忽邪?”

“哈哈哈~”

聞言,秦朗暢懷大笑,且還起身真誠實意的做了一禮,“不管如何,此番稚權相助之情,我定不會忘卻的。嗯,稚權所言之策,我心許之,翌日待田太守外出歸來了,我等一併過去與之計議吧。”

也順勢起身的夏侯惠,聽了當即搖頭。

不假思索便推辭道,“元明自去吧。我方纔與牽士毅作約了,翌日一早將去他營寨中觀烏桓突騎的戰術。”

你竟不去?

秦朗微微一愕。

旋即,眼中便流露出一縷感動來。

因爲夏侯惠不參與計議,也就是將自己擺在了部將的位置上,表明他是很尊敬秦朗這位主將的。

“夜已深矣。”

而夏侯惠也不等他出聲就拱手作別,徑直轉身往帳外而去,“我所思亦皆敘罷了,且今日多睏乏,便歸去歇下了。”

也讓秦朗從錯愕中醒過來,連忙叫了一聲,“稚權。”

還有何事?

夏侯惠止步回首,目露疑惑。

但秦朗沒有當即說話。

而是沉默了片刻後,才徐徐說道,“稚權,你我相識久矣,且身份大抵類同,可不作外人論。你與我說句實話,可想去殺胡口設伏否?若願去,我翌日便與田太守說聲,讓你督中堅營的八百騎過去,且我還可從驍騎營中調撥出五百騎卒歸你指使。”(本章完)

第8章 面君46.第46章 安分第201章 唯勇氣也第36章 社稷計130.第130章 當百50.第50章 順遂第222章 就職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65章 鷙鳥第1章 楔子59.第59章 難改84.第84章 臨發第134章 罷歸第18章 恨晚第137章 禍伏第144章 戰捷53.第53章 染徵袍第154章 似懂了第143章 晚矣第19章 將伐第150章 心慰第146章 示好65.第65章 功來第19章 將伐第209章 畏水如虎第232章 入營第236章 敏銳73.第73章 篤定第221章 黃雀是也45.第45章 無心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77.第77章 視爲人105.第105章 蜜餞89.第89章 詐關118.第118章 願往否第178章 不識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第44章 花明76.第76章 新軍第213章 茶餘飯後116.第116章 非不願130.第130章 當百70.第70章 詔來第15章 如卿言第29章 居不易121.第121章 算計第185章 死地115.第115章 私心第27章 動怒第178章 不識61.第61章 加官70.第70章 詔來第246章 乃何人也56.第56章 猶可否第171章 留下59.第59章 難改第12章 復哀之113.第113章 後手第188章 無遺恨第138章 不語60.第60章 不覆轍第5章 欺以方第197章 時不我與98.第98章 終陌路50.第50章 順遂第173章 示警82.第82章 士載第199章 利令智昏1第168章 安下第220章 莫爭長短第196章 瞞天第197章 時不我與第169章 小成第223章 觀兵第39章 弗改第4章 休沐132.第132章 破襲65.第65章 功來第1章 楔子第12章 復哀之第39章 弗改第163章 部將88.第88章 發衝冠第29章 居不易第175章 驚喜來第21章 何所惑82.第82章 士載第3章 無所事第153章 乃我第34章 門戶計102.第102章 必惠也105.第105章 蜜餞第237章 變幻第38章 何懼之第34章 門戶計第21章 何所惑第232章 入營第158章 不自知94.第94章 閒歸家
第8章 面君46.第46章 安分第201章 唯勇氣也第36章 社稷計130.第130章 當百50.第50章 順遂第222章 就職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65章 鷙鳥第1章 楔子59.第59章 難改84.第84章 臨發第134章 罷歸第18章 恨晚第137章 禍伏第144章 戰捷53.第53章 染徵袍第154章 似懂了第143章 晚矣第19章 將伐第150章 心慰第146章 示好65.第65章 功來第19章 將伐第209章 畏水如虎第232章 入營第236章 敏銳73.第73章 篤定第221章 黃雀是也45.第45章 無心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77.第77章 視爲人105.第105章 蜜餞89.第89章 詐關118.第118章 願往否第178章 不識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第44章 花明76.第76章 新軍第213章 茶餘飯後116.第116章 非不願130.第130章 當百70.第70章 詔來第15章 如卿言第29章 居不易121.第121章 算計第185章 死地115.第115章 私心第27章 動怒第178章 不識61.第61章 加官70.第70章 詔來第246章 乃何人也56.第56章 猶可否第171章 留下59.第59章 難改第12章 復哀之113.第113章 後手第188章 無遺恨第138章 不語60.第60章 不覆轍第5章 欺以方第197章 時不我與98.第98章 終陌路50.第50章 順遂第173章 示警82.第82章 士載第199章 利令智昏1第168章 安下第220章 莫爭長短第196章 瞞天第197章 時不我與第169章 小成第223章 觀兵第39章 弗改第4章 休沐132.第132章 破襲65.第65章 功來第1章 楔子第12章 復哀之第39章 弗改第163章 部將88.第88章 發衝冠第29章 居不易第175章 驚喜來第21章 何所惑82.第82章 士載第3章 無所事第153章 乃我第34章 門戶計102.第102章 必惠也105.第105章 蜜餞第237章 變幻第38章 何懼之第34章 門戶計第21章 何所惑第232章 入營第158章 不自知94.第94章 閒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