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不歸

自幼聰穎的天子曹叡,明識善斷、有容人之器

但也有意氣用事的一面。

如他先前對侍中劉曄十分器重、信任一度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但後來在曹真伐蜀之事上,發現了劉曄揣摩上意、阿諛奉承的一面,便心生厭惡直接將之疏遠了。

說白了,就是他性格有點愛憎分明、非黑即白罷。

不取劉放孫資建議、暫緩對夏侯惠錄功,也是因爲他這方面的性格——他已經有了將夏侯惠調任歸來洛陽、爲出任中護軍之職作準備,但又想到了彼想在地方歷練的話語,便很大度的做了私信去淮南問問夏侯惠心意如何。

容臣子自擇,不能說是蠍子拉屎,但也算是君恩浩蕩了。

但曹叡覺得夏侯惠值得這份恩寵。

因爲廣陵之戰,太給他這個天子長臉了!

射殺孫韶就不多說了,以孫韶在江東的身份與地位,這是令青徐與淮南將士軍心大振、挽回曹休石亭之敗士氣低迷的大功。

但天子曹叡更看重的,卻是三千士家新軍在此戰中的表現。

江都塢堡、匡琦城以及各個戍守點皆摧毀,且還有部份士卒習舟船,在水上火攻了江東賴以稱雄的水軍!

要知道,當初他想變革士家制度時,迎來了多少質疑、遭來了多少廟堂諸公的勸阻啊~

不客氣的說,士家新軍干係着他的威信。

而如今一戰爲他正名了!

這種喜悅與欣慰,就如同先前秦朗獻俘闕下一樣,能讓他亢奮得夜不成寐。

更莫說秦朗獻俘之事還引發了一堆破事,而夏侯惠這次引士家新軍而往的廣陵之戰,當真是毫無敗筆啊!

如此,他多給予一些恩寵不也很正常嘛~

至於廟堂袞袞諸公的疑惑,他也尋個理由糊弄過去了。

在滿寵的錄功上表至廟堂時,李長史的私奏也到了他的手中,其中就有向他請示,是否能允了招降吳將鄭胄的條件。

他當然是首肯的。

不是因爲李長史在書信聲稱鄭胄有才幹,更因爲鄭胄願降則意味着魏國比吳國更得人心、更順應天命的佐證。

況且,鄭胄的條件也很容易滿足。

彼只不過是不願與舊主刀兵相見罷了,魏國疆域之大,又不是隻有吳國一個敵人,雍涼、幽並都需要兵將駐守,有的是地方安置。

故而,他給予公卿們“稚權錄功未全”的推脫之詞,便是指招降鄭胄的功勞尚未錄入。

嗯,就是推脫。

他是爲了拖延時間等夏侯惠作回覆來。

且還考慮很充分的,他藉着鄭胄乃帝鄉之人爲由,讓李長史遣人護鄭胄來洛陽見見。

淮南壽春,士家壁塢。

吳綱亦步亦趨在後,跟隨着夏侯惠往淮水北岸的士家家小棲息地而去。

他已然是夏侯惠的幕僚了。

這是必然的事。

以李長史一直以來對夏侯惠猶如自家子侄般的呵護,莫說吳綱頗有才學了,就算他是個弱智,夏侯惠都會將他帶回來好生供養着。

做人要知道感恩嘛。

知恩不圖報之人,如何能成大事呢!

若是他對李長史的恩情視而不見,又怎麼敢相信蔣班、鄧艾與苟泉等人會對他感恩戴德呢?

“將軍,我等當真要去弄飴糖嗎?”

來了士家壁塢數日,大致理清楚士家新軍事務的吳綱,有些不解的出聲發問着。

是啊,過去北岸作甚呢?

現今才仲春二月,冬藏還未結束,何必過去打擾士家家小的清淨呢?

此時就應該多督促士卒們操練演武,應該安排士卒們輪休養精蓄銳,又或者是往屯田處走走看看、提前計算好春耕所需的物資與糧種,然後前去揚州刺史府預定纔對啊!

力爭讓士卒足食足衣,加強演武而備戰。

這纔是將軍該作的事情,也是夯實建功立業基礎的準備。

就算你不想親歷親爲,那將事務託付給他以及三位千人督也行,何必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去誘發他人私下嚼舌呢!

對,吳綱覺得夏侯惠就在不務正業。

身爲將軍,竟專程帶着糖匠去給士家的童稚弄飴糖。

“嗯。”

夏侯惠頭也不回,緩緩走上浮橋,“此事我歲前便安排下來了,只是因爲戰事耽擱,今正好得閒。”

飴糖就是麥芽糖。

西周時期便創制,漢時普及民間,稍微有點規模的城池內都能看見糖匠沿街叫賣的身影。

而先前士家新軍應募來到淮南壽春後,夏侯惠帶着他們開闢田畝時,就是主要種植着菽(豆)與黍,間雜麥與稻。黍是出征時攜帶的口糧,而豆則可做成豆腐,給寡肉少油水的士卒加強體質;麥與稻是無戰事時將士之食。

蓋因去歲大熟,頗有結餘,夏侯惠便從邸閣中調撥一些麥出來給士家稚童造糖。

不是爲了收買人心。

只是單純的良心過意不去,想給那些稚童點甜頭。

因爲如今不少士家已然有戰功了,而他們所有人贖籍的順序都是這樣的:先家中兒女除士家籍、次換置田畝、再次妻與父母,最後纔是自身。

當然了,很多人是做不到將妻與父母以及自身贖籍的。 但大部分人的兒女都除士家軍籍了。

兒子長成後,可依靠躬耕養活自己,不再被強制操刀舞戈趕赴戰場填溝壑了;女兒長成後,也可以嫁入民間,不再淪爲生育工具、只能嫁給士家且時不時就被當成生人婦強行擄走改嫁了。

這是士家以前不敢想象的事。

也沒有人再產子而不舉(拋棄新生兒)了。

更難得的是,夏侯惠還延請了先生給教他們識字。

所以,士家父母們對兒女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生你者父母,活你者夏侯將軍!稚子謹記,莫忘恩德!”

也讓夏侯惠得悉了之後挺赧然的。

實事求是,其實他也沒有給予士傢什麼恩德。

況且,他也是肉食者,官職的升遷與被賜爵封食戶的背後,同樣是以士家們的累累白骨換來的。

也正是因此,他在閒暇時候常常不務正業。

如帶着士卒下水撈魚、往沼澤灌木林中獵羊鹿與野豕給稚童們改善伙食,又或者在逢年過節時隨意尋個理由,把軍中積糧拿出來給他們加餐.

今日尋了幾個糖匠給稚童們造糖也是如此。

力所能及對他們多點照顧罷。

吳綱乃是漢初長沙王吳芮之後,哪怕到了他這一代猶溫飽可繼,故而不能理解夏侯惠的心思也無可厚非。

不過,有些事情他還是能參詳的。

當天子曹叡的私書到來後,夏侯惠看罷了,還讓他給予建議了。

嗯,其實夏侯惠心中早就有主意了。

之所以讓他參詳,那是爲了彰顯自己對他很信任、以求彼此之間能早日同心同德。

接過書信的吳綱看罷,先是瞠目結舌,繼而滿目感激。

他現在終於知道外舅李長史,爲何要讓他來給夏侯惠當幕僚,而不是直接在徵東將軍官署中安排個小吏職位了。

能讓天子親自作私書來問想在哪裡任職之人.

夏侯惠聖眷之隆,朝野無人出其右!

而感激,則是他才當幕僚數日,彼此性情都沒有摸清楚呢,夏侯惠就對他坦誠相待了.

剖心相待,不外如此吧。

故而,帶着感激的他,十分慎重的細細斟酌了好久後,纔給出了建議,“將軍,我竊以爲,爲仕途後計,此時不宜歸洛陽任職。”

“哦?”

這個回答讓夏侯惠有些訝然。

畢竟在慣常的認知裡,在京師洛陽任職、時刻伴天子左右,纔是獲取權勢與鞏固聖眷的途徑;且淮南有滿寵在,夏侯惠想熬出頭不是一般的難。

如此,還不如歸去洛陽,說不定還能更快的出鎮地方呢!

而吳綱竟是給出了相反的答案,這讓夏侯惠興趣大增,催聲道,“士度細言之,此處無人,不必忌諱。”

“唯。”

恭敬應聲,吳綱肅容道,“我所言者,緣由有二。”

“一者,將軍年歲未至三旬,而陛下亦春秋正富。以陛下對將軍之器異,他日不乏歸去洛陽時機。如此,尚不如繼續留在淮南以求戰功。”

“將軍乃譙沛元勳之後,若有戰功在身,他日歸去洛陽任職,更能平步青雲。且淮南雖兵寡,不復橫江討賊吳之實力,然而賊吳孫仲謀已然遷都建業,必然屢屢來犯,對比雍涼與荊襄等地,將軍更容易積累功績。”

“其次者,乃將軍如今在淮南督領三部士家新軍,兵將皆願效死,此乃將軍他日督領一方之助力也。若將軍歸去洛陽,恐恩義衰矣。且前番滿將軍以將軍督淮南騎兵曲往廣陵,大捷而歸,他日必不乏復督之時。南船北馬,古來如此,將軍步騎皆可督,戰功易耳。”

嗯.

思慮挺周全的。

看來你不止署理庶務之能,亦頗有心計。

夏侯惠讚許的點了點頭,“善。士度鞭辟入裡,甚好。那我便作書回陛下,且先不求歸洛陽罷。”

有了定論後,二人又復談了些其他。

無多時,吳綱便帶着諫言被採納的欣然鼓舞離去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夏侯惠雖然不想歸洛陽,但也沒打算留在淮南啊。

況且,天子曹叡的書信中,還有一句“稚權昔日指星辰作誓,朕不曾有忘,亦常感慨。今稚權大破賊吳壯我軍心、揚我國威,朕心甚慰也,亦不吝擢拔!若稚權有意歸洛陽,一歲之內,朕奪職授之。”

指着星辰作誓,那是先前曹叡誤以爲他覬覦中護軍之職

這事夏侯惠當然記得,所以更不想歸去洛陽了。

現今沒必要與蔣濟起衝突不是?

況且,天子都生出讓他出任中護軍之心了,晚一點歸去洛陽,中護軍不也同樣是他的囊中之物嘛~

毋庸急於一時。

故而他在吳綱離去後,靜靜坐着斟酌了好久言辭,才執筆點墨給天子作回執。

書曰:

“臣惠戎馬數載,不過尺寸之功,尚無堪任中護軍之德。況臣惠年少而受陛下恩隆,常有惶恐之心,值此在外舞干鏚爲國討不臣,當砥礪篤行、夯實才幹,力爭上進,以求上不負陛下所期、下不辱家門聲譽。是故,臣惠頓首,請陛下恕惠暫不歸京。如若陛下不以惠愚笨,臣惠但求今歲戰罷,往復幽州任職,虜不臣遼東公孫,爲社稷賀!”

第218章 先以廟算74.第74章 廟算45.第45章 無心第223章 觀兵第16章 困頓第150章 心慰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227章 求貶惠第144章 戰捷62.第62章 厚顏第136章 離析第4章 休沐71.第71章 扈從第218章 先以廟算79.第79章 主次64.第64章 後事111.第111章 首肯第250章 還年輕105.第105章 蜜餞130.第130章 當百第143章 晚矣74.第74章 廟算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34章 門戶計123.第123章 緣由84.第84章 臨發第43章 士家第174章 盡私圖115.第115章 私心第205章 將離第3章 無所事53.第53章 染徵袍第155章 與宴第177章 百騎48.第48章 無畏第37章 私召54.第54章 匹夫第168章 安下第194章 不歸第229章 圖什麼啊121.第121章 算計130.第130章 當百第179章 門戶仇第228章 如你所請110.第110章 見策第41章 當黜之第16章 困頓第28章 窮也54.第54章 匹夫115.第115章 私心106.第106章 恩出上93.第93章 言外意第190章 可堪否第234章 噤聲62.第62章 厚顏第235章 謫貶第154章 似懂了第134章 罷歸58.第58章 恨遲也第153章 乃我第25章 爾敢59.第59章 難改第237章 變幻67.第67章 在我第137章 禍伏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第240章 猛士132.第132章 破襲第225章 御駕來第35章 門戶計2第169章 小成第154章 似懂了第155章 與宴47.第47章 威逼93.第93章 言外意113.第113章 後手第240章 猛士第205章 將離第146章 示好第169章 小成第204章 舍與不捨第11章 各有思59.第59章 難改第164章 非莽夫105.第105章 蜜餞102.第102章 必惠也第251章 觖望92.第92章 偶遇第219章 鎮護方岳84.第84章 臨發132.第132章 破襲第39章 弗改第157章 且試第1章 楔子第176章 不武第43章 士家第5章 欺以方第40章 新歲第239章 此事易也79.第79章 主次
第218章 先以廟算74.第74章 廟算45.第45章 無心第223章 觀兵第16章 困頓第150章 心慰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227章 求貶惠第144章 戰捷62.第62章 厚顏第136章 離析第4章 休沐71.第71章 扈從第218章 先以廟算79.第79章 主次64.第64章 後事111.第111章 首肯第250章 還年輕105.第105章 蜜餞130.第130章 當百第143章 晚矣74.第74章 廟算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34章 門戶計123.第123章 緣由84.第84章 臨發第43章 士家第174章 盡私圖115.第115章 私心第205章 將離第3章 無所事53.第53章 染徵袍第155章 與宴第177章 百騎48.第48章 無畏第37章 私召54.第54章 匹夫第168章 安下第194章 不歸第229章 圖什麼啊121.第121章 算計130.第130章 當百第179章 門戶仇第228章 如你所請110.第110章 見策第41章 當黜之第16章 困頓第28章 窮也54.第54章 匹夫115.第115章 私心106.第106章 恩出上93.第93章 言外意第190章 可堪否第234章 噤聲62.第62章 厚顏第235章 謫貶第154章 似懂了第134章 罷歸58.第58章 恨遲也第153章 乃我第25章 爾敢59.第59章 難改第237章 變幻67.第67章 在我第137章 禍伏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第240章 猛士132.第132章 破襲第225章 御駕來第35章 門戶計2第169章 小成第154章 似懂了第155章 與宴47.第47章 威逼93.第93章 言外意113.第113章 後手第240章 猛士第205章 將離第146章 示好第169章 小成第204章 舍與不捨第11章 各有思59.第59章 難改第164章 非莽夫105.第105章 蜜餞102.第102章 必惠也第251章 觖望92.第92章 偶遇第219章 鎮護方岳84.第84章 臨發132.第132章 破襲第39章 弗改第157章 且試第1章 楔子第176章 不武第43章 士家第5章 欺以方第40章 新歲第239章 此事易也79.第79章 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