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T字

劉昌郝想了一會才說:“陳公,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至中和便謂是庸,達庸,須中節發之。”

關於這個庸,有多個解釋,孔穎達詮釋爲“用”,朱熹詮釋爲“平庸”。不能說那個是錯的,那個是對的,各有各的道理。

劉昌郝意欲重新詮釋,同樣也正常,這不是不敬,反是值得鼓勵的行爲。

“中節者,不偏不倚,不剛不柔,實際很難把握,故須恩威並用,剛柔相濟,有張有馳。用兵上,則曰,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嶺南爭執,頗是轟動,末學亦聞,先是蘇公與沈公爭,後是蘇公與劉公爭。然其兩者皆走到極致,一是好戰,一是忘戰。蘇公欲和平,固然乃是善心,然千百年來,中原百姓皆想和平,蠻夷理解乎?”

“蘇公欲和平,走向極致,必不設備,故交趾敵寇來,城中沒有多少甲兵,沒有多少器甲,如何抵抗?劉公未救,縱救,時間倉促,能調動多少兵力?少,不敵,救不了。多,須許多時間,來不及救。”

邕州守了四十二天,消息傳遞最少要扣去兩三天,即便劉彝籌集大軍,命令下達到各州、各縣、各村,兵力再聚集,數萬大軍,還要籌備糧草,然後再往邕州趕,趕到了,城同樣還是早破掉了。

“故末學得知消息後,知邕州必破。”劉昌郝撿起一片落葉:“一葉未必知秋,然懂其脈理,勿用觀一林,觀一樹,必知秋。”

陳繹聽懵住了,何謂智,這才謂智!

實際劉昌郝不在乎智不智的,似乎不足十年,“智”與才皆不重要了,重要的乃是司馬光的一句話,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這肯定是不對的,對的是李世民的用人方法,得將各個人才放到正確的位置上。但沒辦法,一羣大佬開倒車,因此劉昌郝反覆地說他的“志向”“大宏願”,纔不才的不重要,得將名聲樹立起來……

…………

放水灌溉,請牛耕地。

張德奎看着山塘的水位說:“今年水小。”

“水不小,面積大了,在這個時季,想迅速蓄回來,也會很困難。”

所以劉昌郝才分成兩次灌溉,第一次灌溉的是“老田”,然後及時將紅花草翻耕下去進行漚爛,由於土地依然有些漏水現象,可能還要進行一次補灌,補灌後,大約也漚得差不多,任其地漏蒸騰,蒸騰不怕,養分帶不走,怕的是地漏,這個無奈了。再請牛將其耙勻,任其乾涸,暴曬幾天後做畦,差不多就能移載棉花。

至於“坡田”的紅花草只好往後拖。

四爺爺過來看着泥土說:“昌郝,其勝過甲等地也。”

劉昌郝不知說什麼是好。

他這個四爺爺與死掉的二爺爺應當還行,至少能做到知錯能改,不過智慧皆有些差,當年大約因爲是這個原因,才被大爺爺所馭使,與自己祖母翻目成仇。

去年一季瓜,不是種瓜,而是施下了無數肥料,隨後一季紅花草,不止是紅花草,同樣地施下無數肥料,若這樣,地力還改變不了,這些肥料被山上鳳雞吃掉不成?

不應當說地質改變,而是說,雖地質改變,投入甚大!

老這樣說地質變好了,不怕人惦記着?但四爺爺對他家一直不錯,劉昌郝也不便說,岔開話題:“四大父,東邊山塘如何?”

“水放得差不多。”四爺爺嘆息道。

前段時間,家家戶戶欲放水,劉昌來意思是儘量少放水,以便讓塘邊的蘆葦、藨草長起來,用之定淤防漏,但這次澆灌最重要,乃是“灌漿水”,直接關係到收成,以前沒有山塘也就罷了,有了山塘,都想多放點水,以便多澆灌。

劉昌來最後支持不住,說,你們放吧放吧,水便放光了。孫耆長跑來看,大笑三聲,笑有笑的原因。劉昌郝引的是大棘溪水,水流量大,但是夜放白天堵,等於截掉一半水,實際兩邊蓄水速度相差無幾。但東邊的旱地只有七八百畝,劉家現在是一千多畝地,還有許多土山,土山也在澆灌,況且紅花草不是澆灌,是灌溉水,僅灌溉一次,便是兩千多立米水。

即便這樣,張德奎不過嘆息一聲,說今年溪水小了,蓄回來困難。然而東邊的卻將那個山塘能放的水一起放光了,之所以如此,是劉昌來不管了,沒人監督,最後也不澆灌了,開始往大田裡直接放水,變成了灌溉。若大的山塘,蓄水時間也比較長,自正月下旬便正式引水進去,然而家家戶戶比拼着糟蹋水,再多的水,也不夠放的。

因此劉昌郝讓大夥植蘆葦、藨草,雖是水生植物,能稍稍耐旱,短期缺水影響不大,長期缺水,即便上面死掉,根也不會死,至少能堅持到汛期到來。

但不是所有地裡皆種着冬小麥,有的還種了春粟,冬小麥快要黃了,不需要灌溉,然而這些春粟正是需要澆灌的時候,本來問題也不大,每天還有新的溪水注入,這時候劉四根發話了,當初說好的,需滿足我家養豬的用水,你們也不是澆灌,而是糟蹋,不準放水,用水行,用我家沖洗豬圈後的水。不但埋汰人,水也不夠用,只好去黑水河擔水,這些人家那會高興,擔水時罵,回到村子罵。

“四爺爺,你小時候劉樑村是什麼樣子?”

“我小時候啊,那時村裡只有六十幾戶人家,地多在黑水河兩岸,產量高,也不缺水,後來人多了,情況惡化。不知幾十年後,人更多,水更少,又是什麼辰光。”四爺爺一邊回憶一邊說着,眼神卻十分渾濁。

終是老了,前年四爺爺精神氣還好,今年每況愈下。

劉昌郝安慰道:“還有我呢。”

щщщ¸ тt kǎn¸ C O

“昌郝,多虧你啊。”

明年不提了,就像劉昌田看中了一戶小娘子,不是劉昌田看中的,乃是二媽看中的,人家來到二伯家看情況,不停地搖頭。姑娘是好姑娘,但二伯家情況卻不大好,劉昌田長相以及其他方面更是一般般。女方必然不大樂意。劉昌郝聽後,立即用車推了五十貫錢過去,且說,二伯、四叔、五叔家的幾個堂兄弟姐妹,不管婚娶,或出嫁,皆會拿出五十貫錢賀禮,不會多,也不會少。

又對二伯說,甜瓜上市後,讓二伯蓋房子,不管花多少錢,劉昌郝全包了。

從下半年起,聽劉昌郝的安排,保證明年至少有五十貫以上的收入。

然而也別心大,特別是行商的什麼,若去做,劉昌郝不反對,但別指望着劉昌郝借錢。

這個梗,女方不知道,隨後問二伯,皆是周邊的人,誰不知道劉昌郝,僅是請人,每年就花掉好幾千貫的錢,說五十貫,肯定不虛的。於是這門親事才訂了下來。

也就是這一代,甚至下一代,劉昌郝都能照料,至於下下代,下下下代,劉昌郝都未必在人世,如何能管得着?

“昌郝,我死後不能見三哥啊。”

“四大父,好好活着,二妞他們還未成家呢。”

劉昌郝回家修稿子。

幾天後,朱三過來。

他先看花,回來後說:“雖然花種得,此乃夏菊。”

有的名種秋菊長得好也很值錢,但夏菊,那怕是入了品的夏金鈴與夏萬鈴,皆開得不大,不大便不值錢。

“不能只看花。”

還有裝盆,盆子,新詞,這些附加值得一起算進去的。

朱三估算了一下:“可能兩百餘文錢,就不知道李店主會給多少錢。”

花鋪賣價是賣錢,花非鞭炮、豆油,花農將花賣給花鋪後,還要放在花圃裡照料,說不定也會死,也未必能全賣掉,風險不小,此外,還有店鋪的成本,人工開支,以及稅賦。往往花鋪給花農的價,都不足售價的一半之數。反之,劉昌郝這邊不僅要出盆子錢,還要出運費,以及一些過稅。

另外數量多了,一家花鋪也未必能吃得下。

故未出現萬畝錦繡任務之前,劉昌郝便計劃着將一些山開發。

“勿管,相信不會給得太少。”

在前年預算裡,菊花收入是不可忽視的,不僅是夏菊,秋菊纔是大頭。但現在胃口全大了,不僅是朱三,連劉昌郝自己也持着無所謂的態度。

“劉有寧,今年甜瓜長勢更佳也。”

“比去年肯定要好。”

肥料與株數摸了出來,種子相信也比去年的好。還有其他的一些數值,在繼續試驗中。不過今年已經快接近這時代的上限。

“劉有寧,我在京城聽聞,太原城遷城了。”

劉昌郝笑了起來:“陳公早對我說了。”

趙頊下詔遷城,太原知府乃是韓絳,一次搬家三年窮,況且是城市百姓,至於各店鋪的商賈更不用說了。韓絳爲了不引起恐慌,向百姓解釋,此次築城僅是作爲倉儲與軍營之所,其他勿動。誰知道許多百姓,甚至包括一些商賈在內,皆懇求韓絳將新城面積擴大,以便收留他們。韓絳問原因,一個長者說,河東之城離前線太近,無險可守也。

換成後面的朝代,太原城至少離前線不近,沒有急迫感,老百姓自己都不會遷城。北宋不同,離前線太近,故金兵南下時,宋朝未反應過來,大軍已經兵臨石嶺關。更要命的是當年宋太宗與潘美害怕河東百姓繼續反抗,不但遷城,有意將新城築成“T”字型街道,這樣據城而反時,物資不能及時運到城頭上,能迅速拿下平叛。以至後來傳說,宋朝害怕太原城有王字,不但遷城,還用這種“T”字型街道將王氣釘死。

王氣的什麼,太原城百姓自己都不相信,反誰?

不過這種街道讓出行也變得不易。

出行不易,也不利於商賈,故太原城在宋朝反而漸漸沒落。

韓絳立即上書,既然遷城,也不會考慮什麼王氣,所擔心的便是百姓排斥。百姓不排斥,反而是好事,趙頊同意擴增新城。

依然是兩城並存,不過新城面積比原來設計的大了一倍多,官府徵了許多民夫來築城,太原城內許多百姓也自發地來參加築城,可謂是衆志成城。也有極少數得利的大商賈、大房主反對,但他們的聲音迅速被龐大的支持的人羣淹沒。

不但遷城,前線十幾個堡砦也快修好了,但堡砦修好後,得要派駐軍隊,及時將糧草器甲送過去,才能形成戰鬥力。

以及屯田,雖然這裡地廣人稀,終是河谷地帶,許多耕地乃是有主之地,需調節,然後挪出大片耕地作爲未來的屯田,才能減輕朝廷的負擔。

問題有很多,如劉昌郝提議的,讓京城與洛陽官兵前去輪戍,也讓他們親自耕作,權當是訓練。但這些老爺兵連訓練都不願意,如何會參與農活?只能參照陝西路,於當地徵募一些禁兵。新的問題來了,朝廷在裁減禁兵,然熙河路增加了禁兵,河東路再增加禁兵,無疑與裁軍違背,也增加了負擔。

總之,諸事紛至沓來,故朝廷依然封鎖着相關的消息。只是太原遷城,風波鬧得大,朱三才聽到一點消息。

劉昌郝只知道太原城遷城,也通過任務條知道時展不錯,不過具體的也不知道。

但他心中好笑,宋朝封鎖就能封住?

現在看來,真封住了。

可想而知,在蕭峰的結拜大哥耶律洪基帶領下,契丹腐敗成什麼樣子。當然,宋朝君臣做夢也沒有想到,劉昌郝所說的危險,非是契丹人,而是女真人。

劉昌郝問:“我家想在京城請女紅活好的女工,不知能否請到,工錢幾何?”

“從京城請女紅女工?”朱三一時未反應過來,女紅活,劉樑村這邊同樣有手巧的人,如劉昌郝母親謝四娘,爲什麼要去京城請女工,沾到京城人,工錢不高也得變高了。

第五十三章 莊風(下)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105章 真正的開竅(上)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102章 小樓一夜聽春雨第225章 風暴(中)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八十三章 死泥第八章 傳家寶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211章 茂材異等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206章 賣弄(下)第六十七章 白綿紙第160章 見(一)第101章 免費第二十二章 忽視第十八章 巡山(下)第147章 瘦癡了(上)第九章 可惡(上)第101章 免費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196章 作死(六)第157章 愛惜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六十九章 請人第九十六章 開始(上)第八十三章 死泥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七十章 制度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166章 兩面受敵第226章 風暴(下)第七十九章 上墳第166章 兩面受敵第205章 賣弄(上)第124章 鳳凰(上)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94章 作死(四)第二十二章 忽視第116章 予之第193章 作死(三)第132章 戶帖第八十章 僞證第二十四章 牡丹第128章 一千兩第181章 大宏願第六十一章 草紙第179章 魏武卒第180章 解鎖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八十六章 僥倖第123章 苦惱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九章 可惡(上)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121章 傳奇(下)第169章 小白臉(上)第208章 猶豫不決第143章 河東河東(五)第221章 迎春宴(二)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二十章 收地第六十六章第106章 真正的開竅(下)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四十五章 水插第220章 迎春宴(一)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188章 父子第174章 青玉案(四)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191章 作死(一)第四十四章 鉀肥178章 說不出第183章 T字第七十章 制度第九十八章 彼之毒藥,我之良草第146章 買村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四十五章 水插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七十六章 佔山第226章 風暴(下)第四章 箱子第五十七章 攔第134章第八十二章 大計劃第五十五章 冬衣第113章 燕子第132章 戶帖第166章 兩面受敵
第五十三章 莊風(下)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105章 真正的開竅(上)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102章 小樓一夜聽春雨第225章 風暴(中)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八十三章 死泥第八章 傳家寶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211章 茂材異等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206章 賣弄(下)第六十七章 白綿紙第160章 見(一)第101章 免費第二十二章 忽視第十八章 巡山(下)第147章 瘦癡了(上)第九章 可惡(上)第101章 免費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196章 作死(六)第157章 愛惜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六十九章 請人第九十六章 開始(上)第八十三章 死泥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七十章 制度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166章 兩面受敵第226章 風暴(下)第七十九章 上墳第166章 兩面受敵第205章 賣弄(上)第124章 鳳凰(上)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94章 作死(四)第二十二章 忽視第116章 予之第193章 作死(三)第132章 戶帖第八十章 僞證第二十四章 牡丹第128章 一千兩第181章 大宏願第六十一章 草紙第179章 魏武卒第180章 解鎖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八十六章 僥倖第123章 苦惱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九章 可惡(上)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121章 傳奇(下)第169章 小白臉(上)第208章 猶豫不決第143章 河東河東(五)第221章 迎春宴(二)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二十章 收地第六十六章第106章 真正的開竅(下)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四十五章 水插第220章 迎春宴(一)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188章 父子第174章 青玉案(四)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191章 作死(一)第四十四章 鉀肥178章 說不出第183章 T字第七十章 制度第九十八章 彼之毒藥,我之良草第146章 買村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四十五章 水插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七十六章 佔山第226章 風暴(下)第四章 箱子第五十七章 攔第134章第八十二章 大計劃第五十五章 冬衣第113章 燕子第132章 戶帖第166章 兩面受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