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節 誰家馬蜂?

“給太子賜座!”天子淡淡的吩咐一聲後,就自顧自的坐到了御榻上,閉目養神。

郎中令周仁,領着一幫子御醫立刻上前,爲天子診脈。

更有宦官立刻端來一碗剛剛出鍋,熱氣騰騰的雞湯上前進獻。

劉徹哪裡會傻到連這樣的機會都不把握住,他立刻上前,從那宦官手裡接過雞湯,自己親自端上去,跪下來,不動聲色的先嚐了一口。

味道還挺不錯,尤其是雞湯裡濃郁的參香,只是稍微聞聞,都讓人精神爲之一震!

唯一的遺憾是,這雞湯微微有些燙人。

於是,劉徹用湯勺舀起一勺湯,先微微吹口氣,稍微等待了大概一兩秒,才站起身來,拿着湯勺,小心翼翼的喂到自家老爹嘴裡。

餵了兩三口後,劉徹才輕聲問道:“父皇,這湯,可還合胃口?”

天子睜開眼睛,這才發現,原來,是劉徹在給自己喂湯,頓時,心中就有着一股暖意。

親嘗湯藥,這可是孝道的典範啊!

俗話說的好,久病牀前無孝子,即使是他,當年先帝病重,背生惡蛆,他卻連爲父吸膿的行爲,都做的相當勉強,爲此,被先帝好生訓斥了一頓。

至於親嘗湯藥這樣的事情,以他的性子,卻是勉強才虛應了幾回故事。

而他的兒子劉徹,似乎卻真的跟民間傳說的那樣,繼承了先帝的遺德,無論是做事,還是說話,就連這孝道……

最近月餘時間,劉徹每次入宮覲見。幾乎都會如現在這般,親自爲父嘗湯藥,小心翼翼的嘗過之後。再親自奉上……

如此行爲,幾乎與當年先帝服侍太皇太后一般!

爲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膝下有一個孝子?

只是,作爲皇帝,劉啓只能將心中的歡喜和欣慰放在心裡,不能表露出來。

老劉家的皇帝,對於自己的儲君,從來都是以最高標準來要求和考覈的。

是以,劉啓只是微微一笑。道:“太子有心了,朕這身體啊,估計得春天才能有所好轉,太醫官們都說,朕這病是冬病,孤陰不長,孤陽不生,陰陽失調所致,所以,這監國之事。太子暫且繼續擔着吧!等到秋天,朕自甘泉回宮以後,再做定奪!”

其實。實際情況,比他所說的要嚴重得多了。

根據太醫官以及名醫淳于意等人的診斷。

他的身體,毛病多得是!

淳于意甚至直接明言,今後必須戒色戒酒,還得好生靜養,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這戒酒好說,戒色和靜養,跟要了他的命。幾乎沒有區別!

哪個皇帝,能離得開權柄與美色?

三皇五帝。三代君王,誰能免俗?

但爲了以後自己的健康考慮。淳于意的意見,他也不能全都不聽。

是以,劉啓在經過了這差不多一個月的觀察後決定,將部分的事務,主要是些雜事,瑣事以及不太重要的會議,都交給太子劉徹去主持。

反正,這三公九卿,南北兩軍,天下郡守,大部分,都是他的人,也只聽他的命令。

而且,漢家天子,從來不懼子嗣的挑戰。

在以孝治天下的漢家,哪怕皇帝,已經奄奄一息,太子就算再怎麼厲害,也奪不走皇帝半分威權。

所以,他就根本沒考慮過,萬一權力被太子掌握了,他這個天子,最終變成個木偶怎麼辦?

這樣的情況,不可能出現在劉氏天下!

當然了,身爲皇帝,無論如何,哪怕是死,他都是不會放棄權柄的。

是以,他也只打算將一些瑣事以及行政上的事情交給劉徹處置,其他事情,還是得他這個天子來拍板。

劉徹聞言,心中卻是大喜!

雖然他也知道,他可能只會得到些無關痛癢的小權。

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權力再小,那也是權力!

更何況,國無小事。

一個細節上的政策調整和一條看上去好像微不足道的行政命令,足以在局部甚至天下範圍內,引發一場革命!

而這,正是他想要的!

步步爲營,慢慢接掌權力,培植羽翼,小心翼翼的繞過雷區,在他人不曾注意的地方,悄悄打造屬於自己的團隊,最終在將來即位後,輕而易舉的,使天下變色。

然後,就可以安心的打造,那個他夢想中的天朝上國,中央帝國!

只是這樣想想,劉徹都覺得自己渾身上下的肌肉都在興奮的尖叫,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訴天下,告訴世人——孤的大槍,已經飢渴難耐了!

………………

回到太子宮之中,剛進門,還沒來的及坐下來。

張湯就帶着一個年輕的舍人前來報到。

對那個舍人,劉徹還有些印象,可不就是前不久,他在館陶的壓力下,派出去虛應故事,公款旅遊和考察關東地方郡國基層農民生活狀況的那個小官嗎?

這人選,是張湯舉薦的。

好像是叫楊豐,關中弋陽人,老爹是做典吏的,他祖父還曾當過曹參的佐吏,可謂是官宦世家。

只是……

劉徹看着張湯鄭重其事的帶着這楊豐進來,他心中,隱約有些不詳的預感:“難道,這貨在地方上捅了個馬蜂窩?”

地方上的事情,貓膩和潛規則,多如牛毛。

劉徹自己前世就當河間王時,常常去地方上,也知道,這裡面的水到底有多深!

毫不誇張的說一句,在文景盛世的表面下,流動着種種骯髒與黑暗。

錯非是,劉家天子一直在用陵邑制度,不斷的割地方豪強大族的韭菜,從根源上切斷了門閥世家的生存土壤,以目前黃老派當政的政治主張和施政策略來看,漢室江山,早就是地主豪強世家門閥說了算的江山,政令不出長安,也不是不可想象的!

歷史上,元帝那個二貨在儒家的慫恿下,廢除了陵邑制度,不過二十年,劉氏江山就搖搖欲墜,王莽因此得到了篡漢的機會。

不然,就以前中期那幫戰鬥力只有五的地主豪強渣渣,怎麼可能扶得起王莽篡漢?

只是,這個楊豐,究竟捅了誰家的馬蜂窩?

帶着這樣的想法,劉徹揮揮手,讓人賜座,然後,就靜等楊豐的彙報。()

第1605節 說服(2)第206節 安排第403節 拉皮條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364節 劇變(2)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16節 決裂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639節 廟算(1)第292節 挖坑(1)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115節 禁忌之物第692節 制度(1)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1198節 老將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1151節 教育第909節 換俘(2)第1167節 藝術(1)第1351節 決戰(3)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866節 達成協議第1047節 戰河陰之強敵(2)第31節 相信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1132節 王道主義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三四十三節 背鍋俠3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1141節 選擇第213節 宮變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404節 無題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051節 國家力量(1)第518節 昆明池第9節 蝴蝶效應第606節 決斷第649節 嘗試(1)第171節 投名狀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27節 定策第1036節 出塞(1)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476節 見聞(2)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877節 安排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318節 吩咐第1514節 戰略(2)第1142節 團結(1)第224節 你行的!第342節 背鍋俠(2)第711節 骯髒時代(2)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48節 忠臣第948節 整頓(3)第1598節 獎懲第853節 影響(3)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216節 基本盤第318節 吩咐第1517節 煩擾第1章 復活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1209節 新法家(2)第34節 覺悟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30節 謊言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581節 爲難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401節 法統(1)第989節 不罪三公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513節 鼓譟第111節 彙報第1065節 屠殺(4)第909節 換俘(2)
第1605節 說服(2)第206節 安排第403節 拉皮條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364節 劇變(2)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16節 決裂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639節 廟算(1)第292節 挖坑(1)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115節 禁忌之物第692節 制度(1)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1198節 老將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1151節 教育第909節 換俘(2)第1167節 藝術(1)第1351節 決戰(3)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866節 達成協議第1047節 戰河陰之強敵(2)第31節 相信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1132節 王道主義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三四十三節 背鍋俠3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1141節 選擇第213節 宮變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404節 無題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051節 國家力量(1)第518節 昆明池第9節 蝴蝶效應第606節 決斷第649節 嘗試(1)第171節 投名狀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27節 定策第1036節 出塞(1)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476節 見聞(2)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877節 安排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318節 吩咐第1514節 戰略(2)第1142節 團結(1)第224節 你行的!第342節 背鍋俠(2)第711節 骯髒時代(2)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48節 忠臣第948節 整頓(3)第1598節 獎懲第853節 影響(3)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216節 基本盤第318節 吩咐第1517節 煩擾第1章 復活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1209節 新法家(2)第34節 覺悟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30節 謊言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581節 爲難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401節 法統(1)第989節 不罪三公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513節 鼓譟第111節 彙報第1065節 屠殺(4)第909節 換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