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

長安,戚里,顧名思義,這是專門給外戚準備居住的一個居民區。

自劉邦開始,漢室皇帝的妃嬪的親屬,基本都被安置在此居住。

當然,封侯的和被罷黷的或者年事已高的,都會搬出這裡。

漢承秦制,對於居民實行編戶齊民制度,簡單的來說,大概就類似於後世的戶口本制度,但更加嚴格。

地位高的,絕對不會和地位低的住在一條街上。

戚里亦然。

所有的住宅按照地位高低貴賤,一字排開。

曾經誕下過皇子的妃嬪的家人的鄰居絕對不會是一個沒有生育過子嗣,只是短暫得寵的人家。

但有一人例外。

此人就是高皇帝劉邦的外戚,當今天子的老師,故太子太傅兼太中大夫,上大夫石奮。

當初,石奮不過是高皇帝劉邦身邊的一個侍從,因爲勤勉和細心而被重用,提拔爲中涓,更納其姐爲美人,這樣,石家就一躍成爲外戚。

當然,當時的劉邦,天天忙着打仗,也沒時間去寵幸後宮新納的美人。

這樣,石氏其實只是掛了個外戚的名而已。

即使如此,按照制度,石氏闔家也被遷到戚里與其他寵妃外戚家族並住。

像當時的呂祿呂產,戚夫人家族等都曾經是石家的鄰居。

五十三年彈指一揮間,往昔的名門豪族,如今已經俱都灰灰。

只有石家依然堅守在這戚里。

石奮本人也從十五歲青澀少年。變成了六十八歲垂垂老矣的老人。

石奮有五子。

長子石建,次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慶,五子石穰。

此刻,五個兒子全部跪在石奮跟前,叩首道:“兒子等拜見父親大人!”

石氏家規森嚴,最講禮數,以往兒子們回家,石奮都是必穿着朝服在正堂等候兒子們的拜見。

此時。石奮也是一樣,穿着他的上大夫官服,頭戴大夫冠。端坐高堂之上。

“都起來吧……”石奮喝了一口茶,顫顫的道。

長子石建聞言,這纔敢帶着兄弟們站起身來。

實在是他的這個老父親太厲害了,誰敢不聽老父親的話。老父親就必然絕食。

這麼一來。整個石家上上下下誰還敢忤逆老父親?

要知道,整個石氏的現在和過去的繁榮全繫於石奮一人之上。

沒有石奮,石家就要被趕出戚里,從官場上消失。

而老父在,則石家全族,人人都能當官,個個都能富貴。

像他們五兄弟,靠着老父親的面子。一個個都混了個好差事。

即使是過去最沒出息的石穰,現在也混到了儲君身邊。做了親近大臣,假以時日,未嘗不又是一個郎中令周仁。

石建自己更是做到了接近兩千石的太僕丞。

“穰啊……”石奮站起來,周圍的婢女連忙上前攙扶着他。

“兒子在,父親大人有何吩咐?”石穰連忙恭恭敬敬的上前,扶着父親。

“過去你學醫,爲父很不贊同……”石奮輕輕的道:“現在,爲父要說,你這個醫學的好!”

“過去是兒子不孝……”石穰連忙道:“忤逆了父親大人,不知道父親大人的深意!”

石穰當然不傻。

這麼多年了,在宮廷中耳聞目濡,看着那些過去風光的大人物,轉瞬被打落塵埃,有如豬狗一般任人宰殺。

這讓石穰深深的明白,他父親當初不贊同他學醫的初衷。

學醫又能有什麼用呢?

一朝大廈將傾之時,再高明的醫術也沒有任何作用。

石家看似風光,但,眼下的風光只是仰仗着老父親的餘威而已。

老父親今年六十八了。

還能庇護石家幾年呢?

因此,想要保住石家,每一個石氏子弟都必須拼命向上爬,爬到一個安全的地位,爬到能庇護石家的人的大腿下。

“大道三千,殊途同歸!”石奮巍顫顫的走着:“你能靠着醫術,到儲君身邊做事,爲父,很高興!”

“兒子但尊父親教訓做事而已……”石穰低着頭道:“本份做人,勤勉做事,忠君奉上……”

“說得好!”石奮讚道:“我石氏能有今天靠的就是本份做人,勤勉做事,忠君奉上十二字!”

“你們都記住了,不管到什麼時候,我石家都不能忘了這十二個字,這立家之本!”

“諾!”諸子齊齊低頭,表示接受教誨。

“穰啊,你在太子身邊伺候了這麼久,依你看,太子爲人怎樣?秉性如何?”石奮看着石穰問道。

“回父親大人……”石穰整理一下思路,道:“家上仁霸兼修,年不過十七,已是胸有溝壑,誠如市井之言,果有太宗遺風!”

說這話的時候,石穰的腦海回憶起了,他在太子身邊伺候的這些日子發生的事情。

一樁樁一件件他都是親身感受,親眼旁觀的。

別的不說,到大陽,體恤百姓孤苦,因而藉機發作,這是仁。

窮追不捨,窮治周陽由與申屠之罪,這是霸。

區區十七歲就已經如此,二十七,三十七將會如何?簡直讓人期待!

最重要的是,石穰在太子身邊,感覺到了在宮廷其他地方都感覺不到的一些東西。

太子大臣,無論汲黯、張湯、劇孟,都各自各自領域內罕見的英才。

整個團隊,朝氣蓬勃,有如初生的太陽。

人人爭相恐後,唯恐落於人後。

即使是被認爲沒有什麼才能和魄力的司馬相如……

石穰也覺得,司馬相如被人低估了。

石奮聽了石穰的話。他知道,石穰不會騙他,而且。石穰從小就不會吹牛,說大話。

“這麼說來,儲君乃是一代英主了……”石奮聞言,拄着柺杖,沉思了許久。

然後,對着長子石建招手道:“建啊,你過來。跪下!”

“諾!”石建乖乖的走到老父親面前跪下來。

“昨日爲父入宮給太后請安,閒暇之於,向太后求情。將你舉爲太子少傅……”

石建聞言心花怒放。

太子少傅啊!

儲君三臣之,見儲君不拜,奏報不名,同時兼有實權。與太子詹事一同管理太子宮上上下下。

混的好了。儲君一即位,立刻就是潛邸大臣,親信心腹,元老,子子孫孫都要受益無窮,一如他的老父親一般,成爲給家族遮風擋雨的擎天大叔。

即使混的不如意,也解決了兩千石的待遇。有利於將來的發展。

唯一的缺陷就是,萬一伺候太子沒有伺候好。太子即位秋後算賬,全家都要倒黴!

“穰的話,你都聽到了吧……”石奮繼續道:“你記住了,去了太子宮,凡事都要請奏太子,太子不許可的事情不要去做,太子沒下令的事情不要去管,小心無大錯!”

“諾!”石建恭恭敬敬的磕頭道。

“還有,穰啊,你是太子老臣,你大兄去了,你要多多輔佐,萬一石建事情做的不對,你就當面提出來,讓他改,他要不改,你回來告訴我,我讓他改!”

“諾!父親大人請放心就是了!”石穰連忙跪下來答應。

“諾!”石建也連忙道:“大人教誨,兒子省得了,一點不給大人丟臉!”

同時也對石穰叩首道:“往後就請穰弟多多指正,你我兄弟齊心,共同輔佐家上!”

“善!”石奮哈哈一笑,將兄弟倆拉起來,讓他們手牽手,道:“兄弟正該如此!”

……………

劉徹這時候,卻發現自己遇到麻煩了。

此時已是正午時分,是時候該出發前往館陶長公主府邸了。

但是……

有一件事情,劉徹遺漏了:他如今是太子,不是過去那個皇子了。

太子出巡,自然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隨隨便便說走就走。

而且,按照制度,太子出巡,要有洗馬前驅,爲太子儀仗。

這也就罷了,暫時找些別的人虛張聲勢就行了。

然而,有一個活計,一般人替代不了。

那就是必須要有一個代替太子與路上遇到的大臣貴族答禮之人。

此人要求相當高。

首先,身材要高大,不高大彰顯不了太子的威儀。

其次,聲音要洪亮,嗓門不大的,沒辦法讓人聽清楚。

然後,相貌必須是英俊偉岸的美男子。

最後最重要的是這個人還必須熟練的掌握全部皇室禮儀和規矩制度,見什麼人要知道說什麼話。

這麼一個人選可真是難倒劉徹了。

汲黯本來很適合做這個活的。

前世之時,汲黯最初給小豬當洗馬,就是專門幹這活計的。

可惜,人家現在是家令,再來幹這活,傳出去,汲黯不說什麼,劉徹臉上也掛不住。

同理,張湯、顏異統統出局。

至於周遠、蠱臬柔,身材不合格……

寧成、主父偃,那歪瓜裂棗的模樣肯定幹不了!

司馬相如連話都說不圓,就別指望了。

義縱年紀又小……

劉徹都快愁壞了!

沒辦法,劉徹只能把汲黯找來,問道:“卿可有同門同族英才在長安左近?”

劉徹覺得,汲黯長相身材都不錯,那他的同族什麼的也應該差不多哪裡去。

汲黯特別奇怪,不知道劉徹問他這個做什麼。

但是,身爲家令,他的職責就是幫家上排憂解難。

他的長輩特地叮囑過他:家令,乃爲太子管家排憂解難也,事無鉅細,皆親爲之。太子如有所欲,家令必當有所應。

也就是說。太子想幹嘛,家令就必須千方百計幫太子搞定。

哪怕是拉皮條這種事情……

於是汲黯道:“回稟家上,臣姊子安正在長安苦讀。以備來年考舉……”

說這話的時候,汲黯是有些打鼓的。

因爲這是赤裸裸的給外甥開後門啊!

劉徹一聽就奇怪了,汲黯看模樣也就最多二十一二,他姐姐的兒子怎麼就能參加考舉了?

許是見到劉徹疑惑,汲黯解釋道:“臣姊長臣二十歲,臣姊子今年已有二十二,不比臣小了……”

“哦……”劉徹點點頭。這倒是正常。

晚來得子嘛……

當此之時,北平侯張蒼就是其中的標榜。

年過八十還能生子,而他的長子在他的幼子出生之時。卻已經差不多六十有餘了……

“那卿的那個外甥叫什麼,師從何人?”劉徹問道。

“臣姊子司馬氏也,名安,師從黃允公……”汲黯低頭答道。

“司馬安?”劉徹有些印象了。不就是前世那個把周陽由給推進坑裡。將周陽由申屠兩人一起埋了的廷尉監嗎?

沒想到這人居然還是汲黯的外甥。

至於黃允,劉徹的印象就更大了。

兩年前,就是此人領着張釋之給老爹賠禮道歉的。

這可是個學霸啊!

常年是已故太皇太后和竇太后的座上賓。

只是這兩年年紀大了,才歸隱老家衛地的竹山。

“馬上去叫他過來,給孤當一回謁者!”劉徹命令着。

“諾!”汲黯大喜,連忙點頭,生怕劉徹反悔。

當此之時,給上位者趕馬拉車和開路以及唱名的。個個都是心腹親信,地位崇高。

像太僕。本職工作就是給天子法駕趕車的,副職纔是管理馬政。

可照樣是九卿,更因爲天天給皇帝趕車所以地位相對高於其他九卿。

半個時辰後,汲黯就領着一位青衣士子,來到了劉徹前面,叩首道:“家上,臣已將臣甥安帶來!”

跟在汲黯身後的那個年輕人叩首道:“小民司馬安,拜見太子殿下!”

能稱呼太子爲家上的,也就只有太子宮的大臣以及朝中兩千石以上的官員,其他人,只能稱爲太子殿下。

這是制度!

“起來吧……”劉徹站起身來,道:“孤聽汲黯說,你師從黃允公?”

“回殿下,是的……”司馬安站起身後,低頭躬身答道,本來,他此刻應該在老家讀書的,可是,看着舅舅一下子就從一文不名的士子,轉眼變成了儲君的身邊親信,現在更是成了太子家令,前途不可限量,司馬家要是能坐得住,那就白混了。

於是,請了老母親說情,說動了舅舅汲黯和外祖父,這纔到長安來,準備考舉,打的算盤就是萬一考不上就走後門。

劉徹走到身前,打量了一下,這司馬安,賣相跟汲黯一樣,相當不錯,身材也挺高大,看來沒少吃肉,最重要的是,司馬安的氣質不似汲黯,看着就像個古板的老頭子,司馬安相對親和了許多。

這樣的人,別的不說,趕車這種事情和答禮回覆,應該是稱職的。

於是,劉徹問道:“既是黃允公高徒,想必禮法是懂的吧?”

“回殿下,小民不敢說懂,只能說,大致知道一些……”司馬安依舊躬身道。

“善!”劉徹撫掌道:“就勞煩先生,爲孤暫做一回洗馬,立於孤車上,爲答禮謁者,你可願意?”

司馬安如何不願意呢?

能親近太子,這可是別人打破了腦袋都想要的事情啊!

於是,他俯首道:“殿下有命,小民敢不從命?”

……………

於是,在湊齊了人馬和儀仗後,劉徹乘着馬車出門了。

長安的雨依舊在淅淅瀝瀝的下着。

劉徹坐在馬車中,掀開車簾,看着車外的景色。

儘管這一切他早已經熟悉無比,但此刻再看一次,卻格外有着一種新奇的感覺,他只感覺整個世界都在他眼前煥然一新了。

自太子宮出發,經過武庫。就到達了御道,從御道之側的車道通過。

一路上,無數公侯大臣的宅邸在劉徹眼前閃過。

而他這麼一出現。也立刻驚動了沿路的所有大臣公卿,人人側目,許多人開始竊竊私語。

誰都知道,太子三臣,意味着什麼。

而幾乎所有徹侯都有機會擔任太子三臣之一。

即使不能,將自己家的子侄,塞到太子身邊也行!

因此這些天。幾乎所有認爲自己有門路的徹侯們都活躍了起來,以至於,長安城中的鬥雞鬥狗場的生意都滑落了一大半徹侯們纔是這些奢侈生意的最大消費者!

劉徹的儀仗來到館陶長公主的府邸之時。

早就在門口準備迎接的堂邑候陳午立刻就上前來拜道:“臣午恭迎家上!”

劉徹沒有說話。只是站了起來

外面,剛剛兼職車伕的司馬安朗聲頌道:“太子爲君侯下車,立!”

堂邑候陳午連忙起身肅立一側,同時。堂邑候宅邸大門打開。鼓樂齊鳴,侍女奴僕跪滿大院。

劉徹從車上走下來。

司馬安又立刻朗聲頌道:“太子下車見君侯,君侯起!”

堂邑候陳午連忙上前拜道:“臣堂邑候午恭迎家上!”

劉徹這才滿臉微笑的上前,握住陳午的雙手,道:“豈敢勞姑父大人遠迎?小子徹,愧不敢當!”

同時,劉徹在心中也很滿意司馬安的表演。

看着司馬安這樣很簡單,但實際上。不是知識分子中的精英根本做不好這活計。

原因很簡單。

司馬安的所有對答與語言都必須用雅語唱誦。

說實話,雅語這種先秦時代的語言。現在能掌握的十個人裡最多一兩個而已,能說的這麼順溜的就更少了。

只能說,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

先秦時代,流行於關中的語言,到了如今,已經都快成爲傳說了。

在現在,想要學好雅語,就首先得知道注音,懂反切法,這就需要有龐大的閱讀量做基礎,不然,根本不知道怎麼發音。

“這司馬安還是有幾把刷子的嘛,再觀察觀察……”劉徹這樣想着,就與堂邑候陳午手拉着手,走進了堂邑候府邸。

“姑父大人,讓您與館陶姑姑久候了……”一進門,劉徹就首先道歉,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立場。

劉徹記得很清楚,前世,田蚡跟竇嬰怎麼成死敵的?

就是某次田蚡說要去竇嬰家做客,結果竇嬰全家半夜就開始準備,一直忙到中午,然後就一直等着田蚡上門,結果等到晚上田蚡都沒有登門,於是,被認爲是奇恥大辱,這纔有了之後灌夫與田蚡之間的糾葛以及一系列的事情。

“家上言重了……”陳午領着劉徹穿過院子,笑着道:“家上能來,臣闔家上下與有榮焉!”

劉徹隨便看了看。

整個府邸,顯然因爲他要來的緣故,經過了徹底的大掃除,所有的宅院,走廊,俱都一塵不染,許多的香爐中更燃起了冉冉清香。

甚至,所有的下人奴婢全部都穿着新衣裳,人人打扮的光鮮亮麗。

看着這些,劉徹也不得不感慨。

隨着他地位的水漲船高,所受的待遇,立刻就拔高到了無限接近皇帝的水準。

他這還是來到館陶的府邸。

倘若他去其他官員或者貴族家中拜訪,想必,所受的待遇,肯定會比眼前的還要隆重,甚至不乏有無節操跪舔的。

倘若成了皇帝,那就更是天下都要跪舔了!

劉徹在堂邑候陳午的引領下,來到大廳。

他一進門,立刻就有一羣光鮮亮麗,嬌顏動人的少女,迎上前來,跪下來拜道:“奴婢等拜見殿下……”

這些少女,基本上都着了薄薄的絲衣,胴體幾近透明,讓劉徹猝不及防之下,都有些心猿意馬。

不過他隱藏的很好,隨手揮了揮,表示沒有意思,這些侍女奴婢就自動自覺的退了下去。

“我這個姑姑丫……”劉徹在心裡搖了搖頭,他可還在母喪期間呢!就這麼大搖大擺的用美色來賄賂。有意思嗎?

況且,劉徹現在根本不缺女人。

他手一招,整個長安的女性都要爲他瘋狂。任他挑選。

甚至於,他只要放出自己想要女人的意思,無數貴族會排着隊奉上自己的女兒、侍妾甚至妻子!

想想看,王娡怎麼進宮的?

想到王娡,劉徹就猛然想到了,王娡的妹妹王駒兒,應該快生產了吧?他的第十一個弟弟。可能就在這兩個月要生出來了。

“宜將剩勇追窮寇!”劉徹心裡下定了決心:“不可給他們翻身的機會!”

實在是劉徹太清楚王娡姐妹有多麼頑強和難纏了。

不趁着現在老爹心思完全沒在他們身上的機會打死她們,萬一這姐妹靠着皇子翻身,那就麻煩了!

這麼想着。陳午就帶着劉徹走進了大堂。

“太子殿下駕臨!”站在內堂門口的兩個下人立刻大聲宣告:“太子殿下駕臨!”

“太子表兄!”一個小小的人影,從裡面跑出來一下子就跑到劉徹的懷裡,一隻小手摸啊摸啊的摸着劉徹身上嶄新的太子冠袍,道:“太子表兄換了新衣裳。好好看。阿嬌喜歡!”

劉徹抱着這個小丫頭,在她額頭上溫柔的一吻,問道:“阿嬌這些天聽話嗎?可有每天按時吃飯?”

陳阿嬌驕傲的撒嬌着說:“每天都有吃飯啦,還吃了一大碗!表兄要是不信去問義婼阿姐……”

說着,在她的身後,義婼的影子若隱若現的靜立在一側。

不得不說,劉氏的太子最喜歡在自己的姐姐或者姑姑家裡養外室。

劉徹的老爹最高峰時在館陶這裡養着十幾個美人,劉徹只養了一個。只能說是真。柳下惠!

劉徹抱着陳阿嬌走了進去,一進門。劉徹就看到,除了他的姑姑館陶長公主劉嫖之外,還有一個人在。他眼簾動了動,笑着道:“姑姑,還有客人在啊?”

那人早在劉徹進門的瞬間,就已經匍匐在地上了。

此刻,劉徹出言,他立刻就道:“臣綰拜見家上!”

劉徹低頭一看,好傢伙,熟人啊!不是他前世的太傅兼情人的老爹,衛綰又是誰呢?

衛綰出現在這裡,委實讓劉徹頗爲驚奇。

在劉徹的印象中,衛綰可是個大大的老實人啊,從來不會拉關係走後門的。

怎麼今天會出現在長安城中出了名的要錢才能進的館陶府邸,還是在他來館陶家的時候?

這可不對啊,不正常啊?

衛綰家底怎麼樣,劉徹清清楚楚,託當年跟衛綰女人偷情的福,劉徹太知道衛綰有多少錢了。

這麼說吧。

前世,衛綰將河間郡兵擊吳楚叛軍。

可是,出征之時,連招募家丁的錢都湊不齊,還是劉徹這個便宜女婿給的……

館陶長公主劉嫖見到劉徹,立即就笑意吟吟的走上前來,道:“啊呀,太子啊,快快過來給姑姑看看!”

整個府邸,恐怕也就劉嫖跟陳阿嬌見了劉徹不需要行禮了。

劉徹微微躬身,笑着道:“姑姑取笑了,侄兒再怎麼樣,不也還是姑姑的侄兒嗎?”

聽了劉徹這話,劉嫖臉都笑歪了,道:“太子這麼說,姑姑聽着舒坦,沒讓姑姑白疼你一回!”

劉徹笑了笑,對着還跪在地上的衛綰道:“衛公請起……”

將衛綰扶起來,劉徹問道:“衛公長者,可是有事與孤商議?”

這是劉徹所能想到的衛綰出現在這裡的唯一原因。

但是劉嫖居然會放衛綰這麼一個窮光蛋進門,這就讓劉徹有些想不明白了,難道狼居然會不吃羊了?

還是劉嫖解開了劉徹的疑惑,只聽劉嫖道:“啊呀,太子有所不知,當年母后困危之時,幸得衛公與袁公周旋,這纔沒讓慎氏那個狐狸精得逞,這不,現在衛公閒置在家,姑姑啊就覺着,這人,不能忘本,就將他請來,讓太子給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給衛公安排個官職?少傅啊太傅啊詹事什麼的……”

“臣不敢如此想,能見家上一面就足以了……”衛綰躬身道。

劉徹聞言笑了。

劉嫖的話信一半就夠了!

十之八九是竇太后發話了。讓劉嫖幫着給衛綰謀個太子宮的三臣,不然,以劉嫖的尿性。衛綰這個窮光蛋能進門那就奇怪了!

竇太后的面子不能不給!

更何況,衛綰這種人來當太傅或者少傅對劉徹來說剛好合適。

他與衛綰前世相處過,不需要磨合就可以開展太子宮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衛綰一來太子宮上班,他那個女兒,那個身子豐腴的都能滴出水的女兒豈不就乖乖的進劉徹的嘴了嗎?

然而,想要運作這事情。有一個大大的障礙!

劉徹的老爹!

當年,當今天子還是太子的時候,衛綰就已經是兩千石的中郎將了。

某次。劉徹的老爹請衛綰去太子宮做客。

結果衛綰當時生病,去不了……

這下子,捅了馬蜂窩了……

當今天子是個什麼人啊?

睚眥必報!

當時就恨上了……

等到登基,鄧通張釋之被清算了。衛綰也好不到那裡去。要不是竇太后保着,起碼是張釋之的下場,甚至可能會跟鄧通一樣。

即使如此,也好不到那裡去。

老爹登基後一腳將衛綰提出了朝廷,雖然還掛着中郎將的職位,但也差不多等於是個類似後世的政協養老的決定。郅都的中郎將,就是頂着衛綰上位的。

但衛綰怎麼願意現在就養老?

他才四十多歲,他還大有可爲!

劉徹揉了揉太陽穴。這事情難啊!

想要說服老爹,這可不是個什麼容易的事情。但不幫忙吧。竇太后、劉嫖的面子又不能不給!

見到劉徹沉默不語,劉嫖臉上的笑容也消失了,這事情,她可在老母親面前拍了胸脯的!

衛綰更是一臉苦澀。

躬身道:“臣不敢讓家上位臣爲難……”說着就欲告辭。

劉徹連忙道“衛公捎帶,請讓孤仔細想想……”

劉徹放下陳阿嬌,來回踱了幾步。

前世,衛綰怎麼成功的討得老爹的歡心的來着?

劉徹低頭,看向衛綰腰間的佩劍,頓時想了起來,他轉過身來,對衛綰問道:“衛公佩劍似乎有些舊了啊,來人,去將孤車上的佩劍取一面來給衛公……”

衛綰跟劉嫖都有些愣了,不知道劉徹這唱的是哪一齣。

只聽到劉徹一拍大腿,道:“啊呀,孤卻是亡了,衛公似乎得了許多先帝所賜的寶劍啊,孤的劍豈能跟先帝的寶劍相比?”

劉徹問道:“衛公,何以孤未見卿佩先帝所賜之劍呢?”

衛綰聞言拜道:“不敢瞞殿下,先帝賜臣寶劍六柄,臣不敢易用!”

“這就對了嘛!”劉徹哈哈笑道:“衛公安心啦,孤會爲公在父皇面前成說此事,力爭衛公爲孤太傅,望衛公不吝輔佐之!”

劉徹低下頭來,對衛綰道:“只是,之後,衛公還得想個辦法去見一見父皇……”

劉徹這兩句話一說完,即使是笨蛋都知道了,劉徹爲什麼說那些話了。

劉嫖更是笑的臉上都開花了!

對劉嫖來說,沒什麼比完成老母親的任務更重要的事情了!

PS:我只想說,我跟衛綰一樣冤枉啊。

衛綰是生病了,不能去赴宴。

我是被人拉去唱K打牌,一直到凌晨。

只能說,都是不可抗力啊~

但不管怎麼說,我確實有錯,請各位讀者老爺原諒!

嗯,本週基本上是把上週的債還了,然後,本週目測又欠下了比上週還多的債務

然後我想說我明天統計一下。

然後,下週會還掉!

嗯,求下訂閱吧,已經3000均訂了,但是還需要穩固!

再求點打賞~

第217節 兄弟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569節 人心(1)第463節 大朝儀(3)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320節 爲難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827節 十面埋伏(1)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1473節 在安東(4)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595節 抉擇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1524節 流放第14節 樑王劉武第568節 災難!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553節 繡衣衛改革(1)第1115節 禁忌之物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674節 暖冬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657節 南巡(2)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204節 章德的新使命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1489節 皇室教育(1)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55節 燕飲(上)第329節 安排第959節 猛將第175節 神器!第686節 平律(1)第760節 交易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913節 不虧第1101節 絕望的匈奴人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603節 僵持(2)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275節 新思維(4)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717節 無題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156節 宰肥羊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19節 懲處第519節 盤算第927節 封王第570節 人心(2)第624節 隔閡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01節 挑撥第785節 洗腦(1)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28節 竇嬰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71節 早朝(完)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690節 文治(1)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214節 拍馬屁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927節 封王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393節 和親第909節 換俘(2)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9節 蝴蝶效應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1559節 匈奴西遷(2)第643節 木偶第889節 聯姻第1083節 撤退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1421節 仰望星空
第217節 兄弟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569節 人心(1)第463節 大朝儀(3)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320節 爲難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827節 十面埋伏(1)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1473節 在安東(4)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595節 抉擇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1524節 流放第14節 樑王劉武第568節 災難!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553節 繡衣衛改革(1)第1115節 禁忌之物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674節 暖冬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657節 南巡(2)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204節 章德的新使命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1489節 皇室教育(1)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55節 燕飲(上)第329節 安排第959節 猛將第175節 神器!第686節 平律(1)第760節 交易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913節 不虧第1101節 絕望的匈奴人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603節 僵持(2)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275節 新思維(4)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717節 無題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156節 宰肥羊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19節 懲處第519節 盤算第927節 封王第570節 人心(2)第624節 隔閡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01節 挑撥第785節 洗腦(1)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28節 竇嬰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71節 早朝(完)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690節 文治(1)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214節 拍馬屁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927節 封王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393節 和親第909節 換俘(2)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9節 蝴蝶效應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1559節 匈奴西遷(2)第643節 木偶第889節 聯姻第1083節 撤退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1421節 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