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

新化城,正是五月盛夏,一年中最好的時光。

城外的田野,如今已是麥秀漸漸,禾黍油油。

縱橫交錯的土地中,溝渠林立,臨河的各處,一臺臺水車井然而立。

沿着河道,張未央再次巡查了一遍,確認了‘僱工們’並沒有偷懶。

“張司馬!張司馬!”一個三十來歲的,滿臉富態的商人,滿臉媚笑的迎上前來,將一本賬薄,遞到張未央面前,點頭哈腰的渴求着道:“請司馬在這上面籤個字,也好讓俺能交差!”

張未央學着自己的大兄的模樣,拿腔作勢的指指點點了一番,然後又從雞蛋裡挑骨頭,痛斥了幾處‘僱工們’的‘疏漏’之處,這才‘勉勉強強’捏着鼻子,在那賬薄上籤上自己大名。

而對方則明顯的長出一口氣,落下心中大石,笑着答道:“司馬高義!謝司馬賞臉!”

然後,十幾個兇狠的黑衣遊俠,就提着棍棒,驅趕着一百多位‘僱工’,從田間地頭走出來。

‘僱工們’被脅迫着,對着張未央跪下磕頭,拜道:“司馬高義,謝司馬賞飯……”

張未央拿着眼睛,瞥了一眼這些‘僱工’。

他們的容貌各異,有來自倭奴列島上抓來的矮小倭奴,也有從北方冰原抓來的白膚丁零奴、扶余奴,但更多的還是深眼多須的胡奴。

“這些夷狄,王先生教化的不錯啊……”張未央讚歎了一聲道:“恐怕再過幾年,他們就可以歸化了……”

這話一出,‘僱工們’都是喜不自勝。

漢室戶口本,誰不想要?

一旦能夠被確認歸化,登記在冊,立刻就可以編戶齊民,擁有一百畝黑土地,還可以撘個屬於自己的木棚子,甚至說不定還能娶一個小娘,生一窩孩子。

那王先生聞言,卻是臉上有些抽搐,笑着道:“不敢當司馬讚譽啊……這些糙貨,想要歸化,還得努力!”

但在心裡,王先生卻是希望這些‘僱工’永遠沒有歸化的機會!

這樣,他才能賺錢啊!

張未央卻也只是說說而已,他負着手,踏着小步,哼着小曲兒,朝着遠方的村寨走去。

自元德四年後,雜家思想就在這安東大地帶起了思想的旋渦。

因爲雜家的主張和呼聲,非常契合安東貴族和軍官們的利益,所以,一時間應者如雲。

如今在整個安東都護府境內,上至朝鮮君、韓王、都護府都督等達官貴人,下至普通的軍人和百姓,都已經是雜家思想的擁泵。

就如齊魯吳楚地區強盛的儒家一樣,雜家在強盛起來後,自然就會推行自己的世界觀和社會觀。

並且還會千方百計的想法設法的讓社會和民衆都遵從自己的道德觀和禮法觀。

而很不巧,雜家與法家一樣,是主張‘廢奴’的。

而且雜家更激進——他們要求社會沒有奴婢。

人可以有貴賤上下,但在人格和尊嚴上,應該是平等的。

誠如平壤學苑的伍被所言:帝以天爲治,天以民爲心,民至所欲,天必所之。

更引用了上古的聖王之言: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

進而引申出今日雜家的社會觀:凡人君之治,莫大於和陰陽。陰陽者,以天爲本,天心順則陰陽和,天心逆則陰陽乖;天以民爲心,民安樂則天心順,民愁苦則天心逆。民以君爲統,君政善則民和治,君政惡則民冤亂。

人家還拿着當今天子的詔諭和那被銘刻在宣室殿上方的格言來做註解,讓安東貴族和士大夫都紛紛點頭稱是。

由是,雜家的主張漸漸爲安東全境所接受。

既然天子口含天憲,代天牧狩,而天卻由人民的意志所決定。

那麼,用人民爲奴,就是不道德的!

是要被天所厭棄的!

爲了表明自己是進步的,同時也是與天子的意志同步的。

在元德五年,安東全境就解放了所有的漢人奴婢。

改而用了‘僱傭制’……嗯……就是跟人籤個契約,讓他爲自己服務,比如十年這樣子,期間給與薪水啊,比如說一千錢這樣子……

然後,大家就發現,好像這麼搞,比以前的搞法更有好處啊!

最最重要的是——這麼玩,還可以得到道德優越感。

於是,今年開始,連夷狄奴婢也開始玩起了僱傭制。

而且,由於以前韓王和真番王,都搞過派遣工制度。

所以,這些夷狄奴婢,被人玩出了更多花樣!

譬如,定時僱傭制,就很適合被護濊軍以及屯墾團使用——在農忙時候,僱傭一批‘僱工’讓他們爲自己幹最累最苦的活,然後隨便給點錢就可以了。

而這樣的玩法,因爲利益特別大,所以吸引了許多在淘金中賺錢的遊俠也轉而進入‘僱工’業。

就像方纔那位王先生一般,拿錢買上幾百上千奴隸,再去官府備個案,拿到一個許可,然後帶着他們到處找活——絕對不愁找不到活幹!

無論是在農忙時幫忙收割、耕作,還是去給樓船衙門曬魚,或者給安東都護府修路。

總能賺到錢!

而且,比起以前刀口舔血,朝不保夕的淘金生涯,更有保障,社會地位也更高。

但,長期用奴隸,從事這樣的繁重工作,時間久了,肯定會出問題。

所以,在雜家的呼籲下,經過安東都護府與各方協調,終於出臺了一個政策——所有的夷狄奴婢,只要工作認真負責,而且心慕王化,在工作三年以後,就可以申請歸化。

歸化成功者,可以由官府出錢,爲其贖身,立刻獲得自由。

官府還將授予其土地、屋舍以及工具——這些當然也是貸款,要還的!

於是,所有夷狄奴婢,全部都安心了。

一個個工作認真負責,而且做事勤懇。

人人都在等着自己歸化的那一天,成爲一個光榮的漢室臣民的那一天。

但,張未央知道,其實即使歸化了,那也是一個陷阱。

因爲歸化後,假如沒有發生奇蹟,那麼,至少五年內,這個人的一切努力和勤奮所得的財產,全都得拿去還債,之後十年也得掰着指頭過日子!

倘若運氣不好,更是隨時會破產,辛辛苦苦開墾和耕作的土地,將被官府沒收,而自己更是會將進入那些工坊和作坊,繼續工作還債。

不止是夷狄奴婢,一般的漢人移民,倘若不注意不努力,也是這個下場!

在這安東大地,除了屯墾團的移民和護濊軍的軍屬,屬於有保障的羣體。

其他人,都得爲自己的未來生活而奮鬥。

農民得努力耕耘,商人要抓緊時間賺錢,僱工們更是得認真努力,爭取早日歸化。

想到這裡,張未央就不禁有些慶幸,但他也知道,即使是他也需要努力!

護濊軍已經越來越正規化了。

未來,在這護濊軍想要升遷,除非得到戰功,不然難度會越來越高!

甚至,假如他不能跟上護濊軍的腳步,那麼就極有可能被退役。

所以,張未央沒有回家,而是來到村外的軍營,穿上甲冑,開始操練起自己的部隊。

護濊軍是駐屯野戰軍,所以,在平時是散落在新化城方圓三百里的廣大沃土上,一邊照顧家人,一邊進行軍事訓練。

只有在戰時纔會集中起來。

不過,雖然是駐屯軍,但護濊軍的裝備,現在已經不比飛狐軍等老牌強軍差了。

原因很簡單——護濊軍有錢啊!

僅僅是黑水河裡的魚乾,每年的產量就是十萬石左右!

再算上淘金潮帶來的商稅收入,安東都護府每年收入上萬萬!

因爲安東都護府是新開拓之地,所以,天子特詔,准許安東十年不用對國家上繳財稅收入。

這些錢,雖然大部分都被用來開墾土地,修整道路、水利,但也有不少流入了護濊軍,成爲軍費。

而護濊軍本身可以得到國家撥款和真番、朝鮮、韓國等藩國的軍費支持。

是以,護濊軍的裝備比起細柳營來,都可以說不落下風,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強一些。

譬如張未央所部就是一個標準的強弩司馬。

全司馬擁有三個強弩什,裝備有漢軍最新的神臂弓,射程超過一百五十步,足可穿透厚甲。

而另外七個什,則是輕弩什,裝備的弩機,靈活輕便,可以在戰場上完成阻截和遮蔽敵人的任務。

但,這都不算什麼……

畢竟,弩兵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軍種。

一個弩手,只需要三個月的訓練,就可以熟練掌握戰法,成爲一個合格的弩手。

哪怕是神臂弓的弩手,也是如此!

原因很簡單,弩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只需要瞄準射擊就可以了。

所以……

真正的漢軍強軍中的弩兵,都是隨時可以轉職成爲刀盾兵,跟着大軍一起衝鋒陷陣的。

護濊軍自己所編寫的《練兵紀要》裡就寫的很詳細:凡遇敵,敵在一百五十步,則以強弩攢射,敵至六十步,再以弓弩齊射,敵進二十步,棄弓弩而執刀棒與敵接戰,陌刀出焉!

所以,在張未央的軍種,除了神臂弓的射手外,其他弩手身邊的地上,都放着一柄簡化版的陌刀,或者長劍之類的兵器。

這是高闕之戰帶來的影響。

在高闕之戰中陌刀發揮了奇效,所以,天下各軍都大力裝備陌刀。

但是,漢軍主力所用的陌刀,不僅僅造價昂貴而且製造繁瑣。

目前產量一年可能也就幾千柄!

其他軍隊就只好紛紛裝備各種簡化版的陌刀了。

反正只要找根比較堅硬修長的木棍,再綁上一個長刀的刀頭,也不拘刀頭的形狀、大小和材質——只要能砍人就行了。

如今,這些各種各樣的簡化版陌刀,風靡天下。

休說是各個軍隊的弓弩兵了,就是各地的郡兵和民兵,也紛紛裝備。

現在的漢室天下,各種各樣的簡化版陌刀的數量恐怕已經成千上萬,甚至可以說是當世裝備數量最多的兵器之一。

能排在它前面的,大抵也就只有弓箭、劍和長矛了。

而張未央的部隊,每天練習的最多也是近戰格殺,而非弩機攢射!

畢竟,現在天下人人皆知,弓弩只能阻敵而不能敗敵。

而如今的漢軍是進攻型軍隊,再非過去的純防禦軍隊。

所以軍隊,將來都可能要出塞去與匈奴人在廣闊的大草原上決戰。

若不想被淘汰,淪落成爲郡兵,唯一的辦法,就是弓弩兵也要擁有衝鋒搏殺之力!

走進演武場裡,張未央一個士兵一個士兵的看過去,仔細看着他們的操練,不時提起手裡的棍棒就是一棍下去。

“操練之時,都要用心!”張未央大聲的對着自己的士兵們道:“決不可掉以輕心,因爲這些技能在戰場上,都能用得上,甚至可以救你們一命!”

“知道嗎?”

“諾!”士兵們紛紛大聲喊道。

但張未央還是微微皺起眉頭,有些不太滿意。

這些士兵裡,有一半以上的新兵,而且大都是他的父老鄉親。

趙國的士兵,自古就是慷慨有餘,紀律不足,而且有些浪漫。

趙兵的好處在於,他們作戰勇敢,悍不畏死,而壞處則是容易上頭,也容易義氣用事。

張未央自己當年就曾經在軍隊裡有過這些缺點,他花了兩年時間,才適應和接受了軍隊的秩序和紀律,變成了一個沉穩冷靜的軍官。

但這些新兵,就沒有他當年的好運氣了。

當年,護濊軍新立,兵少,好兵就更少了。

一個優秀的士兵,甚至會得到當時的護濊軍都尉薄世等高層的親自指教、訓練。

但現在,這樣的情況再也不會發生了。

都督薄世最多也就是召集一些像他這樣的司馬訓誡和申斥一番。

而即使是他,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盯着新兵們訓練。

所以,這些新兵只能依靠自己……

正想着這個事情,忽然,軍營外傳來一陣馬蹄聲,一個揹負着令箭的傳令兵,策馬進入軍營,對張未央大聲喊道:“都督有令,命諸司馬校尉,即刻帶兵前往新化城集合!”

“啊……”張未央驚訝了一聲,然後,立刻挺胸道:“諾!甲部司馬張未央得令!”(。)

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504節 接班(2)第841節 殲滅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449節 土化肥第774節 承諾(1)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383節 詔諭第32節 入宮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879節 構想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909節 換俘(2)第873節 腦洞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591節 新世界(7)第1137節 朝覲者第1595節 戰起(2)第1317節 運動戰(1)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307節 神器(2)第140節 睚眥必報主父偃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52節 難題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428節 戰爭!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909節 換俘(2)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674節 暖冬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386節 制度第673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2)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1516節 緣由第1564節 以夷制夷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1376節 黑科技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第26節 官商勾結第786節 洗腦(2)第388節 展示肌肉(1)第655節 無奈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868節 鮮卑歸附(1)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874節 未來第293節 挖坑(2)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422節 狗腿子(2)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464節 大朝儀(4)第468節 家宴(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1061節 強弩會算術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520節 條件(1)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1186節 轉折點第921節 齊魯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880節 設計(1)第1470節 在安東(2)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946節 整頓(1)第310節 交易(2)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634節 新學派(3)第1223節 前進吧!墨家!(2)第355節 決定第1129節 撫慰第509節 禍事第1122節 影響(2)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895節 風起南國(1)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1429節 在大夏(3)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687節 平律(2)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178節 腦殘粉
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504節 接班(2)第841節 殲滅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449節 土化肥第774節 承諾(1)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383節 詔諭第32節 入宮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879節 構想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909節 換俘(2)第873節 腦洞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591節 新世界(7)第1137節 朝覲者第1595節 戰起(2)第1317節 運動戰(1)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307節 神器(2)第140節 睚眥必報主父偃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52節 難題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428節 戰爭!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909節 換俘(2)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674節 暖冬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386節 制度第673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2)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1516節 緣由第1564節 以夷制夷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1376節 黑科技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第26節 官商勾結第786節 洗腦(2)第388節 展示肌肉(1)第655節 無奈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868節 鮮卑歸附(1)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874節 未來第293節 挖坑(2)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422節 狗腿子(2)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464節 大朝儀(4)第468節 家宴(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1061節 強弩會算術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520節 條件(1)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1186節 轉折點第921節 齊魯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880節 設計(1)第1470節 在安東(2)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946節 整頓(1)第310節 交易(2)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634節 新學派(3)第1223節 前進吧!墨家!(2)第355節 決定第1129節 撫慰第509節 禍事第1122節 影響(2)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895節 風起南國(1)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1429節 在大夏(3)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687節 平律(2)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178節 腦殘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