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節 影響(2)

在草原上,變化更大的,還是匈奴人自己。

對匈奴人來說,馬邑之戰就好比一鴨,高闕會戰好似二鴨。

馬邑之戰,打掉了匈奴騎兵無敵的神話,戳破了匈奴軍隊縱橫天下的假象。

而高闕會戰,則將整個匈奴的尊嚴和自信心,統統踐踏到了泥漿裡!

左大將統帥十一個萬騎,至少五個本部萬騎,有着絕對優勢的兵力,佔據着地利,但卻依然是一敗塗地。

特別是河陰之戰,匈奴兵力至少三倍於漢軍。

結果卻是被漢軍糊了一臉。

漢朝連神騎都沒有出動,就讓匈奴主力損失慘重,狼狽撤退,在撤退過程中更是吃了一計重拳。

須卜、呼衍、蘭氏,曾經威風不可一世,一個萬騎就足以吊打世界的強悍存在,在看到漢朝神騎的瞬間,丟棄了他們的部曲和牲畜以及婦孺,狼狽的奔逃數百里,逃進高闕。

之後,在高闕又不敢出城野戰,坐視漢軍在高闕城下從無到有建立起營壘。

最終,高闕城被天降隕石砸破。

沒有人能統計得出,高闕會戰整個戰役,匈奴損失了多少軍力和牲畜。

但,整個幕南一夜殘廢,漢朝軍隊佔據高闕,控制北河和陽山,等到春天,恐怕就要兵臨陰山了。

匈奴人從未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他們曾經引以爲傲的一切,在漢朝面前,都變得不值一提。

無數人陷入了迷茫和絕望的情緒之中。

許多許多的貴族,都在心裡思考一個問題:匈奴帝國還能支撐多久?

一年?五年?還是十年?

但,總之,遲早有一天會在漢朝的攻勢下土崩瓦解。

這並非什麼誇大的事情或者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而是顯而易見的問題。

草原帝國,引弓之民的王朝,總是重複着‘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歷史怪圈。

甚至,他們經歷類似的歷史怪圈,比起中原王朝的週期律還要頻繁,還要忽然。

對中國王朝而言,哪怕走到末路,很多也能掙扎個數十年,甚至有些強國可以掙扎百十年,說不定還可以中興帝國。

但草原上從未發生過中興帝國的事情。

而且多數遊牧帝國的崩塌速度快的讓人無法想象。

在已知的歷史上,東胡帝國僅僅兩年就徹底敗亡,月氏支撐的久一些,但也不過是十幾年而已。

所以,即使是匈奴人自身,現在都有很多的實力派部族領袖,都在思考未來了。

對引弓之民來說,這是很正常的反應。

畢竟,對遊牧民來說,最大的最終極的問題,還是生存和延續。

爲了部族的生存和延續,遊牧民能超越其他任何民族所能忍耐的極限,甚至做到認賊作父這樣的地步。

譬如,今天的匈奴本部之中,至少有一半成員,是來自於曾經的東胡部族和月氏部族。

在草原上,這太正常了。

強者太強了,我們完全打不過,怎麼辦?

想盡一切辦法加入它唄!

而一個部族在崛起過程的時候,總會大量的吸收其他部族的投靠者和臣服者,充實自己的力量。

這一規則,不僅僅是現在,哪怕再過千年,也是草原的真理。

此刻,許多部族的領袖心裡,都在衡量着一個問題:我們要不要派人去跟漢朝人溝通一下?

但,在陰山之內的氣氛,卻是完全相反的。

榆林塞內外,遷徙的匈奴部族,延綿出一個數十里的龐大羣體。

數不清的人和牲畜,排成了一條密密麻麻的長龍,通過榆林塞的道路,撤往河西。

對他們來說,同樣必須趕在塞外暴雪來臨前,撤退到居延澤。

不然的話,暴雪一到,他們就走不了了。

等到春天來臨,冰雪消融,漢朝騎兵很可能就會出現在他們的身邊。

呼衍當屠也在這個撤離的隊伍中。

現在,他身邊已經有了差不多七八千騎兵了。

這些都是他在逃離高闕後收攏和重新組織起來的匈奴本部騎兵。

至於其他人?

呼衍當屠也不清楚他們的下落。

可能他們也在這個撤退的大軍中,可能在高闕城內,被漢朝人俘虜了,也可能在高闕的混亂中被人殺死了,更可能的是——他們散落在了河間的廣袤土地上,孤單的騎着馬匹,四處遊蕩,最後餓死、凍死在路途之上。

這也是遊牧民族在潰散後的通常下場。

望着巍巍陰山,鬱鬱蔥蔥的森林,茂密繁盛,每到春天的時候,整個陰山的山坡都會開滿各種鮮花,數不清的蜜蜂和蝴蝶穿梭其中。

呼衍當屠甚至還記得,他很小很小的時候,他的母親,曾經帶着他在這個偉岸的羣山之中,找到了賴以生存的食物。

那清香可人的蜂蜜滋味,永遠的留存在他的記憶裡。

“這會是我最後一次看到陰山嗎?”呼衍當屠忽然感覺心悸起來。

陰山,在匈奴人,特別是匈奴貴族心中,有着特殊的意義。

他們絕大多數人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很多很多人,包括單于在內,都是在陰山的保護下,在鬱鬱蔥蔥的森林和廣袤的草原上,完成了從騎羊到騎馬的轉變,完成了從少年到獵手的變化。

這裡是匈奴的發祥地,也是匈奴人崛起之地。

但是,現在,匈奴可能要永遠失去它了。

想到這裡,呼衍當屠就忍不住的抽泣起來,淚水從臉頰上流下。

與他一般,無數的匈奴貴族和騎兵,仰望着巍峨的陰山,都忍不住淚流滿面。

對匈奴人來說,失去陰山,意味着失去了根。

但他們不得不放棄此地。

高闕的失守,使得實際上陰山也不可守了。

榆林塞能在漢朝人那種可怕的攻城武器下撐幾天?

在野戰中無法擊敗漢朝軍隊的匈奴人,只能忍痛放棄這一切,向西方轉移。

只能寄希望於遼闊的草原和複雜的河西走廊,能夠拖住漢朝軍隊的前進步伐,讓匈奴人能找到戰勝漢朝軍隊,至少也要能在野戰中獲得與漢朝軍隊對抗的能力。

不能再跟現在一樣,完全被漢朝人吊着打,甚至變着花樣的****!

……………

跟匈奴人的哀鳴不同。

當高闕城重新回到中國懷抱的消息一傳到長城內。

整個北國,立刻沸騰起來。

從雲中,直到太原、晉陽、高奴、雁門,幾乎所有的城市和鄉村,都載歌載舞的慶祝這個偉大的勝利。

對廣大人民來說,高闕的收復,意味着他們安全了。

從前,佔據了河間地的匈奴騎兵,居高臨下,無處不在的威脅着他們的安全。

雲中、北地、代上的百姓,甚至連出門耕作都要提心吊打。

至於長城一帶的邊境百姓,每到秋冬季節,都會提高警惕。

而高闕的收復,等於意味着,匈奴人從此再也無法從河間地出發侵略他們了。

秦趙長城,從此重新恢復成爲一個整體。

等到劉徹接到高闕城已經被漢軍佔領的奏疏時,已經是十月末了。

長安,也已經開始下起了鵝毛大雪。

整個未央宮都被銀裝素裹。

“立刻派人去通知東宮兩位太后!”劉徹在看完奏疏後難掩激動:“請太后和太皇太后,素來……不!朕,親自過去向兩位太后通報這個喜訊!”

這樣的大捷,當然要跟兩位太后分享。

當然,更主要的還是要去炫耀,去顯擺。

跟誰炫耀?顯擺?

當然是高帝劉邦、太宗劉恆和先帝了!

劉徹記得,自己曾經在老爹靈前發過誓,一定要燒個匈奴帝國下去陪他老人家。

現在,這個任務已經完成了差不多一半了。

奪回秦趙故土,這意味着,漢室從戰略進攻,轉向了全面進攻。

漢匈之間的霸權之爭和世界大哥競爭,已經走向了白熱化。

接下來,劉徹和漢室的使命就是用五到十年的時間,徹底滅亡或者臣服匈奴,將漢家的疆域和控制範圍,延伸到西域,打開通向中亞的大門!

劉徹甚至彷彿看到了世界在向他招手。

富饒美麗的中亞,淳樸善良的三哥人民,還有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大秦親人,都在等待着大漢王師前去拯救他們的命運,解放他們的國家,使得他們也能知道仁義道德忠恕孝,擺脫愚昧,走向文明!

半個時辰後,劉徹就乘着攆車,出現在了長樂宮永壽殿之中。

這個時候,竇太后和薄太后,也都已經知道了漢軍拿下高闕的消息。

竇太后和薄太后,這些年都遠離政治,所以,不大清楚高闕城意味着什麼。

但王師出塞,撅師千里,復秦趙故土,雪高帝、呂后之恥,復國仇。

這都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更是大漢帝國的國勢達到了頂點的證明!

所以,兩位太后都是滿臉笑容。

劉徹則長身一拜,叩首說道:“孫兒敬問皇祖母、母后聖安!謹奏皇祖母、母后:賴祖宗庇佑,社稷之福,王師已定高闕,復趙武靈王故城,撅師千里,匈奴已潰不成軍,王師克服秦趙故土全境指日可待!”

“皇帝辛苦了……”竇太后笑着道:“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在九泉之下,若得知皇帝偉業,恐怕也將欣慰!”

“這都是皇祖母教訓之功……”劉徹再拜道。

竇太后這些年很配合,講良心話,若無她的配合和剋制以及容忍,劉徹斷不可能如此順利的推行他的計劃。

所謂,花花轎子人擡人。

竇太后如此配合,劉徹自然會投桃報李。

不僅僅對竇氏家族優容有加,賞賜無數。

更對竇家的下一代,也給與大力栽培。

“皇帝所爲,社稷之幸也!”薄太后也說道:“如此大功,皇帝當告太廟、太宗廟和仁宗廟,向祖宗報告!”

劉徹拜道:“此乃家國大事,正要請皇祖母與母后主持!”

這也是自然,在名義上來說,現在的漢室,身份最高的還是兩位太后。

畢竟,漢家講究的是以孝治天下。

身爲天子,更要爲天下人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至少在明面上,必須讓處處尊崇和恭維東宮。

竇太后和薄太后聞言,都笑着說道:“皇帝有心了!”

竇太后更是感慨萬千!

她記得很清楚,當年,她的丈夫在世之時,幾次三番,曾經身被戎裝,要御駕親征,去跟匈奴人決一死戰。

要不是當時的薄太后拼命拉着,加上大臣們也苦苦勸諫,那位天子,恐怕早就要去跟匈奴人決戰了。

甚至,到了臨終之時,他也在望着地圖上的長城,久久無語。

至於先帝之時?

竇太后的記憶就更加清晰了。

當年,先帝剛剛即位,匈奴單于就率領大軍扣關。

匈奴騎兵兵臨回中道,烽火在甘泉宮都能看到。

漢家君臣憤怒不已,先帝學習太宗皇帝,身被戎裝,召集將軍們,準備與匈奴開戰。

最後還是晁錯勸了下來。

不過十年,先帝駕崩也才六年,漢家就已經在當今天子的統治下,完成了太宗、仁宗兩代天子念念不忘的大業,王師出塞,一錘定音,匈奴潰不成軍,傳說,漢家除了郅都部損失慘重外,其他兩路大軍甚至輕鬆的就跟當年滅亡朝鮮一樣!

這讓竇太后真是感慨萬千!

曾經在太宗和先帝時,讓大漢如臨大敵,甚至舉國才能對抗的匈奴軍隊,此刻似乎已經跟草雞瓦狗一般了。

竇太后甚至都有些懷疑,這是不是在開玩笑?

要知道,當年馬邑之戰時,她緊張的徹夜不能安眠,即使是此番,她也是日夜向着列祖列宗禱告,心裡十分不安,擔心着大軍的安危。

但哪成想,不管是馬邑,還是此番,漢軍都有如神助一般,輕輕鬆鬆的解決了曾經讓漢家恐懼不已,甚至堪稱噩夢的匈奴軍隊。

或許未來,北擒單于,問罪於御前,都不再是天方夜譚的事情了。

竇太后拄着柺杖,在心裡嘆道:“哀家,看來放手是對的!皇帝已經成長成爲了太宗皇帝那般的人物了……”

薄太后卻是滿心的歡喜,一臉的高興,對她來說,劉徹的成功,等於她的成功。

哪怕未來死後,到了九泉之下,也不會再因爲沒有子嗣而被列祖列宗責怪,甚至只能以發覆面,不敢去見劉氏先祖。

因爲,她雖然沒生養劉氏的子嗣,但,她扶持和培養了一位劉氏的聖王!(。)

第803節 出關第1260節 動員(2)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624節 隔閡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1124節 赦與罰(2)第1116節 培育第1489節 皇室教育(1)第1143節 團結(2)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1513節 戰略(1)第99節 水軍第1492節 深海(2)第1063節 屠殺(2)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1360節 新的利益集團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1414節 相親(2)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1365節 瓜分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841節 殲滅第83節 考驗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3節 橄欖枝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1083節 撤退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8節 家宴(上)第422節 狗腿子(2)第226節 掃把星第292節 挖坑(1)第361節 微服(4)第1009節 內閣(1)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1481節 伍被的野望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681節 法度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818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6)第1265節 戰略(1)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1208節 諷刺第208節 調查(2)第325節 易手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652節 誘導(2)第505節 種子第509節 禍事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390節 展示肌肉(3)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1338節 龍!第1533節 敲打第1387節 聯盟(1)第194節 麻煩第1163節 雄心(1)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358節 微服(1)第1583節 敲竹槓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497節 委派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565節 風暴(1)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880節 設計(1)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607節 定策(1)第178節 腦殘粉第270節 收編第1497節 委派第1041節 河陰之戰(1)第122節 過繼(3)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
第803節 出關第1260節 動員(2)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624節 隔閡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1124節 赦與罰(2)第1116節 培育第1489節 皇室教育(1)第1143節 團結(2)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1513節 戰略(1)第99節 水軍第1492節 深海(2)第1063節 屠殺(2)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1360節 新的利益集團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1414節 相親(2)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1365節 瓜分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841節 殲滅第83節 考驗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3節 橄欖枝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1083節 撤退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8節 家宴(上)第422節 狗腿子(2)第226節 掃把星第292節 挖坑(1)第361節 微服(4)第1009節 內閣(1)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1481節 伍被的野望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681節 法度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818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6)第1265節 戰略(1)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1208節 諷刺第208節 調查(2)第325節 易手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652節 誘導(2)第505節 種子第509節 禍事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390節 展示肌肉(3)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1338節 龍!第1533節 敲打第1387節 聯盟(1)第194節 麻煩第1163節 雄心(1)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358節 微服(1)第1583節 敲竹槓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497節 委派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565節 風暴(1)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880節 設計(1)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607節 定策(1)第178節 腦殘粉第270節 收編第1497節 委派第1041節 河陰之戰(1)第122節 過繼(3)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