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節 強弩會算術

“先別急……”郅都擡眼看了看那些正從遠方走來的匈奴人。

之所以用‘走’字,是因爲他們確實很慢。

十幾裡的路程,走了起碼半個時辰,而他們現在離漢軍起碼還有十里左右的距離。

這也是驅趕炮灰時最大的弊端了。

炮灰們肯定是不願意急着送死的。

能拖就拖,能慢就慢。

無論是作戰決心還是積極性,都約等於零。

若在正常情況下,炮灰戰術,幾乎不可能產生效果。

但……

在現在,當匈奴人從左右兩翼,驅趕着密密麻麻的奴隸,靠近漢軍大營時。

很多民夫都緊張的青筋暴露,即使是在這樣寒冷的冬天,額頭上也是不斷流汗。

郅都望着那些緊張不安的民夫,他很清楚,這些人只是沒見過血,沒有經驗而已。

他們只要能見一次血,打一次勝仗,那麼,人人都可能成爲一個優秀的戰士。

“韓貞……”郅都看向站在自己左側的強弩校尉,問道:“本將聽說,細柳營的強弩校尉王奉之何虎賁衛的程都尉,集合了《淮陰兵法》《九江紀要》,以算術爲基本,編輯了一冊名爲《強弩紀要》的兵書,可有此事?”

“唯!”韓貞恭身道:“王校尉因參與編輯此書,還得到了陛下嘉獎,遷爲武庫校尉!”

若是現在,漢家的軍功貴族和列侯們,最熱衷的事情是什麼?

當然,莫過於著書了。

自從白紙出現,雕版印刷問世。

出書這種事情,風靡長安。

列侯勳貴們甭管自己肚子裡有貨沒貨,都要寫本書,印個幾百套來裝x。

許多人,甚至將自己的祖傳兵書也拿出,集結出版。

這很正常。

在中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

更別提,當今天子非常支持和鼓勵臣子們著書。

朝廷自己就有一個規模宏大的著書計劃。

像是兩年前出版的《新農書》,現在已經是大漢官員必備讀物,甚至還是甘棠中的指定讀物,與詩書並列,優先級還在《洪範》與《商君書》之上。

堪稱是爲官施政的指導教科書。

而在這些著書浪潮中,出現最多的,就是兵書了。

以往,兵家著作,屬於屠龍之技,等閒不會示人。

像《六韜》《太公兵法》《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更是隻聞其名,不見其文。

就連列侯,也未必能一觀。

然而,當今天子即位後,就把這些兵書,當成大白菜了。

他將這些先賢的典籍,全部印刷出版,一印就是幾千上萬套。

然後,少府就將它們大甩賣。

只要有公乘以上爵位或者司馬以上武職,六百石以上文職,或者進入第二輪的考舉士子,都可以買一冊回家看。

瞬間,兵法爛大街。

幾乎所有軍功貴族,都是人手一整櫃子的兵法。

曾經地位堪比武俠小說裡的《易筋經》這樣的絕學的兵書,在一夜之間,飛入尋常百姓家。

而漢軍之中,也出現了許多個著書邀功之人。

像是天子親衛的羽林衛和虎賁衛內部,司馬校尉一級的軍官,平時沒事,就愛聚在一起討論和推演用兵之法,然後,將它們寫出冊子。

這些小冊子,有的只是在內部傳閱和閱讀,只適合羽林衛和虎賁衛使用和學習的。

譬如大名鼎鼎的《胸甲紀要》,現在除了胸甲軍官,根本沒有人見過——即使見了,很多人也看不懂。

至於郅都所說的那本《強弩紀要》,則屬於傳播比較廣的一類今人兵法。

基本上,在武苑受訓的強弩軍官,人人都有學習。

甚至,成爲了強弩軍官必修的一本著作。

此書,從經驗、戰例以及漢軍現有的裝備出發,用數學爲經緯,將強弩的遠程投射打擊方式,用公式予以總結。

在理論上來說,只要通讀了該書,就可以成爲一個合格的強弩軍官。

以至於曾經有在長城駐防了十幾年的老軍官在見到了這書後哀嘆:“吾夙興夜寐十數載,不及薄薄一紙!”

以至於曾經有十幾位老軍官聯袂上書給丞相周亞夫,請求將此書禁絕,至少也要將其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不然‘凡今以後,強弩淪爲技術’。

這不過,周亞夫根本就沒有理會這些人的哀嚎。

他甚至將那本《強弩紀要》列爲武苑的藏書,還推薦給了所有武苑學生,說‘凡武人不可不觀矣’。

對於這些,郅都都有過耳聞。

他甚至還曾經看過那本《強弩紀要》,不過他不是弓弩部隊出生的,所以,對那書上面舉的一個個例子,一條條公式,缺乏敏感。

但此刻,郅都卻是很想見識一下,傳說中的萬矢齊發。

他對韓貞道:“本將曾經聽說,天子贊強弩曰:弓弩會數學,神仙也難當!不知道是否如此!”

韓貞得意的昂起頭,道:“那是陛下繆讚了……”但眉宇之間的得意之色,卻是再也無法掩蓋。

“那麼,韓校尉,我軍之中,有多少位學過《強弩紀要》,可堪爲‘指揮官’的將佐?”郅都問道。

“回稟將軍……”韓貞微微欠首,答道:“按照紀要所言:凡一部曲,必有一指揮,指揮者,蓋通於算術之賢達也!凡戰,指揮先測敵我距離,再俔官測風速,然後算敵之速度……於是萬矢齊發,盡覆於敵陣也!”

“末將不才,於算術之道,微有所得,可爲指揮!”

“虎賁衛之韓校尉,亦爲算術之才,可爲指揮!”

“灞上軍張司馬,頗通算術,可爲指揮……”

………

韓貞一連報出十幾個人名,讓郅都聽了暗暗心驚。

在過去,想要指揮一支人數上千的弓弩部隊作戰,主將必須在行伍之中,沉珂十數載,積累經驗,瞭解每一種弩機的性能,然後才能在戰時有效引導軍隊瞄準和打擊敵人。

即使如此,許多人,哪怕玩了一輩子的弩機,在作戰之時,也常常出現箭雨射出去,卻沒有射到敵人的尷尬。

漢家的弓弩兵,因此一度在高速機動的匈奴騎兵面前,淪爲了阻截和遲滯敵人的手段。

再非戰國時期,那種戰略性的決戰兵種。

然而……

現在,不需要再去用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來積累經驗了。

強弩軍官們,似乎只要數學學的好,反應快,嗓門大,就可以指揮一支上千甚至上萬的軍隊,給與敵人致命打擊。

難怪那些老將,那些老臣,爲此絮絮叨叨。

換了任何一個人,若遇到這樣的情況,恐怕內心也很難平靜。

畢竟,自己一輩子辛勞,卻抵不過後生晚輩一兩年的算術研讀。

不過……

郅都很清楚,這是歷史的必然。

時代在進步,歷史在發展。

新的,更好的東西,替代那些老舊和腐朽的東西,是不可避免的大勢。(。)

第1075節 一漢當五胡(1)第509節 禍事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324節 佈置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933節 廣關(2)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413節 考舉(6)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916節 哭廟(2)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431節 廟算(3)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1322節 可怕的胥紕軍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1187節 鼓舞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480節 佈局第1487節 加強法家第226節 掃把星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73節 袁盎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1473節 衆智(1)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1169節 藝術(3)第609節 定策(3)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429節 廟算(1)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395節 無題第127節 馬屁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548節 猶豫第308節 囑託第1606節 河西!河西!(1)第619節 羣魔亂舞(2)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857節 撫卹(2)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294節 悲劇之劉戊(1)第624節 隔閡請假條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11節 彙報第218節 認可第855節 封賞(2)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342節 背鍋俠(1)第1471節 在安東(3)第1476節 見聞(2)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1006節 繳文第775節 承諾(2)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395節 無題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692節 制度(1)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370節 各人的遭遇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437節 收買(2)第635節 新學派(4)第408節 考舉(1)第1028節 狂歡(2)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900節 封禪博弈(2)第55節 燕飲(上)第895節 風起南國(1)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1524節 流放第1247節 佈置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86節 傳播第478節 引導第1249節 調整(1)第1398節 失望第1168節 藝術(2)第468節 家宴(2)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
第1075節 一漢當五胡(1)第509節 禍事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324節 佈置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933節 廣關(2)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413節 考舉(6)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916節 哭廟(2)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431節 廟算(3)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1322節 可怕的胥紕軍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1187節 鼓舞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480節 佈局第1487節 加強法家第226節 掃把星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73節 袁盎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1473節 衆智(1)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1169節 藝術(3)第609節 定策(3)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429節 廟算(1)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395節 無題第127節 馬屁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548節 猶豫第308節 囑託第1606節 河西!河西!(1)第619節 羣魔亂舞(2)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857節 撫卹(2)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294節 悲劇之劉戊(1)第624節 隔閡請假條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11節 彙報第218節 認可第855節 封賞(2)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342節 背鍋俠(1)第1471節 在安東(3)第1476節 見聞(2)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1006節 繳文第775節 承諾(2)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395節 無題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692節 制度(1)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370節 各人的遭遇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437節 收買(2)第635節 新學派(4)第408節 考舉(1)第1028節 狂歡(2)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900節 封禪博弈(2)第55節 燕飲(上)第895節 風起南國(1)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1524節 流放第1247節 佈置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86節 傳播第478節 引導第1249節 調整(1)第1398節 失望第1168節 藝術(2)第468節 家宴(2)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