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節 條件(1)

“說說看,犯下了如此多的大罪,爾打算怎麼辦?”劉徹淡淡的問道。

師旦卻是一愣,聽出了天子話外的意思。

再仔細一想,心中不禁狂喜。

“倘若陛下不是需要用到吾家,那還會親自接近?更不可能如此問話了!”師旦心中想着。

這種事情,只要智力正常的人,在冷靜的情況下,稍稍一想,就能想到。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況堂堂天子?

假如天子真想對他師家動手,豈須如此麻煩?

一小吏足以令師家闔府上下死絕!

來不及多想更多,師旦立刻就叩首拜道:“小民自知死罪,甘願伏法,唯陛下發落……”

這時候,他也不提什麼罪責歸於己身,爲族人開脫了。

道理很簡單,是死是活,是圓是扁,根本就由不得他師旦做主。

天子想怎樣就怎樣,唧唧歪歪扯東扯西,說不定會惹惱天子,導致全族遭殃。

“發落啊……”劉徹呵呵笑了起來:“臨邛的程鄭氏和卓氏,賄賂官員,走私人口,私吞國家作坊與礦山,朕就讓他們出錢去修褒斜道,總計給了十萬萬錢的標準……”劉徹眯着眼睛,看着師旦,問道:“你說說看,你想拿什麼贖罪?”

師旦心裡一咯噔,臉上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拜道:“陛下,臣家小業小,不敢與臨邛兩位相比……”

開什麼玩笑嘛!

十萬萬錢?

就算是師家全盛時期,大抵撐死了也不過三四萬萬錢的家產,這還是把不動產和奴僕,外債全部算上的結果。

那臨邛程鄭氏與卓氏是很有錢。

但那是人家整個吞了當初鄧通在蜀郡的產業暴富起來的緣故。

這天下,誰敢去跟這兩貨比富?

但是,天子卻是無動於衷,依然笑眯眯的看着他,讓師旦感覺有些發毛。

師旦心知,今天要是不出點血。那麼,很可能就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甚至闔家上下數百口,都要死!

而且,人死了。錢財與家產,照樣會落到天子手中。

沒有辦法,一咬牙,師旦哭着道:“小民自雒陽至關中,曾見陛下所修之軌道馬車。甚爲精妙,如行之天下,可謂功德無量,小民自知罪無可恕,願每歲奉錢一千萬,修建長安至函谷關之軌道馬車,以贖小民所犯之罪!”

劉徹終於眉開眼笑,露出一個如沐春風的笑容,道:“先交三千萬錢給少府那邊罷!”

師旦心裡都在滴血,三千萬錢?

這幾乎是師家現在所有的流動資金了。

但他能怎麼辦?

現在。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不出血是不可能的!

師旦只能叩首拜道:“諾!”

劉徹也是嘆了口氣,這些商人,基本上都是這麼個尿性。

想歷史上,小豬爲了籌措經費,把自己的臉面全拿出來了,好話說盡,希望商賈們捐款,資助國家。

可惜,除了一個叫卜式的傻瓜,沒有一個人鳥他。

這也就罷了。小豬又退一步,加徵商稅和車船稅以及貲算,希望商賈們能在稅收上讓一步。

但還是沒人鳥他。

於是,小豬發飆了。掀桌子了,然後,商賈們的末日就來了。

告緍令下,無人能活。

不止大商賈死絕,就連中小商人也遭池魚之殃。

事實證明,商人們。刀子沒架在脖子上以前,爲了利潤,絕對是敢賣出絞死自己的繩索的。

這是全世界商人的劣根性和天性。

根本無藥可救。

正因爲是看到了這些事情,劉徹才知道,假如他現在加徵商稅,那麼,商人們願意鳥他的,基本沒有。

就拿眼前的師旦來說,假如不靠天子之威,以生死之間的大恐怖威脅,單純只頒佈一個律法,師家願意出多少商稅?五十萬錢有沒有?

答案是,可能連五萬錢,人家都嫌多。

反倒是現在,三千萬錢,連還價都不還,一口就答應了。

“只是僅靠吃大戶,遠遠不夠……”劉徹心中感慨一聲。

天下似師家這樣的家產累積以萬萬計的大賈有幾家?

撐死也不過十指之數而已。

就算敲骨吸髓,又能拿多少?且固澤而魚,根本就只是一錘子買賣而已。

只有恢復呂后時期的商律,甚至將商稅提升到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補充地位,纔是長久之計,纔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但,此事現在卻也只能是想想。

商人、輿論和朝臣,都不會允許劉徹這麼幹。

只能是潛移默化,緩緩圖之。

甚至,劉徹有種預感,想要實現這個目標,他就要先做到擊敗匈奴,完成漢室四代天子的夙願,然後狹此不世之功,樹立說一不二,聖心獨斷的地位,纔可順利實施。

現在嘛……

劉徹看着師旦,伸出手道:“還有幾件事情,你要做到,朕纔會考慮,既往不咎!”

師旦哪裡敢有異議?立刻就歡天喜地的叩首:“請陛下示下!”

師旦此刻,真心是覺得先前他一口答應的那三千萬錢的支出和每歲千萬錢的奉獻,真是太划算了!

這筆投資,甚至堪稱師家六十年以來最關鍵的投資!

因爲……

從此以後……

吾家即爲天子爪牙,是皇商,是天子意志的延伸。

只要能把天子交代的事情辦好了,誰能動得了他們家?

且藉着天子虎皮,這天下關防,郡國,師家何處去不得?什麼買賣不敢做?

就是那位號爲蒼鷹的河南郡郡守郅都,恐怕再次相見,也要對他家無可奈何。

真真是一本萬利啊!

師旦只感覺,自己的眼中彷彿看到了師家成爲漢室有數豪門,威風不可一世,甚至出相入將的未來。

“據說,當初程鄭氏與卓氏,出資捐款,修建褒斜道後,陛下就納其家族女兒爲妃……”師旦的眼珠子迅速轉起來。

獻女爲天子侍寢,在漢室等於是鯉魚躍龍門一樣的變化。

當年,石奮之姊,不過是爲太祖高皇帝封爲少使,就奠定了石家六十年富貴的基礎!

但師旦知道,此事,要先放下,現在,他需要做的就是,全心全意的聽天子吩咐下來的事情,牢牢在心中,然後不惜一切代價,將它們漂漂亮亮的完成!(。)

第1036節 出塞(1)第320節 敲打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570節 人心(2)第428節 戰爭!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193節 陽陵第864節 回扣第488節 移民(1)第1585節 戰前(2)第517節 給他們主人第324節 佈置第735節 心軟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1207節 撕逼!(3)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1037節 出塞(2)第1391節 畫大餅 1 除夕快樂第755節 鯨川海第871節 覲見(2)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1070節 血戰(1)第944節 萌芽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360節 微服(3)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487節 開源第290節 忽悠匈奴人(1)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684節 這波不虧第60節 微服(2)第1234節 世界從今天改變(1)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1424節 使團(1)第1393節 畫大餅(2)第19節 懲處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1209節 新法家(2)第1280節 戰上谷(1)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433節 忽悠(1)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064節 屠殺(3)第1432節 死間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609節 定策(3)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275節 新思維(4)第948節 整頓(3)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472節 鹽鐵官營(3)第845節 善後(2)第15節 目標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136節 抉擇第485節 假象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1208節 諷刺第393節 和親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797節 戰前(1)第151節 軍議與蝗災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179節 姊弟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112節 父親第649節 嘗試(1)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1270節 英雄豪傑(1)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122節 影響(2)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1458節 掀桌子(4)第429節 廟算(1)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006節 繳文第603節 魚海!魚海!(3)
第1036節 出塞(1)第320節 敲打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570節 人心(2)第428節 戰爭!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193節 陽陵第864節 回扣第488節 移民(1)第1585節 戰前(2)第517節 給他們主人第324節 佈置第735節 心軟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1207節 撕逼!(3)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1037節 出塞(2)第1391節 畫大餅 1 除夕快樂第755節 鯨川海第871節 覲見(2)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1070節 血戰(1)第944節 萌芽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360節 微服(3)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487節 開源第290節 忽悠匈奴人(1)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684節 這波不虧第60節 微服(2)第1234節 世界從今天改變(1)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1424節 使團(1)第1393節 畫大餅(2)第19節 懲處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1209節 新法家(2)第1280節 戰上谷(1)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433節 忽悠(1)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064節 屠殺(3)第1432節 死間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609節 定策(3)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275節 新思維(4)第948節 整頓(3)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472節 鹽鐵官營(3)第845節 善後(2)第15節 目標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136節 抉擇第485節 假象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1208節 諷刺第393節 和親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797節 戰前(1)第151節 軍議與蝗災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179節 姊弟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112節 父親第649節 嘗試(1)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1270節 英雄豪傑(1)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122節 影響(2)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1458節 掀桌子(4)第429節 廟算(1)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006節 繳文第603節 魚海!魚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