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節 黑科技

劉徹在墨苑巡視了一個時辰後,墨家的當代鉅子楊毅就聽到消息,立刻趕去墨苑。

而這個時候,劉徹已經在墨苑的一個特殊的實驗室裡,觀看一場全新的技術論證。

“陛下,這是臣發現的一個特殊材料……”在一個火爐旁,一位墨者小聲的介紹着:“其名爲‘石涅’,俗稱畫眉石,方士們常將此種石材與鉛混爲一談,常用來煉丹……另外,臣察看了前朝遺留的幾個坩爐考察後,發現前朝所用的這幾個坩爐的磚石和鍋爐,都有此種材料混雜在其中……”

“臣於是遍尋古籍,考察殘簡,還託少府和內史衙門協助尋訪故秦少府官員後人,臣終於從幾位老者處打聽到了,當年秦皇鑄寶劍,確曾使用過石涅爲磚……”

“臣於是就仿照了前朝所遺的那幾個坩爐的形狀,私下了放置了部分磚石……”

“然後,臣就造出了此爐……”

在劉徹眼前,一個圓形的冶金坩爐下,鼓風機在幾個匠人的奮力壓縮中不斷鼓風。

爐內高溫如炙,而且,溫度還在不斷提升。

但是,整個爐竈和坩爐,卻沒有跟往常一樣出現燒紅、變形的情況。

“這是……”劉徹凝視着這一切,心裡有所猜測。

他轉頭對陪同視察的司馬安道:“去取石涅石來爲朕一觀……”

“諾!”司馬安點點頭。

不久,一塊黑不溜秋,看上去有些鱗片,但毫不起眼的小石頭被拿到了劉徹面前。

“陛下,石涅石,在民間常常爲孩童之玩物,或者婦女畫眉之用,故又稱爲畫眉石……”司馬安恭敬的報告着:“不過,在過去人們常常也將石炭石、鉛石與之混淆並稱,此種石涅石,一般並不常見……偶有術士以其鍊金……”

劉徹伸手抓住那塊小石頭,捏着在手裡,涼涼的有些舒服。

儘管沒有學過任何冶煉知識,但這塊石頭,劉徹還是認得的。

石墨!

毫無疑問,這肯定是石墨!

之所以認得這種石頭,還要多虧了後世網上炒的沸沸揚揚的所謂石墨烯材料。

而無疑,石墨是冶金鍛造的關鍵材料。

它耐火,它導熱性極強,而且耐衝擊,耐高溫。

在現在,再也不可能有什麼黑科技,能比它對漢室的冶金和鑄造技術起到的推助作用更大的了。

而且,尤爲關鍵的是——劉徹假如沒有記錯的話,這種只有在地底高溫高壓條件下,纔會形成的礦石,中國是全世界儲量最高的。

即使是後世,其他所有國家的石墨礦石儲量加起來,也不足中國一半!

換句話說,在地球上其他地方,這種礦石雖然可能不難找,但想要大規模的開採和提煉,卻肯定是困難重重。

而在中國……

只能說天授啊!

哪怕是在地表,恐怕這種礦石的儲量也很高。

這意味着,只要中國的工匠和科學家發現了它在冶金和鑄造方面的天賦,那它就必然可以成爲中國文明進化的原料。

而事實上,恐怕,中國的先民早就已經發現了它的作用了。

秦始皇陵出土的那些寶劍,那些黑科技,那些不可能在西元前出現的特殊合金。

恐怕,就是秦代工匠發現的結果。

不然,劉徹是無法想象,以如今的技術,如何融化那熔點高達四千度的金屬鉻。

而,這不是秦人的首創。

古代的越國鑄劍師就已經開始將金屬鉻鍍到了青銅劍身上。

譬如後世曾經出土過一柄‘越王勾踐自用劍’的劍身就鍍着一層金屬鉻。

是以,這柄寶劍歷經兩千五百多年歲月,深埋地底,但一朝出土,依然寒光凌厲,讓人膽寒。

還有,傳說在秦始皇陵,有寶劍在出土後,瞬間反彈,恢復平直。

這無疑,也是用了只有在高溫下才能熔鍊的合金工藝。

換句話說,恐怕早在春秋戰國之交,中國的先民,就已經參透了石墨的秘密,並且極有可能,將石墨坩爐製造了出來。

可能技術稚嫩,可能用法粗暴,但,這種黑科技,已經足以融化任何他們能找到的常見金屬。

並且,若使用得當,舉全國之力,製造出一個可以融化鉻的坩爐。

只是可惜……

秦末戰火,毀滅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特別是章邯那個傢伙,爲了給秦帝國續命,發驪山刑徒及少府工匠、官員、軍隊,組成了大秦帝國最後的重兵集羣,南下去撲滅叛亂。

結果,全部葬送在鉅鹿之戰。

項羽又爲了報仇,坑盡秦兵。

整個秦少府的工匠和大匠以及整個系統,幾乎全部葬送殆盡。

即使有幸存者,也再不可能撿起整個帝國的系統了。

畢竟,想要掌握石墨坩爐這種黑科技,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人兩人,而是必須有一整個系統的配合。

要有人去尋找礦石,有人熔鍊,有人掌握坩爐和耐火磚的配方,有人統一規劃,有人調撥資源,最終,製造出珍貴的石墨坩爐。

而且,劉徹相信,這些技術,應該都是傳男不傳女的。

不過,好在,今天,隨着墨家的復興,這失去的技術,劉徹自信是可以重新接續起來。

凝視着自己手裡的那塊小小的石頭,劉徹問道:“此種石涅石,可有大規模開採之礦山?”

“回稟陛下……這個臣等並不清楚……”司馬安答道:“不過,想來應該是沒有的……”

“善……”劉徹擡起頭,下令道:“制詔少府卿:命少府佈告天下集市,石涅石,皆以十錢一斤……”

既然,後世的記憶告訴他,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的石墨石儲量國。

那麼,這種石頭和它的礦石就應該有很多。

甚至,應該在某些地區,有着露天礦的存在。

而劉徹現在亟需找到這種礦石,作爲穿越者,劉徹當然不會傻乎乎的立刻成立一個工作組,用國家的力量去尋找——這樣既費時,又費力,而且在現階段來說,其實,假如石墨石礦藏埋得太深,劉徹就是找到了,也拿它們沒轍。

既然如此,就不必白費力氣了。

這個世界,終究還是有錢能使鬼推磨。

只要有錢賺,劉徹相信,商人和老百姓,會自己將石墨石的露天礦藏所在告訴他的。

而有了石墨石,並且掌握了大規模生產製造以石墨石爲原料的耐火磚技術甚至是石墨坩爐技術後,那麼,漢家的高爐就可以更新換代了。

劉徹走到那位發現並且接續了秦代技術的墨者面前笑着問道:“卿叫什麼名字?”

“臣……廬江陳原,恭問陛下聖安……”這墨者立刻就激動的拜道,在墨家的墨者們眼裡,劉徹這個皇帝,簡直是完美的聖天子化身啊。

甚至在很多事情上,都與墨家奉行的理念非常契合。

除了喜歡打仗跟製造戰爭外,幾乎就是三代先王們在現世的投影。

“卿爲天下,爲朕立了大功!”劉徹笑着道:“朕既命卿爲‘陽和君’,食邑兩百戶……”

然後他看着手裡的‘石涅’,忽然想到了一個說辭,接着道:“卿爲墨者,爲朕爲天下發行了此物的用途,不如就將此物號爲‘石墨’罷!”

“諾!”

“臣等拜謝天恩!”

天子金口玉言,自然不可能有錯漏!

劉徹很滿意的笑了笑,然後道:“走,朕再去其他地方看看……”

……

半刻鐘後,劉徹一行抵達了墨苑現在最秘密的一個地方。

與其他相比,此地,幾乎就是一個禁地。

每天十二個時辰,都有軍人嚴加警戒。

道路兩側,無數的木牌,甚至牆壁,乃至於樹木身上都寫了一個個血紅色的標語。

‘軍事禁地,禁止靠近’

‘無詔入此者斬!’

甚至還有兩具屍體,已經徹底風乾的屍體吊在路口的兩顆歪脖子樹上。

從他們的服飾上看來,無疑,這兩人是漢室列侯子弟,而且在家族裡地位還不低。

而這兩人的屍體警示着所有人,此地的可怕和威脅。

那些軍人,是真的會殺人!

而且,不會管你的身份地位。

到了這裡,其他隨從,包括司馬安在內都不得不恭身敬立,因爲他們沒有許可。

唯有汲黯,以及劉徹的四個貼身侍衛簇擁着他緩緩走入此地。

“陛下!”負責警戒的羽林衛衛士紛紛肅立,行以軍禮。

一柄柄長槍,寒光凌厲,強大的威懾力和可怕的氣場立刻就撲面而來。

很顯然,這些衛士,都是上過戰場殺過人的。

事實上,也是如此。

能被劉徹下令派遣來此保護此地的,每一個人都經過了嚴格的審查,確保不會在外面亂說,更不會有叛國的嫌疑。

除此之外,所有人都是羽林衛的老兵。

每一個人都是從戰場上回來的精銳。

在過去,這支軍隊一直就是劉徹的貼身衛隊,是他忠誠可靠的犬牙和隱藏在他身上的那把鋒利的屠刀。

也就是最近兩年,隨着繡衣衛漸漸成型,劉徹纔不再將他們視爲自己的刀,破除利益集團的利劍。

而是將他們派駐到此,保護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秘密和真正的黑科技。

劉徹走到道路的盡頭,此地,被一道高達兩丈的牆壁圍了起來。

牆上,矗立着數十名不斷巡視的士兵。

看到劉徹到來,這些士兵立刻敬禮,然後打開了通向圍牆內的厚重的大門。

這大門,是如此的重,以至於需要絞盤才能開啓。

恐怕就是一般的郡國首府的城門,也沒有這扇大門重。

步入大門內,此地,完全就是另外一個世界了。

在門口,一排墳塋林立。

劉徹懷着複雜的心情,看着這些墳塋。

這些都是爲了科學,爲了劉徹的野心而葬身於此的墨家先驅們。

“上郡山陽人林野之墓……”

“楚人章維之衣冠冢……”

“……”

足足有着數十人,數十位墨家的墨者或精英門徒將他們的生命甚至是全部都奉獻在此。

大部分人,屍骨無存,而他們的家人和妻小,甚至都不知道,他們是死在哪裡,葬在何處。

因爲,他們進行的是這個世界上最最危險的實驗,也是目前漢室最最機密的事情。

除了劉徹這個皇帝和在這裡進行研究和實驗的墨家精英之外,整個世界上知道這個地方和此地的具體研究項目的人,不出十個人。

汲黯望着這些墳塋,也是默然。

哪怕汲黯不是墨家的門徒,也並不相信墨翟的說法和理念,但他對這些可敬的英雄還是非常尊敬的。

他默默脫下自己的帽子,恭身侍立在劉徹身後,向着這些英雄致敬。

因爲,這些人的精神,太讓他震撼了。

他們就像先賢們在書裡記載的那些古老的墨家門徒一樣,爲了自己的道和理,前仆後繼,死不旋踵。

汲黯甚至見證過父子師徒三代人都死於實驗的悲劇。

但,倖存的墨者們,卻連眼淚也沒時間去擦,繼續投身於實驗之中。

這樣的人太可怕了!

汲黯甚至懷疑,若他們將這樣的精神毅力投入到政壇上去鑽研,恐怕,現在的儒法黃老,都要被打成渣渣。

萬幸,這些可怕可敬的對手和朋友,對於政治幾乎毫無興趣。

他們想要的,只是他們理想中的那個世界。

那個兼愛非攻尚同尚賢的世界。

“陛下……”一位中年墨者默默的走了過來,微微屈身說道:“陛下不必爲他們哀傷和悲痛,他們死得其所……”

劉徹閉着眼睛,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決定是對是錯。

畢竟,這裡永眠的,都是墨家最精英的那一部分人。

若沒有他的決定。

這裡面,可能會有人成爲中國的化學基礎的奠基人,也有人可能成爲中國的物理學的奠基人,甚至說不定還有人能成爲中國的伽利略,中國的布魯諾。

但他們現在就這樣默默無聞的死去了。

絕大多數人的墳塋甚至只是衣冠冢而已。

當然,劉徹也很清楚,他們確實死得其所。

因爲,他們的犧牲,爲後來者鋪平了道路,也爲後來者指明瞭方向。

現在,中國已經掌握了一種其他國家和民族起碼需要百年纔有可能摸到門路——假如沒有人指引方向的話,他們甚至一輩子也都不知道,中國掌握的到底是什麼?

硝化——甘油。

從鯨魚的大腦油脂之中,尤其是露脊鯨的大腦油脂裡,可以找到天然的原料。

而難點就在於怎麼讓它BOOM。

尤其是安全的BOOM。

而爲了探索和發現,墨家的學者們付出了血的代價。(。)

第638節 轉折第74節 豬隊友們第1468節 在安東(1)第179節 姊弟第341節 監國太子第21節 招攬人才第433節 忽悠(1)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9節 蝴蝶效應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412節 考舉(5)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40節 考舉?科舉?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966節 省親(2)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411節 考舉(4)第1159節 連橫(1)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709節 思慮第460節 新政與殺人第687節 平律(2)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1537節 居延(2)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844節 善後(1)第1047節 戰河陰之強敵(2)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75節 爲政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563節 貪婪第593節 貪婪第273節 新思維(2)第1592節 統治(2)第56節 燕飲(下)第1515節 局勢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1515節 局勢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1516節 緣由第1386節 聰明的商人第1039節 呼衍當屠的決斷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473節 衆智(1)第1478節 京兆尹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321節 馬耕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535節 傲嬌的閩越世子(1)第382節 殖民(2)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570節 攪局者(2)第388節 展示肌肉(1)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42節 長漂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647節 殺放囚(1)第1167節 藝術(1)第467節 家宴(1)第1600節 樓船與遠方第1334節 戰場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331節 匈奴劇變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879節 構想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1350節 決戰(2)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1464節 甜棗第359節 微服(2)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356節 緣由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1445節 歸一(2)第964節 省親(1)
第638節 轉折第74節 豬隊友們第1468節 在安東(1)第179節 姊弟第341節 監國太子第21節 招攬人才第433節 忽悠(1)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9節 蝴蝶效應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412節 考舉(5)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40節 考舉?科舉?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966節 省親(2)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411節 考舉(4)第1159節 連橫(1)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709節 思慮第460節 新政與殺人第687節 平律(2)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1537節 居延(2)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844節 善後(1)第1047節 戰河陰之強敵(2)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75節 爲政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563節 貪婪第593節 貪婪第273節 新思維(2)第1592節 統治(2)第56節 燕飲(下)第1515節 局勢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1515節 局勢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1516節 緣由第1386節 聰明的商人第1039節 呼衍當屠的決斷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473節 衆智(1)第1478節 京兆尹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321節 馬耕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535節 傲嬌的閩越世子(1)第382節 殖民(2)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570節 攪局者(2)第388節 展示肌肉(1)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42節 長漂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647節 殺放囚(1)第1167節 藝術(1)第467節 家宴(1)第1600節 樓船與遠方第1334節 戰場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331節 匈奴劇變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879節 構想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1350節 決戰(2)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1464節 甜棗第359節 微服(2)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356節 緣由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1445節 歸一(2)第964節 省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