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

一天之後,邵榮被那個軍官帶到了郡城。

雲中郡的郡城雲中城,在去年王師收復了高闕和榆林塞後,立刻就熱鬧了起來。

天下的大商賈,都跟聞到了血腥味的蒼蠅一樣,雲集了過來。

漢軍繳獲的皮毛、淘汰掉的不要的牲畜,還有那些被髮落爲奴,准許買賣的戰俘,以及大量的夷狄女人……

這些都是商人們所亟需的貨物。

是以,一進雲中城,邵榮就被眼前的繁華景象迷得挪不動眼睛。

街道兩側,一排排的,俱是發買各種貨物,或者在等待北返的商旅隊伍。

一輛輛滿載着貨物的馬車,停在街道的箱子裡,許多工人在馬車上裝貨。

儘管,這輛馬車裝載的貨物已經堆的很高很高了。

但,那些工人的主家,卻似乎還想將貨物堆的更多一些。

一個個被扎的滿滿的袋子,堆在了巷子深處。

邵榮知道,這些人是來北地和代地收購皮毛的商人。

長安和雒陽、睢陽、三河甚至更遠的彭城、廣陵、臨淄,這些大城市裡的貴族和富商,都愛極了產自草原的各種皮毛。

據說,這些皮毛商人,一次行商,基本可以獲利一倍。

邵榮有個堂兄,就是給一位有名的大皮毛商賈做家僕,這些事情,邵榮是從堂兄嘴裡聽來的。

本來,堂兄也極力的慫恿和鼓動邵榮也隨他一起去給這位大商賈做家僕。

堂兄甚至保證,只要邵榮答應,那麼,他保證每年邵榮在扣除了吃穿用度外,至少還可以存四千錢!——這確實是了不得的優厚薪水。

哪怕是雲中郡的小康之家,一年到頭也未必能存四千錢。

至於邵榮家裡,更是每年交完口賦、賤更錢後連一個銅子也剩不下來。

邵榮的母親,曾經想要買一塊布料,給自己做件新衣裳。

於是,每日起早貪黑,帶着邵榮和他的兄弟姐妹,上山下河,割草砍柴,將賺來的錢,一個一個的存起來。

足足忙活了三年,終究是怎麼也攢不起那塊布料的錢。

最後,還是邵榮的父親去年,給軍隊轉輸物資,立了功勞,朝廷賞賜了布料,這才讓邵母終於一償心願。

是以,此刻看到這些忙碌的商旅,再看着那些辛苦但卻滿是笑容的男人們,邵榮的腳步也有些放慢了。

但,最終,他一咬牙,快步上前,跟着隊伍。

“唯能馬上呈英豪者,方是當今之大丈夫!”邵榮攢緊了拳頭,告訴自己:“無論是錢財,還是官職,如今都不如武夫之榮譽!”

邵榮年紀雖然小,但見過的事情,卻不少。

他記得清清楚楚,去年的高闕會戰之時,鄰鄉的王家的長子,跟隨大軍出征,在戰場上斬下了三顆匈奴首級,其中有一顆是匈奴的骨都侯。

整個十里八鄉,都爲這個英雄少年驕傲。

縣裡的縣令,甚至親自登門報喜。

斬首的捷報和官府的嘉獎告示,貼滿了各鄉的露布。

這還不止,那王氏長子凱旋歸來時,有郡城的官吏帶着軍隊,敲鑼打鼓,走街串戶,舉着那顆被其斬獲的匈奴骨都侯首級遊行、宣告。

王家的家主,更是激動的據說三天三夜都沒有閤眼。

等長子一回來,馬上就開宗祀,舉行了盛大的祭祖儀式。

不知道的人,還以爲王氏出了勳貴呢!

從那時候起,邵榮就知道了,什麼叫做‘赳赳武夫,國之幹臣!’。

這就是啊!

況且,那王家公子,可不僅僅只有榮譽。

還有實打實的好處。

因爲他作戰有功,奮勇殺敵,是以聖天子賞賜了他們家整整五匹挽馬和三套耕具,光是賞賜的錢帛,據說就堆滿了整一個箱子。

除此之外,天子還賜了牌匾、刀劍。

王家人將這牌匾與刀劍,馬上就恭迎到宗祀之中,與先人的神主並列。

最重要的是,那位王氏的長子,隨即就被舉到了長安武苑,去受訓去了。

王氏的家門,因此立刻擡升了整整一階。

從只是一個鄉中的地主,變成了全縣之中,都有名的將門。

這個事情,邵榮全程目睹。

在當時,年少的他,備受衝擊,立刻就下了決心,要參軍入伍,報效君父,立下武勳,光宗耀祖。

只是……

現在參軍,非常非常困難。

郡兵還好,只要塞點錢,就可以入選。

但那些野戰軍,那些赫赫有名的王牌軍,就不是靠錢就可以解決的!

去年秋天,羽林衛在雲中郡徵兵。

報名者,有包括邵榮在內的三千多人。

而羽林衛當時在雲中郡全郡只招五十名新兵。

三千多人,搶五十個名額,相當於每六十人只選一個。

近乎百裡挑一了!

在這樣殘酷、激烈的競爭中,別說是錢了,便是權,也沒有什麼用處。

雲中郡的報名年輕人裡,甚至有列侯、關內侯的嫡子,都被刷了下去。

自然,邵榮這樣無權無錢,身體素質也不是特別優秀的年輕人,毫無疑問的被直接刷了下去。

他甚至連第一關,都不曾過去,就被告知——君雖良家子,然羽林衛者,天子親衛也,君之素質,尚有不足,請努力鍛鍊,以待將來。

羽林衛如此殘酷、激烈。

那飛狐軍、細柳營的徵兵,也差不多哪裡去。

三十選一,五十選一,是這樣王牌軍徵兵時常有的事情。

至於那象徵着榮耀和利刃,天下所有有志青年做夢都想加入的胸甲部隊,邵榮聽說,競爭更加激烈。

每年,天下各郡能分配到的名額,常常是個位數。

雲中郡因爲是天子所稱讚的‘豪傑之郡、忠義之鄉’,每年分配到的名額,稍微多一些。

但也不超過十五人。

這還是老郡守魏公的面子和車騎將軍東成候說了好話的緣故。

在全天下,獨有關中每年能有一百個胸甲騎兵的徵兵名額,其次就是北地郡,每年可以有三十個。

競爭激烈至此,基本堵死了一般人,通過正常途徑,入選胸甲的可能性。

除非,你自信自己勇如孟賁,忠如藺相如,智比白起,不然,就不大可能被選入。

像邵榮的那個堂兄之所以能選入,是因爲他弓馬熟練,而且身高八尺,能在馬上開五石弓,臂力超人!

即使如此,他也是打敗了無數的競爭者,並且頂着強大的壓力,才得以被選。

而邵榮現在,深知自己既沒有資本,能如自己的堂兄一般,買到一匹戰馬,每日訓練——到現在爲止,邵榮的馬術,全是在每年一個月的冬訓時練出來的。

更不可能如堂兄一樣,頓頓能吃肉,生的膀大腰粗,力沉如牛。

所以,他想要逆襲,想要成爲一個光榮的被天下人敬仰和崇拜的胸甲騎兵。

就只能走一條勳貴子弟不會選擇,一般人吃不得苦的道路。

而這條道路,就是屯墾團。

“若吾能加入一個比較好的屯墾團,就有機會了!”邵榮在心裡對自己說道。

屯墾團入選胸甲的機會,遠遠大於其他地方。

旁的不說,一個屯墾團,不過三五千人。

但,若是像羽林衛和虎賁衛這樣的頂級王牌,他們每年都會從屯墾團裡挑選上百名年輕人培養,這樣的競爭的烈度,自然要小得多。

更何況,邵榮知道,自己是有優勢的。

一般去屯墾團裡的年輕人,大都是家裡困頓得揭不開鍋的貧民。

少有如邵榮這樣,出生於中產之家,接受過一定的文化和武技訓練的人。

畢竟,邵榮的祖父,曾經是雲中郡中的司馬,祖父去世也才十年,多多少少,還留了些遺德。

…………

不過,當邵榮跟着隊伍,抵達了雲中郡郡城北側的一座軍營時,他發現,自己似乎想的過於樂觀了一些。

因爲人實在太多了。

密密麻麻,足足有四五千人。

這意味着什麼,邵榮很清楚——必定有人如他一樣,抱着相同的想法而來。

甚至,很可能有勳貴和士大夫家的子嗣,也會出現。

果不其然,入營後沒多久,邵榮就聽到了那位帶領他們的軍官驚呼着:“怎麼搞的,連魏家和陳家的子侄,也來參加屯墾團!他們吃的了那個苦嗎?這不是胡鬧嗎?”

而這句吐槽,被邵榮聽得清清楚楚,讓他手足冰涼。

這雲中郡之中,沒有列侯封國。

但卻有着關內侯。

另外,老郡守魏尚的家族,在本地的勢力也很強大。

毫無疑問,現在,老郡守的家族的子侄和那位關內侯的家族的子侄,也參與了屯墾團了。

他們來屯墾團,想要做什麼?

自然,肯定是衝着屯墾團裡的胸甲名額來的。

“怎麼辦?”邵榮在心裡焦急的想着,他知道,若他不走運,與這些貴人家裡的子侄分到了一起,那恐怕就糟了。

這些傢伙的權勢和關係,必不是自己能比的。

但他更知道,急是沒有用的。

當務之急,還是要弄清楚,事情究竟會怎麼樣?

邵榮知道,漢家屯墾團制度,是按照隸屬的軍隊來分配的。

如在那安東,有大大小小數十支屯墾團。

其中,漢家五大王牌主力,以及代表了天子意志的南北兩軍、羽林衛、虎賁衛,是所有人打破了腦袋,都想要擠進去的。

加入這些屯墾團,雖然訓練會很苦,開始也會艱難一些。

但,最後收穫的好處,也會很大。

安東那邊,甚至有幸運兒,因爲在屯墾團裡表現出色,而被屯墾團裡的主事者賞識,嫁給女兒或者收爲義子。

而且,強大的屯墾團,會保護和庇護自己的成員。

若是這樣強軍的屯墾團,哪怕日後解散了,編戶齊民,但與這些軍隊的聯繫卻不會斷。

依然會被這些軍隊視爲自己人、家人甚至是兄弟同袍。

出了事情,絕對會護着。

哪怕是地方官,也輕易不敢欺壓。

不然,鬼知道哪家的主人,曾經與大漢軍隊裡的哪位大人物一起開過荒,獵過野雞?

萬一惹到這樣的人家,他們的家人跑去告狀,惹來軍隊的關注,豈非是吃不了兜着走?

這些年來,軍隊裡面的將軍和校尉、都尉,出手幫自己的麾下勇士的家鄉,討伐和聲討貪官污吏,可是常常發生的事情。

而遇到這種事情,除非佔了道理,不然,那個地方官就等着倒黴吧!

連郡守都未必敢頂着來自軍隊的壓力,倒行逆施。

至於一般的縣令、縣尉,遇到這種事情,立刻就會服軟道歉,表示是一場誤會。

那些不這麼做的人,都死光光了。

漢軍的校尉、都尉、將軍,可是有着許多關係,甚至可以直接見到廷尉、御史大夫乃至於丞相的。

不過,考慮了一下當前的情況後,邵榮明智的放棄了這些赫赫有名的王牌和天子親衛的屯墾團。

原因很簡單。

他不僅僅只是想要做一個農民或者富農。

他要做當世的豪傑,世人崇拜的英雄。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必須避開那些來自貴人家族和士大夫家族裡的精英!

若是內地長安的士大夫貴族,邵榮或許可以不將他們放在眼裡。

但是,這邊郡的士大夫貴族,每一個家族成員,都是文可考舉,武能殺敵的真正丈夫。

許多人從出生一直到長大,都在父祖的督促下,磨礪自己的武技和各種技戰術。

他們受到的是最正統,最好的訓練和教育。

若無意外,他們的成長速度和潛力,不是自己這樣的寒門家族裡的破落戶可以比擬的。

一念及此,邵榮就有了決定。

兩天後,就是選擇屯墾團的時候。

而他會放棄那些競爭激烈的屯墾團。

“忠勇軍屯墾團或者樓煩軍屯墾團,是我最好的選擇……”邵榮在心裡默默的做出了決定。

忠勇軍和樓煩軍,雖然都是夷狄爲主的軍隊。

但他們也是漢軍的野戰軍,也可能擁有一些胸甲配額。

只要表現好,邵榮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爲赳赳武夫之中的一員,成爲被人崇拜和敬仰的光榮的大漢騎軍之中最強的胸甲騎兵!

第1334節 戰場第306節 神器(1)第216節 基本盤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29節 彌補疏漏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178節 腦殘粉第465節 大朝儀(5)第991節 諾!陛下!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1424節 使團(1)第676節 覺醒第969節 移風易俗第633節 新學派(2)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662節 以法飾儒?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569節 人心(1)第940節 狗大戶們第119節 送溫暖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144節 經濟(1)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516節 緣由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795節 動員(2)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1428節 在大夏(2)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162節 內王外霸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874節 未來第357節 宣達司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721節 原委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521節 條件(2)第1051節 國家力量(1)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270節 收編第501節 驚喜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66節 劇孟來投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1491節 深海(1)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874節 未來第1163節 雄心(1)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1148節 壞水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355節 決定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943節 微行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805節 馬邑之戰(2)第1192節 戾王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328節 選秀(完)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513節 鼓譟第14節 表演第1489節 皇室教育(1)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392節 忐忑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824節 影響第14節 表演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487節 開源第859節 我的父親是個大英雄(2)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1151節 教育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592節 統治(2)第1603節 僵持(2)第944節 萌芽
第1334節 戰場第306節 神器(1)第216節 基本盤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29節 彌補疏漏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178節 腦殘粉第465節 大朝儀(5)第991節 諾!陛下!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1424節 使團(1)第676節 覺醒第969節 移風易俗第633節 新學派(2)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662節 以法飾儒?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569節 人心(1)第940節 狗大戶們第119節 送溫暖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144節 經濟(1)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516節 緣由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795節 動員(2)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1428節 在大夏(2)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162節 內王外霸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874節 未來第357節 宣達司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721節 原委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521節 條件(2)第1051節 國家力量(1)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270節 收編第501節 驚喜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66節 劇孟來投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1491節 深海(1)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874節 未來第1163節 雄心(1)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1148節 壞水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355節 決定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943節 微行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805節 馬邑之戰(2)第1192節 戾王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328節 選秀(完)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513節 鼓譟第14節 表演第1489節 皇室教育(1)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392節 忐忑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824節 影響第14節 表演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487節 開源第859節 我的父親是個大英雄(2)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1151節 教育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592節 統治(2)第1603節 僵持(2)第944節 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