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節 風起南國(3)

時至今日,考舉展露出來的威力,漸漸爲人所知。

它就像颶風一般,從關中開始,漸漸席捲天下。

有人對它歌功頌德,也有人對它痛恨無比,詛咒着它。

地方上的士族地主,也呈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

有歡呼着投入其懷抱,彷彿找到了生命存在意義的,也有畏之如虎,怎麼也不肯就範的。

在這過程中,袁盎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基本上,歡呼的,歌功頌德的,都是後起之秀,尤其是漢太宗以來崛起的地方士族和豪強。

而咒罵的,抗拒的,卻都是歷史悠久,甚至從春秋戰國走來的士大夫。

這讓袁盎明白,這是爲什麼了?

在考舉制度之前,漢家依靠察舉制度選拔官吏。

這察舉制度,察舉察舉,選的都是萬中無一的真正精英。

這些人,才華橫豎都溢,人品上下都正。

而且,基本都是世家子弟。

譬如當朝的尚令汲黯,汲氏九代爲官,做官的時間,甚至橫跨了秦漢兩代。

能直接追溯到戰國時期。

那個時候,諸夏還是卿大夫貴族的天下。

士子都只是庶民寒門的稱呼。

這樣的家族,培養後代,都是衝着宰執天下,至少也是封疆一地的目標去的。

但今上,卻不管三七二十一,將宰執天下的精英跟草莽出來的野路子庶民,混一。都是安排從百石開始(以前是四百石,但去年開始。起點變成了一百石)。

儘管當今對士大夫貴族做了妥協,默許他們的子弟可以優先選擇崗位。優先提拔,甚至默許他們動員家族的力量,爲其保駕護航。

但是,遊戲規則已然徹底改變。

從前,在漢家官場的博戲臺上,只有士大夫,而且還是頂尖士大夫和軍功貴族。

現在,不僅僅以往只能在外圍看戲的士族也能參與遊戲,也能與過去的主角同臺競技了。甚至就連野路子出身,靠着自學成才的草莽豪傑,也能進場押注。

零和遊戲變成了多方博弈。

遊戲規則與秩序,再非某幾個學霸自說自話就可以劃定。

後起的士大夫和地主階級,欣喜若狂的發現,他們可以超車了!

而原本的主角,卻只能看着這些過去的小弟超車。

這心裡面能舒服才見鬼了!

譬如,如今的南陽郡郡守,如今的主爵都尉。基本都是過去從來不可能參與遊戲的下層士子。

但現在,他們堂而皇之的擁有了參政議政的權力。

更可怕的是幾乎所有不滿考舉的人,都對此無能爲力。

因爲,他們其實只佔了不過天下不過十萬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人數。

而新興的寒門士子,則佔據了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

而且,他們來自各個階級。

從庶民直至新興的地主、商人階級。

門已經打開。想排除他們?沒門!

在不知不覺間,原本的遊戲主角們。了。

他們已經不再那麼重要,甚至已經無足輕重。

心裡的失落和痛苦。外人無法想象。

就如袁盎。

在數年前,他曾經被死敵晁錯趕出朝堂。

但他憑藉自己的人脈與關係網,依然活躍在政壇上。

但在去年,當今一次清查,就將他逐出了長安,丟在這江都,不聞不問。

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因爲從太宗以來,他袁盎就是靠着智慧和才華以及長袖善舞,活躍在政壇上。

不管誰當皇帝,都有賴於他的見識和智慧作爲參謀。

即使皇帝再不喜歡他,也需要他。

但,當今天子,卻破除了這個規律。

準確的說,當今天子,已經不再需要依靠人了。

對他來說,袁盎沒了,還有張盎、李盎。

反正考舉士子數以萬計,萬中選一,總能選到替代品。

即使在不行,還可以靠人數取勝。

一個袁盎,能抵得過百人的智慧嗎?

答案是不能。

而當今天子,在蘭臺,養了超過五百人的尚團隊。

專門就給他參贊軍機,謀劃政務,推演政策,監督執行。

還有隱藏在水面下,無處不在的繡衣衛作爲他的眼睛,監視着朝野的一舉一動。

士大夫之後,軍功貴族,也面臨了同樣的衝擊。

騎兵部隊,全面取代了舊有的步軍和弓弩兵,成爲漢室主力。

此番馬邑大戰,舊列侯貴族,幾乎都只撈到些殘羹剩飯。

新興的軍功貴族開始崛起。

袁盎現在已經能預見到數年後,現在還風光的老列侯貴族,肯定會遭遇現在的士大夫官宦家族的遭遇。

可惜,現在的列侯們,就跟四年前的士大夫們一樣,懵懂無知。

他們還沉浸在當今的優待和拉攏之中。

懷化的加恩封地和未來分封的承諾,讓他們心花怒放,以至於失去了判斷能力。

毫不誇張的說,袁盎已經預見到了他們的未來。

當他們不再重要,不再足以成爲一股勢力,不再握有軍隊後。

他們也會跟今天的士大夫一般面臨尷尬的處境。

更可怕的是,他們還將失去反抗能力。

甚至連抗議的力量,也會被剝奪!

當今,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按照他的節奏,改造着這個國家和天下。

他將繩索,一步步收緊。

但他的獵物們,在末日來臨前。恐怕都還樂在其中。

然而

“這些與吾何干?”袁盎擡起頭,看着劉閼。

早在三十年前。他就已經明白一個道理:跟着勝利者,才能活下去。才能榮耀下去。

與失敗者爲伍,無論如何,都是錯誤。

不僅僅禍及家人,還要遺留千古罵名。

就像,那些在諸侯大臣發動政變之時,拿着武器,吶喊着‘保衛天子,保衛社稷’,英勇戰死的南軍士卒以及陳屍於未央宮和長樂宮中的諸呂親信。

他們。難道不是好漢子,難道不是英雄?

但失敗了,自然理所當然的被人踩了一萬腳,永世不得翻身!

還有,周勃,何等英雄啊。

還不是說驅逐就驅逐,說關押就關押。

一句‘吾今日始知獄卒之貴’中的辛酸,有幾人能知?

而他袁盎,向來善於投機。

從諸侯大臣串聯之時。他敏銳的發現,諸呂都是飯桶,難成大器,於是果斷反水。當了臥底。

然後,當太宗開始想要收權時,他又第一個響應。當面給周勃難看。

即使周勃向來與他爲善,視爲朋友。

也如現在。

當袁盎發現。有條船貌似已經在下沉了。

他當然不會傻兮兮的繼續留在這條船上等死。

他當然會想法設法的跳到另一條更堅固的船舶之上,然後好整以暇的看着沉船裡掙扎的落水之人。

如今的天下。考舉大勢已成,當今大勢已成。

想要逆轉,除非時光倒流。

但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就要順應大勢,不要當那個妄圖阻擋歷史車輪的可笑螳螂。

但應該怎樣順應大勢呢?

“當然,是要做當今所想要的做的事情”袁盎在心裡說道。

他袁盎伺候了老劉家三代天子。

對這些傢伙的秉性,真是瞭解的無比透徹。

當今,高祖劉邦,在面臨項羽追兵時,毫不客氣,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和老爹都丟給了項羽。

當項羽威脅要烹太公時,更恬不知恥的說了一句:請分一碗給我啊

太宗皇帝,看上去似乎愛民如子,真真是聖人。

但誰又知道,他爲了收權,先是毫不留情的驅逐了扶立他的周勃,然後又逼死了忠心耿耿的郅候,及至尋找了一個藉口,將爲他立下汗馬功勞的壯武侯宋昌打落塵埃。

由此,徹底掌握了軍權。

先帝也不賴,雖然在位不過三年,但剪除諸侯宗室,毫不留情。

至於今上

只能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傳說,高皇帝從秦宮廢墟之中,尋找到了一卷楊子”袁盎在心裡揣測着:“現在看來,這傳言是真的”

楊子爲我,不以物累。

老劉家的行事作風,豈非正是如此?

“所以,於劉氏而言,情義無足輕重,有用纔是關鍵”袁盎在心裡想着。

就如同古人所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想要不被藏良弓,烹走狗。

就只能拼命向皇帝證明自己。

怎麼證明?

一者對內,幫皇帝撫平他想撫平的東西。

一者對外,幫皇帝做到他做到的事情。

此時此刻,在袁盎看來,當今所想要做的事情,無非兩件。

一,對內收權,中央集權,要真正唯我獨尊,一言以爲天下法。

二,對外征服,開疆拓土,要四海賓服,萬國盡臣妾。

袁盎只是個文官,帶兵打仗的技能雖然點了,但沒點滿。

對此,他有自知之明。

所以,他只請了老朋友季心南下。

但這對內嘛

這長袖善舞,挑撥離間,正是他的特長。

“今上想要東宮不敢幹政”這個事情,袁盎已經清楚的認知到了。

當年先帝崩卒,太皇太后一度臨朝稱制。

但今上硬是用水磨工夫,一點一滴的從東宮那裡把權柄拿了來。

即使如此,東宮依然有着巨大影響力。

在法理上,東宮依然可以對西宮發號施令。

老祖母要訓誡孫兒,孫兒難道還敢反抗不成?

只能乖乖的去聽訓。

但是,種種跡象表明,今上的耐性正在逐漸耗盡。

現在的局面,就是今上耐性耗盡的結果。

不然,天子雖然有承諾不干涉趙楚兩國的君主人選。

但,他完全可以去跟東宮商量,陳之以情曉之以理,東宮又不傻,只要皇帝跟他講清楚厲害,他當然會知道,長久空缺諸侯王國,會發生什麼事情。

就像當年他袁盎入宮,對老太太講了鄭國的故事後,老太太不就立刻明白了過來?

ps:啊,一個月就這麼快結束了

5月份,怎麼說,是一個頹廢之月啊

到今天爲止,才更了25字。

連上個月也不如

但是,沒辦法,頸椎病與卡文,雙重摺磨使我沒辦法集中精力去想劇情

好在,最近找了個偏方,雖然苦了點,但效果還是有

6月份,努力!加油!

另外,馬上兒童節了,祝大家節日快樂!人人都像孩子一樣去歡樂吧!

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208節 諷刺第1186節 轉折點第1604節 說服(1)第405節 賄賂第489節 移民(2)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663節 強按牛頭喝水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1312節 賞賜(1)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880節 設計(1)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1290節 崩潰的開始(1)第1223節 前進吧!墨家!(2)第413節 考舉(6)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789節 馬邑會戰(3)第563節 貪婪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101節 挑撥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839節 突圍第61節 微服(2)第1016節 戰前準備(2)第267節 明悟第429節 廟算(1)第318節 吩咐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683節 壓力第825節 腹黑第651節 誘導(1)第500節 法統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漢越一體化計劃2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1590節 博弈(2)第589節 新世界(5)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333節 滅亡(1)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1313節 賞賜(2)第796節 投軍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1581節 籌備(1)第42節 長漂第977節 老朋友第267節 明悟第70節 早朝(3)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391節 畫大餅 1 除夕快樂第437節 收買(2)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396節 尚武第295節 人蔘!第641節 廟算(3)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226節 安排第851節 影響(1)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395節 無題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64節 試驗第1072節 血戰(3)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246節 義民第1065節 屠殺(4)第1305節 問題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1002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290節 崩潰的開始(1)第1210節 新法家(3)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185節 丟臉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1039節 呼衍當屠的決斷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306節 神器(1)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1204節 鬆散的聯盟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
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208節 諷刺第1186節 轉折點第1604節 說服(1)第405節 賄賂第489節 移民(2)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663節 強按牛頭喝水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1312節 賞賜(1)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880節 設計(1)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1290節 崩潰的開始(1)第1223節 前進吧!墨家!(2)第413節 考舉(6)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789節 馬邑會戰(3)第563節 貪婪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101節 挑撥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839節 突圍第61節 微服(2)第1016節 戰前準備(2)第267節 明悟第429節 廟算(1)第318節 吩咐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683節 壓力第825節 腹黑第651節 誘導(1)第500節 法統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漢越一體化計劃2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1590節 博弈(2)第589節 新世界(5)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333節 滅亡(1)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1313節 賞賜(2)第796節 投軍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1581節 籌備(1)第42節 長漂第977節 老朋友第267節 明悟第70節 早朝(3)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391節 畫大餅 1 除夕快樂第437節 收買(2)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396節 尚武第295節 人蔘!第641節 廟算(3)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226節 安排第851節 影響(1)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395節 無題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64節 試驗第1072節 血戰(3)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246節 義民第1065節 屠殺(4)第1305節 問題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1002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290節 崩潰的開始(1)第1210節 新法家(3)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185節 丟臉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1039節 呼衍當屠的決斷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306節 神器(1)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1204節 鬆散的聯盟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