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節 高闕會戰(3)

“君候,這些就是石脂了……”一個少府官員,領着義縱走到地窖的深處。

那裡,密密麻麻的碼了數十個木桶。

義縱走上前去,將木桶揭開,露出裡面盛着的深褐色或者黑色的黏稠液體。

因爲塞外的嚴寒天氣,這些黏稠的液體,都已經凍成了一種類似於豬油凝固後的凍狀物體。

“此物可以燃燒?”義縱回頭問道。

“然!”那少府官員答道:“墨家曾經做過實驗,此物點燃後,如同油脂,燃盡方滅!甚至無法用水撲滅!”

“善!”義縱點點頭,說道:“將這些石脂全部送去我軍營中備用!”

“諾!”

………

翌日,義縱軍隊既渡過北河。

此時,漢軍在北河上已經搭設了六個簡易浮橋。

浮橋,在中國又稱之爲‘艁’(zao)。

早期的艁,看字體就知道,是一種將木舟捆綁起來,形成河上橋樑的方法。

所以,架浮橋又被稱爲樑。

如房之樑,橫架江河!

早在春秋時期,甚至西周時期,諸夏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這種浮橋的架設之法。

並且,將之納入了當時的社會等級制度之中。

所謂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

詩經之中就有贊曰: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這個方字,實際上是方舟的方,而非許多人理解的‘泭’。

發展到秦漢,艁舟之術,其實已經經過了一次飛躍式發展。

特別是在秦始皇時期,爲了解決軍隊渡河問題和皇帝本人巡遊天下,橫渡江河時的障礙,秦人將艁舟之術,在舊有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改良。

出現用雙舟一體,首尾相連,互相捆綁的浮橋。

秦極盛之時,在這北河、南河,架設了大量永久性浮橋,以供軍隊和士民通過。

不過,隨着秦王朝崩潰,這些浮橋,也早已經被大水沖毀,成爲了朽木。

而現在,漢軍使用的浮橋,則是在秦人的浮橋技術基礎上改良而來的新式浮橋。

依舊採用了秦人的雙舟結構,但增加了懸掛在舟船上的木橋設計。

這種結構,使得只要這浮橋存在,那麼,即使大河的水流再湍急也無法危及渡河的軍隊。

更因爲用了雙舟結構,使得浮橋的橋面很寬,連戰馬甚至戰車都可以通過。

“隧營的技術還真不賴……”義縱在渡河後讚道:“急切之間,就可以在此大河之上樑艁爲橋,真乃神乎其技!”

作爲高級將領,義縱自然知道,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數次圍繞浮橋而展開的大戰。

最有名的莫過於春秋晚期,穆公爲了復崤之戰的仇,而發動的對晉國的攻勢。

那次戰爭,秦人就是使用了艁舟,渡大河,出其不意的拿下王官,使得晉軍甚至不敢迎戰。

於是穆公封崤之戰中的秦國陣亡將士遺骸,哭喪三日,然後引兵歸國。

但歷來,艁舟之事,不僅僅耗費時間長。

當年秦始皇爲了渡過湘江,使刑徒三千人盡伐湘山樹。前後十幾日,才搭好浮橋,結果天公不作美,一陣狂風,將浮橋吹散了……

而這幾座浮橋,隧營據說只用三天就搭建好了。

而且,材料俱是取自附近山林的樹木,除了人工成本和一些從後方運來的材料外,漢軍沒有多花半個銅子。

可謂是經濟效益極高,而且,這種浮橋極爲堅固,只要用心維護,起碼還可以使用三五年!

當然,這也跟大河封凍,使得浮橋的搭建速度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有關。

但不管怎麼說,僅僅憑藉這隧營三日成橋的速度,也足可讓這個兵種從此成爲漢軍三軍必備的輔助兵種!

從今以後,任何將軍出征,恐怕都要帶上隧營才肯出徵。

這樣一想,義縱心裡面對隧營要分潤軍功的怨念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渡河之後,義縱率領自己的前鋒,沒花多少時間,就抵達了程不識所部的大營。

稍微看了一下,程不識的營壘,義縱讚道:“虎賁衛還是有些本事的嘛……”

程不識所造的營壘,幾乎就是完全按照着武苑諸教授聯合編輯的《軍伍紀要》中的正規營壘建造而成。

有溝壑,有女牆,有箭樓,更有縱深。

軍營在前而糧草和輜重在後。

左右兩翼是騎兵的軍營,而中間則是步兵的營壘。

伙房和軍醫營房在軍營和輜重、糧倉之間。

義縱算了算時間,程不識所部渡河至今,應該不超過五天。

五天不到的時間,就修起了這樣一個嚴密的營寨,這足以證明程不識的能力。

這已經是一位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了。

“早知道此子如此有能耐,我當初就該挖走他!”義縱在心裡面有些懊悔。

想當年,虎賁衛和羽林衛初創。

那劇孟,本身並無什麼軍事才華,只是中人之姿。

他甚至沒學過任何正規的軍事知識。

哪像他義縱,從河東開始就跟在天子身邊,自行伍而起,一步步的慢慢學習,在那個儲君衛隊的年代的時候,他義縱就已經開始接觸軍事了。

虎賁衛和羽林衛草創時,羽林衛是壓着虎賁衛的。

可惜,後來劇孟找來了程不識。

對此子委以大任,從那以後虎賁衛就跟羽林衛並駕齊驅了。

而且,這兩支天子宿衛武裝,從此都有了軍魂。

在羽林衛,軍中上,更喜歡攀比技戰術,更善於使用各種武器。

但虎賁衛則不同,這是一支摳細節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的軍隊。

義縱曾經指揮過虎賁衛的軍隊作戰,太清楚那些虎賁衛的丘八的尿性了。

他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雕塑。

永遠都是一板一眼的照着書上的要求在要求自己和自己的軍隊。

他們甚至連衝鋒時,到底要先拔刀還是先持弩射擊,都有嚴格規定。

哪怕是死,也要按照規矩來。

這固然使得虎賁衛的軍隊永遠不會犯錯。

但也限定了他們未來的成就。

義縱一直覺得,程不識這個傢伙,太死板,太生硬了,對他有些反感,覺得他毀掉了許多可造之材。

但現在看來,程不識此人還是有幾把刷子的,至少,有他在,虎賁衛一直就沒有被羽林衛落下,甚至在一些項目上虎賁衛還佔據優勢。

特別是胸甲騎兵,虎賁衛的胸甲的作戰隊形和戰鬥力就比羽林衛的強一些。

“可惜……”義縱嘆了口氣,不得不羨慕起劇孟,劇孟找了程不識,可謂是抱上大腿了。

如今再想挖人已經不可能。

保守估計,此戰之後,程不識就可以封侯,甚至出任九卿了。

感嘆了幾聲,義縱將視線移向漢軍陣前的一個陣地。

那裡,已經豎起了五座巨大的建築.

“這就是墨家發明的攻城砲?”義縱望着那些可怕的器械,心裡面也生出了一些寒意。

在義縱眼中,那五座建築,已經不是簡單的武器了。

每一座,都是要吃人的惡魔。

它們充滿了建築美感,高達數丈的基座,支撐着兩個巨大的木製結構,一條數丈長的巨木橫在上方的木製結構上。

在基座之旁,一個又一個圓滾滾的打磨好的石球堆磊在地面上,足足有上百個之多。

這些石球,目測起碼重達數十斤甚至百斤。

“這些攻城砲能將這些石球投擲數百步?”義縱在心裡腹誹着想道:“若果真如此,這天下還有什麼城市可以抵擋?”

恐怕就是函谷關,在這樣的武器面前,也是不堪一擊。

至於滎陽、成皋,簡直就跟小孩子玩的積木一樣,一推就要倒塌了吧?

“這個世界,將重新洗牌了!”

“再也沒有什麼不可陷落的堅城和不可逾越的險塞了!”(。)

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991節 諾!陛下!請假條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422節 狗腿子(2)第728節 佈置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32節 入宮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1130節 刷新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685節 上帝貴平第874節 未來第948節 整頓(2)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6節 決裂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781節 魔鬼交易(1)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306節 神器(1)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65節 前世仇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237節 賄賂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1166節 決心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500節 法統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321節 馬耕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1183節 強大的工匠(1)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1427節 在大夏(1)第239節 回長安第51節 競爭對手第1478節 京兆尹第1145節 經濟(2)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1066節 屠殺(完)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500節 法統第1332節 攘外必先安內第1083節 撤退第156節 宰肥羊第448節 孤兒軍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323節 疑慮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7節 推恩(下)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3節 薄皇后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915節 哭廟第15節 目標第778節 鮮卑人的野望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990節 交易第207節 調查(1)第127節 馬屁第267節 明悟第1351節 決戰(3)第1247節 佈置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946節 整頓(1)第657節 南巡(2)
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991節 諾!陛下!請假條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422節 狗腿子(2)第728節 佈置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32節 入宮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1130節 刷新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685節 上帝貴平第874節 未來第948節 整頓(2)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6節 決裂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781節 魔鬼交易(1)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306節 神器(1)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65節 前世仇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237節 賄賂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1166節 決心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500節 法統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321節 馬耕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1183節 強大的工匠(1)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1427節 在大夏(1)第239節 回長安第51節 競爭對手第1478節 京兆尹第1145節 經濟(2)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1066節 屠殺(完)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500節 法統第1332節 攘外必先安內第1083節 撤退第156節 宰肥羊第448節 孤兒軍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323節 疑慮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7節 推恩(下)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3節 薄皇后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915節 哭廟第15節 目標第778節 鮮卑人的野望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990節 交易第207節 調查(1)第127節 馬屁第267節 明悟第1351節 決戰(3)第1247節 佈置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946節 整頓(1)第657節 南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