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6節 戰鬥力爆表的商賈(2)

對於漢室的商賈羣體,特別是大商賈們來說。

他們在元德四年,馬邑之戰後,就一直在期盼着今天。

高闕之戰後,他們就已經在鼓譟和推動漢室對幕南的征服和控制大業。

這不僅僅是因爲利益,更因爲這關係着衆人的身家性命!

燕薊之戰時,安東的十幾位商賈就在雜家的倡議下,聯手來了一次千里大轉運——這些大賈的船隊,立刻在各自的碼頭卸貨,然後運載着士兵、武器和糧食,頂着風暴與惡劣的海況,源源不斷,疾馳泉州。

在兩個月時間內,他們組織了超過五百艘次的大小船隻,向泉州港輸送了五千名士兵及其全部的武器裝備,十五萬石糧食,數十萬套衣物以及數不清楚的藥材。

而在戰後,他們繼續向泉州運送戰後重建所需要的物資和藥品。

爲此,他們雖然付出了慘重代價——二十五艘各種船舶在暴風和惡劣的海況之中沉沒,甚至有商賈的家主,隨船而亡。

但是,沒有人退縮,沒有人害怕。

就連那個剛剛喪父的商賈之子,也是聞喪之後,身披孝服,卻繼續指揮家中商船乘風破浪,向着泉州進發。

直到戰爭勝利,他纔回家爲父建立靈堂和衣冠冢。

此事,讓商賈羣體在天下人的面前加分不少。

人們第一次想起來,商賈固然多敗類。

但卻也有義商,也有君子!

古有弦高,舍家爲國,也有子貢,雖是商賈,但卻受人尊崇,更有陶朱公,爲世人所贊。

而隨後,長安城重建,各地大賈,包括長安本地的豪商們‘紛紛慷慨解囊’,也讓人們對他們的印象更上一層樓。

趁着這個前所未有的寬鬆輿論環境以及良好的形勢。

商賈們,當然立刻就迫不及待的推動和運作起了夏義就國。

這也是夏義爲何能這麼快就就國的緣故!

不然,恐怕現在,朝堂上都還在爭論‘歸義單于要不要就國’這個問題。

沒辦法,實在是無鹽氏死的太慘了!

要知道,對於如今天下的許多大賈來說,無鹽氏,那就是他們的精神偶像和曾經心裡的傳奇。

吳楚之亂,敢給國家放貸,還能收回本金和利息。

這簡直就是奇蹟啊!

而各地商賈,第一次來到長安時,首先感受到的,也從來不是漢家的威嚴和天子的神聖。

而是財大氣粗的無鹽氏的榮光!

鼎盛時期,花街柳巷,幾乎所有知名的銷魂窟,全部是無鹽氏的產業!

這個可怕的家族,一度壟斷了整個長安的高端會所以及高端金融產業。

他們曾經資助了上千的官員,也曾經爲九卿列侯們提供着各種各樣的金融服務,爲他們解除後顧之憂。

論起人脈和關係,天下商賈,都只能望其項背。

但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這樣一個傳奇般的家族。

在皇權面前,卻連螻蟻都不如。

輕輕一捏,粉身碎骨。

所有產業,盡數抄沒,所有財富,都被沒收!

據說,少府從無鹽氏的主宅之中,運出了整整八十多車的黃金……

而在長安直市上,整整三十箱的債權,堆磊在一起,這些無鹽氏曾經的驕傲和榮光,爲一把大火,付之一炬。

旁觀者無不拍手稱快,列侯大臣,全都長出一口氣。

而天下商賈,尤其是大商賈們,則冷汗直冒,寒毛倒立,兩股戰戰。

在那一刻,他們知道,即使自己身家億萬,奴僕以千計,聯姻的對象是頂級列侯、兩千石大員。

但,不成皇親國戚,終究是灰灰而已。

唯有成爲類似臨邛的程鄭氏和卓氏那樣的皇商,或者學習師氏家族,成爲天子倖臣,方有機會,成爲一隻稍微強壯些的螞蟻,不再是天威之下,連句辯駁都說不出口,連爲自己找個藉口都不能的灰灰。

而想成爲程鄭氏、卓氏、師氏。

道路就已經擺在了他們眼前。

當然,他們還有另外一條道路——換個國家!

資本無國界嘛。

但可惜的是,此時的大漢帝國,比後世的米帝還可怕!

寰宇之內,唯有帝國,方能給與他們今天的財富、市場以及資源。

也唯有漢室,才能讓他們能夠如此顯貴!

這就比較尷尬了。

是以,資本只有一個選擇。

就像後世的猶太人一樣,他們只能匍匐在皇權面前,俯首甘做孺子牛!

還得隨時注意姿勢和方法,因爲一旦出了問題,那就是末日!

當然,只要注意好方寸,那麼,即使成不了卓氏和程鄭氏,也可以向着師氏的地位努力嘛!

當今天子對於那些願意跟着他走的人,還是很寬容的!

這也是今次爲何會有如此多商賈抱團來這龍城的緣故。

哪怕不來做生意,來混個臉熟,向未央宮表示:陛下,您想幹嘛,草民就算賣了自己,也會幫您完成心願滴!

…………

歸義單于夏義,抵達龍城後,立刻遣使,前往整個幕南各部,宣達自己的命令。

每到一個部落,使者都會吹響傳統的鳴鏑。

匈奴人的鳴鏑聲音是很好辨認的。

因爲,所謂鳴鏑,其實與後世某些原始部落裡的吹箭差不多。

只不過,匈奴人是骨頭製作這種鳴鏑。

吹響之時,聲音尖利,彷彿禿鷲在嘶鳴。

聽到鳴鏑聲音,早就被匈奴人調、教出條件反射的大小部落,立刻在首領帶領下出來迎接。

使者們,昂着頭,傲慢的騎在馬上,宣達着單于之命:“大漢天子所立,孿鞮氏唯一的宗種,歸義單于有令:限xx部族於夏五月之前,抵達龍城,參與龍城之會,膽敢不從者,視爲對單于威嚴的挑釁!單于將命令大軍,焚燒該部的所有草場,將他們的牲畜殺死,將他們的頭顱插到木樁之上,讓烈日暴曬!”

面對這樣的命令,幕南各部,反應各不相同。

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戰戰兢兢,有人野心勃勃,也有人不以爲意。

但終究,使者所到之處,沒有部族敢於對抗。

也沒有部族敢說:我不去!

原因很簡單。

因爲,幕南的日子,實在已經過不下去了!

去年,一場燕薊之戰,幾乎摧毀了整個幕南的遊牧經濟。

大片大片的草場,被匈奴軍隊的牲畜和人馬啃得連草皮都沒有了。

而爲了支撐戰爭,軍臣更是以強制性的手段,將整個幕南的牲畜搶走了一半以上。

原本以爲,只要打贏了戰爭,就可以從燕薊搶到足夠的糧食、人口來渡過危機。

但怎料,燕薊之戰慘敗。

匈奴大輸特輸,甚至連內褲都扔在了長城之中。

隨後,撤退的匈奴軍隊,爲了讓自己回到幕北後,日子能好過一點,幾乎帶走了沿途的所有他們可以見到的牲畜、人口和其他資源。

等句犁湖和狐鹿涉的主力越過大漠,留給幕南諸部的,就是一個爛攤子。

在去年的整個秋天和冬天,可怕的饑荒,席捲幕南。

不知道有多少人,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牲畜甚至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妻子活生生的餓死。

某些地方,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慘劇。

唯有靠近長城一帶,且早就投靠了漢室的那些中小部族,依靠着漢室和漢軍的接濟和救助,完好無損的捱了過來。

而剩下的其他部族,都遭受了重創。

甚至有部族在冬天的大雪之中,徹底消亡。

全族上下,都被寒冷和飢餓滅絕。

以至於當冬天的冰雪消融,有部族的牧民驅趕着僅存的牲畜外出放牧時,他雙眼所見的,是一個個人間慘劇:許多原本肥美的牧場之中,到處是倒斃的人、畜屍體。

餓的瘦骨嶙嶙的孩子,絕望的母親還有在冰雪之中掙扎的父親,一家人的屍體,往往都堆磊在一起。

少數存活下來的人,都瘋掉了。

他們抱着親人的屍骨,在茫茫大地上游蕩。

這是所有野心家的盛宴。

那些捱過了寒冷和飢餓,依然存有實力的部族的力量,迅速的膨脹了起來。

只要能拿出食物,哪怕是一個幾百人的小部族,也可以在瞬間吸引超過他本部人口十倍以上的牧民來投奔。

只要你給口吃的,就有的是人,願意給你做牛做馬。

但問題在於——哪怕是如今,最富裕的部族,在經過了去年整個秋冬兩季的可怕災難的折磨後,所能結餘的食物也已經不多了。

除非——他們能找到一個血袋吸血。

在漫長的幾千年歷史上,北方的遊牧民族的崛起,都是因爲全球性的天災,迫使他們不得不南下劫掠,同時,由於全球性的氣候災難,強盛的中原王朝,也將被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搞得焦頭爛額,失去對邊境的控制。

但如今的問題,卻是——幕南的災難是人禍。

且南方的中原王朝,正如日中天。

這就很尷尬了。

找不到可以劫掠對象的諸部,紛紛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同類——那些依然存活着的部族。

征戰、殺戮、毀滅和征服,蔓延了整個元德六年的秋天和元德七年的冬天。

當春天來臨時,哪怕是勝利者,也已經精疲力盡,氣喘吁吁。

而更嚴重的問題,卻已經擺在了各部首領的面前——他們已經沒有積蓄和力氣,再渡過一個殘酷的冬天了!

甚至,哪怕是如今這個鮮草芬芳的春天,這個美麗的春天。

各大部族,也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去年,匈奴大軍對草原生態的毀滅性破壞,終於顯現了惡果!

大片大片的牧場,今年春天沒有生長。

更多的地方,則只有點點的綠意。

微風吹過,就能帶起沙塵。

有經驗的牧民恐懼萬分,因爲他們知道,這是災難的象徵!

這些牧場,假如不能保護好,那麼,數年之後,它們就會退化,甚至化作沙漠!

而一個沙漠一旦形成,它就會在未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裡,持續的侵蝕和毀滅附近的生態。

這些地方,將寸草不生,將風沙漫天,將成爲死地!

許多部族的薩滿祭司驚恐的宣告:這是天神對於諸部的懲戒!唯有虔誠祈禱,獻上讓神明滿意的祭品,才能消解災難!

現在,哪怕是最桀驁的部族首領也知道,自己的部族,已經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一個選擇不好,全族都要滅絕!

對遊牧民族來說,活下去,活下去,生存下來,延續下來,纔是他們最終也是永恆的目標!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人敢拒絕夏義的命令。

各部族紛紛開始準備前往龍城。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他們臣服了,跪下來了。

只不過是去龍城看一看,看看漢朝人能出個什麼價。

開價不錯的話,倒是不可以考慮給漢朝人當狗。

甚至,有人懷揣着來騙一波糧食救濟,做個樣子的心思。

畢竟,對這些部族來說,在他們的立場上來看。

你漢朝人跟匈奴人之間的問題,是你們孿鞮氏和劉氏這對親戚之間的矛盾。

最好那邊都不要得罪。

而野心家則覺得,或許這是自己的機會。

取代匈奴,成爲草原霸主的機會!

在他們看來,漢朝人即使擊敗了匈奴,也不能在草原上長久的居住,這大草原,還是會還給他們。

在各色部族懷着各種各樣的心思,紛紛踏上前往龍城的道路的時候。

從雲中郡、上谷郡、狼猛塞,各個通向龍城的道路上,一輛又一輛重載馬車,絡繹不絕的通過長城的關塞,將粟米、小麥、奶酪以及各種布帛、陶瓷甚至是鐵鍋、食鹽、香料,向着龍城源源不斷的運過去。

而在龍城附近,一個個倉庫被搭建起來。

數不清的物資,堆的滿滿當當。

衣冠楚楚的漢室商賈的子侄和心腹們,磨刀霍霍。

對商人們來說,雖然人人都知道,這一次主要是來給天子做事,爲王前驅的。

但,追逐利潤是商人的天性!

更何況……

這茫茫草原,肥羊成千上萬,不狠狠宰一刀,如何對得住自己?對得住陶朱公的教誨?

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1138節 紈絝子的蛻變第1143節 團結(2)第1394節 談判(1)第30節 謊言第1478節 京兆尹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324節 抉擇(2)第294節 悲劇之劉戊(1)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590節 新世界(6)第1055節 糾纏(1)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655節 無奈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1305節 問題第218節 認可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1066節 屠殺(完)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437節 收買(2)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383節 詔諭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新章節已更開個單章求月票第1458節 掀桌子(4)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208節 調查(2)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127節 馬屁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121節 過繼(2)第283節 五銖錢!(1)第58節 卑鄙第8節 家宴(上)第1413節 相親(1)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098節 分蛋糕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1377節 任務第881節 設計(2)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628節 溫言在口(3)第538節 無題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1236節 開萬世之太平(1)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147節 陽弋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1233節 威權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1179節 直臣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709節 思慮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490節 競賽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486節 政體第395節 無題第1457節 掀桌子(3)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337節 江都攻略(3)第946節 整頓(1)第1479節 安東之患(1)
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1138節 紈絝子的蛻變第1143節 團結(2)第1394節 談判(1)第30節 謊言第1478節 京兆尹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324節 抉擇(2)第294節 悲劇之劉戊(1)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590節 新世界(6)第1055節 糾纏(1)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655節 無奈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1305節 問題第218節 認可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1066節 屠殺(完)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437節 收買(2)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383節 詔諭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新章節已更開個單章求月票第1458節 掀桌子(4)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208節 調查(2)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127節 馬屁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121節 過繼(2)第283節 五銖錢!(1)第58節 卑鄙第8節 家宴(上)第1413節 相親(1)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098節 分蛋糕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1377節 任務第881節 設計(2)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628節 溫言在口(3)第538節 無題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1236節 開萬世之太平(1)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147節 陽弋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1233節 威權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1179節 直臣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709節 思慮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490節 競賽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486節 政體第395節 無題第1457節 掀桌子(3)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337節 江都攻略(3)第946節 整頓(1)第1479節 安東之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