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

“老丞相……”劉徹握着申屠嘉的手,他很明顯就能發現,當申屠嘉說完那些話以後,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就迅速的退化,眨眼的功夫,就又變成了那個趟在‘牀’榻之上苟延殘喘的可憐老頭了。

劉徹嘆了口氣,心腸一軟,對他道:“老丞相,孤的家令汲黯過些日子會與太子率更令張湯共同上書天子,請立一新衙‘門’,名曰:顧問,此衙‘門’沒有秩比和俸祿,也沒什麼權力,但入此衙‘門’爲顧問者,可直接上書天子,直奏御前,議論國事!孤的想法是,兩千石以上致仕之官員,無條件成爲顧問,也好使元老重臣,能有一個直奏御前,議論國政的機會!” ”

申屠嘉聞言,立刻就來了‘精’神,居然不用‘侍’‘女’攙扶,馬上就翻身起來,看着劉徹,問道:“果真?”

劉徹哈哈一笑,道:“果真!”

他忍不住打趣了一聲,問道:“老丞相尚能飯否?”

申屠嘉聞言也嘿嘿的笑了起來,低頭道:“老臣失禮了!”

但,整個人的‘精’神和狀態,卻已經恢復到了過去的水準。

顯然,申屠嘉得的是心病!

出了申屠嘉的府邸,劉徹乘上馬車,心裡卻開始思量了起來。

他與申屠嘉所說的所謂顧問衙‘門’,自然是心血來‘潮’的產物。

但卻也可以說是經過思量後的產物。

所謂的顧問衙‘門’,靈感來自於後世天朝太宗設立的中顧委。

劉徹拿來一用。並無什麼大問題。

概因爲類似這樣‘性’質的設置,在本質上天然的會受到官僚士紳貴族階級的推崇。

權力是個好東西,沒有人願意忙活了一輩子。最後還是要回家種田。

即使後世天朝那些久經考驗的革命戰士,尚且放不下手裡的權柄,遑論此時的權貴階級?

故此,臨到退休致仕的年紀,大部分官員都是死乞白賴的賴在位置上,說什麼都不肯下去。

死在郡守、九卿甚至三公位置上的官員,不知幾何。

但老傢伙們賴着不走。下面的人就沒有了上升空間。

毫無疑問,長此以往,對國家是不利的。

在另一個方面來說。在封建社會,老資格的元老大臣,經驗豐富,理論紮實。雖然年紀大了。‘精’力大不如前,但他們的能力和經驗擺在哪裡。

若就這麼閒置,毫無疑問是資源的極大‘浪’費!

是以,劉徹其實以前也想過‘弄’出一個類似中顧委的機構。

一則收買人心,團結大多數的官僚權貴階級。

二則充分的發揮和利用老臣的名望和資源,使之不至於閒置、‘浪’費。

三則,給某些賴着不走的傢伙一個下臺的臺階,給年輕人騰出施展拳腳的舞臺。

但本來這些是劉徹準備自己上臺後推行的一個政策。用來施恩的。

此時,卻因爲申屠嘉的緣故。只好提前拿出來。

…………

兩天後,太子家令汲黯以及太子率更令,廷尉刑曹令吏張湯聯合上奏天子:故兩千石及九卿三公,勳臣名將,有功社稷,德高望重,請立爲顧問,議論國政,拾遺補缺,以合漢尊老之本。

天子制曰:可。

於是,無數人喜極而奔。

尤其是那些在過去的政治鬥爭中被閒置起來的老傢伙,忽然發現,自己迎來了政治生命的第二‘春’。

這顧問,雖然沒有秩比俸祿,只有一個‘從兩千石’的待遇。

但,單單是能直接上書天子,這一條,就足以令人興奮。

最起碼,有了這個權力以後,小貓小狗什麼的,就再也不敢招惹一個有着顧問的家族了,不然,人家一怒之下,上書天子,告御狀,誰來背鍋?

於是,此事,立刻就壓過楚王劉戊的‘亂’倫醜聞,成爲丁亥年漢室的第一大焦點。

短短兩三內,這個新的顧問職位,掀起了一場連始作俑者劉徹都未曾想到過的熱‘潮’。

齊、趙、膠東、膠西、城陽、衡山諸王次第上奏,表示堅決擁護長安設立顧問的決定。

至於徹侯們,則早就炸鍋了。

許多人紛紛遞了帖子,請求拜見太子。

權貴官僚階級們的反應,嚇壞了劉徹。

嚇得他趕緊躲到上林苑,只有那些實在推脫不過的人,劉徹纔不得不見了他們一面。

譬如,南皮候、章武候這樣的巨頭。

事實證明,哪怕是已經埋頭沉‘迷’於修仙,不問世事的世外高人,章武候竇廣國,其實心裡也還是放不下權柄。

不過話又說回來,竇廣國‘挺’冤枉的。

在他之前,薄昭能堂而皇之的被拜爲車騎將軍,早遠一些的呂后外戚,更是權傾朝野。

在他之後,田蚡什麼的,也能披着一個外戚的馬甲,做太尉丞相。

偏偏就他這一代外戚,想出仕,各種喊打喊殺,朝野一雙雙虎視眈眈的眼睛,全都盯着他們兄弟,從諸侯王到大臣,幾乎天天在他們兄弟耳邊唸叨什麼呂氏殷鑑,動不動就拿薄昭的故事出來恐嚇。

搞的這位本來可以過一次丞相癮的國舅只能埋頭修仙。

一直要等到劉徹這個孫外甥拋出一個顧問的提議,才能堂而皇之的在政治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送走竇廣國和竇長君,劉徹這纔敢稍微伸了一個懶腰。

沒辦法,這兩位巨頭,雖然沒幹過三公九卿,但論地位,卻根本不比丞相什麼的輕。

這兩位,跺跺腳都能讓長安顫抖。

更何況,輩分比劉徹高了足足兩倍,就連劉徹的老爹見了,也要畢恭畢敬,以長輩相待。

好在這兩位不怎麼幹預政治,一心埋頭修仙問道。

今次,他們能主動來見劉徹,還是劉徹送了一個顧問大禮包,加上有助於他們修煉的人蔘,這才讓這兩位屈尊降貴來見劉徹一面,勉勵一二。

否則,就是長安鬧翻天,他們也未必肯動。

“這次稍微玩大了一些……”劉徹撓撓頭,想着:“不過還好有汲黯和張湯做緩衝,加之,這個事情利大於弊,可謂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提議,所以,我此刻還能穩坐釣魚臺,但以後,這風頭,儘量還是不要出了,安安心心的在這上林苑種田,攀科技樹吧!”

於是,他起身,朝着不遠處的一個宮殿而去。

在那個宮殿裡,此刻,從少府‘抽’調過來的數十名農稷之官,正在等着他的到來。

說起來,這次少府能這麼快的就按時把這些農業技術官員‘抽’調給他,還是劉徹的那個顧問的提議的緣故。

現任少府令岑邁,眼看就要到點了。

漢室非三公,基本上七十歲左右,就得退下來,除非有天子慰留。(注1)

而岑邁已經六十好幾了,不出意外,明年就得挪窩。

而劉徹這個顧問得提議一出,等於讓岑邁多了一條退休後參與政治的途徑,甚至,可能借此東山再起,也未可知!

畢竟,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於是,投桃報李,少府衙‘門’這次難得的高效準時了。

ps:注1:西漢退休致仕,法定是七十歲。

這是根據從先秦時代的傳統定下來的。

禮記中說:大夫七十而致仕。

到了西漢,這就成了公認的退休年紀。

並且已經形成了制度。

像是石慶、田叔,都是在這個制度的規定下,到點了自動退下來的典範。

另外~昨天最後一章中,申屠嘉限制公款吃喝的記載來源於漢書。景帝紀。

嗯,今天基本確定更新字數不少於昨天,估‘摸’着突破有難度,但維持不難!。

第1515節 局勢第621 節 錯誤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1324節 抉擇(2)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405節 賄賂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946節 整頓(1)第1058節 大鐵礦第1192節 戾王第1502節 擔憂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424節 使團(1)第552節 誘餌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115節 禁忌之物第1277節 戰前(1)第15節 目標第1179節 直臣第38節 養廉第1497節 委派第852節 影響(2)第1413節 相親(1)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1353節 決戰(5)第565節 風暴(1)第1148節 壞水第40節 考舉?科舉?第432節 廟算(4)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68節 早朝(1)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52節 滅蝗策第686節 平律(1)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8節 家宴(下)第1114節 你也配姓攣鞮?(2)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119節 送溫暖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271節 反應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1265節 戰略(1)第405節 賄賂第119節 送溫暖第1247節 佈置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1317節 運動戰(1)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461節 大朝儀(1)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334節 滅亡(2)第1602節 僵持(1)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968節 安排第549節 比爛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1458節 掀桌子(4)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491節 深海(1)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897節 租船(2)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32節 入宮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919節 從此朕既國家!(1)第500節 法統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438節 收買(3)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385節 殺使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498節 閱兵第1019節 好奴才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1227節 明道
第1515節 局勢第621 節 錯誤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1324節 抉擇(2)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405節 賄賂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946節 整頓(1)第1058節 大鐵礦第1192節 戾王第1502節 擔憂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424節 使團(1)第552節 誘餌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115節 禁忌之物第1277節 戰前(1)第15節 目標第1179節 直臣第38節 養廉第1497節 委派第852節 影響(2)第1413節 相親(1)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1353節 決戰(5)第565節 風暴(1)第1148節 壞水第40節 考舉?科舉?第432節 廟算(4)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68節 早朝(1)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52節 滅蝗策第686節 平律(1)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8節 家宴(下)第1114節 你也配姓攣鞮?(2)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119節 送溫暖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271節 反應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1265節 戰略(1)第405節 賄賂第119節 送溫暖第1247節 佈置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1317節 運動戰(1)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461節 大朝儀(1)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334節 滅亡(2)第1602節 僵持(1)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968節 安排第549節 比爛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1458節 掀桌子(4)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491節 深海(1)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897節 租船(2)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32節 入宮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919節 從此朕既國家!(1)第500節 法統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438節 收買(3)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385節 殺使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498節 閱兵第1019節 好奴才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1227節 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