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節 漢匈摩擦

劉徹站在蘭臺的御花園中,靜靜的看着,生長在其中的那幾株瑰麗豔美的域外奇花。

不遠處的花園入口,掛着一面木牌,木牌上用着鮮紅的小纂,警示所有過往人等:非詔入內者死!

這個花園,及其附屬的建築,是未央宮最機密的禁地。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花園裡種植的花草,到底是些什麼。

即使知道的人,也是弄不明白,天子爲何如此鄭重其事,大張旗鼓的將這個種植來自西域的奇花異草的花園,當成堪比被供奉在太宗廟裡的那座漢鼎一樣保護。

只有,劉徹才知道,在這個佔地面積撐死也不過四百多平米的花園裡,種植着恐怖的地獄之花。

凝視着盛開的花朵,劉徹呵呵的笑了一聲。

這次預警的成果很不錯。

大江南北,大河兩岸,宗室貴族,士民黎庶,在劉徹的神預兆面前,除了五體投地,納頭就拜外,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

漢室的皇權,從未如此的強盛和強大過——哪怕是開國之主,劉邦,當年也未必能比現在的劉徹更威風。

當皇權與神權合一,且被天下人認可後。

皇帝就真正的成爲了天下地下,唯我獨尊的獨夫。

現在,劉徹可以自由的想做他想要做的任何事情。

哪怕,他說,要製造殲星艦,天下士民,各階級的民衆,恐怕也會跟隨他去製造。

在掌握了神權的皇帝面前。

什麼列侯外戚,官僚貴族。統統是戰五渣!

漢室,真正進入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時代。

就連東宮,也徹底失去了制約劉徹的力量——兩宮制之下,東宮或許還可以保持超然的地位。但,想跟過去一樣,不爽了就把劉徹叫過來一頓狂噴,那就不可能了。

有着天命加持的天子,百無禁忌。

朝野上下,在廣陵城的神蹟面前。統統跪了。

毫不客氣的說一句話:現在,哪怕就是所有的貴族官僚聯合起來,想要架空劉徹,但,只要劉徹能走出未央宮。走到長安城頭,那所有一切反對和制約,都將是浮雲。

正如天朝太祖某次發飆時一樣:解放軍不要我,我就去找紅軍。

劉徹現在已經具備了把桌子掀掉,再開一局遊戲的力量。

但正是這樣,劉徹纔要更加的冷靜和謹慎。

他深知,他現在掌握的力量太強了,太恐怖了。

簡直就是一個破壞遊戲平衡的存在。

正如他眼前的這些瑰麗的地獄之花一樣。

這力量用好了。能讓漢室的發展和社會進程的發展速度,加快數倍甚至數十倍,百年之內。跑步進入工業社會,不是夢。

但稍有偏差,卻會是萬劫不復。

劉徹有些擔心,他會沉迷於那種掌握一切,創造一切,毀滅一切的虛幻之中。而忘卻了自己的目標和使命。

但皇帝,說白了。就是孤家寡人一個。

劉徹沒有任何可以傾訴的對象。

很多事情,長久憋在心裡。也不是個辦法。

所以,劉徹最近常常來這裡,一個人靜靜的看着這花園中的花草發呆,兼或自言自語。

但今天,劉徹來此,不是爲放鬆的。

而是爲了儲存在此的一批棉花種子解禁。

去年,通過跟伊稚斜還有大祿等人的走私交易。

漢室總計獲得了超過一千石的各類植物種子。

其中的百分之九十,對於漢室農業基本沒有用,或者僅僅只是一個補充手段。

譬如芝麻、黃瓜什麼的。

但,剩下的百分之十,卻是影響力巨大,甚至可以改變歷史的核彈植物。

棉花就是其一。

在得到了棉花種子後,劉徹就讓少府的農稷官們組織起來,在上林苑開闢了一塊百畝左右的試驗田,作爲棉花的試驗基地,探索種植棉花的技術。

經過一年,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了。

所以,劉徹這次,打算在上郡開闢一個棉花種植園,爲未來的大規模棉花種植打好基礎。

這事情,只要做成了。

那麼,就等於給漢軍也開掛了。

甚至,棉布也可以成爲一種武器——肯定會有匈奴人或者其他什麼遊牧民族,願意爲了一件棉布外套,而給漢軍賣命的。

只是,這條道路,註定充滿了荊棘。

想將棉花,變成棉布。

中間需要攻克棉花的種植和選育技術,棉花的紡織技術。

不花個幾年時間去摸索,想也別想。

另外,棉布這玩意要是問世,整個社會經濟都要動盪。

原因很簡單,布帛在此時,屬於輔幣,甚至布帛本身,就是硬通貨。

可以想象,棉布這種堅固耐用,經濟實惠的新型布料要是涌入市場,整個社會,要經受怎樣的動盪!

尤其是那些以桑麻業作爲支柱的地區,更將受到致命打擊。

無數的農民會因此破產,甚至陷入絕境。

這就跟後世的地球,你要是某天,人類忽然掌握了核聚變,首先迎來的很可能不是全人類跑步進入星際時代,而是,人類經濟的大崩盤,石油和附屬在石油經濟上的一切,都將崩潰,數以千萬計的失業人口,會把所有領導人的腦細胞耗死。

有些時候,先進的,並不一定能帶來好處,反而會帶來危險!

劉徹也是如此。

他小心翼翼的推動着工業的發展,而不是擼起袖子,大幹猛幹。

但,經過這一次的成功裝神弄鬼後,劉徹終於可以把步子邁大一點了。

選擇上郡作爲棉花的種植推廣試點,是劉徹經過了長達半年的調研後。決定的事情。

因爲,此時的上郡,是棉花天然的種植基地。

上郡很窮,土地貧瘠,山林密佈。水資源匱乏,人煙稀少,連匈奴人都不太願意走上郡這條道路入侵漢室,因爲得不償失。

這樣的窮地方,是最適合作爲經濟作物種植的地方。

將棉花的種植基地放在上郡,也能避免產生類似明王朝中後期。江浙一帶,改種桑樹,發展絲織業,出口創匯,結果。江浙從一個產糧區,變成了一個糧食嚴重依賴外來供應的地區,這樣的問題。

劉徹根本無法想象,要是在關中發展棉花種植業,那會產生多大的負面影響。

只要想想,關中糧食缺口,每年從百萬石上升到五百萬,甚至千萬石。

任何有理智的人。都會不寒而慄。

看着王道從足足有三層保護的地窖裡,取出深埋在其中的幾袋棉花種子。

劉徹就不由得有些想着:“也不知道匈奴人現在到那裡了?”

劉徹最後一次得到有關匈奴人內部的確切情報,還是在去年的十二月。當時,在長城腳下與漢朝偷偷摸摸交易的伊稚斜,傳遞了一個消息過來:匈奴西進,督西域十餘國兵,兵臨大宛。

意思誰都能看出來。

這伊稚斜,是指望劉徹發現了匈奴主力西進後。漢軍北上,擊垮佈置在長城附近的匈奴部族。

伊稚斜當然不是什麼國際友人。親漢親到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精分。

他的目的很簡單。

就是要給軍臣拖後腿,甚至讓軍臣的西進計劃失敗。甚至遭受慘敗。

軍臣不敗,伊稚斜那裡來的機會?

至於會不會因此導致匈奴衰落,失去草原和東亞的霸主地位?

這與伊稚斜何干?

就算要考慮這個問題,恐怕也得他坐上匈奴大單于的寶座之後。

但劉徹又不傻。

現在出塞就去跟匈奴人剛正面,或許初期能勝利。

但隨後,回過神來的匈奴,可就不好對付了。

匈奴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

與其他在歷史上與漢人爭鋒的遊牧民族相比,匈奴人還有西域這個血袋可以補血,在消耗方面,有着無可比擬的優勢。

漢室一波推出去,要是沒推掉匈奴人關鍵的幾個資源點,打斷它的脊樑骨。

緩過神來的匈奴人,可有的是氣力跟漢朝對耗。

換句話說,只要漢軍一天不能打通西域的通道,切斷匈奴人對西域諸國的控制。

有西域諸國補血的匈奴人,局面再惡劣,大不了跟歷史上一樣,縮進漠北不出來,漢軍也只能徒呼奈何。

所以,匈奴人只要不挑釁,不主動入侵,劉徹傻了,纔會撕毀和平條約,主動開戰。

但,對於匈奴人的動向,劉徹還是很關心的。

自從去年,劉徹故意讓人將那張地圖傳到匈奴,同時順藤摸瓜,幹掉了匈奴人佈置在漢室境內的許多眼線和情報人員後,劉徹就對匈奴人的西進進展,即關心又擔心。

不關心不擔心是不成的!

萬一,要是匈奴人真的打通了前往印度的道路,並且開始向印度殖民。

那就悲劇了!

有着三哥無窮無盡的人力資源做依託,說不定,匈奴人真能攀升到遊牧民族進化的頂點。

至於三哥能否抵擋住匈奴人?

這個問題,劉徹從來都不懷疑。

三哥的歷史上,就沒有一次抗擊外來入侵成功的記錄……

就連西藏的佛爺們,也曾經從喜馬拉雅山上走下去,開化和教育三哥羣衆,好好唸經,天天向上。

“希望大宛人能給力點吧……”劉徹心裡唸叨着:“別給你們的祖宗丟臉啊!”

二三十年後,張騫出使西域,曾抵達大宛,親眼目睹了大宛的繁華與鼎盛。

張騫自述說: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正西,去漢可萬里……其屬邑大小七十餘城,衆可數十萬。

張騫沒有撒謊。

後來貳師將軍李廣利就在大宛面前,碰了個頭破血流,勉強才得了一場慘勝歸國。

這還是小豬動員了全國的力量,支援李廣利的結果——僅僅是預備役,小豬就動員了六萬人,還有十萬頭牛,馬三萬匹,其他牲畜無數,另外,在酒泉、張掖,負責後勤保障和支援工作的漢軍,多達十八萬,爲了給李廣利輸送軍糧,發天下七科嫡,運糧補給,補給隊伍車人相連,形成一條長龍,從敦煌直至酒泉、張掖。

劉徹覺得,不管怎麼說,大宛人也能在匈奴人面前撐個三五年吧?

不然,亞歷山大不從墳墓裡爬出來找這些傢伙算賬纔怪!

另一方面,劉徹覺得,烏孫人肯定會發揮他們在歷史上的萬年攪屎棍的長處。

要是不暗中給匈奴人下絆子,甚至拉後腿,那烏孫還叫烏孫嗎?

然而,就當劉徹期待着看一場好戲的時候。

一個消息,從雲中郡傳來:匈奴騎兵襲擊了一個在長城腳下的漢人村莊,殺死和擄走了大部分的村民。

雲中郡郡守魏尚急報長安。

劉徹接到這個奏報後,立刻就感覺被人在臉上扇了兩個火辣辣的耳光。

“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劉徹暗罵幾句。

他很清楚,對於這個挑釁,漢軍必須做出堅決徹底的迴應。

不然,今天匈奴騎兵能入侵、殺死和擄走漢人百姓。

明天,匈奴人就敢破開長城,直接襲擾漢地的大城市了。

對侵略者,不用講什麼道理,也不需要研究什麼對策。

人家既然把刀槍都拿到你家裡來了,還殺了你家的家人。

你難道還要先打個電話報警,然後坐下來跟人家講道理?

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都會選擇,先砍了再說!

劉徹立刻回覆雲中郡郡守魏尚:明犯大漢者,雖遠必誅!虜殺朕子民一人,汝取虜首級一級!

簡單的來說,就是要魏尚對等報復。

你殺我一個百姓,我殺你一個牧民。

不止如此,劉徹還下令,立刻取消與匈奴在長城腳下的所有互市行爲,包括與伊稚斜等人走私貿易。

擺出來的架勢,是很明顯的:匈奴若是不給朕一個交代,朕就給你匈奴一個交代!

若在以前,劉徹這樣的決定,無疑要遇到重重阻力。

反戰派和綏靖派的力量,在朝野都是相當強大的。

連太宗孝文皇帝,都在這些人面前妥協過。

但如今,卻是沒有人敢有任何異議。

在被證實了,確實是有天命在身的天子面前。

一切官僚權貴,統統都是渣渣。

也就只有東宮兩位太后,派人把劉徹叫過去,勸了些忍耐和息怒的話語。

但最終,兩位太后,都被劉徹說服了。

劉徹說服她們的理由很簡單:朕受命於天,天命朕保中國家邦,若受命不從,獲罪於天,無可禱也!

在這樣強大的理由下,反戰派和綏靖派,都只能啞口無言。

誰也不敢承擔讓天子獲罪於天的罪名。

當然了,最終,劉徹還是保證,只要匈奴不擴大戰爭的規模,那劉徹也不會擴大戰爭。

只要匈奴人能給劉徹一個交代,劉徹也願意與匈奴重修舊好。

至於魏尚那邊的行動。

劉徹用了一句話回答兩位太后的質詢: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1052節 國家力量(2)第122節 過繼(3)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1321節 困獸之鬥第395節 無題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852節 影響(2)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755節 鯨川海第1209節 新法家(2)第1384節 反轉第821節 臣服第1388節 聯盟(2)快去搶紅包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439節 收買(4)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152節 滅蝗策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1164節 雄心(2)第430節 廟算(2)第925節 授田第439節 收買(4)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675節 神蹟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310節 交易(2)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22節 晁錯的陷阱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1312節 賞賜(1)第1491節 深海(1)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1462節 人心第659節 南巡(3)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651節 誘導(1)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392節 忐忑第1095節 天單于(3)第510節 綠茶婊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650節 嘗試(2)第1030節 日蝕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1209節 新法家(2)第49節 厚顏無恥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913節 不虧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458節 趙佗!第856節 撫卹(1)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91節 造假第1592節 統治(2)第505節 種子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865節 條件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329節 安排第31節 相信第864節 回扣第55節 燕飲(上)第1182節 講道理(3)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796節 投軍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1185節 丟臉第1594節 戰起(1)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878節 世仇第789節 馬邑會戰(3)第570節 人心(2)第19節 懲處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306節 神器(1)
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1052節 國家力量(2)第122節 過繼(3)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1321節 困獸之鬥第395節 無題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852節 影響(2)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755節 鯨川海第1209節 新法家(2)第1384節 反轉第821節 臣服第1388節 聯盟(2)快去搶紅包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439節 收買(4)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152節 滅蝗策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1164節 雄心(2)第430節 廟算(2)第925節 授田第439節 收買(4)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675節 神蹟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310節 交易(2)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22節 晁錯的陷阱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1312節 賞賜(1)第1491節 深海(1)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1462節 人心第659節 南巡(3)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651節 誘導(1)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392節 忐忑第1095節 天單于(3)第510節 綠茶婊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650節 嘗試(2)第1030節 日蝕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1209節 新法家(2)第49節 厚顏無恥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913節 不虧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458節 趙佗!第856節 撫卹(1)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91節 造假第1592節 統治(2)第505節 種子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865節 條件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329節 安排第31節 相信第864節 回扣第55節 燕飲(上)第1182節 講道理(3)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796節 投軍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1185節 丟臉第1594節 戰起(1)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878節 世仇第789節 馬邑會戰(3)第570節 人心(2)第19節 懲處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306節 神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