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

翌日,劉徹便召見了武疆候莊青翟、都昌候朱闢疆以及高宛候丙武等數位列侯。

鼓勵了一下他們主動將子侄送去天下最艱苦的地方的做法。

還賜給了諸位列侯們,御劍一柄,黃金各五十金以爲嘉勉。

紈絝子們於是倒了大黴!

就連那些原先毫無動作,覺得混吃等死,纔是吾輩歸宿的列侯,現在也不得不裝模作樣的選出幾個旁系子侄,打包送去幕南或者合黎山一帶。

至不濟,也得往南越、閩越和西南夷那邊送人。

沒辦法,天子表態了。

過去八年,當今天子表態後,那些沒有跟着他走的人,現在不是在墳墓裡哀嚎,就是被這位陛下送去鄉下種田了。

大家日子過的很好。

封國產出一年比一年多,加恩封國也在源源不斷供給財貨。

出則鮮衣怒馬,入則錦衣玉食。

列侯們可不想自己的好日子就這麼GG了。

況且,左右不過幾個子侄而已。

吃點苦怎麼了?

於是,長安市井爲之一淨,就連往日裡熱鬧非凡的花街柳巷,這些天也變得有些冷清了。

在這個風尖浪口上,沒有人敢再去瀟灑。

幾乎所有人都選擇了裝乖順,以圖避免行差踏錯,結果被丟去那荒無人煙之地自生自滅。

當然,也有壯志不已的年輕人,主動請纓,帶着家臣與奴僕,主動前往異域開拓。

這些人,統統是各個列侯家族之中的精英,長安城的風雲人物。

他們這麼一搞,立刻就引發了遊俠們的沸騰。

數日之內,就有着數百位遊俠,自帶乾糧,願意追隨這些人,前往遠方,開拓自己和自己的家族的未來。

在這樣的喧鬧之中,春三月不知不覺,就結束了。

而遠方的捷報,也隨着飛騎,傳到了長安!

元德八年春三月戊戍(十六),護匈奴將軍郅都率部在鹽池以北三百里處,遭遇了蠕蠕與長林部族的主力。

蠕蠕騎兵與長林騎兵,在與漢軍交戰後,選擇向北撤退,企圖依靠大漠和熟悉地理的優勢,拖垮郅都的軍隊。

但郅都卻沒有上當,而是選擇了率軍向南,堵死了蠕蠕人與長林人的南下通道。

同時,飛鴿傳書駐紮在鹽池的忠勇軍。

兩日忠勇軍五千騎向西北進軍,佔據了瀚海西北的最主要的水源地——赤澤。

蠕蠕人與長林人被逼到死角,只能做最後的掙扎!

庚申(二十三),蠕蠕可汗屠利與長林王長林當屠率部猛攻鹽池,希冀通過攻陷鹽池,獲得一個戰略迴旋的餘地。

然而,他們遭遇了從長城內出發,馳援郅都所部的飛狐軍與句注軍所部的三個校尉部,四千餘騎的阻截。

飛狐軍和句注軍所部,雖然大半是新兵。

但是,這些新兵懼是漢家最好的士兵。

且他們已經受到了最嚴格的訓練,他們所欠缺的只是作戰經驗而已。

是以,漢軍雖然面對數倍於己的胡騎,最初吃了些虧。

但很快,在有着豐富經驗的老將和軍官們的率領下,憑藉着裝備優勢和強大的組織與紀律,漢軍擋住了蠕蠕騎兵與長林的騎兵反撲。

然後,得到訊息的樓煩騎兵,從蠕蠕騎兵的北側馳援。

同時,長林部族之中,數個骨都侯反水,反戈一擊。

胡騎大亂,在混亂之中,長林王長林當屠,爲其弟長林胡所殺。

蠕蠕可汗屠利只能率軍後撤。

但,他剛好一頭撞上了郅都所率領的漢軍主力。

無路可退的蠕蠕騎兵和長林殘部,只能選擇向北逃竄。

郅都的騎兵緊追不捨,一路掩殺數百里。

一路上,無數蠕蠕騎兵和長林騎兵的屍體,鋪滿了戈壁與荒野。

蠕蠕可汗屠利僅以身免,率部逃入大漠,不知所蹤。

這一戰,漢軍斬首八千餘,捕虜四萬!

此戰過後,在幕南的中央和北部大漠地區,已經不存在有組織的反漢部族了。

而其他部族,在見到了這一戰的恐怖後,也是立刻誠惶誠恐,跪迎王師。

幕南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整個天下,都被這個捷報鼓舞。

劉徹立刻下令,大哺三日,與天下同慶之。

而受到這個捷報的影響,貴族和公卿的想法,也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變化。

當下,就有着十幾位列侯主動上表,請求移封幕南。

這倒不是他們思想覺悟高。

而是不得不如此。

因爲,朝堂早已經有計劃了,幕南平定後,就要分階段,將國中的列侯封國外移。

想不外移者?

可以!

說服天子就行了。

而當今天子是那種好說服的人嗎?

是以聰明人,自然知道應該怎麼做。

況且,幕南其實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幕南地區的那些水草豐盛或者物產富饒的湖泊大澤周圍,是大有可爲的。

而且,移封幕南後,山高皇帝遠,大傢伙將獲得比國內更多的自由和權力。

隨後,新興的軍功列侯和外戚功臣列侯們,也立刻行動起來,請求將自己的封國,移到幕南或者河間地乃至於合黎山一帶。

這些人,可就比起老朽的舊貴族可怕多了!

特別是新興的軍功列侯們,他們要人有人,要槍有槍,更恐怖的是——他們多半正值壯年!

他們依然有着旺盛的進取心和強大的征服慾望。

他們去幕南或者其他地方,所抱的心思,也不是什麼稱王稱霸,或者建立一個自己的家族根據地。

他們想做的,只是在幕南或者河間、合黎山一帶,建設一個穩定的兵源地和前哨站。

然後,以此爲依憑,繼續向北向西,直到世界的盡頭。

他們追求的最終目標,就是劉徹曾經許諾的那個未來——衆建諸侯於身毒西域之間。

封國家,建社稷,啓一世代之新,爲一宗之祖!

就像宗周之際的八百諸侯一般!

他們想要一個自己的王國,自己的疆土。

從前,沒有人敢說這些話。

但現在,在天子多次許諾之後,大家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說出這內心的呼聲!

於是,轟轟烈烈的北進運動開始了。

自元德八年夏四月開始,漢室貴族們,不斷北進。

他們在幕南,在河套,在合黎山,甚至在居延、在河西,紮根下來。

一個個戰功卓絕的戰將,率領他的族人和家臣、親信,在這些荒蕪的蠻荒不毛之地,建立起了一個個繁榮的侯國。

如羣星列陣,拱衛着身後的長城之內的大漢帝國。

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

“皇帝制曰:御史大夫晁錯,受命於先帝,佐朕以治元元,八年以來,夙興夜寐,勞苦國事,朕甚嘉之!昔高帝與天下約:非有功不得候!今晁錯佐朕,辛勞數載,而天下昇平,又監漕河之事,功在社稷!太皇太后及皇太后皆對朕曰:御史大夫錯,當以爵酬之!丞相長平侯周亞夫上書奏曰:御史大夫有功社稷,當以列侯而酬之!“

“朕命有司以查晁錯過往之行,皆曰:御史大夫秉公執政,勞苦國事,夙興夜寐,天下共聞!”

“夫賞功,三王之所教也!

“朕封爾晁錯爲榆林候,賜食邑一千戶!”

“易雲:天行健,君子自強以不息,地勢坤,君子厚道以載物!願爾臣晁錯深悉之!”

聽着面前的使者宣讀的天子制書,晁錯激動萬分的拜服在自己家中的院子裡,深深叩首再拜:“唯!臣錯謹奉聖訓,夙興夜寐,不敢或望!”

然後,使者將詔書交付於晁錯,笑着道:“君候快快請起!今君候得封榆林候,躋身漢家貴戚之間,天下幸甚!”

晁錯起身拱手道:“多謝使者!”

“吾當即刻入宮,以謝陛下、太皇太后及皇太后恩典!”

對於晁錯來說,這是改變他命運的一天。

從此以後,他就成爲大漢帝國的列侯了!

同時,他也握住了那張通向丞相寶座的通行證。

如無意外,一個月之內,他就將成爲大漢帝國的第十二位丞相(其實應該是第十三位,但是呂產的丞相地位不被承認,被認爲是非法和無效的)。

成爲蕭何曹參、樊噲灌嬰、陳平周勃等先賢之後的繼承人。

這個帝國的大政與國事,從此操於他之手。

晁錯內心的激動和興奮,自是難以掩蓋。

…………

與此同時,周亞夫在丞相府之中,凝視着這座剛剛落成不過半年的新官邸,眼中充滿了不捨。

直到現在,周亞夫才發現,自己其實很不捨得離開政治舞臺。

但是……

“是該走了……”他沉沉嘆道。

自古以來,君王和丞相之間,難以善終。

就連蕭何這樣的名臣,也需要自污來自保,而他周亞夫卻是幸運的。

他爲政八年,雖然經常要與未央宮鬧點矛盾,甚至數次紅脖子,犟起來頂牛。

但好在,天子每一次都選擇了寬容和退讓。

至少,每次都會與他講道理。

實在講不過了,才耍無賴或者服軟。

總體來說,他這個丞相的威權與地位,始終不曾衰減。

哪怕到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他要離開此地了。

但沒有一個人敢對他懈怠或者推諉。

因爲人人都知道,他周亞夫,哪怕不是丞相了,也依舊足以執掌很多人的生死榮辱。

他依然是大漢帝國的核心人物!

這樣的境遇,讓周亞夫感動不已。

要知道,史書之上,能像他這樣得遇明主和知己的人,不過聊聊而已。

左右無非伊尹周公,管仲商君而已。

而其他名臣,則難免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結局。

伍子胥爲夫差所棄,舉劍自刎,臨終告訴門客:將我得眼睛挖出來,掛在東門上,我要看着吳國滅亡!

範螽泛舟於湖,方得自保。

吳子被亂箭射殺。

白起被一杯毒酒賜死。

哪怕是先代名臣,北平文侯張蒼,晚年也是極爲孤寂。

而他周亞夫,卻得以風風光光的受天下之譽,得舉國之敬,從這個風光但卻充滿了危險的相位上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退下來。

不僅僅功成名就,而且得到了舉世的崇拜。

他已經沒有什麼不知足的了。

“要說遺憾……”周亞夫笑了笑,自語着:“或許就是沒有在吾在位之時,生得匈奴稽粥氏單于,縛於君前問罪……”

不過,也無所謂了。

匈奴帝國四分五裂,甚至有右賢王歸降。

幕南之事,也在他的末年得以底定。

他曾經的所有抱負和所有期許,都在這八年之中得到了完美的答覆!

“上表吧……”周亞夫低吟着,然後揮筆而成。

元德八年夏四月已巳(初三),丞相長平侯周亞夫上表:臣聞孔子曰:吾年十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則從心所欲,不逾矩!臣亞夫早知天命而近耳順之念,近年以來,頗感心力憔悴,幸陛下不棄,而用爲丞相,佐陛下而治天下……而今臣老朽,難於處政,以天下爲念,臣以爲當退位讓賢……且,古之賢者,皆以身作則,爲天下先,臣爲陛下臣,思國事之艱難,念先帝之託,以爲當立制度,爲後來者垂……請乞骸骨,告老歸鄉……”

表奏至蘭臺,顏異不敢怠慢,立刻拿到劉徹面前。

劉徹看了,也是唏噓不已。

當然,他沒有立刻批准,而是回覆周亞夫:丞相朕之肱骨,天下有賴丞相之治,還望丞相三思之。

周亞夫於是繼續上表說,我老了,不中用了,我相信年輕人比我更好。

劉徹自是又扯了一堆先帝,請周亞夫留任。

周亞夫接書,再次請辭,說:太宗皇帝和先帝都曾經表露過:丞相應該設立一個任期限制的意思,現在我只是尊奉先帝和太宗皇帝的意思,希望建立起這個丞相任期制度,請陛下准許!

劉徹這才同意批准周亞夫的請辭請求,但是,他隨即就下詔給九卿和在長安的列侯們,他宣佈,將擇吉日,在未央宮宣室殿,爲周亞夫舉行一場告別廷議。

要求列侯和九卿有司,總結和歸納以及整理周亞夫輔佐自己八年以來的功績,整理成書,在廷議之上宣讀。

其實就是要開一場表彰大會,爲周亞夫的政治生涯做一次總結。

但不管怎麼樣,屬於周亞夫的時代,還是結束了。

大漢帝國,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1345節 你要戰!那便戰!第1598節 獎懲第760節 交易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1393節 畫大餅(2)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1029節 狂歡(3)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96節 各家有各家的難處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01節 挑撥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1320節 爲難第587節 新世界(3)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312節 下邳危機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1126節 南越內附(2)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1505節 接班(3)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541節 酷吏(1)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541節 酷吏(1)第258節 各方的反應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748節 國葬(2)第224節 你行的!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463節 裁決第390節 展示肌肉(3)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404節 無題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1208節 新法家(1)第1492節 深海(2)第1203節 命運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1564節 以夷制夷第170節 天使章德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405節 賄賂第696節 爭權奪利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1052節 國家力量(2)第1186節 轉折點第1210節 新法家(3)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409節 考舉(2)第237節 賄賂第703節 淘金浪潮(1)第1351節 決戰(3)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1351節 決戰(3)第906節 洗牌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79節 姊弟第1448節 決策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114節 高廟事變(1)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1586節 兵家復興
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1345節 你要戰!那便戰!第1598節 獎懲第760節 交易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1393節 畫大餅(2)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1029節 狂歡(3)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96節 各家有各家的難處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01節 挑撥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1320節 爲難第587節 新世界(3)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312節 下邳危機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1126節 南越內附(2)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1505節 接班(3)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541節 酷吏(1)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541節 酷吏(1)第258節 各方的反應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748節 國葬(2)第224節 你行的!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463節 裁決第390節 展示肌肉(3)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404節 無題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1208節 新法家(1)第1492節 深海(2)第1203節 命運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1564節 以夷制夷第170節 天使章德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405節 賄賂第696節 爭權奪利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1052節 國家力量(2)第1186節 轉折點第1210節 新法家(3)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409節 考舉(2)第237節 賄賂第703節 淘金浪潮(1)第1351節 決戰(3)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1351節 決戰(3)第906節 洗牌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79節 姊弟第1448節 決策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114節 高廟事變(1)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1586節 兵家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