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節 糾纏(1)

從增山關向北,略走兩百餘里。

鄂爾多斯高原隆起,陰山山脈向西走,陽山山脈向北走,彼此交匯,奔涌的大河,千百萬年來奔騰不息的從山脈的峽谷中流過。

帶來了充沛的水。

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泥沙!

特別是當汛期的時候,狂暴的大河,捲起陰山和陽山的泥沙,形成恐怖無比的泥石流,衝破河流的侷限,蔓延到整個高原的臺地、低窪和平原上。

而由於青藏高原的隆起,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無法抵達這裡。

此地的氣候,也就變得漸漸乾燥寒冷多風。

高原的風,順着峽谷吹拂大地。

捲起了大河千百萬年來無數個汛期留在大地上的泥沙。

這些泥沙不斷的通過風的作用,在大地上移動。

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狹長的沙丘地帶。

並且,因爲人類在這一地域的活動越來越頻繁,植被遭到破壞。

這些沙丘帶的規模,一年比一年大。

現在,整個高原的峽谷和平原,在春夏兩季,依然是綠草蔥蔥,千里沃野。

但,在秋冬兩季,隨着氣溫下降,風力增強,同時植被褪去。

這些沙丘於是肆無忌憚的在平原和峽谷中移動。

在風的作用下,沙丘的移動速度非常快。

這些黃色或者紅色的沙丘,某些時候,在一定條件下,某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沙丘會聚集成一個大沙丘。

而一旦這個大沙丘成型,立刻就會形成一個方圓數十的小型沙漠。

此時,一支漢軍的補給車隊,就艱難的跋涉在這樣一個移動中的小型沙漠地帶。

來自大河的泥沙非常軟,而且沙丘常常很深。

車輪常常陷進了深深的沙丘裡,需要七八個人才能將其擡出來。

所以,整個車隊的行進速度非常慢。

近乎是龜速了。

但好在,這個該死的地獄,終於要走到頭了。

前方不遠處已經出現了枯草覆蓋的草地。

這讓帶兵保衛這支補給車隊的百餘名漢軍也不由得長舒了一口氣。

秦漢兩代,軍法嚴苛。

所有軍事行動,都有時間限制。

任何一支軍隊,都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趕到指定的地域。

不然就是失期。

失期對於普通人,可能沒什麼影響,最多就是責罵幾句,撐死了罰銅。

但是對於官吏,卻是緊箍咒。

官員,失期者死!

倘若是軍官,那就是罪加一等,當腰斬!

雖然可以出錢贖死,但,前程和仕途,卻是會徹底廢掉。

不會有人在現在這樣的時候,自絕仕途的。

“二三子,待走出這片該死的沙丘,吾等就在前方休息一下……”負責保衛這個車隊的漢軍司馬騎在馬上,鼓勵着民夫們。

車隊裡的民夫,於是紛紛開懷的笑了起來。

倘若是以前,像現在這樣的傳送軍糧和物資的徭役,漢家百姓是唯恐避之不及。

因爲,這種徭役,不僅僅需要百姓自帶乾糧,還有生命危險!

最重要的是,累死累活,卻連半點好處也沒有。

但現在,爲大軍轉輸軍糧,卻是很多中年男子以及那些無法入伍的農民子弟爭先恐後,打破頭也想參加的美食。

沒有別的原因。

僅僅在於當今天子,從馬邑之戰開始,就調整了漢家的徭役政策。

雖然說,轉輸軍糧物資,依然是義務勞動。

但,吃食卻是朝廷承擔。

而且,每餐還能吃到葷腥和油水。

甚至,將物資運抵前線後,還可以加餐!

每人碗裡,能多出一塊魚乾!

但,最重要的卻是:民夫們在服役之後的當年和第二年,享有田稅減半,雜稅全免,同時豁免家中兩人口賦的優惠!

這就太可怕了!

其實相當於當今天子掏錢請百姓爲自己做工!

更別提,那雜稅全免,對普通人來說,簡直是天籟之音。

沒有雜稅,意味着沒有攤派。

這樣一來,漢家邊郡,立刻就出現了擁軍狂潮。

雖然可能達不到後世那支人民子弟兵的得到的支持度。

但卻也可以稱得上是軍民魚水情了。

半個時辰後,這支車隊徹底走出那片沙丘地帶,進入一個峽谷的陰涼處。

漢軍將車隊停在峽谷口的路口,並且,將一百多輛大車,圍成一個圓環的車陣,民夫們在車陣之中,席地而坐。

而護衛的騎兵,則在外圍警戒。

最近,道路並不安全。

匈奴騎兵出沒在峽谷和山巒之間,襲擊他們能發現的任何漢軍補給車隊。

已經有兩三支車隊遭到襲擊,甚至有一支車隊,一千多人,只有幾百人逃了出來,其他人和物資,全部被匈奴人付之一炬或者搶走。

所以,這支漢軍的隊伍,非常警惕。

哪怕是在休息的時候,也有哨兵攀爬到峽谷上方,作爲耳目,爲車隊提供預警。

………

在離這支漢軍十幾裡外的一個山林之中。

一千多匈奴人圍坐在草皮上,吃着隨身攜帶的奶酪。

許多人身上都帶着傷。

狐勿穿過一片荊棘叢,走到這些正在閉目養神的匈奴戰士面前,清了清嗓子,說道:“勇士們,又有獵物來了!”

這些匈奴人頓時就紛紛站起身來,將一柄柄青銅武器,握在了手上,伸出舌頭,舔着嘴脣。

他們是盧候人。

盧候是匈奴諸部之中,非常特異的一個部族。

自從二三十年前,他們被老上單于遷到河西的羣山腳下,負責與藏在山溝溝和高原上的羌人和小月氏人打交道後。

盧候部族的社會模式,就已經悄然改變。

他們生活的地方,偏僻而窮困。

盧候人,哪怕是渠帥和氏族的頭人,也與普通牧民一樣,赤腳裸身,披頭散髮。

惡劣的生活環境,極端的自然氣候,迫使盧候人,不得不重新走回數萬年前,人類的先祖曾經採用過的生活方式。

他們以氏族爲單位,羣居在一起。

一切牲畜和工具以及財產,都是氏族的公共財產。

獵獲了獵物,也必然是全族分享,不會有人藏私。

除了盧候王是世襲的之外,其他部族的一切官職和地位,全部都是看實力。

這些特點,使得盧候人在河西的羣山之中,有着能讓羌人喪膽,讓小月氏顫抖的威望。

很多時候,河西走廊的山巒中躲藏的羌人以及小月氏的部族,只要看到盧候人的影子,聽到盧候人的聲音,立刻就會屁滾尿流的奔逃。

因爲,每一個盧候的戰士,都是久經考驗的山地戰士。

他們可以在山間飛奔,攀爬上一般人爬不上的懸崖,他們可以無聲無息的行走在密林之中,更可以在充滿了砂礫和荊棘的山間小道上,靠着雙腿一晝夜行走百里。

他們甚至還可以只帶一袋馬奶酒和幾塊奶酪,就可以在野外的山林裡生存數日。

對盧候人來說,渴了就喝露水,餓了就吃野獸,甚至是蟲子、毒蛇,這都是日常。

現在,這些來自河西的皋蘭山和胭脂山的羣山之中的野獸,如同一條毒蛇,吐着信子,打量和探視着遠方的那支漢軍的運輸車隊。

“勇士們!”狐勿舉着自己手裡的狼牙棒,揮舞起來,對這些氏族的戰士們說道:“騎上你們的馬,去征服,去殺戮吧!”

“天神保佑!”他舉起武器,跪下來大喊:“讓血來見證偉大的盧候的強大吧!”

“讓血來見證偉大的盧候的強大!”一千多名盧候戰士大聲的叫喊起來。

對盧候人來說,殺死敵人,搶掠敵人的妻兒,財富,就是對氏族的最大幫助,也是對神明的最高崇敬。

所以,盧候人在河西有個綽號:禿鷲。

而他們也確實如這個綽號一般,會將他們的敵人的一切都吃的乾乾淨淨。

所有高過車輪的男子,全部都會被殺掉。

只有女人和孩子,可以活命。

女人,會被盧候人帶回氏族,成爲他們的生育工具。

至於孩子……

盧候人常常將他們賣掉。

在以前,呼揭人就是盧候人最大的客戶。

每年,盧候人都會賣好幾百的小奴給呼揭部族,以從呼揭人那裡,換回寶貴的牲畜和食鹽。

此刻,這個來自河西的野蠻部族,一千多名騎兵,呼啦着從密林之中衝出來,帶着狂猛的氣勢,衝向了那個正在峽谷中休息的漢軍車隊。

………

漢軍自然是立刻就發現了他們。

淒厲的警報聲,第一時間就響了起來。

“敵襲!”懸崖上,一個警戒的漢軍士卒一邊吹響哨子,一邊大聲喊道:“方向西北,數量一千三百以上,匈奴騎兵!”

伴隨着他的警告聲,峽谷中的漢軍騎兵馬上就動了起來。

原本正在休息的一千多名民夫,也立刻掀開靠近他們的那幾輛大車,從車上取下一柄柄的長劍和一把把弓弩。

在這個危機關頭,漢家數十年來持之以恆的對北方百姓進行軍事訓練的成果,立刻就展現了出來。

雖然,這些民夫都不是軍人。

甚至,絕大部分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

但此刻,他們卻是無比熟練的將長劍和長矛舉在手裡,排在車陣前,圍成一個圓形。

在圓形的中央,四百多名弓弩手,蹲下身子,麻利的給弩機上弦。

而其他兩百餘人也沒閒着,他們將車陣拉開一個口子,讓外圍的漢軍騎兵,進入車陣之內。

這樣,趕在盧候人到來的剎那,漢軍的這個補給車隊,就用着運輸的車馬爲核心,構成了一個堅固的防禦陣型。

假如,這些匈奴騎兵要強攻的話,肯定會被車陣中的漢軍民兵射成篩子。

…………

狐勿,遠遠的就看到了漢人的變化。

他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在一開始的時候,漢朝補給車隊,擺出這樣的防守陣型,讓狐勿還吃了大虧。

至少折損了兩百多名戰士。

但現在……

狐勿擡起手,制止了自己的部曲的前進,他勒住戰馬,遠遠的看着緊張不安的那個漢朝的車隊。

然後,他就帶着自己的士兵們下馬,當着漢軍車陣的面,燒起了爐竈。

“有本事,這樣漢朝人就一直這樣待着吧!”狐勿擡起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最多還有三個時辰,天就要黑了。

這峽谷之中,晚上的溫度,可是能把人凍成冰雕。

漢朝人,根本耗不起!

對面的漢軍,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狐勿立刻就聽到了對面的漢朝陣型裡,傳來了一聲聲他根本聽不懂的罵聲和詛咒聲。

“罵吧……罵吧……”狐勿得意洋洋的說道:“得你們沒力氣了,我看你們還能怎麼罵?”

對盧候人來說,只要能獲勝,他們纔不在乎用什麼手段呢!

但是,在下一秒,狐勿的得意之情,僵在了臉頰上。

因爲他看到了,對面的峽谷的懸崖上,一縷縷青煙,嫋嫋升起。

“該死!狼煙!”狐勿臉色大變。

狼煙,是漢朝軍隊的求援標準,狼煙升起,意味着附近的所有漢軍護衛隊,都會向這裡靠攏。

若是前兩天,狐勿根本就不怕什麼漢朝援軍。

但現在,他卻沒有這個膽子。

“這些漢朝人居然帶了狼煙……”狐勿跳着腳,狠狠的看了那支漢軍的車隊一眼,然後起身吹響了鳴鏑,命令道:“走吧!”

狼煙一升起,就代表着漢朝的援軍隨時會出現。

狐勿可不想撞上那支漢朝的援軍。

因爲……

他們是折蘭人啊!

儘管,那些漢朝騎兵的甲冑和武器以及衣冠,都跟過去的折蘭人截然不同。

但是,他們騎馬的方式,揚鞭的方向,甚至是馭馬的特徵,都清楚無誤的告示了狐勿,那些穿着漢軍馬甲的傢伙,就是曾經威震草原的折蘭騎兵!

作爲單于之鞭,折蘭人的名頭實在是太響亮了!

更何況,人家現在馬槍換炮,裝備精良。

狐勿就一千多騎,可不敢去跟單于之鞭硬碰硬。

當然了,最關鍵的還是,狐勿和他的部族,並不是來這裡跟漢朝人作戰、死磕的。

左大將呼衍當屠,命令他們來此,也不是要他們跟傻子一樣去跟漢朝人換命。

盧候人很清楚自己的使命。

他們存在於這裡,就是對漢朝最大的威脅。

他們時不時的出現,清掃那些警惕性不高,或者反應遲鈍的漢朝運輸隊。

同時儘可能的拖慢和延緩漢朝的其他補給車隊的速度。

所以,狐勿走的乾淨利落,毫無留戀。(。)

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070節 血戰(1)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1583節 戰前(1)第317節 對未來的準備!第854節 封賞(1)第505節 種子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1424節 使團(1)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929節 探尋第56節 燕飲(下)第1006節 繳文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1376節 黑科技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501節 驚喜第384節 官僚第403節 拉皮條第1322節 可怕的胥紕軍第900節 封禪博弈(2)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580節 情報第189節 佈置第12節 忽悠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621 節 錯誤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1181節 講道理(2)第363節 劇變(1)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172節 前世的女神第460節 新政與殺人第193節 陽陵第1458節 掀桌子(4)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741節 中亞與印度(2)第802節 入關第273節 新思維(2)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548節 猶豫第1063節 屠殺(1)第37節 收心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968節 安排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871節 覲見(1)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588節 新世界(4)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432節 死間第1533節 敲打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913節 不虧第1232節 影響第581節 爲難第929節 探尋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1332節 攘外必先安內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468節 家宴(2)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462節 大朝儀(2)第395節 無題第396節 尚武第1504節 接班(2)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402節 法統(2)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619節 羣魔亂舞(2)第1160節 連橫(2)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
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070節 血戰(1)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1583節 戰前(1)第317節 對未來的準備!第854節 封賞(1)第505節 種子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1424節 使團(1)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929節 探尋第56節 燕飲(下)第1006節 繳文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1376節 黑科技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501節 驚喜第384節 官僚第403節 拉皮條第1322節 可怕的胥紕軍第900節 封禪博弈(2)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580節 情報第189節 佈置第12節 忽悠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621 節 錯誤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1181節 講道理(2)第363節 劇變(1)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172節 前世的女神第460節 新政與殺人第193節 陽陵第1458節 掀桌子(4)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741節 中亞與印度(2)第802節 入關第273節 新思維(2)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548節 猶豫第1063節 屠殺(1)第37節 收心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968節 安排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871節 覲見(1)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588節 新世界(4)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432節 死間第1533節 敲打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913節 不虧第1232節 影響第581節 爲難第929節 探尋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1332節 攘外必先安內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468節 家宴(2)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462節 大朝儀(2)第395節 無題第396節 尚武第1504節 接班(2)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402節 法統(2)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619節 羣魔亂舞(2)第1160節 連橫(2)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