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節 投軍

太原,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當此之時,因爲歷史的緣故。

晉陽與太原,不是一個城市。

漢代都晉陽,此時又稱中都,在後來的平遙縣。

而太原城,則在過去的晉陽城遺址附近。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奇怪格局,是因爲漢太宗孝文皇帝,乃是以代王入主長安,成爲天子的。

作爲他的舊都,原代國國都晉陽,自然就有了特殊的意義。

它被視爲跟長安、雒陽一般的都城,號爲中都。

而在太宗在當代王時,曾經遷過一次都城。

他將晉陽城,從故晉陽遷到平陶,也就是後來的平遙,在此建都。

稱帝之後,他下詔,以晉陽爲中都。

兼之孝文二年,太宗皇帝以劉武爲代王,劉參爲太原王,將代國一分爲二。

中都晉陽依舊爲代都,而太原王劉參,就只好在故晉陽城的遺址上,建立起太原城。

等到樑懷王墜馬身亡,劉武被遷爲樑王。

這代國就跟太原國,合二爲一,重新爲代國。

劉參當然馬上就迫不及待的將都城遷回晉陽,而將太原城丟在了原地。

正因爲有了這些變故。

所以,在實際上,漢晉陽與漢太原城。

是分割兩地,距離兩三百里的兩個城市。

此刻,漢室第一王牌主力細柳營的入主,讓這座城市,瞬間就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軍事要塞。

城市內外,一下子就成了一個軍人的海洋。

細柳營全軍上下,除了在長安留下了看守營地和作爲種子的一千多人外,其餘一萬一千騎,計有滿編的五個騎兵部。

按照如今的漢軍配置,一騎雙馬,就是足足兩三萬匹的戰馬。

爲了照料這些戰馬。單單是馬伕,就要配置數千人。

此外,軍隊的飲食起居和武器裝備的保養以及後勤輜重的輸送,至少需要三萬多人。

而此刻。在太原城裡,爲了保障細柳營作戰順利,足足有五萬的民夫、郡兵,爲其提供後勤保障。

除此之外,來自關中、北地和隴右以及代國。甚至是燕趙的英雄好漢們,也紛紛自帶乾糧,在奴僕或者家鄉子弟的簇擁下,從四面八方彙集至此。

人人都在憧憬着李廣的奇蹟故事,在自己身上再來一遍。

衆所周知當初,李廣不過是隴右郡的一個地主的兒子,當年,匈奴入寇,他帶着自己的弟弟李蔡還有家裡的子弟和奴僕數十人投軍,由此開啓了傳奇故事的篇章。

時至今日。李廣已經官居衛尉,爲漢九卿。

他的同產弟李蔡,也當上了隴右騎都尉的官職。

兄弟兩的前途,只能說是不可限量。

黃匡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帶着自己的那幾個家奴,騎着馬,來到了太原城下。

“來投軍的嗎?”看守城門的郡兵,一看黃匡一行人的穿着打扮,立刻就笑了起來:“將軍有令:凡來投軍者,皆至城外軍營。經考覈後酌情錄用!”

黃匡聞言,連忙道謝一聲,就帶着家裡的子弟兵,急匆匆的趕往城外的軍營駐地。

他雖然懷裡揣着自己老爹的書信。藉着此信,能跟在細柳營中一位擔任司馬的世叔攀上關係。

但這並不保險。

漢軍徵兵,從來就比較挑剔,尤其是在這樣的大戰之間,軍隊裡的將官,對來投軍的人。可謂是極盡挑剔之事。

身高不合格,刷掉!

體力不合格,刷掉!

甚至挽弓的樣子太難看,也要刷掉!

關係什麼的,從來就不保險。

畢竟,不止他一個人有關係。

在過去,甚至出現過,有人將關係都攀到了將主面前了,但依然被刷了下去的故事。

戰爭,對於北方的地主豪強和英雄好漢來說,就是一場奢華的盛宴,一場重新洗牌,決定家族命運的豪賭。

想上賭桌押注,除了關係外,還要有實力。

除了實力外,更需要有運氣。

這就是所謂的關係不如實力,實力不如運氣。

來到軍營前,黃匡的猜想,果然被證實了。

只見,在轅門之外,聚集了無數的操着各種口音,來自各個地方的英雄好漢。

人人都是自備着鞍馬甲冑和弓弩子弟。

這些人之中,甚至還有着身高足足九尺,如同鐵塔一般,鶴立雞羣的壯漢。

也有着身材健壯,如同水牛一般強壯,袒露在外的肌肉,如同堅鐵一般的人物。

在代國,上郡,北地,關中和隴右。

遍及各地的地方豪強以及地主官宦子弟們,等待這樣一個魚躍龍門的機會,已經很久很久了。

“來投軍的吧?”見到黃匡一行人策馬而來,幾個正在轅門外巡邏的細柳營士卒,昂着頭對黃匡一行道:“若來投軍,便去那邊排隊,等候將軍挑選和考覈!”

黃匡聞言,連忙拱手道了一聲謝,趕緊去指定的地方,乖乖的排隊。

來到指定的場所後,黃匡才發現,自己的競爭者,遠比他想象的,更加強大。

人羣之中,更是不時有着驚呼之聲。

“看到了嗎?那可是太原王氏的嫡子!”有人指着遠處,數十名鞍馬齊備,趾高氣昂的排在人羣之前的一個羣體道:“想不到,連王氏這樣的豪強也需要投軍!”

太原王氏,是代國的知名家族,而且,血統高貴,來歷不凡。

便是黃匡也有所耳聞。

太原王家出自宗周姬氏,其先祖,就是宗周的周靈王的太子子喬。

子喬短命,只活了十七歲,其弟貴因此得以即位。

然而,當時宗周已然衰落,天下也步入了戰國亂世。

子喬的長子宗敬審時度勢,舉家遷於太原。

因其是宗周嫡系,所以,以王爲姓。在太原慢慢繁衍生息。

秦國的大將,王翦父子就是出自太原王氏。

王氏家族,歷來就是活躍在漢軍中的積極力量,是真正的軍將世家。幾乎代代都有人官至都尉。

上一代的王氏嫡系,一共十子,其中有四人,爲漢家捐軀。

從這個角度來看,王家也算得上是滿門忠烈了。

更重要的是。傳說王氏的子弟,一滿八歲,就會開始跟隨家中的長輩和師長,學習各種軍事技能。

而且,家族會從子嗣後代中挑選真正的可造之材,從小就爲其挑選那些家奴和佃戶中的可靠弟子,讓他們朝昔相處,培養默契和感情。

連王氏這樣的名門,將門之後,尚且都要一起排隊。等候挑選。

黃匡在心裡深吸了口氣,然後默默的將自己老爹的那封信藏起來。

關係?

已然沒有用了!

王氏這樣的天下將門,都要乖乖的排隊,何況其他人?

更憑本事吧!

在心裡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黃匡對自己的武藝還是有自信的。

想當年,在華陰縣城裡,他一個人就打倒了四個外地來的遊俠,因此,被人稱爲華陰乳虎。

但很快,他的自信心就被打擊得體無完膚。

只見。在轅門之前,排在前列的幾個投軍的好漢,被一個看上去似乎是細柳營的高級將官的男子看了幾眼後,就對他道:“爾等可以走了!”

那幾個原本還自信滿滿的大漢。聞言瞬間變色,厲聲的質問:“爲何?我等郭氏兄弟,在北地也算薄有名望,誰人不知,我郭氏子弟,人人皆是十人敵的好漢!”

“市井之中。打打鬧鬧,就是好漢?”那將官嗤之以鼻的哂笑:“更何況,大軍列陣,個人勇武,一無是處,莫說十人敵,就是百人敵,千人敵,在兩軍對壘之時,也沒什麼太大用處!”

“我細柳營首重軍紀,軍法之下,要求令行禁止!”那將官道:“軍令一下,任是刀山火海,還是荊棘地獄,都要無畏前行!而我觀諸位,渾身酒氣,舉止懶散,顯然不足以爲良卒,故不用也!”

然後他就揮揮手,讓士卒將這些‘好漢’請離此地。

那幾個‘好漢’,被明晃晃的刀槍面前,只好撂下一句狠話:“狗眼看人低,我等郭氏子弟,北地聞名,好意來此投軍,爾居然拒之門外,我等必去長安,告爾濫用職權!”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爲了撿回顏面的狠話而已。

“北地郭氏昆仲啊……”黃匡在心裡嘆息一聲。

這北地郡的郭氏,在遊俠圈子裡可是很有名的。

雖然算不上巨頭,但卻也是一呼百應的地方一霸。

郭家昆仲,傳說更是有着能力挽強弩,連開雙弓的勇武。

但這樣的強人,卻還入不得細柳營的眼!

只能說,細柳營選人,實在太嚴苛了!

但,細柳營卻有着這樣的底氣!

就憑他們是漢家第一王牌,天下第一強軍。

就憑細柳營這三個字,就能壓得南軍北軍,乖乖的俯首帖耳,讓飛狐軍跟句注軍,承認對方的老大地位。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手裡沒有真本事,細柳營豈能有今日的威風和赫赫聲名?

但黃匡,卻不得不提心吊膽起來。

郭氏昆仲這樣的好漢,尚且不能爲細柳營所用。

他一個華陰縣裡的小霸王,恐怕,僅僅靠着身體素質和個人勇武,是不可能入選的。

“我得想個辦法才行!”黃匡在心裡揣摩着。

此時,又有一隊人馬,來到此地。

帶頭的是一個騎着一頭青鬃馬的年輕武士。

他看上去年紀不比黃匡大多少,可能也就二十二三左右,身材較爲壯實,但在這個肌肉漢跟鐵塔男的集中營,他那點體格,就顯得有些弱不禁風了。

“敢問兄臺……這篩選開始了沒有?”這武士下馬,走到黃匡面前,頗爲禮貌的拱手拜道。

“某也剛到不久,沒有弄明白……”黃匡回禮道。

“聽兄臺口音,彷彿北地人士……”黃匡打量了對方几眼。發現這武士所着的是標準的漢軍甲冑,這可了不得!

在漢室,能裝備制式軍械的,除了軍隊。就只有列侯勳貴和北地騎士了。

列侯子弟不需要來投軍,他們的前途早就被長輩鋪好了道路只要他願意上進,大把的機會!

所以,此人只能是一位北地騎士!

漢家的每一個北地騎士背後,都站着一個世代從軍的將門。最起碼也是一個忠良之家。

北地騎士啊!

黃匡在心裡感慨一聲。

每一個北地騎士都是漢軍的將官種子,最起碼也是被當成隊率培養的。

朝廷現在在冊的北地騎士數量,絕對不超過兩千人!

只是,北地騎士何必跑來太原投軍?

衛尉李廣不是在朝那塞召集北地騎士進行集訓嗎?

“兄長猜的不錯……”這年輕男子拱手笑道:“區區北地孫振,見過兄長……”

這就更讓黃匡大惑不解了。

這人與其說是軍人,反倒更像文雅的文士,風度翩翩,而且彬彬有禮,跟大老粗的世界,彷彿離了十萬八千里!

“孫振……”黃匡在心裡琢磨着。然後,他猛然間想到了一個可能。

姓孫,能穿軍隊的制式甲冑,其隨從的子弟兵,甚至還有人揹着大黃弩。

姓孫的北地騎士家族,或許有好幾十家。

但能揹着大黃弩,招搖過市,還不被人抓去蹲大牢。

就只會有一個家族了。

黃匡連忙正了正自己的衣襟,肅穆而拜:“敢問足下可是故北地都尉孫公諱卬老大人之後?”

在如今,有且只有哪位在朝那塞。爲了掩護百姓老弱撤退,率領子弟兵與匈奴死戰到最後一刻,身被八十餘創而依然不退,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北地五千多民衆,安全撤退到後方的英雄孫卬的後代,纔能有這樣的資格。

孫卬的故事,黃匡很小的時候,就從故事和傳說中聽到過。

這樣的英雄,是每一個關中少年懵懂之時崇拜和憧憬的對象。

想不到。自己今日居然能見到兒時偶像的後人。

黃匡感覺有些與有榮焉。

但,附近的其他人,在聽到孫卬兩個字後,立刻就避開,像避災禍一般。

甚至唯恐跟着孫振靠的太近。

孫振見此情況,也不以爲意,只是淡淡的笑了一聲,道:“罪臣之後,當不得兄長誇讚!”

他的祖父,確實是哪位天下聞名的英雄!

但是……

他低頭一嘆。

他的伯父,哪位被太宗皇帝以祖父死事而封爲瓶候的伯父,在兩年前,意圖謀反,被明正典刑,腰斬棄市。

孫家的名聲,也因此臭了大街。

居然敢對天命神授的聖天子起歪主意,想要謀反?

獲罪於天,無可禱也!

北地孫氏,也從英雄家族,成爲了被人唾棄的賊臣家族。

要不是今上念及他祖父的功勞和事蹟,特別下詔,赦免了除了他那個伯父外的其他孫氏族人,只削去侯爵,依然爲漢北地騎士。

他孫氏滿門,此刻已全是枯骨。

正因爲此,他纔會特意離開北地,來到太原投軍。

追求的就是,用自己的血,來洗刷伯父留下的恥辱。

黃匡當然也聽說過,瓶候孫單謀反的故事。

但,這並不能阻擋他對孫卬的崇拜和仰慕。

“足下豪傑之後,英雄血脈,請受某黃匡一拜!”黃匡正禮大拜。

對關中的年輕人來說,仰慕英雄,崇拜豪傑,這是跟魚離不開水,人要呼吸一樣的自然之事。

別說是謀反了!

關中的年輕人裡,崇拜項羽的,也一抓一大把。

仰慕淮陰侯的人,更能從函谷關排到蕭關。

黃匡的態度和禮貌,讓孫振大受感動。

自從他伯父犯事後,他已經見過太多的白眼和排斥了。

像黃匡這樣不拿有色眼鏡,故意疏遠和排斥的同齡人,少之又少。

“既然兄長不嫌棄,振便留在兄長左近,一同應選!”孫振笑着說道。

知恩圖報,這是北地丈夫的傳統。

孫振很清楚,自己此行投軍,必然會被入選,必然會被任命爲軍官。

不爲什麼,就因爲政治正確,朝廷和國家,需要重塑孫氏的英雄形象,排除他伯父的影響,將北地都尉孫卬這塊招牌擦亮。

而與他一起投軍的人,當然也會有加分。

這樣,實際上,黃匡與他,已經是百分百肯定能被選上的!

第308節 囑託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685節 上帝貴平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146節 使命第1130節 刷新第1189節 明主(2)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838節 軍臣的條件(2)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275節 新思維(4)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801節 先鋒(2)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855節 封賞(2)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590節 新世界(6)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1022節 替死鬼(1)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1341節 接觸戰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5節 推恩(上)第1595節 戰起(2)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802節 入關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1211節 新法家(4)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746節 趙佗入朝(3)第1205節 撕逼!(1)第189節 佈置第1394節 談判(1)第1023節 替死鬼(2)第1019節 好奴才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1436節 戰鬥力爆表的商賈(2)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1590節 博弈(2)第16節 決裂第824節 影響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794節 動員(1)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424節 冬小麥(1)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287節 新的開始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1070節 反撲(2)第147節 陽弋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375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1)第1606節 河西!河西!(1)第590節 新世界(6)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1030節 日蝕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541節 酷吏(1)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356節 緣由第200節 奇人異士(1)第908節 換俘(1)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1462節 人心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99節 水軍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215節 漢鼎!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959節 猛將第1455節 掀桌子(1)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041節 河陰之戰(1)第729節 圈錢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474節 中央集權(2)
第308節 囑託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685節 上帝貴平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146節 使命第1130節 刷新第1189節 明主(2)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838節 軍臣的條件(2)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275節 新思維(4)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801節 先鋒(2)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855節 封賞(2)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590節 新世界(6)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1022節 替死鬼(1)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1341節 接觸戰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5節 推恩(上)第1595節 戰起(2)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802節 入關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1211節 新法家(4)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746節 趙佗入朝(3)第1205節 撕逼!(1)第189節 佈置第1394節 談判(1)第1023節 替死鬼(2)第1019節 好奴才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1436節 戰鬥力爆表的商賈(2)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1590節 博弈(2)第16節 決裂第824節 影響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794節 動員(1)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424節 冬小麥(1)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287節 新的開始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1070節 反撲(2)第147節 陽弋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375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1)第1606節 河西!河西!(1)第590節 新世界(6)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1030節 日蝕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541節 酷吏(1)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356節 緣由第200節 奇人異士(1)第908節 換俘(1)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1462節 人心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99節 水軍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215節 漢鼎!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959節 猛將第1455節 掀桌子(1)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041節 河陰之戰(1)第729節 圈錢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474節 中央集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