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

這些人各自散去後,很快,相關消息就傳到了呼衍當屠耳中。畢竟,匈奴帝國積威日久,還是有不少死忠和腦殘粉的。

“哼,這些傢伙……”呼衍當屠握着拳頭,憤恨不已。

若在以前,他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將這些居然膽敢有異心的渣渣的腦袋擰下來,掛到城頭上吊起來!

但現在,卻不行。

這些部族,雖然都是些小部族,但他們的數目龐大,加起來,足足有數萬邑落。

雖然其實哪怕這數萬邑落全反了,呼衍當屠也只需要一個萬騎就可以鎮壓他們!

但是……

現在,漢朝大軍就在城外。

值此帝國生死存亡之際,呼衍當屠已經不敢再對這些部族下手,將他們逼反了。

不爲什麼。

僅僅是因爲,倘若這些部族在他手裡面被逼反,必然會引發連鎖反應。

要知道,現在在河西走廊,可還有一個數萬邑落的渾邪部族沒有搞定!

再逼反這些人,難保整個草原上的非匈奴部族不會兔死狐悲,集體反抗。

更重要的是——呼衍當屠已經在爲戰敗做準備了。

對遊牧民來說,當然要對失敗做好預計。

萬一遷徙的路程上遇到狂風怎麼辦?

萬一在趕到預定的遷徙中轉站時,發現當地寸草未生,怎麼辦?

若在冬天之時,遇到暴風雪又該怎麼辦?

除此之外,還有疫病、瘟疫、蝗災等等一系列不可測不可度不可計算的突發危機。

所以,在草原上,任何一個部族的首領,都必須具備‘若是發生了危機,我該怎麼辦?’這樣的意識。

沒有這樣意識的人,不是被憤怒的部衆砍成了肉泥,就是死在了危機之中。

而千年以來,血的教訓,更是深深的教育了遊牧民——必須做好任何準備。

這對於遊牧部族的首領來說,是基本功。

河陰之戰後,呼衍當屠就知道,高闕的失守已經只是時間問題。

放棄高闕,甚至放棄陰山,都成爲了他的選項。

因爲這些地方,都離漢朝邊境太近了。

漢朝的主力可以非常有效的支援過來。

河陰之戰更是證明了,漢朝人除了神騎,其他軍隊的戰鬥力,都已經遠超了匈奴本部的精銳。

這樣,與漢朝在這河間地作戰,已經變得無比危險。

事實上,在呼衍當屠心裡,這高闕,即使漢朝人無法攻克,但卻也無法守到春天。

這是匈奴人的特性決定的事情。

遊牧民不可能將如此龐大的軍隊,長期的塞到高闕城這樣一個狹小的地域之中。

這對匈奴來說,跟自殺沒有區別。

原因很簡單,騎兵的戰馬和食物,都需要牧場支援。

匈奴人不可能做到跟漢朝一樣,從幾百裡甚至上千裡之外,源源不斷的調集牲畜、草料和食物來支援高闕。

即使真的奇蹟般的做到了,那通常也只會帶來一個結果——可能漢朝沒有擊敗匈奴,但匈奴卻死在了這樣的消耗之中。

這不是開玩笑,而是事實。

所以,自古以來,引弓之民,都是勝則如鳥之集,敗則瓦解雲散。

想當年,漢匈在長城的拉鋸戰,讓老上單于都受不了了,只能遣使修好,握手言和。

是以,河陰一敗,呼衍當屠就知道,高闕是守不住的。

撐死了能在高闕消耗漢朝人的力量,然後在取勝後棄城而去。

陰山也是如此。

除非能在野戰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挫敗漢朝人的攻勢,打破漢朝騎兵無敵,尤其是神騎無敵的神話。

不然,就不要再去跟漢朝人野戰。

既然不能野戰,那麼,困守這河間地和陰山就失去意義了。

那除了消耗匈奴自己的力量外,沒有其他任何作用。

甚至,漢朝人要是聰明,只要派兵跟匈奴在高闕在陰山對峙。

靠着消耗,就可以拖死匈奴。

所以……

“中行說臨死前與蘭陀辛說的話是對的啊……”呼衍當屠感慨道:“可恨我以前還不相信!”

中行說臨死前,曾經交代蘭陀辛,一旦漢朝人出塞,那就在略作抵抗後放棄高闕之前的土地,在高闕嘗試阻擋漢朝的軍鋒,倘若發現無法抵擋,立刻放棄高闕,放棄陰山,轉進到河西走廊,用空間用時間。

同時引誘漢朝人也深入河西走廊。

然後集中全國之兵力,圍殲某支太過深入的漢朝主力部隊。

哪怕是用十萬騎去圍攻幾千人!

從前,誰會去信中行說的斷言?

那個時候,大家都覺得,中行說大概是腦子糊塗了,大匈奴怎麼可能淪落到連高闕和陰山都要拱手讓人,只爲換取圍殲一支不過數千的漢軍?

然而,河陰之戰後,呼衍當屠已經醒悟了。

中行說的判斷是對的!

現在的匈奴,在騎兵的戰術、裝備甚至技戰術上,都全面落後了。

河陰之戰,就像一聲冬雷,響徹了呼衍當屠的身心。

讓他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漢匈兩國的差距。

匈奴落後漢朝人的不僅僅是裝備了。

漢朝人展示的戰術,是一種全新的騎兵戰術,立足於高速機動,強調集體作戰。

而反觀匈奴,卻還在用着幾十年前的老戰術。

這纔是呼衍氏族的萬騎慘敗的緣故。

至於在精氣神以及技戰術方面,匈奴落後漢朝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兩步了。

河陰之戰,漢朝軍隊表現出來的頑強和可怕,至今依然銘刻在呼衍當屠心中。

讓他明白,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怎樣可怕的對手。

這樣一個隊手,對現在的匈奴來說,實在太可怕了。

即使是呼衍當屠,也沒有了任何在野戰中戰勝漢朝騎兵的信心。

不僅僅是因爲河陰之戰的慘烈,讓當時所有在場之人,肝膽俱裂,再無膽魄敢於去面對漢朝兵鋒。

更是因爲,匈奴,現在輸不起了。

呼衍當屠確信,只要再次在野戰中失利。

那麼,高闕城內外的部族,就全部會站起來反抗匈奴,順便跪舔漢朝。

而高闕若是在現在失守,那麼,對匈奴帝國而言,這將是毀滅性的災難。

在高闕身後,現在可是有着包括從高闕之前撤退的數十萬部族人口和奴隸在內的數之不盡的人口和牲畜。

其中,更是有着十餘萬的孕婦或者剛剛生產了幼兒的婦女。

這些,可都是手無縛雞之力,極度虛弱,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匈奴的未來。

所以,高闕現在決不能有失!

必須給後方的部族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來撤退。

這纔是呼衍當屠現在不敢出城迎戰的原因。

他現在,只需要拖。

每拖一天,就能多一天撤退的時間。

“來人!”呼衍當屠呼叫自己的忠奴:“去告訴哲哥,我要他在三天內,先將賀賴、姑胡……撤到河西,安置到胭脂山附近……讓折蘭人監視他們!”

呼衍當屠嘴裡吐露了十幾個部族的名字。

這些部族都是一些不那麼穩定的部族。

甚至像賀賴已經有部分氏族,跪到了漢朝人面前。

這些不穩定的部族,若在以前,依照呼衍當屠的脾氣,自然是全部殺了。用他們的血,來威懾其他部族。

但現在不行。

不僅僅是因爲懼怕兔死狐悲。

更是因爲,現在的匈奴,每一分力量都格外寶貴。

本部的主力,此番是遭受了重創。

足足三個萬騎被打殘了,他的直屬氏族,甚至全軍覆沒,連大纛都成爲漢朝人的戰利品。

所以,本部亟需一段時間來休養生息,恢復元氣。

這些部族雖然不穩,但只要撤到被匈奴控制的河西,他們難道還能翻天不成?

至少,再怎麼樣,也不能將這些傢伙留給漢朝人,讓他們去給漢朝人當狗腿子!

…………

狼猛塞外,千里冰封。

在冰雪連綿的雪地上,一支匈奴騎兵,正從草原的深處悄然逼近到狼猛塞外一百里左右的一個山谷之中。

這是蘭陀辛統帥的那兩個蘭氏萬騎的主力。

一進山谷,立刻就有數十名牧民,騎着馬,來到了蘭陀辛的面前,然後跪了下來,叩首說道:“主人!”

蘭陀辛望着他們,問道:“情況怎麼樣了?”

“主人!奴才們奉命偵查和探視漢朝的情報,這些天來已經有所得……”這些牧民的一個領頭者匍匐在雪地上報告着道:“奴才們已經確認了,漢朝主力已經在靠近高闕!前不久,據說,漢朝人在河陰擊敗了左大將的軍隊……”

“河陰?”蘭陀辛頗爲意外的咦了一聲。

他這些日子以來,在十幾個搜刮的漢朝降人那裡,已經差不多瞭解了漢朝人對河間地的地理劃分和認知。

在印象中,漢朝名爲河陰的土地,應該是在南河附近,狼山的前沿。

而那並不是漢朝主力的進軍路線。

左大將呼衍當屠,居然在那裡吃了敗仗,這是不是意味着,發生了什麼計劃外的事情?

這樣想着,蘭陀辛問道:“那麼,漢朝神騎現在的動向呢?”

“稟報主人,這個還不清楚,漢朝人的邸報沒有說這些事情……”

“哦……”蘭陀辛點點頭。

他知道,自己面臨着一個艱難的抉擇,是繼續南下,還是回師北返,從另外一側進入河間,支援呼衍當屠?

這兩個決定,都可能影響他率領的這兩個蘭氏的精銳萬騎的命運,甚至將他們帶向死亡。

想了許久後,蘭陀辛說道:“我們回龍城,去等待大單于歸來!”

“派人去告訴左大將,說蘭陀辛有負他的重託,但是,爲了大匈奴,請左大將見諒,我必須爲匈奴保留戰勝漢朝的火種!”

做出這個決定,意味着他蘭陀辛已經判斷河間地的戰爭,匈奴必敗。

在匈奴必敗的大勢面前,再去侵擾漢朝邊塞,已經沒有意義了。

甚至可能搭上他和他的氏族精銳。

因爲,蘭陀辛剛剛得到了消息——且之的軍隊,被漢朝堵在了白山黑水之間。

雖然不清楚具體情況,但且之那一路幾乎完蛋了,是可以肯定的。

這讓蘭陀辛驚詫莫名。

也讓他對南侵之事,不敢輕舉妄動。

“你們這些奴才,繼續給我潛伏到那些部族之中……”蘭陀辛吩咐道:“等待我的召喚!”

“遵命!我的主人!”這些牧民紛紛跪下來磕頭。

若有狼猛塞的漢軍軍官在此,定然能認出這些人中,有不少,就是屬於長城腳下的幾個羈絆部族中的人物。

其中甚至有着部族的族長!

而這些人,是漢匈過去數十年戰爭,彼此大打情報戰的產物。

當年,漢匈爭鋒持平或許匈奴佔優勢的時候,匈奴的探子和耳目,遍及長城腳下,甚至有許多漢朝人成爲了匈奴的探子。

可惜,這種盛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眼前的這幾十人,已經是最後碩果僅存的絕對忠心於匈奴的好奴才。

其他人,不是被匈奴人殺了,就是被漢朝人殺了。

其中,匈奴人自己殺的最多!

特別是當年毀滅東胡,匈奴不僅僅毀掉了一個漢朝人在草原上最大的情報據點,但同時也毀掉了匈奴在漢朝國內最大的情報來源。

直到現在,蘭陀辛才知道,當初滅亡東胡的代價是如此沉重。

當年,東胡王盧它之活着的時候,雖然立場更傾向於漢朝。

但他是個*,兩頭下注,匈奴也能從他那裡得到有關漢朝的軍事、民生、政治情報。

甚至依賴於盧它之,匈奴人還可以瞭解漢朝軍隊和政壇最高層的動向和最新的人事變動。

而這些情報,自從滅亡了盧它之後,匈奴再未獲得。

以至於,匈奴人現在連漢朝的丞相還是不是周亞父?這次統兵出戰的漢朝將軍都是誰?也是一頭霧水!

而東胡部族的毀滅,還導致了其他的雙面間諜和大量原本忠心匈奴的漢朝降人,紛紛變卦。

許多人都在夢想着能夠迴歸漢朝。

因爲他們覺得,匈奴始終拿他們當外人。

唯有少數沒有廉恥心的傢伙,依然忠心耿耿的爲匈奴服務。

但那些傢伙,卻不是蘭陀辛想要的。

馬屁精而已,留着也是浪費糧食!

要不是爲了做個樣子,蘭陀辛早把那幫廢物殺光了。(。)

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1070節 血戰(1)第358節 微服(1)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472節 鹽鐵官營(3)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312節 下邳危機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87節 萬石君第142節 野望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1075節 一漢當五胡(1)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563節 貪婪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1583節 戰前(1)第1162節 征途(2)第775節 承諾(2)第1177節 應變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109節 設計第1158節 合縱(4)第932節 廣關(1)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946節 整頓(1)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885節 和親確定(2)第485節 假象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147節 陽弋第1352節 決戰(4)第404節 無題第1164節 雄心(2)第1182節 講道理(3)第60節 微服(2)第1331節 匈奴劇變第1358節 自作孽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866節 達成協議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634節 新學派(3)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916節 哭廟(2)第87節 萬石君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568節 災難!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375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1)第1162節 征途(2)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969節 移風易俗第795節 動員(2)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659節 南巡(3)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871節 覲見(1)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878節 世仇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538節 無題第170節 天使章德第1556節 匈奴的大一統(1)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281節 迷霧第1495節 積極的大鴻臚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460節 新政與殺人第1571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1)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448節 孤兒軍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801節 先鋒(2)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
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1070節 血戰(1)第358節 微服(1)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472節 鹽鐵官營(3)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312節 下邳危機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87節 萬石君第142節 野望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1075節 一漢當五胡(1)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563節 貪婪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1583節 戰前(1)第1162節 征途(2)第775節 承諾(2)第1177節 應變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109節 設計第1158節 合縱(4)第932節 廣關(1)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946節 整頓(1)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885節 和親確定(2)第485節 假象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147節 陽弋第1352節 決戰(4)第404節 無題第1164節 雄心(2)第1182節 講道理(3)第60節 微服(2)第1331節 匈奴劇變第1358節 自作孽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866節 達成協議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634節 新學派(3)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916節 哭廟(2)第87節 萬石君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568節 災難!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375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1)第1162節 征途(2)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969節 移風易俗第795節 動員(2)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659節 南巡(3)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871節 覲見(1)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878節 世仇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538節 無題第170節 天使章德第1556節 匈奴的大一統(1)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281節 迷霧第1495節 積極的大鴻臚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460節 新政與殺人第1571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1)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448節 孤兒軍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801節 先鋒(2)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