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節 各方的反應

劉徹讓司馬相如寫的詩賦剛剛散發出去。

當天晚上,大概亥時一刻(九點)的時候,劉徹正躺在太子宮的寢室中休息。

忽然就聽到了外面,王道的驚呼。

他連忙披上衣服出門。

“什麼事情,這麼大驚小怪的?”劉徹問道。

“殿下,您看!”王道滿臉驚恐的指着天上的星空。

劉徹擡頭,只見在東北方向的星空之上,一顆拖着長長的尾巴的大型天體,劃破了整個東北星空。

是不是那顆最著名的哈雷彗星迴歸了,劉徹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這顆閒着沒事按時迴歸的彗星,將給整個天下造成劇烈的影響。

無論東西方彗星在古代都是揮之不去的噩夢,災厄的象徵,戰爭的使者。

每一次的彗星迴歸,都會讓人們驚恐無比。

在中國,中國問題更加嚴重。

因爲,中國的最高統治者,自稱天子,代天牧狩,統治九州萬方。

而彗星每一次迴歸,都會觸動統治者脆弱的內心。

劉徹將臉一捂。

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衡山國的雹雨剛來,這位就趕趟子出現了。

“備車!”劉徹吩咐道:“孤要立刻入宮面聖!”

…………

此時此刻,在未央宮之中,天子劉啓擡頭望着星空中的那顆拖着長尾,自東向北劃破天際的不詳之星。

“起風了啊……”天子劉啓喃喃自語。

彗星,預示着戰爭、流血還有饑荒。

“立刻召太史令、御史大夫、尚書衙門的大小佐官還有中尉、弓高候、曲周候以及將軍欒布、太僕、太常、宗正入宮!”天子命令着。

“諾!”身邊的宦官連忙點頭。

自從孝惠皇帝時期出現過一次之後,這是漢室第二次面對彗星的來襲。

不重視都不行!

…………

與此同時,晁錯在自己的家中,擡頭看着天空上的彗星。

他的手顫抖了起來。

心中隱隱有着不安的情緒在醞釀。在滾動,在沸騰,在發酵。

生平第一次。晁錯感到了害怕。

天象,這個晁錯之前從來沒有預料到的敵人。猛然出現,給了他致命一擊。

晁錯此刻實在是很怕,怕天子在天象面前屈服,從而拋棄了他的削藩策。

“不行,我必須加快推進削藩,必要之時,用些雷霆手段,也在所不惜。不能讓天子動搖!”晁錯在心中想着。

他太瞭解當今天子了。

當今天子看似性格果決,敢於任事。

但是……

他生性多疑,敏感。

假如天子動搖,那他晁錯不止削藩大計無從談起,自己也要身敗名裂,被人圍攻致死!

因此,想要天子不動搖,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他不得不也必須支持他的削藩策,讓他沒有後路。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逼反一個夠分量的藩國。

當今天下,除了吳楚,沒有那個藩國能逼的天子只能硬着頭皮支持他的削藩策到底。

可是……

晁錯心中有着猶豫。

因爲。這麼一來天子固然沒了退路,可也是兇險無比。

一個不小心,就要賠上身家性命!

晁錯還是沒法下定決心!

………

衡山國國都六城。

衡山王劉勃擡頭仰望星空中出現的那顆不詳之星,整個人猛然跪了下去,眼淚從兩頰流下。

“泰一神啊,您這是要懲罰罪臣嗎?先是雹雨又來彗星,罪臣……”劉勃今年三十歲左右,長的很清秀,跟他的父親跟哥哥都不怎麼像。

與大多數漢室宗藩不同。劉勃是很少見的愛民諸侯王。

被封爲衡山王后,他一直堅持高帝劉邦所制定的政策。王宮每年要花多少錢,他就徵收多少錢的賤更錢。田稅收益則是一半用來發放俸祿,一半用來興修水利。

此外,劉勃是唯一一個到現在爲止,還堅持每年向長安運送獻金的諸侯——雖然,每次都被長安退回來了。

由此可見,劉勃也是一個文青。

此時此刻,這個文青真是被天上的彗星嚇壞了。

他以爲,這個彗星是老天爺專門來警告和責罰他的。

於是,劉勃立刻下令,道:“傳令下去,寡人從今日起齋戒沐浴,誠心像泰一神告罪,令丞相暫代寡人處理國政!”

…………

與劉勃不同,千里之外的彭城,楚國王宮,楚王劉戊,看着星空上的彗星。

心裡頭的那點小九九,又開始冒了起來。

這可是彗星啊,說明長安天子根本就不得上蒼眷顧!

可是,那個漢鼎的事情,又讓劉戊猶豫了。

劉戊這個人,雖然不怎麼成器。

但他老爹楚夷王和祖父楚元王,多年來根深蒂固的教導,在他腦子裡留下了非常濃厚的禮教色彩。

對於老天爺,劉戊算是漢室宗室裡最敬畏的一個人之一。

“要不,寡人先去探探吳王的口風?”劉戊心裡想着。

但隨即他又搖頭:“不行……不行……就算寡人跟吳王聯手,也打不過長安天子!除非齊趙願意加入!”

他的楚國三郡加上劉濞的吳國三郡,總共才六個郡的地盤,國內心向長安的將軍和官員也有不少,特別是在楚國,一腦子忠君愛國思想的將軍和官員,數都數不清。

就是他的太子,也常常勸他要忠於長安,不要有二心。

兒子都這樣了,可以想見其他人了。

正是因爲這樣,劉戊才一直在反叛和不反叛之間動搖。

漢鼎出現後,劉戊更是立刻端正了態度,跟劉濞那邊撇清了關係。

“罷了,罷了……要是晁錯不削寡人,寡人就不去跟吳王瞎鬧了……”劉濞心裡想着。

其實,他覺得做楚王也沒什麼不好,在這彭城之中,天天玩美人,鬥雞走狗,蹴鞠,不比去跟長安天子拼命有趣嗎?

更何況,幫吳王,他未必能撈到什麼好處……

因此,劉戊覺得,只要長安天子不動他,他就絕對不鬧騰!

………

廣陵城,吳王劉濞看着彗星,卻是高興的手舞足蹈。

有了這顆彗星的出現,對他的計劃和目標,無疑是一針強烈的興奮劑,接下來,就只等長安那邊行差踏錯,給他機會了。

“不過,寡人還是要加緊拉攏楚王和齊趙諸侯,還有衡山、廬江樑王,哼!劉啓殺了劉安,寡人就不信,衡山、廬江會無動於衷!”

只要拉攏楚國,加上衡山王和廬江王,那他的吳國?軍隊,就可以放心的出兵,與廬江衡山先合力掃蕩橫在江淮與吳楚之間的幾個漢室郡縣和長沙國這顆釘子,然後就可以肆虐齊趙……

不行……不行……

齊趙先不去管,長驅直入,直取長安纔是關鍵!

他已經老了,沒幾年好活,他很清楚,自己一死,他的兒子就可能壓不住局面了。

所以,必須要趁着自己還能動彈,完成心願!()

第318節 吩咐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648節 殺放囚(2)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455節 坑第1210節 新法家(3)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200節 奇人異士(1)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178節 腦殘粉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1070節 血戰(1)第68節 早朝(1)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1130節 刷新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858節 我的父親是個大英雄(1)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1394節 談判(1)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216節 基本盤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359節 微服(2)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1079節 小算盤第1397節 立規矩第1112節 屈射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654節 梟雄第1595節 戰起(2)第466節 大朝儀(6)第274節 新思維(3)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310節 協議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1126節 南越內附(2)第83節 考驗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952節 公羊學的野望(3)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448節 孤兒軍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756節 命名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292節 挖坑(1)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897節 租船(1)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643節 木偶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57節 證據第1397節 立規矩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1160節 連橫(2)第1357節 乞和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369節 無題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1570節 攪局者(2)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906節 洗牌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934節 分野(1)第500節 法統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676節 覺醒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445節 博弈(1)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476節 見聞(2)第116節 李廣難封(1)
第318節 吩咐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648節 殺放囚(2)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455節 坑第1210節 新法家(3)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200節 奇人異士(1)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178節 腦殘粉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1070節 血戰(1)第68節 早朝(1)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1130節 刷新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858節 我的父親是個大英雄(1)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1394節 談判(1)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216節 基本盤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359節 微服(2)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1079節 小算盤第1397節 立規矩第1112節 屈射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654節 梟雄第1595節 戰起(2)第466節 大朝儀(6)第274節 新思維(3)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310節 協議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1126節 南越內附(2)第83節 考驗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952節 公羊學的野望(3)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448節 孤兒軍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756節 命名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292節 挖坑(1)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897節 租船(1)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643節 木偶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57節 證據第1397節 立規矩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1160節 連橫(2)第1357節 乞和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369節 無題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1570節 攪局者(2)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906節 洗牌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934節 分野(1)第500節 法統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676節 覺醒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445節 博弈(1)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476節 見聞(2)第116節 李廣難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