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

但是,劉德的話,就不那麼讓在場的巨頭們舒服了。

不管哪個學派,總歸認爲自己是君子的。

君子怎麼能被懷疑?

君子怎麼能被監督?

對劉德話語明顯帶着的提防與不信任,很多人心裡非常不舒服!

只有申公與張恢等少數幾人是坦然面對的。

張恢好解釋,法家喜歡秩序,爲了秩序犧牲點個人利益他們能接受。

申公則是他受的教育是荀子的思想,荀子提倡人性本惡,所以也沒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

但其他人就未必了。

“殿下……”一位巨頭出列道:“夏校殷序周癢,三代共之,教書育人之地……”他垂首道:“請殿下三思!”

其他人紛紛道:“請殿下三思!”

劉德聽了微微一笑。

這還真是個好藉口呢!

當然,劉德相信這些巨頭完全不可能貪墨給學生那點錢。

這一點,劉德能用腦袋擔保!

看看這些人,每一位都是各自學派的巨頭。

人品道德修養方面,天下公認!

但是,他們清廉,他們不貪,不代表後來者不會,更不代表將來他們的家屬不會!

最重要的是,補貼由政府發放與老師發放,是兩回事!

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討論的餘地。

不接受劉德的條件,大可以自己去單幹嘛……

學術自由,劉德管不了,也懶得去管,但想拿財政補貼,國家官方支持與認可。就得服從他立下的規矩!

當然了,話不能說的這麼直白,得婉轉些。給這些巨頭一個臺階下。

劉德笑着看向衆人,擡手道:“諸位長者所說。小子安能沒有考慮,學校,教化之重地,人倫之場所也!”

劉德熱情的道:“我會上奏父皇,請立法,學苑之中,文官下車,武將下馬。每所學苑,再賜以學田若干,用以奉養師長,撫卹孤獨,其以徹侯例!”

這是後世官學常用的一個手段,某地官學,必然有學田若干,來給官學的老師與貧困學子補貼。

但劉德在後世的學田基礎上進行了改進。

就是這些田賜給某個學校了,但管理權與使用權不歸這個學校具體的某個人所有,而是作爲徹侯的食邑一樣。每年到了收穫季節,將這些田的收益撥付給學苑。

所以,這些田可以離這些學校十萬八千里。

這就能杜絕學田開着開着變成了私人所有。更能在學校不聽話的時候,朝廷想收回就收回。

少了許多麻煩,而且便利不少。

再加上學校裡文官下車,武將下馬的規定,給足了諸子學派面子。

巨頭們一聽,馬上就知道,劉德是鐵了心一定要學生們自己去領補貼,否則,他就不會發!

文人們通常都是碰到了硬釘子後。就會自動自覺的繞行。

而且,仔細想想。貌似劉德殿下所說也很合理啊……

由朝廷發放補貼,顯然是在告訴學生們。誰在養他們,是明述君臣之道嘛……

身爲臣子,他們怎麼可以跟天子搶人望呢?

這麼一想,許多人心裡就舒服多了。

於是,大家都避而不談學生們必須自己領補貼的事情了,選擇性的無視了這一條。

立刻就開始熱烈的討論起來了,到底多少學田供養一個學苑,有沒有一個硬性標準。

不然,要是大家都一樣,那麼,那些弟子比較多的人,豈非是吃虧了?

要知道,這可是學田啊!

一旦定下來,只要朝廷不回收,就能世世代代的爲學苑輸血,只要利用得當,就能保證自身學派千年繁榮!

張恢對此是深有感觸的。

雜家與名家併入法家,不就是這兩個學派傳承幾乎斷絕,爲了延續下去,只能選擇與法家融合嗎?

而彼時,雜家與名家,若有這麼個制度,能保證他們的傳承,他們是否還願意與法家合併?

“以小子目前的淺見,我認爲,諸子學苑,每人一畝學田,應該是恰當的……”劉德解釋着:“每三年,朝廷與地方官府進行一次審定,以決定學田數量!”

每人一畝?那就是說,那一派的學生弟子多,那一派就佔盡上風嘍?

於是,儒家各派系頓時大喜。

特別是胡毋生與歐陽和伯兩人,更是喜上眉梢。

如今,儒家派系裡,最大的兩個山頭就是他們兩個!

但其他人也沒什麼不滿。

特別是一直以來被公羊派踩在腳下的穀梁派的巨頭張放長長的出了一口氣,有了這個政策與利好,穀梁春秋,應該能喘一口氣,延續下去了!

劉德卻是在心裡笑了起來。

每個學生一畝學田,看起來好像很多。

但其實,毛毛雨啦!

又不是真把田給學苑不過是假給學苑。

劉德自己在心裡算了一筆賬。

此時田稅是三十稅一,也就是說,一畝土地,出產四石粟米,一畝地的田稅不到十五斤粟米……

然後,芻藁稅,一百畝是五十五錢,平均一畝一錢都不到!

就算天下有一百萬讀書人,漢室政府的支出,在學田一項上,一年最多幾百萬錢,毛毛雨啦!就算加上給學生們的補貼,一百萬人一年也不過是一萬萬錢加一千萬石米,小意思啦!

還不夠後來劉徹漠北決戰開銷的零頭,甚至還沒有便宜老爹這一次賞賜給河東軍民的賞賜的一半。

你要知道,去年,漢室中央政府的賦稅收入,入庫就是錢將近四十萬萬。

培養一百萬讀書人,一年開銷不過只佔用中央財稅收入的四十分之一,怎麼算都是賺死了!

而如今天下人口,最多五千萬。

怎麼算劉德都覺得,不可能一下子就冒出一百萬讀書人!

五十個人裡面出現一個識字的知識分子?

民國時期都辦不到!

工業革命全盛時期的大英帝國也辦不到!

要是真能有每年一百萬讀書人入學,那麼,劉德就可以考慮進行工業革命,殖民全球,剝削全世界了。

一年誕生一百萬知識分子?

十年就是一千萬!

還弄不出蒸汽機,搞不定風帆戰列艦?

實際情況的話,據劉德瞭解,可能連十萬新生都不倒,一年兩三萬新生就可以燒香拜佛,酬謝神明瞭。

劉德很清楚的記得一組數據。

前世,胡毋生在麓臺教書,前後將近二十年,總共有七八千人在他門下聽講……

申公在魯地開門教學,雖然是隻收精英,但前後將近十幾年,也不過百餘名正式弟子,記名弟子三四百……

如今的天下,自耕農什麼的,顯然是不大可能有機會讀書,他們照料自己的土地都忙不過來……

你要知道,現在一般的家庭,都是標準的一夫五口百田……

只有那些家裡多少有些積蓄,至少有耕牛與鐵器幫忙耕作的中小地主以上的家庭,纔有餘錢和閒情逸致來供養後代讀書識字。

而有這個條件的,目前天下,每一百戶中,能有三四戶,就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要是代國和右北平、上郡這種窮的連皇帝都不好意思收芻稿稅的地方,一百戶裡能有一戶,都可能是個奇蹟!

“所以,任重道遠啊……”劉德在心中感慨着。

慫恿諸子百家巨頭們開山門教學,只是第一步,打基礎的第一步。

等他們教育出了足夠的讀書人,擴大了考舉的基礎後劉德就可以考慮建立一所或者數所國立大學,專門培養各行各業的精英。

這樣,差不多用五十年時間,應該能做到每年都給一百萬民衆掃盲。

然後,漢室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了……

劉德也不是沒想過,現在就搞什麼大學。

但沒人啊!

建立一所大學容易,找老師就難了!

像現在成名的百家巨頭,肯定不願意屈尊到一個政府教育機構裡上班,就算願意的,也未必能接受與其他學派在一個學校裡呆着。

至少,現在的墨家和儒家要是放到一個屋子裡,肯定是先分出個生死,再談其他。()

ps:呼呼,四更了~等下那章定時到明天早上吧~

順便,祈禱一下點孃的系統不要抽風~昨天就抽風了,這點娘!

第357節 宣達司第112節 父親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1495節 積極的大鴻臚快去搶紅包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1595節 戰起(2)第63節 修改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1591節 統治(1)第581節 爲難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885節 和親確定(2)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473節 中央集 權(1)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第293節 挖坑(2)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948節 整頓(3)第651節 誘導(1)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1605節 說服(2)第1270節 英雄豪傑(1)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253節 八方英才匯聚(2)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320節 敲打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186節 麻煩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593節 貪婪第168節 祥瑞(1)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195節 人選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944節 萌芽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96節 各家有各家的難處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93節 尷尬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609節 定策(3)第593節 貪婪第921節 齊魯第1513節 戰略(1)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1407節 裁決(1)第1246節 義民第1349節 決戰(1)第1481節 伍被的野望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169節 藝術(3)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066節 屠殺(完)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857節 撫卹(2)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757節 抵達(1)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151節 教育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686節 平律(1)第885節 和親確定(2)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1312節 賞賜(1)第657節 南巡(2)第1093節 天單于(1)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402節 法統(2)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1098節 分蛋糕第359節 微服(2)第1387節 聯盟(1)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323節 疑慮第1307節 嬰兒潮第1123節 赦與罰(1)第52節 難題第728節 佈置第1141節 選擇
第357節 宣達司第112節 父親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1495節 積極的大鴻臚快去搶紅包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1595節 戰起(2)第63節 修改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1591節 統治(1)第581節 爲難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885節 和親確定(2)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473節 中央集 權(1)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第293節 挖坑(2)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948節 整頓(3)第651節 誘導(1)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1605節 說服(2)第1270節 英雄豪傑(1)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253節 八方英才匯聚(2)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320節 敲打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186節 麻煩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593節 貪婪第168節 祥瑞(1)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195節 人選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944節 萌芽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96節 各家有各家的難處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93節 尷尬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609節 定策(3)第593節 貪婪第921節 齊魯第1513節 戰略(1)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1407節 裁決(1)第1246節 義民第1349節 決戰(1)第1481節 伍被的野望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169節 藝術(3)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066節 屠殺(完)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857節 撫卹(2)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757節 抵達(1)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151節 教育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686節 平律(1)第885節 和親確定(2)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1312節 賞賜(1)第657節 南巡(2)第1093節 天單于(1)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402節 法統(2)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1098節 分蛋糕第359節 微服(2)第1387節 聯盟(1)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323節 疑慮第1307節 嬰兒潮第1123節 赦與罰(1)第52節 難題第728節 佈置第1141節 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