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節 風暴(2)

夏天在不經意間到來了。

東南地區的氣溫開始上升,連續四天,齊地都是豔陽高照。

火辣辣的太陽高懸空中,除了憂心莊稼的農民,沒有人出門。

士紳官員貴族們,都坐在家裡涼爽的竹屋中,喝着茶湯,享受着婢女的按摩和音樂。

當然,這其中,自然少不了要討論發生在南方的事情。

“陛下這次太草率了啊……”許多心向朝廷的官員,心驚膽戰的說着。

齊魯吳楚,這一帶,本來就很不安分。

在漢室建立之初,齊魯吳楚地區,甚至可以用敵國之土來形容。

齊國是田橫的大本營,田橫雖死,但思念田橫的齊地貴族和士紳,卻也有不少。

所以,高皇帝纔要以諸侯王之禮,厚葬田橫,然後,分封長子劉肥,坐鎮臨淄,監控齊地。

至於魯,那不用多說了。

項羽的大本營,就是現在,魯地的地主士紳之中,怕是依然有不少人是遵奉項羽爲故主的。

而吳楚……

高皇帝本人都是死在討伐英布的歸途上的……

甚至於,劉濞之所以能成爲吳王,也純粹是因爲,漢室需要一位成年的皇~族鎮守吳地,而在諸多皇族成員裡,只有劉濞符合要求——不然,以劉濞他老爹劉仲臨陣逃脫的前科,怎麼輪也輪不到這個高皇帝的侄子來做這個吳王。

齊魯吳楚,就是個火藥桶!

漢室成立以來,這個地區就發生了兩次暴力對抗中央的事情。

第一次是齊哀王劉襄跟琅琊王劉澤首倡反呂。

第二次是劉濞起兵造反。

這兩次事件。都深刻的證明了,齊魯吳楚地區。是多麼的不安分。

況且,三年前。劉濞起兵,這齊魯諸王,可基本上都跟劉濞有過眉來眼去的故事。

很多事情,甚至就是公開進行的。

這些事情,朝廷雖然沒追究,但也沒說不追究。

無論是齊王、濟南王還是膠東王,心裡面都是打着鼓。

“若預言不成,恐怕齊魯立刻就要動盪啊……”有識之士無不憂心忡忡的想着:“甚至吳楚,恐怕也會有反覆……”

朝廷現在能壓制這些人。是因爲民心在漢。

但,現在天子卻兵行險着。

一旦失敗,等於葬送了漢室在齊魯吳楚地區幾十年的宣傳造勢成果。

失去了神聖光環後的長安,怎麼可能還能命令得動這跟長安離了幾千裡的齊魯吳楚之地?

但,現在,大家也就只有祈禱天子這次能重現三年前的神蹟了。

有擔憂的,自然有看笑話的。

“善!善!善!”刀間看着剛剛快馬從廣陵城傳來的消息,全身都鬆了一口氣。

自從天子以有夢兆下令疏散廣陵城以西的十幾縣居民後,有關強制遷徙他的流程。就停滯了下來。

當然了,齊國官僚表面上的說辭是要全力配合,集中人力物力,援助江都難民。

但實際上。齊王打的什麼算盤,根本瞞不過人。

這幾天,來自濟南、膠東、膠西和淄川的信使。一波接一波。

悼惠王的子孫們聚在一起,誰都知道。他們在算計着什麼。

別說是刀間了,就是臨淄城裡的三歲孩子。都知道,王宮裡的大王,在等廣陵那邊的消息。

而對刀間來說,廣陵城平安無事,就是最好的消息。

“今天已經是初四了……”刀間放下帛書,盤算着時間。

長安的天子給出的預兆是四月初,這個初字,雖然沒有指名時間,但卻也限定了,這場風暴最遲不能晚於四月十五。

過了十五號,就證明,長安天子在胡說八道!

甚至,根本不用等到十五號!

十號之前,風暴沒有來襲,長安天子的信譽就要破產。

這大江南北,天下郡國,就全部都會知道:長安城裡坐在天子大位上的皇帝,根本不是真命天子!

真正的天子,尚在蟄伏之中。

到時候,先帝十子,太宗苗裔,高祖子孫,天下英雄,恐怕都要按捺不住對皇位的憧憬了。

刀間根本不關心誰會獲勝。

他只需要,長安城裡現在坐着的那個皇帝下臺。

那麼,依傳統,下臺的天子,必然是錯誤的,他的全部政策都要推翻重來,甚至打倒在地,踩上一萬腳!

那他刀間,就可以繼續逍遙快活的在這繁華臨淄城裡作威作福。

甚至……

日子過的比以前更瀟灑!

沒有了長安的壓力,地方上不就是他們這樣‘德高望重’‘身負民望’的鄉賢說了算嗎?

至於天下百姓,會因此死多少,多少地方要被打成廢墟,多少城市,要從此廢棄,多少白骨,密佈荒野。

這些事情,與他刀間何干?

刀間甚至,對此還頗爲期待——只有戰爭、混亂和失序,纔是他這樣的人的天堂。

整個關東,類似刀間這樣的想法的人,數不勝數。

他們都有着一個共同的特徵——對長安劉氏,幾十年來如一日的不斷割韭菜和不近人情的陵邑遷徙制度,無比痛恨,並且對漢律無比厭惡。

對他們來說,繼承自秦代的漢律,簡直每一個字,都是有罪的,流着‘良民忠臣’的血與淚。

反應過來的漢室朝臣,大驚失色。

甚至可以說是心驚膽戰。

原本,許多人都沒太搞明白,這遷徙江都民衆的事情,怎麼會牽扯到了全天下的安定團結之上。

那時候,大部分人的心思,都在怎麼藉着此事謀求利益上,利令智昏,當然就不會考慮這麼多了。

而當他們反應過來後。

整個統治集團的第一反應就是——遷徙和安置難民,必須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所有的細節,都要做好!

甚至就連未央宮裡的那個分封的傳聞,大家也都沒心思管了。

與天下局勢動盪相比,分封的土地,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更何況,大家都知道,自己跟天子,是一條繩子的兩隻螞蚱。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不用去看別人,就看當初諸侯大臣共誅呂氏後,那些與呂氏走的近的人,都是些什麼下場吧?

即使是僥倖活過了那場大清洗的人,事後,也被迅速秋後算賬了。

闢陽幽候,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堂堂列侯,曾經擔任過兩千石九卿的重臣,在自己家的屋檐下,被淮南王一錘殺死,事後,朝廷連懲罰劉長的行動也沒有一個,只是假惺惺的責罰了幾句。

要是現在的天子倒臺,大家會是個什麼下場?

不問自知!(……)

ps:嗯,今天有點抱歉,本來寫了八千的,但是,後面六千沒寫好,被我幹掉了~~~

第206節 安排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5節 推恩(上)第396節 尚武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405節 賄賂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691節 文治(2)第915節 哭廟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86節 傳播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1604節 說服(1)第214節 拍馬屁第1406節 龍顏大悅第1193節 公示第1456節 掀桌子(2)第629節 溫言在口(4)第140節 睚眥必報主父偃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333節 滅亡(1)第409節 考舉(2)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308節 疑惑第272節 新思維(1)第1506節 遊說(1)第102節 抓捕第851節 影響(1)第91節 舊恩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322節 研究第633節 新學派(2)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1590節 博弈(2)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127節 馬屁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563節 貪婪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快去搶紅包第58節 卑鄙第495節 歸心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1028節 狂歡(2)第34節 覺悟第1009節 內閣(1)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1205節 撕逼!(1)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457節 掀桌子(3)第770節 返航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648節 殺放囚(2)第641節 廟算(3)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60節 微服(2)第423節 狗腿子(3)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610節 胸甲第123節 蒼鷹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864節 回扣第569節 人心(1)第189節 佈置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317節 運動戰(1)第1028節 狂歡(2)第754節 遠航(3)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1063節 屠殺(2)
第206節 安排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5節 推恩(上)第396節 尚武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405節 賄賂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691節 文治(2)第915節 哭廟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86節 傳播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1604節 說服(1)第214節 拍馬屁第1406節 龍顏大悅第1193節 公示第1456節 掀桌子(2)第629節 溫言在口(4)第140節 睚眥必報主父偃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333節 滅亡(1)第409節 考舉(2)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308節 疑惑第272節 新思維(1)第1506節 遊說(1)第102節 抓捕第851節 影響(1)第91節 舊恩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322節 研究第633節 新學派(2)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1590節 博弈(2)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127節 馬屁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563節 貪婪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快去搶紅包第58節 卑鄙第495節 歸心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1028節 狂歡(2)第34節 覺悟第1009節 內閣(1)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1205節 撕逼!(1)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457節 掀桌子(3)第770節 返航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648節 殺放囚(2)第641節 廟算(3)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60節 微服(2)第423節 狗腿子(3)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610節 胸甲第123節 蒼鷹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864節 回扣第569節 人心(1)第189節 佈置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317節 運動戰(1)第1028節 狂歡(2)第754節 遠航(3)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1063節 屠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