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節 馬邑會戰(3)

“大單于,我覺得蘭陀辛的辦法不錯,可以試試!”若盧王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若盧部族,是匈奴最窮的部族之一。

不管去哪裡,只要能搶到東西,他就四肢都會舉起來支持。

“大單于,奴才覺得,應該慎重一些……”休屠王站起來道:“萬一惹惱了長安的小皇帝,導致大戰,恐怕得不償失!”

休屠跟昆邪部族是匈奴最直接面對漢朝在雲中郡的軍事壓力的兩個部族。

跟過去不同,休屠王很清楚,對面草叢裡,匍匐着的已經不是過去那隻受傷的老虎了。

它現在是一隻會吃人的猛獸!

招惹了它,可沒好果子!

特別是雲中郡現在的郡尉,漢朝皇帝的那個親戚,可是好戰的很!

休屠王,一點都不想看到漢朝的騎兵,到自己家裡來旅遊。

那可不好笑!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休屠王曾經站錯了隊伍,所以部族的力量大打折扣,族中的年輕青壯,都被作爲懲罰,調到了王庭,充實單于的萬騎。

剩下的三瓜兩棗,根本經不起對面那些如狼似虎的漢軍蹂躪。

另外,休屠王最近跟漢朝人做生意,賺了不少錢。

特別是茶葉和奶酪這兩個大宗商品,讓他賺的盤滿鉢滿,並不希望看到因爲戰爭導致貿易斷絕。

與之類似,昆邪王也說道:“大單于,奴才也覺得,漢朝還是不要招惹的好,過去,老上大單于在的時候就說過:南方的漢朝,若是恭敬的遵從和親條約,就不要去鞭打他們!現在,漢朝對我大匈奴還算恭敬!更何況,烏孫****的事情。只是鮮卑王的一面之詞!”

昆邪王侃侃而談的道:“請單于明鑑,那鮮卑****,前年被大單于懲罰,殺了他們的首領。難保鮮卑人不是在故意挑撥,以此離間漢匈,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陰險目的!”

昆邪王的話,立刻就引發了其他在漢匈和平中收益的一些部族首領的符合。

也引起了一些攣鞮氏王族的讚歎。

攣鞮氏的一個長者也道:“大單于不能不考慮鮮卑奴的問題!”

對匈奴來說,它會永遠警惕着烏恆和鮮卑這兩個部族。

不爲什麼。就因爲他們是東胡人的後代。

是這個草原上過去的霸主。

現在,他們是衰落了。

但誰知道,什麼時候,他們又會死灰復燃?

草原上從來不缺乏這樣的奇蹟。

就連匈奴,不也在冒頓大單于的統帥下,復興了起來,重新奪回了霸主的地位嗎?

對攣鞮氏而言,東胡和月氏的問題,遠比漢朝的威脅更大。

畢竟,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漢朝是農耕,匈奴是遊牧。

彼此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生活的環境,更是水火不容。

不大可能出現農耕的漢朝,統治草原,或者遊牧的匈奴,能佔領中國這樣的事情。

反倒是,過去的那些敵人,月氏還有東胡。一旦死灰復燃,匈奴的霸權,就要遭遇挑戰。

這就是爲什麼,現在。匈奴國內的部族,都支持軍臣西進的原因。

找到月氏,撕碎他們,防止他們回來報仇。

這纔是匈奴的根本國策!

當然,要是南邊的漢朝懦弱不堪,戰鬥力不足五。

這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可惜。事情不是這樣的。

當然,有親漢的,自然也有仇漢的。

折蘭王跟白羊王,從來都是仇漢派的中堅骨幹。

這兩個部族對漢朝的仇恨,在匈奴內部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因爲過去幾十年,這兩個部族,就一直是匈奴南侵的主力,自然,有很多的部衆死在了長城之內。

久而久之,折蘭與白羊,自然就恨上了漢朝。

到今天,恨漢朝,是每一個折蘭或者白羊首領必須要做的事情。

在白羊部落,甚至有種說法:天神降下白羊,曉瑜白羊人兩件事情:第一,敬畏神明,第二,恨漢人。

無論白羊王是怎麼想的,他想要坐穩白羊王的位置,就得表現的很恨漢人。

所以,白羊王馬上就挑起來道:“休屠王!你這個懦夫,簡直不配爲匈奴人!”

“我大匈奴何時怕過南方的漢朝人!”他挺着胸膛,大大咧咧的道:“請大單于鳴鏑吧,白羊部族上下兩萬七千勇士,永遠忠誠大單于,願爲大匈奴死戰到底!”

折蘭王也道:“折蘭部族在此聽令,請單于鳴鏑!”

而休屠王跟昆邪王以及其他收益於漢朝貿易或者西部的那些不想去長城的部族,自然不肯被白羊王跟折蘭王這樣羞辱。

也立刻跳起來反駁。

一時間,整個王帳,烏煙瘴氣,你推我搡,甚至有些貴族吵到激烈處,乾脆就拔出身上佩戴的小刀,丟到對方面前。

直接就要約戰,進行神聖的決鬥。

這樣的情況,看得軍臣眉頭緊皺。

但卻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這些部族的首領,每一個都是匈奴的重要組成部分。

匈奴帝國也是有賴於各個部族對單于庭的服從,才得以建立。

換句話說,其實,單于也很難對下面的部族首領,實行嚴格的約束。

自行其是和獨走的部族,多如牛毛。

錯非是這幾十年,漢朝在歷次大戰裡,證明自己不好惹。

這些人肯定早就拋開單于庭自己單幹了。

就像現在西方的部族,常常有事沒事,就去搶西域一樣。

“都別吵了!”最終,軍臣忍無可忍,用力的一拍案几,才讓這些傢伙勉強安靜下來,但,彼此之間,卻都是眼睛鼻孔裡噴着火。

“從冒頓大單于開始,我大匈奴就是靠着團結。才能擊敗東胡、月氏,震懾漢朝!”軍臣動了真火,說道:“你們這樣吵吵嚷嚷,還有什麼團結?”

“請大單于贖罪!”滿帳的貴族紛紛跪下來。向軍臣認錯。

在目前,單于的威信,還是至高無上的。

尤其是軍臣跳了一回大神後,他的地位,更是無人可及。

許多部族的牧民。更是篤信了軍臣的神聖。

在牧民和下層的奴隸心裡,他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漢朝那邊有神皇,我大匈奴當然會有神單于。

所以,面對軍臣,各個部族的首領,現在已經是十分敬畏了。

甚至還有人真的相信,軍臣有神明的幫助。

這是由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懷引發的信任。

不然,若單單隻有漢朝皇帝是神,而匈奴單于是人。

這遊戲還要不要玩了?

以後面對漢朝,匈奴人乾脆跪下來得了!

“好了。都起來吧!”軍臣看到這樣的情況,心裡面稍微舒服了一下。

但,是否對馬邑下手,軍臣其實還是搖擺不定的。

馬邑確實很肥美。

但馬邑背後的漢朝,卻不好惹!

當初,朝鮮的衛家,只是殺了幾十個漢朝****,就被殺全家了。

漢朝小皇帝要是發起飆來,學他的祖父,披甲上陣。要御駕親征。

這漢匈大戰必然爆發!

更麻煩的是,現在,漢朝可沒有一個濟北王,再去將那個皇帝拉回去。

而且。在軍臣心裡,對漢朝的那個神神叨叨的小皇帝,也是很敬畏的。

軍臣在自己知道自己是假神的情況下,雖然會懷疑,對面的漢朝皇帝也在裝神弄鬼。

但問題是,對方是證明自己神聖性的。

在這個前提。軍臣不得不從最壞的情況來考慮這個問題。

萬一,對方是真的神明下凡,洞徹萬里,能知過去未來。

在馬邑給自己挖個大坑。

這可如何是好!

軍臣可不會忘記,當年,漢朝的大將夏侯嬰是怎麼從冒頓單于嘴裡,生生的搶走馬邑的。

平城之戰後,夏侯嬰馬不停蹄,領兵繼續北上,擊垮了韓王信的部隊,直取馬邑,並且在馬邑附近,擺出一副再來一次平城的架勢。

嚇得冒頓趕緊撤出長城。

平城那種規模的大眼瞪小眼,對匈奴人的傷害,也是極大的。

白登山上的漢軍,固然被凍傷了三成,無數人截肢。

匈奴人又能好到哪裡去?

而且,馬邑附近的地形,也非常適合漢軍步兵埋伏。

哪怕是十萬匈奴騎兵過去,也可能被二三十萬的漢軍包了餃子。

一旦漢朝皇帝提前預知了匈奴動向,以漢朝的能耐,別說二三十萬的兵力,五六十萬的大軍,也能調動!

況且,現在漢朝今非昔比。

至少十五萬的騎兵,足以在關鍵時刻,讓匈奴軍隊,有去無回!

可若是去打馬邑,不給漢朝一點懲戒。

不止下面的人,會懷疑他這個單于是個懦夫。

就是軍臣自己,心裡頭念頭也不會通達。

任何一個帝國,在看到了自己遇到挑戰者和競爭者時,他們做出的反應,幾乎都是一致的:拍死對面那個跳起來的渣渣。

軍臣雖然不像他父親老上,有着清晰的大局觀和縝密的戰略意識。

但作爲一個合格線之上的匈奴單于,他很清楚,要守住匈奴霸權,就要打壓下南邊漢朝的氣焰。

一時間,兩種完全截然相反的念頭,在軍臣心裡來回的反覆。

一會兒,軍臣是想要馬上就下令,調動軍隊,去懲戒漢朝。

一會兒,他又擔心,惹惱了長安,導致漢匈爆發全面戰爭。

而一旦爆發全面戰爭,無論失敗,以今時今日的漢朝實力和騎兵規模,都可能會把戰火,燒到草原上。

一旦草原上來了漢朝人,哪怕最後將他們趕回長城內。

匈奴的霸權,都會不可避免的衰落。

軍臣可沒有忘記,當年蒙恬統帥的秦軍,是怎麼吊打的匈奴。

正躊躇不定之時,帳外忽然傳來了軍臣的親信心腹左大將呼衍當屠的聲音。

“大單于!”呼衍當屠在帳外報告道:“去漢朝出使的使團,傳回急報:漢朝皇帝同意向我國出售武器,並且許諾明年,讓閼氏回國省親!”

這個消息,成爲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軍臣下定了決心。

他看向折蘭王、白羊王還有婁煩王,下令道:“折蘭與白羊部族,馬上動身,南下陰山,與婁煩王匯合,休屠和昆邪兩部,負責監視東胡王,不可讓他知道折蘭與白羊兩部已經南下的消息!”

“右賢王,你從本部,抽調一個萬騎,先期潛伏到馬邑城前兩百里,做好偵查和遮蔽戰場的準備!”

兩國交戰,第一個要點,就是切斷敵人的情報來源。

漢朝,在馬邑城之前,佈置了許多的哨所,這些哨所,必須一個個的慢慢拔掉,還不能顯露意外。

不過,這倒並不困難,只要摸準了漢朝哨卡的補給和巡邏的警戒騎兵的巡邏規律,就能成功的瞞住漢朝的耳目,讓他們在戰役發起前,依然懵懂無知。

尹稚斜若連這個都做不好,那軍臣也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一個連拔掉哨所的任務都完不成的人,有什麼資格,得到其他人的認可,有成爲單于的潛質?

而,軍臣特別讓尹稚斜負責此事,當然也是不懷好意。

等馬邑之戰結束。

若匈奴吃虧或者戰敗,那就是尹稚斜辦事不力,以至於走漏風聲,害的大匈奴戰敗,其罪當死!

若匈奴得勝,佔了便宜,其實尹稚斜也會悲劇。

到時候,軍臣會把責任丟給尹稚斜,告訴漢朝君臣——都是尹稚斜這個混蛋自作主張,本單于完全不知道啊,現在,本單于已經懲罰他,讓他去西邊,攻打大宛了,所以呢,漢匈兩國還是坐下來談怎麼收場吧。

既然得勝,主動權自然在匈奴這邊。

漢朝人就算再憤怒,也要考慮一下,一旦爆發全面戰爭,整個北方的生活生產,都要廢棄的可能。

而且,就算開戰,也不一定能撈到好處。

到時候,再給漢朝小皇帝一個臺階。

在軍臣想來,對方應該不會惱羞成怒,做出傷人傷己的事情。

甚至,還可以藉此機會,戳破漢朝皇帝編造的神聖謊言,引發其國內的內訌甚至混亂。

那樣,對匈奴來說,是再美妙不過的結局了。

至於爲什麼軍臣會忽然下定了決心?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

在所有的遊牧民族的首領看來——你對他示好,其實,等於承認了自己的軟弱和可欺。

得寸進尺,甚至得隴望蜀。

這是遊牧民族的天性。

很多時候,中原王朝,一個勁的跪舔,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卻越發肆無忌憚,越發的逼迫,就是因此。

反倒是你擺出一副勞資跟你拼了的架勢。

這些欺軟怕硬的傢伙,反而會變得很好說話。(~^~)

PS:

12000字收工,求點月票~

跟前面的差距越來越大了!

請求票票支援,這幾天,我大概要存點稿子,所以可能只會保底==

因爲18號跟28號,貌似可以一拼戰力榜,旁的爭不了,200塊我想我應該可以嘗試嘗試

第661節 背景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209節 調查(3)第356節 緣由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326節 怎麼辦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114節 高廟事變(1)第397節 津關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654節 梟雄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1564節 以夷制夷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650節 嘗試(2)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1391節 畫大餅 1 除夕快樂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96節 趙胡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1415節 變遷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642節 廟算(4)第1131節 洗腦第1284節 這界貴族不行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1506節 遊說(1)第467節 家宴(1)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17節 暴怒的天子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964節 省親(1)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73節 袁盎第1592節 統治(2)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1172節 膽戰心驚第852節 影響(2)第五百五十一節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37節 收心第1407節 裁決(1)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408節 考舉(1)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598節 獎懲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717節 無題第71節 早朝(完)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58節 卑鄙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177節 應變第142節 野望第1066節 屠殺(完)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1395節 談判(2)第57節 證據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382節 殖民(2)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675節 神蹟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573節 戰和(2)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32節 殿問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553節 繡衣衛改革(1)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81節 求情第721節 原委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363節 劇變(1)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652節 誘導(2)第345節 兄弟們(1)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449節 土化肥第215節 漢鼎!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1516節 緣由第986節 動員(1)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
第661節 背景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209節 調查(3)第356節 緣由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326節 怎麼辦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114節 高廟事變(1)第397節 津關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654節 梟雄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1564節 以夷制夷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650節 嘗試(2)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1391節 畫大餅 1 除夕快樂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96節 趙胡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1415節 變遷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642節 廟算(4)第1131節 洗腦第1284節 這界貴族不行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1506節 遊說(1)第467節 家宴(1)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17節 暴怒的天子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964節 省親(1)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73節 袁盎第1592節 統治(2)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1172節 膽戰心驚第852節 影響(2)第五百五十一節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37節 收心第1407節 裁決(1)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408節 考舉(1)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598節 獎懲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717節 無題第71節 早朝(完)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58節 卑鄙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177節 應變第142節 野望第1066節 屠殺(完)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1395節 談判(2)第57節 證據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382節 殖民(2)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675節 神蹟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573節 戰和(2)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32節 殿問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553節 繡衣衛改革(1)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81節 求情第721節 原委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363節 劇變(1)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652節 誘導(2)第345節 兄弟們(1)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449節 土化肥第215節 漢鼎!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1516節 緣由第986節 動員(1)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