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節 畫大餅 1 除夕快樂

“丞相深明大義,朕心甚慰!”劉徹感嘆了一聲,在這個世界上,君臣和、將相和,總是艱難的事情。

而他與周亞夫的合作,君臣之間雖然一路磕磕碰碰,甚至鬧過矛盾,但終究,兩個人都清楚,對方不是那種會因爲私利而敗壞國事之人。

所以,最終,總會有一個人妥協、讓步。

帝國的朝堂,長久以來,能夠穩定,周亞夫的作用,功不可沒。

劉徹甚至都有些捨不得周亞夫致仕了。

但,制度既然已經建立,就應該遵守!

劉徹不會因爲私人感情而去破壞自己的制度,那與自己給自己掘墓沒有差別。

“陛下打算怎麼做?”周亞夫卻是目光灼灼的問道,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參與這場豪賭了。

劉徹微微一笑,道:“丞相請去屏風之後稍等就可以了……”

“諾……”周亞夫點點頭,笑着站起身來。

他忽然想起了七年前的那個下午,先帝命他藏入屏風之後,觀察今上……

歷史彷彿走了一個輪迴,七年之後,今上又命他藏入屏風後靜觀其變。

………

周亞夫藏好沒多久,一位貴婦就蹬蹬蹬的闖入了這清涼殿之中,好幾個侍從和宦官怎麼攔都攔不住。

劉徹擡眼一看,就揮揮手道:“你們都退下去吧……”

“諾……”侍從和宦官們連忙自動自覺的退到兩側,人人心裡長舒一口氣,感覺從鬼門關前走了一次!

因爲,這位貴婦的來頭,實在太大了!

太宗孝文皇帝的嫡長女、太皇太后的心肝小棉襖、大漢帝國太長公主、當朝皇后生母、天子岳母……

如此多的頭銜,都基於她身上。

使得她成爲了這座長安城之中最尊貴的女性之一。

基本上,除了東宮太皇太后和薄太后,再沒有女性能比她更有權勢了!

劉徹站起身來,笑着道:“姑姑這是怎麼了?如此動怒………”一邊說着,劉徹就吩咐着自己身邊的宦官:“還不快給太長公主備座?”

“哼!”館陶卻是氣呼呼的提着裙子,說道:“皇帝,今兒個,你得給我一個說法……”

劉徹看着館陶,當然知道,她所爲何來?

但,他卻偏偏揣着明白裝糊塗,等館陶坐下來後,驚訝的問道:“姑姑要朕給一個怎樣的說法呢?”語氣卻悄然間加了些寒意。

館陶卻是氣呼呼的道:“皇帝,姑姑聽說,皇帝要重建長安九市?是不是有這個事情?”

“嗯,確有此事!”劉徹點點頭,不動聲色的答道。

“那爲何姑姑要買幾個商鋪,少府那邊竟然不賣?”館陶盛怒的問道:“這少府卿是不是不想做了?”

此時此刻,帝國的太長公主,纔是那位霸道的館陶主。

“少府卿是奉朕的命令行事的……”劉徹淡淡的說道:“姑姑以爲,朕做的是對,還是錯?”

這一句話,立刻就將館陶的所有語言全部堵在嘴裡。

“姑姑……”劉徹站起身來,道:“您是朕的長輩,是社稷的太長公主……貿然插手商賈之事,恐怕,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九泉之下,將毫無顏面,朕也將愧對天下,愧對祖宗……”

“皇帝……”館陶聞言,想要反駁,但臨到頭來,卻說不出任何話語。

確實,她是這個長安城,甚至是全天下最有權勢,最爲尊貴的女性之一。

但……

現在在她面前的是大漢天子!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口含天憲,操生殺之大權的天子!

而劉氏天子,每一代都有殺自己的親戚的傳統!

太宗殺弟、殺舅,先帝殺吳王、楚王。

而眼前這個女婿,更是殺了四位堂叔,囚禁了一個,廢黜了一個。

傳聞之中,甚至前不久燕王劉定國之死,也與他脫不開干係。

而館陶,卻只是一個女人。

而且,還是一個權勢和富貴全部都來自他人的女人。

在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屬於眼前的這個男人所給與的。

不客氣的說,若女婿不再親近和寵溺皇后,她這個所謂的太長公主與她的那些妹妹恐怕沒有什麼區別。

撐死了也就不過是一個可以在家裡欺負欺負老公的公主罷了。

哪來今天的風光?

毫無疑問,館陶是一個聰明人。

而且是一個沒有節操的聰明女人!

先帝在位時,她就可以不顧體統的幫着拉皮條,上貢歌姬、美女,以討皇帝弟弟的歡心。

而在歷史上,在她晚年,爲了討得武帝一笑。

這位太長公主,拖着六十歲的高齡,親自下廚,穿着廚娘的服裝給武帝做飯。

甚至,爲了讓武帝高興,將自己的宅子也送給武帝當行宮。

可謂是毫無底線!

這幾年,劉徹沒有怎麼去管館陶。

但這並不意味着,劉徹就沒有打擊和約束過她。

不然,館陶怎麼會這麼乖?

館陶雖然不是聰明的女人,但她卻是一個合格的政客,她一看劉徹臉色不對,立刻就將自己的怒氣和不滿拋到了九霄雲外,連忙道:“既然是皇帝的意思,皇帝怎麼不早說……”

她嘻嘻笑着,略微尷尬的自己給自己找臺階:“姑姑這也不是因爲想要賺點錢,補貼家用嘛……”

館陶這一輩子,有兩個事情,始終是她孜孜以求,貪婪的想要拼命擭取的東西。

一個是錢,爲了賺錢,她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當年,在這個長安城甚至在整個天下官場,人人皆知,館陶長公主的招牌,那是黃金做的。

收了錢,肯定辦事,童叟無欺!

兩年前,館陶再也做不得這種生意了。

因爲劉徹斬斷了她所有可能操作朝政和人事的觸角。

東宮方面也退政清修,不再爲她提供力量。

這讓她真是難受的緊。

正是因此,此番,長安九市重建計劃一出,她就上跳下躥,想要佔地盤。

而比起錢,毫無疑問,館陶更重視權勢。

這與她的童年和少年經歷有關!

當初,在代國時期,她曾飽嘗了窮苦、拮据和無權無勢的痛苦。

正因爲,吃過了苦頭,所以,當她擁有了權勢和財富後纔會如此拼命的想要抓住。

“姑姑缺錢?”劉徹彷彿聽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話!

“朕記得,太宗皇帝在世時,歲歲賜金,臨終遺詔,更賜黃金三千金、錢兩千萬、布帛一千匹……”劉徹掰着手指頭給館陶算起了賬。

毫無疑問,劉徹的祖父是極爲寵溺和疼愛自己的這個嫡長女的。

各種賞賜,從來都沒有斷絕過。

臨終之時,這位天子更是將自己平日裡積攢下來的大部分財產給了自己的長女。

可惜啊……

館陶用錢,那是從來不知道節制的。

以劉徹所知,太宗所賜的財富,早在劉徹登基前就已經被她花光了。

僅僅是一個長門園,據說造價就已經超過了兩千萬!

但,館陶天生命好,太宗駕崩後,竇太后對她的寵溺遠勝太宗。

加之先帝也很親近自己的姐姐。

樑王也需要姐姐給他在長安活動、說話。

天下官僚更需要長公主殿下美言……

“先帝時,朕聽說,姑姑歲入黃金數千金,錢數千萬,布帛、莊園無算……”望着館陶,劉徹輕聲說道:“而朕即位後,每歲賞賜及給付,從來都不曾虧待……陳須、陳嬌,歲貢姑姑人蔘千珠、珍珠百串、黃金千金、皮毛無數,龍延香以石計……”

劉徹輕聲嘆息着,看着自己的丈母孃:“這樣姑姑都還缺錢……那朕就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誰是有錢的了……”

根據繡衣衛的推測和報告,館陶的黃金存量很可能在四萬到五萬金之間。

這即使在現在,也是一個誇張的數字。

要知道,劉徹的內庫黃金儲量,用了六年時間,到處坑蒙拐騙,想盡辦法搜刮黃金。

但迄今爲止,黃金儲量也不過三十餘萬金(本來已經超過了五十萬,但是,劉徹這些年支出了不少,兼之,還拿了差不多十萬金來鑄造金五銖)。

當然了,漢室如今能有這麼多黃金,安東的淘金潮是功不可沒的。

自元德四年開始,安東的黃金產量就達到了五萬金每年!

這還是明面上的交易,私底下流向各地的黃金數量還有很多。

如此大規模的黃金涌入市場,卻沒有造成任何波動。

因爲,大量的黃金,最終都進入了劉徹的內庫或者列侯貴族諸侯王們的地窖。

儘管現在,少府保守估計,天下黃金總儲量很可能高達一百五十萬金。

但在市面上,流通的黃金,算上五銖金,最多也不過十來萬金。

而這些不在流通中的黃金,不是躺在地窖裡發黴,就是準備鑄成冥器,作爲陪葬品了。

大漢帝國,每年在陪葬品上的黃金消耗,超過了十萬金!

譬如,不久前燕王劉定國薨。

他的陪葬品之中,就有着金餅一千個,其他金器超過三百件,總額超過了三千金。

而他的財富,只是漢家諸侯王裡倒數的。

像樑王劉武,一旦有朝一日他去世,陪葬的黃金和金器價值很可能超過五萬金之多!

而列侯們也不遑多讓。

安東涌入的黃金,正在不斷推高列侯們的喪葬奢侈水平。

不久前,朝陽候去世,陪葬黃金價值超過兩千金!而朝陽候家族的食邑不過千戶……

在數年前,北平文侯張蒼去世,陪葬黃金不過一千金而已。

哪怕是劉徹所敬重的故安文候申屠嘉,他的陪葬黃金也不過一千五百金而已。

諸侯王列侯如此,民間就更不用說了。

豪強、地主、士大夫競相攀比。

倘若誰家主人去世,陪葬品裡黃金不夠多,就會被人笑話!

其子孫甚至會被指責爲‘不孝’。

厚葬破家,漸漸越演越烈。

劉徹有心改革,卻找不到好辦法。

畢竟,漢室的傳統就是‘侍死如奉生’。

人活着的時候是怎樣的生活,死後也要同樣。

哪怕是劉徹的祖父和父親都帶頭薄葬,陪葬品不放金銀,只用陶瓷,也根本無法制止世人的看法。

沒有辦法,劉徹只能儘量的從民間回收黃金。

此番長安城的改造和九市的運作,就是一種努力,一種嘗試。

至少,先將民間的那些黃金從地窖裡搬到國庫裡再說。

而館陶的黃金,劉徹已經覬覦很久很久了。

但,館陶不知道此事,她聽着皇帝女婿的話,身子都有些顫抖。

對一個財迷來說,最恐怖的事情,莫過於別人知道了你的根底——特別是這個人有能力將錢從你口袋裡拿走的時候。

她連忙搖頭說道:“皇帝說笑了,姑姑哪來這麼多錢?”

“呵呵……”劉徹搖搖頭。

館陶這個人,有時候精明的過頭,但有時候卻有蠢的可怕!

事實上,想要弄清楚館陶有多少黃金?很簡單!

數一數館陶的宅邸裡有幾個金窖就行了!

這又不是很難!更何況,館陶家裡,早就被繡衣衛滲透成篩子了!

劉徹甚至都能知道,館陶每天去那個地窖待了多久!

“好吧……”劉徹砸吧了一下嘴巴:“既然姑姑沒有這麼多錢,那麼,朕就不勉強了……朕去找樑王和江都王商議一下長安九市的皇室商鋪吧……”

“皇室商鋪?”館陶聞言,跟屁股着火了一樣跳了起來。

“嗯……”劉徹點點頭,道:“朕打算從少府之中,將鹽鐵衙門以及鑄錢衙門剝離,成立一個由皇室、外戚、列侯共同控股的機構來運作相關的商鋪和產業……本來朕還打算找姑姑來合股,如今,姑姑既然沒有這麼多錢,朕就先去找樑王和江都王商議拉!”

這話一出,不止是館陶,屏風後的周亞夫都差點要跳起來了。

好在,周亞夫知道,劉徹不會這樣毛躁,兼之,事情還沒有搞明白,他勉強忍住了。

但館陶的全部心思卻都被鹽鐵衙門和鑄錢衙門給吸引走了。

天下人都知道,當今天子靠着鹽鐵之利和鑄錢之得,富得都可以給關中百姓發福利,用內庫的財富來與匈奴作戰。

由此可知,這鹽鐵和鑄錢的利潤究竟有多大?

“皇帝……”館陶猛地吞了吞口水,問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快給姑姑說說看……”

劉徹呵呵一笑,他早就知道,館陶一定會咬鉤的!

因爲她貪婪!

第84節 籌劃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455節 坑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75節 爲政第1478節 京兆尹第606節 決斷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100節 網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510節 綠茶婊第21節 招攬人才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1425節 使團(2)第1128節 波瀾(2)第96節 各家有各家的難處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52節 難題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640節 廟算(2)第1137節 朝覲者第1403節 繼任者第53節 條候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168節 藝術(2)第494節 油脂第1070節 血戰(1)第1506節 遊說(1)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856節 撫卹(1)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439節 收買(4)第566節 風暴(2)第404節 無題第1260節 動員(2)第1180節 講道理(1)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169節 祥瑞(2)第579節 夢兆(2)第591節 新世界(7)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395節 無題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567節 風暴(3)第382節 殖民(2)第1419節 鹿鳴宴(2)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428節 在大夏(2)第523節 金山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794節 動員(1)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1174節 矯正(1)第1128節 波瀾(2)第1300節 戰略判斷第728節 佈置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382節 殖民(2)第1117節 腦洞(1)第1138節 紈絝子的蛻變第334節 滅亡(2)第3節 薄皇后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1144節 經濟(1)第1030節 日蝕第1598節 獎懲第1517節 煩擾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40節 考舉?科舉?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76節 黑心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1425節 使團(2)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648節 殺放囚(2)第271節 反應第877節 安排第1036節 出塞(1)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
第84節 籌劃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455節 坑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75節 爲政第1478節 京兆尹第606節 決斷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100節 網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510節 綠茶婊第21節 招攬人才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1425節 使團(2)第1128節 波瀾(2)第96節 各家有各家的難處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52節 難題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640節 廟算(2)第1137節 朝覲者第1403節 繼任者第53節 條候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168節 藝術(2)第494節 油脂第1070節 血戰(1)第1506節 遊說(1)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856節 撫卹(1)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439節 收買(4)第566節 風暴(2)第404節 無題第1260節 動員(2)第1180節 講道理(1)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169節 祥瑞(2)第579節 夢兆(2)第591節 新世界(7)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395節 無題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567節 風暴(3)第382節 殖民(2)第1419節 鹿鳴宴(2)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428節 在大夏(2)第523節 金山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794節 動員(1)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1174節 矯正(1)第1128節 波瀾(2)第1300節 戰略判斷第728節 佈置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382節 殖民(2)第1117節 腦洞(1)第1138節 紈絝子的蛻變第334節 滅亡(2)第3節 薄皇后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1144節 經濟(1)第1030節 日蝕第1598節 獎懲第1517節 煩擾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40節 考舉?科舉?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76節 黑心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1425節 使團(2)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648節 殺放囚(2)第271節 反應第877節 安排第1036節 出塞(1)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