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節 背景

劉徹第一次見到公孫弘的時候,也是眼前一亮。

雖然早知道,公孫弘是個老帥哥。

但帥到這種沒朋友的地步,劉徹也是暗暗咂舌。

公孫弘身高大約接近190cm,以此時的說法是八尺有餘,體格頗爲健碩,下巴留着齊人最普遍的髯須,這種髯須,以長而密著稱。

這是一種很方便裝逼的鬍鬚形狀。

在齊地,常常能看到,士子們一摸下巴的髯須,長嘆一聲,然後悲天憫人或者指點江山什麼的。

不單單齊地的儒生愛這麼玩,便是縱橫家和法家甚至墨者,都是如此。

至於他的臉……

劉徹只想說,他沒去當明星或者小白臉,真是個損失!

公孫弘的容貌,極爲符合當下的審美觀。

棱角分明且剛毅十足,讓人看了,非常舒服。

“難怪史記說他‘恢奇多聞’漢書甚至用形容女人的‘容貌甚麗’來描述了……”劉徹在心裡吐槽了一聲。

好在劉徹並不是準基建團的小豬,所以,男人的容貌俊醜在他這裡並不加分。

低頭看了看繡衣衛和御史們奏報上來的有關公孫弘的背景調查——這也是漢室政府的慣例了,任何一個新臣子在入覲天子前,都會有人去將他的祖宗八代的背景給挖出來,免得有些‘餘孽’譬如什麼項藉英布一類的同情者的後代混進了漢家朝廷中。

汲黯現在的小弟鄭當時的父祖就是被這個背景調查給擋在仕途之外幾十年,到了他這一代,才經過劉徹特批,報當時在位的皇帝老爹批准,纔將他和他的家族從哪個劉氏黑名單裡解禁。

除此之外,這個背景調查,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皇帝,更好的瞭解他即將召見的這個官員的過去現在。

所以,劉徹手上的這份有關公孫弘的背景調查。比史書上記載的那幾十個字長多了。

繡衣衛的探子,甚至將公孫弘他爹當年的一些事情也給挖了出來。

至於公孫弘?

連他小時候調皮搗蛋,燒了鄰居家的秸稈的事情也沒漏掉。

看完公孫弘的檔案,劉徹也不得不在心裡感慨一聲:“這就是玄幻小說裡的豬腳啊……嘖嘖……退婚流……”

檔案上寫的很明白:公孫弘。字季,薛人,父故薛獄吏,年十七襲父職爲獄吏,三年。有罪,免。先,弘父在世,公孫氏與薛張氏交好,約爲兒女親家,及父死,弘有罪去職,張氏遂以弘浪蕩,不如其父,退還婚書。弘深以爲恥,乃東奔臨淄經商,不遂,家產盡失,乃牧豬海上……

劉徹終於明白,公孫弘爲何能這麼厲害了。

退婚流的豬腳,豈能不厲害?

你還別說,在漢室,被人退婚或者甩掉,只要撿起書本。基本上最終能出人頭地。

譬如朱買臣,四十歲前,還被人嘲笑是書呆子,老婆都受不了跟人跑了。

最終卻逆襲成功。還衣錦還鄉,回家顯擺了好幾年。

又若主父偃,功成名就後,拿出五百金,擺在自己家院子裡,啪啪啪的抽那些過去看不起他。羞辱他和鄙視他的渣渣們的臉,打的他們雙臉紅腫,好不爽快。

但與朱買臣跟主父偃不同,劉徹並未聽說過,歷史上公孫弘發達了,就回去報復的傳聞。

反倒是此人在建元元年,從長安迴歸老家後,宅在老師家裡讀書,一直到元光元年,再次被舉出仕,修煉出了降龍十八掌,從此獨步朝堂。

不過,也可能跟他的仇家已經死光光了有關。

畢竟,即使是現在,公孫弘也已經四十多歲了。

當初那個退婚的女主,現在估計都當奶奶了。

而且公孫弘混的也不差。

他現在的妻子是其老師胡毋生的好友,齊國大戶王氏之女,年方十六,重點是——三年前成婚。

只是八卦的信息在劉徹眼裡只是一掃而過。

劉徹比較感興趣的是,根據繡衣衛調查,公孫弘在拜在胡毋生門下學習《春秋》之前,根據可靠情報報告,他在北海邊放豬的時候,曾經自學了《呂氏春秋》和《屍子》。

這些可都是雜家的著作。

而其在虎賁衛屯墾團的表現也證明了,他,公孫弘,不是一個典型的儒生。

恰恰相反,動手能力非常強。

根據虎賁衛報告,他在屯墾團裡,居然還有閒情雅緻,教導移民養豬,並且寫了一個有關養豬的技術指導類的條例。

而結果是,虎賁衛屯墾團裡,養了兩百多隻小豬仔,而且,長的都挺不錯的,明年就能殺了吃肉。

另外,在指導耕作方面,公孫弘並未墨守成規,而是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土地、氣候和環境,重新調整了耕作方式,他甚至打過報告給上級,請求在當地試驗種植水稻,原因是他發現,當地水利資源豐富,能開墾出不少水田……

劉徹放下報告,看向跪在自己面前的公孫弘,故意問道:“朕聽說卿曾經自學過呂氏春秋和屍子?”

公孫弘心裡咯噔一聲,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

當年雜家的口號是要兼儒墨,併名法,無所不貫通。

換句話說,人家要將諸子百家的學說統一起來,爲自己服務。

但天子既然問起來,他就必須誠實回答,否則,欺君之罪的帽子壓下來,輕則死全家,重則連累師門。

於是,公孫弘只好硬着頭皮答道:“是的,陛下!”

“那愛卿何以又修《公羊》?卿莫非以爲,呂子不如孔子?”劉徹接着問道。

這個問題就誅心了。

要換了幾百年後,儒生當然可以理直氣壯的對皇帝說:聖人之學,舉世無雙,天下第一。

但現在,哪怕是最激進的儒生也不敢喊這個口號。

Www⊕тт kan⊕C○

不然頭上的法家跟黃老派就要跳腳了。

沒辦法,公孫弘只好委婉的道:“回稟陛下,並非如此,臣先學呂子,但因無人指教,故無有所成,幸得老師垂簾,不以臣卑鄙,授臣以《春秋》,臣方纔知文學之意,明禮儀尊卑,知上下長幼!”

這個回答,無疑就是在撇開話題了。

但劉徹其實也就是隨便問問。

所以也就由他唬弄過去了。

畢竟,在這個時間點上,其實很多後來的儒家出生的大臣,現在壓根不是儒生。

他們之所以變成儒生,無法就是皇帝喜歡,自己需要罷了。

說到底,有什麼樣皇帝,就必然有什麼樣的臣子。。

ps:??昨天晚上在火車一宿沒睡,現在腦子都昏昏沉沉的,昨天跟今天的欠債,明後兩天補上~

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293節 挖坑(2)第595節 抉擇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569節 人心(1)第1022節 替死鬼(1)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342節 背鍋俠(2)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880節 設計(1)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1282節 可怕的‘神騎’第1253節 戰略(1)第1596節 戰起(3)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610節 胸甲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505節 種子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662節 以法飾儒?第141節 主父偃的決心第193節 陽陵第207節 調查(1)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373節 科技樹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1338節 龍!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307節 神器(2)第334節 滅亡(2)第586節 新世界(2)第1116節 培育第318節 吩咐第996節 廟算(2)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1023節 替死鬼(2)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1046節 戰河陰之強敵(1)第1180節 講道理(1)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1208節 新法家(1)第1583節 敲竹槓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583節 漢越一體化計劃(1)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360節 微服(3)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568節 災難!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1129節 撫慰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1569節 攪局者第593節 貪婪第1318節 運動戰(2)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986節 動員(1)第728節 佈置第1055節 糾纏(1)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813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1)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455節 坑第581節 爲難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13節 橄欖枝第975節 陌刀威武(3)
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293節 挖坑(2)第595節 抉擇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569節 人心(1)第1022節 替死鬼(1)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342節 背鍋俠(2)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880節 設計(1)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1282節 可怕的‘神騎’第1253節 戰略(1)第1596節 戰起(3)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610節 胸甲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505節 種子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662節 以法飾儒?第141節 主父偃的決心第193節 陽陵第207節 調查(1)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373節 科技樹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1338節 龍!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307節 神器(2)第334節 滅亡(2)第586節 新世界(2)第1116節 培育第318節 吩咐第996節 廟算(2)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1023節 替死鬼(2)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1046節 戰河陰之強敵(1)第1180節 講道理(1)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1208節 新法家(1)第1583節 敲竹槓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583節 漢越一體化計劃(1)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360節 微服(3)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568節 災難!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1129節 撫慰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1569節 攪局者第593節 貪婪第1318節 運動戰(2)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986節 動員(1)第728節 佈置第1055節 糾纏(1)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813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1)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455節 坑第581節 爲難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13節 橄欖枝第975節 陌刀威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