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節 影響(2)

於是,在呼揭王且之下令,要求自己的軍隊當着漢朝使者的面,繼續殺戮時。

休屠王跟昆邪王立刻就跳了起來。

你要作死別害我們!

昆邪王甚至立刻就命令自己的軍隊靠向呼揭王的軍隊,休屠王隨後跟上。

於是,在草原上,出現了奇特的一幕。

兩支同屬匈奴,而且在一刻鐘前還並肩作戰,相互打趣的軍隊,在一刻鐘後,拔刀相向,彼此對峙。

“呼揭王!”昆邪王帶着自己的貴族們,遠遠的朝着呼揭王喊話:“撐犁孤塗的命令,你也敢違抗嗎?”

休屠王也帶着人從另外一邊壓過來:“違抗撐犁孤塗意志者,皆可殺!”

這讓呼揭王且之猶豫了起來。

最終,他將手一揮,不情不願的下令:“停止殺戮,收攏俘虜!”

………

“多謝左大將……”騎在馬上的漢軍司馬對着自己身邊的那位匈奴的左大將拱手答謝:“我回國後一定將左大將和單于的好意,報告給我國陛下!”

“使者客氣了……”呼衍當塗甕聲甕氣的說道:“漢匈友好,是貴國天子與我主單于定下的基調,可恨,尹稚斜那個賊子,假傳單于之命,襲擊貴國,我主聞訊也是異常憤怒,即使貴國不殺,我主也會將這個目無法紀的賊子處死!”

這個說法,也是目前單于庭對外宣傳的基調。

將責任推給死人,永遠沒有錯。

“不過……”呼衍當塗看着眼前的遍地屍骸與鮮血,舔了舔舌頭,問道:“貴國爲何如此關注這些東湖人呢?”

“據我所知,這些東胡人。當年背叛貴國的太祖皇帝,逃奔我國,得到冒頓大單于的收容。然而,這些賊子本性不改。不僅不感激冒頓大單于收容的恩德,反而生出反意,多次背叛我主,我主震怒,故此派呼揭王將之剷除!”呼衍當塗看着漢室奇怪的說道:“背主忘恩,三姓家奴,我匈奴人都極爲不齒,貴國自號禮儀之邦。怎麼會願意這些賊子出頭?”

漢使頓時就尷尬無比。

講道理的話,呼衍當塗的反問,非常有效。

當此之時,沒有什麼民族主義和國家認知。

在中國士大夫和貴族的傳統觀念認知之中,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纔是主流。

著名的淮陰侯報一飯之恩,就能很清楚的說明,此時,士大夫貴族們的腦子裡的善惡觀與是非觀究竟如何。

當初。韓信貧微之時,在其家鄉的亭長門下當食客。

天天在亭長家蹭飯,久而久之。亭長的妻子厭惡韓信,於是,在某天故意不給韓信準備飯食,韓信也秒懂了對方的意思,拂袖而去。

之後,無家可歸,也沒有收入的韓信,就只能靠着垂釣,有一頓沒一頓的混日子。

某天。一羣大媽來到河邊洗衣服。

其中一位,見韓信可憐。於是就給了韓信一些飯食。

韓信因此感激不盡,說道:有朝一日。我一定您的大恩。

後來,韓信功成名就,榮歸故里,尋找到當初那位贈與自己飯食的大媽,拿出了一千金,作爲報答。

這就是成語,一飯千金的來歷,與它一同誕生的,還有胯下之辱這個典故。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蹭飯,爲何大媽能得到報答,而那個亭長卻只獲得怨恨?

這就跟古典時代的中國士大夫和貴族的觀念有觀了。

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韓信最初,是以食客身份在那個亭長門下蹭飯的。

表面上看上去,韓信似乎每天都是在蹭飯,混吃等死。

但實際上,兩人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契約關係。

亭長給韓信一日三餐,而一旦有事,韓信需要拿命來報答這個亭長,甚至可能,這個亭長讓韓信去死,韓信也一定要去死。

所以,韓信蹭飯蹭的理所當然。

之後,亭長妻子斷了韓信的供應。

這就相當於解除勞動合同關係,兩人從主從附屬關係中解脫出來。

這就好比,你在某個公司上班,老闆按月給你工資,你按時打卡上班。

哪怕你每天都是坐在辦公室發呆,那也是你的權力。

誰叫老闆不給你任務呢?

而之後,老闆不給你發工資了,你當然就知道,你被開除了。

你與老闆之間,當然是兩不虧欠。

而大媽贈飯,就又不同了。

這就跟你遇到困難,流落街頭,一個好心的大媽,給你吃住,還贊助你路費。

數年之後,你因此飛黃騰達。

但凡有點良心,你自然要回去報恩。

而在此時,這樣的關係更加複雜而且更加的多變和嚴苛。

從倫理道德角度來說。

倘若韓信不報答那位大媽的贈飯之恩,那麼,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他就負有對那位大媽的義務。

這其中包括給她當奴僕的義務和爲她去死的義務。

當年殷商滅亡,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寧願活活餓死,就是這麼個道理。

將這套道德倫理觀,套到東胡王盧綰和他的兒子盧它之身上後,就變成了:盧綰背叛劉邦,投奔匈奴冒頓單于,所以,盧綰負有對冒頓忠誠和賣命的義務,並且在同時,匈奴單于擁有對盧綰與他的後代和部曲隨意處置的權力。

讓他死,他就要死,讓他生,他就要生。

別說是盧它之背叛了匈奴了,就是沒有,匈奴單于也理所應當的可以決定他與他的部族的一切。

而且,在理論上,漢室並沒有任何插手和非議這個事情的權力。

不過,什麼是帝國主義?

帝國主義就是顛倒黑白,無視規則,指鹿爲馬。睜着眼睛說瞎話,一切只爲自己。

這位漢使雖然不知道什麼是帝國主義。

但,帝國主義。並不需要去學習和練習。

只要國家強大起來,並且統治者不是慫蛋。下面的官員,自然就會懂得怎樣耍流氓。

所以,這使者也就微微尷尬了一下,然後答道:“左大將有所不知,盧逆和貴國的東胡王,雖然背棄祖宗宗廟,投奔貴國,但終究。他們也是諸夏苗裔,魏公不敢不管,不然,天子震怒,吃罪下來,我們擔當不起……”

使者的話,呼衍當塗自然是一句也不肯信的。

但如今,形勢比人強,漢朝強勢,他自然也只能笑笑。

不過。這使者的態度和雲中郡魏尚的態度,卻讓呼衍當塗和他的主子看到了一絲機會。

他們終於醒悟過來了,自己。並非全無籌碼。

至少,他們的手裡,還捏着很多過去從漢朝投奔匈奴的降臣叛將以及過去數十年從漢朝劫掠來的人口。

那些降臣叛將,或許中國的皇帝不會去管他們死活。

但那些被匈奴人劫掠來的百姓,漢朝皇帝不會管嗎?

軍臣覺得,他應該是會管的。

不然,就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子了。

而此刻,呼衍當塗心裡,更是清楚無比:漢朝皇帝連東胡人的死活。都要管一管,那些被劫掠到匈奴的漢朝百姓。他肯定會管。

而且,是必須管!

過去五十六年。匈奴從長城邊塞,劫走的漢室百姓有多少?

反正呼衍當塗是數不清楚的。

這些被匈奴人劫掠到草原上的奴隸,如今,已經被轉賣到了整個大草原。

僅僅是在單于庭,就有兩三千這樣被從漢朝劫走的人口。

有了這些人在手裡面,呼衍當塗覺得,漢匈談判,應該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結果了。

甚至,還可能從漢朝那邊敲一筆錢。

這樣想着,呼衍當塗就故意說得:“貴國陛下竟如此厚愛自己的百姓,真是讓我頗爲感動……”

“這是自然!”漢使驕傲的說道:“我主聖天子,爲天下諸夏之民父母,以作天下王,乃上帝所降之諸夏保護者!”

經過即位四年的表演和一以貫之的宣傳,如今,在長城邊塞附近,劉徹已經將自己的諸夏保護者的形象,深深的傳播到邊塞軍民的腦海和思維中。

這是一種代價輕微,但效果非常好的宣傳方法。

當百姓知道,自己的君王是自己的保護人後,那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擁護和擁戴這位君王——哪怕,他們從未見過這個君王。

正是如此,劉徹的地位,纔會變得如此穩固。

朝野內外,諸子百家,全部都要跪舔和逢迎。

甚至,不得不爲了他的喜好,而改變自己學派的某些理念和觀點。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

這樣的宣傳,固然能讓漢室獲得軍民百姓的認可和擁戴,但也給了其他敵人可趁之機。

就像現在,呼衍當塗,笑着對漢使說道:“哎呀,那請使者回去轉告貴國皇帝:我主大單于以漢匈友好爲念,願以歷年以來,自貴國所劫之數萬人口,換取貴國釋放,在馬邑城下俘虜的我國士兵……”

漢使頓時就愣住了。

甚至不知道該怎麼迴應。

他只是一個使者,身負的使命,也只是來制止匈奴人殺戮東胡王盧它之的殘部。

他並未得到更進一步的授權。

但這個問題,他卻必須回答。

不然,回去後,他就可能被無數同袍和父老鄙視。

想想看,過去五十幾年的漢匈混戰,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昆仲姊妹,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叔伯。

今天,當匈奴人提出用這些人來交換在馬邑被俘的戰俘。

使者不知道別人會怎麼想。

但他很清楚,雲中軍民的態度:一定要救回來!

他們在外面吃的苦,太多太多了。

以前,國家羸弱,使得他們被匈奴人劫掠而去,遠離故鄉,許多人甚至到死也不能迴歸故里。

如今,國家強盛了,怎麼可以繼續讓他們流落在夷狄腥羶之地,備受折磨和欺壓?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對着呼衍當塗道:“左大將,鄙人雖未獲得授權,但鄙人以自己的性命,對左大將保證:請貴主大單于,妥善照顧和保護所有我國百姓,我主聖天子,必然會感激不盡……”

呼衍當塗聞言呵呵的笑了起來。

“漢朝人啊,也並非是全無弱點嘛……”他的心裡的陰霾終於消散。

對匈奴人來說,現在最可怕的事情是:漢朝人冷酷無情的拒絕這個提議。

到那個時候,匈奴帝國就沒有任何籌碼了。

現在,呼衍當塗覺得自己可以對單于回報這個喜訊了。

過去幾十年,被劫掠到草原上的漢朝軍民,數都數不清楚。

這幾十年下來,有着漢朝血統的奴隸,更是不可計數。

這些人的人數,少說也有幾十萬。

有着這些籌碼在手,漢朝,就要投鼠忌器。

至少,在表面上要做到投鼠忌器。

這就給了大匈奴機會了!

“有了這些人在手上,大匈奴就可以放心西進了……”呼衍當塗在心裡愉快的想道。

原因很簡單,只要匈奴方面做出願意歸還和送還這些漢朝人和他們的後代的態度。

並且付諸實際行動。

那麼,清點這些人的來歷,登記和辨別,以及移交,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沒有三五年,甚至十年,這個工作不可能完成。

而在沒有完成交接之前,漢朝皇帝但凡要點臉面,就不可能出塞與匈奴作戰,更不可能侵襲匈奴的幕南地區。

這樣,匈奴主力就可以放心西進。

通過對西方遼闊世界的征服和掠奪,重新團結和穩固匈奴帝國的霸權。

只要能帶着部族搶掠到人口和財富,其他部族就不會有異心。

而藉着西征,匈奴帝國不僅僅可以重新強盛起來,還可以給自己留一條後路——萬一將來,真的打不贏漢朝,還有西方的新世界可以轉移。

漢朝人有本事,遠征幾萬裡甚至十幾萬裡嗎?

呼衍當塗覺得這不太可能。

而且更關鍵的是,西征還可以強化幼主於單的地位。

對如今的匈奴來說,向西征服,確實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藥!

內部不穩?西征,只要勝利,就能搶回財富和人口,穩定國內部族,安撫內部的山頭。

於單地位受挑釁?西征!到時候將西方征服的土地和人口,劃歸給於單,那樣,於單的地位就穩固了。

乃至於單于神聖性受質疑,也能通過西征解決。

只要勝利,搶的財富和人口,那單于就是神聖的。

有了這麼多好處,單于庭當然已經是下定了西征的決心!

若不是還有漢朝威脅,恐怕此刻,單于大纛以及到了西域。(。)

第778節 鮮卑人的野望第1418節 鹿鳴宴(1)第1021節 諜影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1156節 合縱(2)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1580節 情報第1200節 程序(2)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449節 土化肥第312節 下邳危機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928節 孤竹之遺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1070節 反撲(2)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1427節 在大夏(1)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986節 動員(1)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70節 早朝(3)第897節 租船(2)第1021節 諜影第8節 家宴(下)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1014節 切割第873節 腦洞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1591節 統治(1)第308節 囑託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309節 交易(1)第361節 微服(4)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332節 重賞!第908節 換俘(1)第621 節 錯誤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324節 佈置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1132節 王道主義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12節 忽悠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1182節 講道理(3)第1384節 反轉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463節 大朝儀(3)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29節 彌補疏漏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422節 狗腿子(2)第403節 拉皮條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275節 新思維(4)第1590節 博弈(2)第462節 大朝儀(2)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200節 程序(2)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1072節 血戰(3)第44節 財源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1070節 血戰(1)第1285節 匈奴‘神騎’(1)第801節 先鋒(2)第30節 謊言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307節 神器(2)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1593節 統治(3)第1101節 絕望的匈奴人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532節 帝國主義(3)
第778節 鮮卑人的野望第1418節 鹿鳴宴(1)第1021節 諜影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1156節 合縱(2)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1580節 情報第1200節 程序(2)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449節 土化肥第312節 下邳危機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928節 孤竹之遺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1070節 反撲(2)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1427節 在大夏(1)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986節 動員(1)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70節 早朝(3)第897節 租船(2)第1021節 諜影第8節 家宴(下)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1014節 切割第873節 腦洞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1591節 統治(1)第308節 囑託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309節 交易(1)第361節 微服(4)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332節 重賞!第908節 換俘(1)第621 節 錯誤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324節 佈置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1132節 王道主義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12節 忽悠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1182節 講道理(3)第1384節 反轉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463節 大朝儀(3)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29節 彌補疏漏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422節 狗腿子(2)第403節 拉皮條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275節 新思維(4)第1590節 博弈(2)第462節 大朝儀(2)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200節 程序(2)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1072節 血戰(3)第44節 財源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1070節 血戰(1)第1285節 匈奴‘神騎’(1)第801節 先鋒(2)第30節 謊言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307節 神器(2)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1593節 統治(3)第1101節 絕望的匈奴人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532節 帝國主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