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鐵路

“鐵路司?”

湯顯祖疑惑的看着顧憲成,這三個字分開來他都認識,可是連起來之後,湯顯祖就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鐵路?鋼鐵鋪成的道路?

咱們東南是有錢,鋼鐵產量確實也高,但是也沒有鋪張浪費到用鋼鐵鋪設道路吧?

顧憲成低聲說道:“湯兄,這鐵路是蘇大都督親自設計的大項目,聽說是在路上鋪設軌道,然後用馬在軌道上拉車。”

湯顯祖這下子明白了,原來是軌道啊!

其實軌道在東南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

湯顯祖的老家是江西,江西多山,也有不少的礦坑。

不少礦山上已經使用這種軌道車了,通過鋪設鐵路礦車可以大大節省搬運礦石的人力。

有用人推的礦車,也有用牲畜拉的礦車。

湯顯祖也在報紙上看過相關的文章,文章提到車輪和地面有一種名爲摩擦力的力,摩擦力阻止車輪運動,所以才需要有動力才能拉動車輛運動,而崎嶇的土路和泥濘的道路摩擦力大,就需要更大的動力才能拉動車輛。

光滑的鐵車輪和鐵軌之間的摩擦力小,只需要很少的力就能拉動很重的貨物。

湯顯祖也對鐵路產生了興趣,他連忙對顧憲成說道:“多謝顧兄指點!”

等大部分人都選擇好了崗位,剛剛那位吏部的林文選再次出現,這一次他拿着一個紅色的木頭箱子,吏員拿來紙和筆,在場的甲等進士紛紛寫下自己心儀的崗位。

吏部文選司只招收一名觀政進士,作爲狀元的顧憲成只寫了這麼一個志願,反正他是第一個選擇,沒有人能爭得過他。

榜眼湯顯祖也只填了一個工部鐵路司,這個部門同樣也只需要一名觀政進士。

等所有人都將自己的志願投入紅色的箱子,五名都察院的御史走進了文選司,緊接着由一名嚴肅的御史打開了箱子,開始按照科舉第次宣讀他們的志願。

已經被選走的職位就會被劃掉,另一名御史則負責謄抄進士的名字和觀政職位,在衆人緊張的注視中,七部的職位逐漸都被劃去。

緊接着是五寺的職位被劃去,最後是兩監的位置還有一些剩餘。

那些名次靠後只選到了兩監觀政的進士有些鬱悶,更鬱悶的是那些名次靠前但因爲填報失誤,三個志願都落空的進士們。

林文選宣佈將安排他們剩餘的兩監職位,這些人直呼後悔,不應該只瞄着七部的關鍵崗位。

不過總體上,這次的選官滿足了大部分進士的個人發展和選擇。

進士比起國子監監生和吏員還有優勢,如果今年選到的崗位不如意,還可以參加明年的再選,大不了耽誤一年通過選調就是了。

而東南的貢試也定位三年一次,也就是說新進士們還有兩年試錯的機會,但是第三年就要和下一屆進士競爭崗位了。

從吏部出來,東南第一屆的進士們算是各奔東西了。

留在京師的甲等進士們還有聚會的機會,那些分派到各省府縣的乙等進士們那可真的是天各一方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相見。

大都督府專門給新科進士們放了五天假期,這期間這些進士們縱情於南京的酒樓茶社,留下了不少傷別離的詩詞。

就連最不喜歡社交的湯顯祖,也被逼着參加了好幾場宴會。

而作爲社交達人的顧憲成,更是一天好幾場宴會輪軸轉。

五天後,新科進士們領到了觀政官員的官服,各部門的主官都親自來吏部將自己的新屬下領走。

等到其他部門的主官都帶走了自己的屬下,只剩下湯顯祖還站在原地。

就在湯顯祖手足無措的站了好一會兒,一名青年官員這才匆忙的趕來。

這個青年穿着不合身的官服,手上和臉上還有油污,他看到湯顯祖後就要上前握手,可是又想到了自己手上的油污,連忙用手在官服上擦了擦,這才拉住了湯顯祖的手。

湯顯祖感覺到了對方手上的老繭,和讀書人白嫩的手掌不同,這是一張粗糲而有力的手。

“自我介紹一下,工部鐵道司主司,呂鋼。”

湯顯祖連忙說道:“觀政進士湯顯祖。”

湯顯祖不敢怠慢,按照東南的官制,依然採用九品文官的等級體系。

不過蘇澤削掉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榮譽官職,現在官員品級基本上就和所擁有的權力掛鉤。

內閣大臣都是正一品,大都督府和內閣代表了東南最高權力。

內閣大臣兼任七部的尚書,七部侍郎和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是正二品。

因爲內閣大臣基本上都在內閣辦公,共同商議國家大事,所以七部侍郎和左右副都御史就是部門的日常負責長官。

五寺的寺卿和二監的監正是從二品,這也說明了五寺二監在品級上是低於七部的。

郎中是輔助侍郎處理事務的,正三品,五寺二監的寺副和監副是從三品。

接下來就是各部寺監的主司了,他們是七部各部門的具體負責人,級別上從正六品到正四品不等。

之所以品級跨度這麼大,是因爲各司的權力大小不一,有的部門重要有的部門不重要。

而眼前這個粗漢子一樣的工部鐵道司主司,從他的官袍上看卻是脫脫的正四品主司。

湯顯祖更確定顧憲成沒有騙自己了,工部鐵道司果然是一個很重要的部門。

“我聽大都督說過你的名字,沒想到今科的榜眼竟然會選擇我們鐵道司!”

呂鋼興奮的拉着湯顯祖說道:“走走走,我們快回司裡去吧。”

湯顯祖是文弱書生,今年才十六歲,就這樣被呂鋼拉着上了馬車。

可是這馬車卻不是向城中央七部衙門方向的,而是徑直向着城外而去。湯顯祖的心又提起來,自己該不會是被綁架了吧?

怎麼可能有人在吏部門口冒充正四品官員行騙?

等到湯顯祖緊張的下了馬車,發現自己已經在城外了,眼前是一座大工坊一樣的建築,還能看到後方煙囪冒出來的濃煙。

呂鋼搓搓手說道:“我們鐵道司和工部其他司不在一個地方辦公,這裡辦事更加方便些。”

看到把守的士兵,湯顯祖總算是將心放了回去,他本來也不喜歡城裡人多,這郊外辦公倒是也不錯。

呂鋼帶着湯顯祖走進了這座古怪的衙門。

湯顯祖看着空蕩蕩的衙門,忍不住問道:

“呂主司,咱們鐵道司有多少人啊?”

他說道:

“鐵道司草創,如今整個部門就我這麼一個光桿,剩下的都是匠官和吏員。”

湯顯祖差點一個踉蹌跌倒,你一個正四品的主司手底下就自己這麼一個觀政的進士?

說起了這件事,呂鋼也開始抱怨道:

“這事情都怪大都督,本來咱們鐵道司初創,我向大都督提議從工部多調一些精兵強將,可大都督偏要說鐵道司是技術部門,不需要不懂技術的管理者,只給了我匠官和吏員,說是要從他們中提拔技術官員。”

“這話說的沒錯,可是我也是匠官出身,如今咱們鐵道司裡連一個會寫文書的官都沒有,連協調地方的公文政令都發不出來。”

呂鋼又拉着湯顯祖的手說道:“多虧你來了!”

湯顯祖頭皮發麻,他此時覺得自己是不是被顧憲成給坑了。

呂鋼沒有帶湯顯祖直接去正堂,而是帶着他來到了後方的實驗場。

“這個就是鐵軌了。”

呂鋼指着前方鋪設在枕木上的鐵軌,又指着一輛馬拉的軌道車說道:

“這種就是要在鐵軌上行駛的軌道車,這些馬雖然不是戰馬,但是也是耐力上等的好馬,是專門挑選出來拉軌道車的。”

湯顯祖本來以爲所謂的軌道車不過是礦山上那種裝礦石的小車,卻沒想到竟然是長度達到六米的巨大車廂。

車廂底部是鐵製框架的底盤和車輪,車廂爲了減輕重量,則是用木板打造的,看起來像是一座移動的木頭房子。

“這樣的一節車廂可以裝五噸的貨物,按照我們的測算,六匹馬可以拉兩節到三節這樣的車廂,每次可以運輸十噸到十五噸的貨物。”

“還可以掛上載人的車廂,一節車廂可以運輸三十到五十人。”

“算上停車換馬和維修的時間,行駛速度差不多是每小時二十公里。”

湯顯祖吃了一驚,這樣的速度已經和普通馬車差不多了,關鍵是這載重量可是要比普通馬車要大多了!

湯顯祖很聰明,他立刻意識到了這種新運輸工具的巨大戰略意義。

不僅僅是運貨,鐵路還能運人!

而且軌道車的速度可要比漕運的船快多了。

只要鋪上了鐵軌,就可以迅速調集人員和物資,那整個鐵道沿線只需要佈置少數的機動精銳兵力,就可以防禦整條防線!

而軍隊的物資調動和後勤補給也會上一個大臺階!

不僅僅是軍事上的用途,這種能夠運人能夠運貨的軌道車,也會大大改變商品流通的效率,極大的加速商業的發展。

呂鋼繼續說道:“不過大都督說了,馬拉軌道車只是第一步,爲的是先將鋪設軌道、管理車輛的經驗積累起來,將鐵路管理人員和建造人員先培養起來。”

“第一步?”

“是的,大都督說以後會有不需要馬拉的軌道車出現,到那個時候軌道車的速度會更快,載貨量會更大,我們可以用鐵路將所有的城市都連接起來!”

湯顯祖被這幅宏偉藍圖給震驚到了,如果所有城市都被鐵路網絡連接起來,那又是什麼樣的光景?

就連報紙上最有想象力的小說,也寫不出這樣的場景啊!

呂鋼展開一張地圖說道:

“這是簡要的鐵路圖,更詳細的鐵路圖需要你有涉密等級才能看,我先說說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湯顯祖更是傻了,自己只不過是一個觀政進士,甚至還不能算是鐵路司的正式官員,自己不是過來學習的嘛?怎麼上來就要幹活?

自己才十六歲啊!

呂鋼指着地圖說道:

“目前籌建的鐵路有兩條,第一條是徐州方面的鐵路,主要是軍事用途,目標是將徐州、沛縣和下邳三座城市連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動態防禦體系。”

“這樣駐紮在徐州的第五旅,可以快速支援響應,及時增援受攻擊的城市了。”

“因爲徐州的項目是軍事工程,所以這項工程是東南官府投資,主要招募山東南下的流民來施工。”

“第二條鐵路是連接松江府和蘇州府的鐵路,這兩座城市商業發達,物流運輸的需求旺盛,所以大都督籌建這條鐵路的要求是民用的,就算達不到盈利,也必要收支平衡。”

“這條鐵路具體怎麼籌建還需要和戶部商討,相關的工作就交給你來辦了!”

湯顯祖只覺得頭皮發麻,自己一個觀政進士要承擔這麼重的工作?

呂鋼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我是匠人出身,是個粗人,只懂工程技術上的事情,以後和其他部門打交道,各種文書往來,對大都督府和內閣的總結匯報材料,都要交給榜眼郎了。”

湯顯祖只覺得兩眼一黑,自己還是被顧憲成給坑了!這鐵道司就是一個火坑啊!

湯顯祖還來不及後悔,就被呂鋼拉到了一間公堂。

看着堆滿了桌子的公文和資料,湯顯祖只覺得頭皮發麻。

呂鋼指着這小山一樣的資料說道:

“這是司裡積壓的公文,還請榜眼郎儘快處理吧!”

第555章 關稅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430章 鐵路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451章 僭主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651章 新火槍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600章 三三制第550章 授權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657章 拼命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245章 李時珍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600章 三三制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659章 碾碎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035章 謹慎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665章 海參崴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030章 鬼市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311章 從“賊”第90章 貪上史書第035章 謹慎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
第555章 關稅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430章 鐵路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451章 僭主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651章 新火槍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600章 三三制第550章 授權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657章 拼命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245章 李時珍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600章 三三制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659章 碾碎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035章 謹慎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665章 海參崴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030章 鬼市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311章 從“賊”第90章 貪上史書第035章 謹慎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