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

故而在聽了李斯的話之後,嬴政開始沉默下來,良久方纔開口說道:“現在大秦可以從魏國購買鐵礦石嗎?”

李斯苦笑道:“啓稟大王,自魏國佔據了河洛、南陽、河東三個地區之後,就對我大秦實行經濟封鎖,無論是鹽鐵還是糧草,根本就沒有多少能夠進入函谷關的。”

嬴政又道:“趙國國內有鐵礦,寡人可以修書一封,讓趙國贈予大秦一些,這樣不就可以避免鐵礦石不足的問題了嗎?”

李斯道:“現在大秦確實可以向趙國購買鐵礦石,可時間上已然來不及了!”

嬴政也清楚,前些年秦國和趙國的關係鬧的很僵,特別是李牧攻佔了晉陽、河東北部以後的那段日子,秦國也沒有從趙國得到過一絲一毫的物質,故而秦國纔會出現如今的情況。

再說,如今的秦國與趙國之間,如若想從趙國運鐵礦石去秦國,需得從晉陽出發向西經過西河,再經過上郡才能運到關中。而此間路途不下上千裡,到時候即便鐵礦石被運了過來,只怕趙國也已經奄奄一息了。而在江這些鐵礦石變成鋒利的兵器及鎧甲,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又豈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呢?

故而對於這種情況,嬴政也是無話可說。

不過李斯倒是開口道:“大王可修書一封與趙王,言及我大秦的難處,讓趙國支援大秦一批礦石,這樣一來,即便以後趙國被滅了國,我大秦也不至於讓將士們手無寸鐵啊。更何況巴蜀之地多山,大王可命人前往巴蜀兩地探尋,想來能夠發現鐵礦的。”

李斯的建議,既解決了秦國的燃眉之急,又考慮了將來,不失爲一個良策。可這樣一來,秦國就勢必要眼睜睜的看着趙國被滅,而這樣一來,以後等待秦國的又豈會有好日子?

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現在魏國一家獨大,就好比長平之戰後的秦國一般,沒有人能夠制衡得了它。所以列國纔不斷的伐秦,可最後因爲各國之間的利益訴求不同,大多數的合縱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既然如此,就按李卿說的去辦吧!”嬴政也沒有什麼好的主意,只能聽從李斯的意見。

而靈壽城中,趙王嘉在收到了嬴政的書信後,尋衆臣商議道:“秦國要向我趙國借鐵礦石,可字裡行間又沒有絲毫要出兵的意思,這秦王到底是何意?”

趙王嘉有些搞不明白,趙國國內是不缺鐵礦石,可也不能你秦國想要我就會給啊,更何況此前趙國還向秦國求救來着,而你秦國卻依舊按兵不動,你秦王究竟有幾個意思?

趙王嘉不解,羣臣也不解。

想了想,司馬尚開口道:“大王,以微臣的意思,好像秦國目前就是因爲軍隊缺兵少甲的緣故,這纔沒有出兵援趙。而此番秦王向大王開口尋要鐵礦石,大王不如就說趙國府庫中還有大量的兵甲,只要秦國能派兵到達,保證到時候人手一件!”

“這個主意好!”趙王嘉聽後眼前一亮,當即便又修書一封,命人送往秦國。而後趙王嘉又對司馬尚道:“司馬將軍,此番魏國五十萬大軍伐趙,不知將軍有幾層勝算?”

現在,從河洛調往邯鄲的十萬大軍業已到達,就等王翦一聲令下,大軍就開始北上徵發趙國,趙王嘉因此十分的擔憂。

如若是李牧還活着的話,只怕王翦十有八九不會落到什麼好處。可司馬尚卻不然,雖然長久以來,司馬尚一直作爲李牧的副將而存在,可指揮能力上終究輸了李牧不止一籌。

趙王嘉對司馬尚沒有信心,而司馬尚本人也沒有多少信心,對趙王道:“如果據城而守,臣有信心堅持至少三個月,可臣擔憂的是,昌城還有劉季的十萬大軍,一旦我趙國的三十萬大軍被王翦困住,到時候劉季再行進攻靈壽,不知大王該如何應對?”

“這······”趙王嘉一時語噻,想不出解決辦法。

司馬尚便道:“以臣的意思,大王不如在這段時間巡駕晉陽,萬一有什麼不測,大王也能保存趙國的宗廟社稷!”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司馬尚此言一出,便意味着自己並無多大的把握能夠戰勝王翦,所以便做出了捨棄靈壽的想法。

晉陽地區不同於靈壽,東面有井陘寨這樣的關卡阻攔,只要派出一支精兵駐守井陘寨,魏國大軍就是插翅也難以逾越過去。

“既然如此,就按卿的意思,待幾日寡人就帶着諸位朝臣巡駕晉陽!!”沉默良久,趙王嘉開口說道。

不同於其父,趙王嘉是一個性格堅毅之人,如果是趙國國力鼎盛之時,趙王嘉也算是一位難得的君主,可偏偏趙王嘉繼位之時,趙國的國力就已經衰落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地步。

幸虧有李牧的橫空出世,這纔沒有使趙國就此滅亡,並且在李牧的帶領下,趙國的國力有了一定的復甦,並且還滅了七雄之一的燕國。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李牧卻被荊軻刺死,使得趙國復甦的勁頭戛然而止,趙王嘉能不鬱悶?

再說,如今的秦、趙、魏、楚四國之中,只有趙國的土地經歷了連年戰火,無論是晉陽還是上黨、邯鄲等地區,都是民生凋敝,又哪像秦國函谷關以西上百年沒有經歷過戰火了?

即便是楚國的江東,魏國的中原地區,也是數十年沒有經歷過了戰火,這一點是趙國遠遠比不上的。

任何事物,破壞起來很容易,可想要再度重建,無異要耗費數十倍、百倍的努力不可。

可如今大爭之世,龐的國家又哪會給趙國時間呢?

故而如今的趙國雖然看似強大,也只比秦國略輸一籌,可真正比起來,趙國連楚國都不如,趙國的強大是基於李牧活着,而李牧的死亡則讓世人看透了趙國的內裡:虛弱不堪!

“如此,臣就放心了!”司馬尚在告別趙王嘉之後,便於第二天率兵南下,欲與王翦決一死戰。

此戰,司馬尚抱着必死的決心,爲的就是能從魏國口中啃下一塊肥肉,使得趙國的國祚能夠多存在幾年罷了!

一百四十一、勸解八十四、申斥一百八十九、秦國的難題九十五、張良計七、龐癝說魏王(一)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十、龐癝薦李園一百四十、淮南策五十八、審理一百零六、論趙五十八、張良看魏國五、翩翩佳公子二百零六、困頓的楚國一百零五、秦王到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六十九、太子魏增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二十一、民心之爭二百一十、陰謀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五十六、魚龍宴一百七十二、中伏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一百五十二、秦策九十五、張良計二十一、鮮血滿弓刀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九十九、兩難七十一、無忌戲龐癝四十九、國士二百一十一、不存在的宅鬥十五、虛張聲勢三十五、範睢看魏國二百四十八、渡江九十二、劉季罵營一百六十九、曹參帶兵七、上黨戰起二十三、上黨歸屬(收藏、推薦)十七、信陵君掛帥六十二、如姬來訪二、道統一百六十五、東海郡七十七、蕭何求見九十六、各自算計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十六、兵至邯鄲二百三十、伐蜀前夕九十三、魏王之好七十四、楚人李斯九十八、龐衛十四、對錯二百二十五、渡河五、翩翩佳公子一百二十四、分兵六十六、意外消息五十六、魚龍宴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六十五、所謂伊人一百七十、合謀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三十九、暗流一百八十三、謀劃三十一、老實的李園?勇猛的朱亥!六十、虎父犬子七十二、意想不到的結果六、魏增大婚二百三十六、魏郊病重八十六、宴一百六十二、泰山生隙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五十六、韓國俯首八十五、風雲動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七十六、惜才、送才二百四十六、俘獲嬴政五十五、秦軍撤退四十一、迫在眉睫一百零三、滅齊之戰一百九十二、司馬尚挖坑五十一、魏國出兵九十、對陣八十、捭闔六十五、朝議二十七、戰報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一百八十九、秦國的難題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十五、虛張聲勢七十、如姬歸來五十、三公就位七十、秦、楚對峙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六十九、太子魏增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四十七、來自太后的刁難一百六十三、君臣一百、范增的離間計
一百四十一、勸解八十四、申斥一百八十九、秦國的難題九十五、張良計七、龐癝說魏王(一)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十、龐癝薦李園一百四十、淮南策五十八、審理一百零六、論趙五十八、張良看魏國五、翩翩佳公子二百零六、困頓的楚國一百零五、秦王到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六十九、太子魏增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二十一、民心之爭二百一十、陰謀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五十六、魚龍宴一百七十二、中伏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一百五十二、秦策九十五、張良計二十一、鮮血滿弓刀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九十九、兩難七十一、無忌戲龐癝四十九、國士二百一十一、不存在的宅鬥十五、虛張聲勢三十五、範睢看魏國二百四十八、渡江九十二、劉季罵營一百六十九、曹參帶兵七、上黨戰起二十三、上黨歸屬(收藏、推薦)十七、信陵君掛帥六十二、如姬來訪二、道統一百六十五、東海郡七十七、蕭何求見九十六、各自算計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十六、兵至邯鄲二百三十、伐蜀前夕九十三、魏王之好七十四、楚人李斯九十八、龐衛十四、對錯二百二十五、渡河五、翩翩佳公子一百二十四、分兵六十六、意外消息五十六、魚龍宴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六十五、所謂伊人一百七十、合謀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三十九、暗流一百八十三、謀劃三十一、老實的李園?勇猛的朱亥!六十、虎父犬子七十二、意想不到的結果六、魏增大婚二百三十六、魏郊病重八十六、宴一百六十二、泰山生隙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五十六、韓國俯首八十五、風雲動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七十六、惜才、送才二百四十六、俘獲嬴政五十五、秦軍撤退四十一、迫在眉睫一百零三、滅齊之戰一百九十二、司馬尚挖坑五十一、魏國出兵九十、對陣八十、捭闔六十五、朝議二十七、戰報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一百八十九、秦國的難題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十五、虛張聲勢七十、如姬歸來五十、三公就位七十、秦、楚對峙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六十九、太子魏增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四十七、來自太后的刁難一百六十三、君臣一百、范增的離間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