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暗涌

魏趙秘盟,除了在場的魏王、趙王、龐癝及平原君之外,沒有任何一人知道,就是服侍的宦官也被遠遠的趕出了大營以確保秘密。

兩個時辰後,秦軍大營。

“相邦!”昏暗燈光下一個看不清模樣的人走進了蔡澤的住處。

蔡澤在那人亮出腰牌之後便已知道此人是秦國在魏、趙兩國的間諜了。

蔡澤問道:“何事?”

“趙王及平原君於今晚秘密拜訪了魏王!”那人答道。

“哦?”蔡澤原本閉着的雙眼忽然睜開,炯炯的盯着那人問道:“可知何事?”

那人搖頭道:“當時除了兩國君王及平原君及魏相龐癝之外,其餘人等全部被驅逐到了大營數十丈之外,因而小人並不曾探聽到任何消息。”

“知道了,你下去吧!”蔡澤揮揮手打發了密探,坐在案前沉思起來。

“魏、趙兩國國君秘密相見,只怕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蔡澤想着就欲起身欲見秦王。

但起身之後又想起秦王已經老邁,一路舟車勞頓,現在早已入睡,便又坐了下來,想着待明日天亮之後再去告訴秦王也不遲。

“魏王、趙王深夜秘會到底是因爲何事呢?”蔡澤無論怎麼想也想不出頭緒,便放下思緒起身歇息去了。

在蔡澤接到諜報的幾乎同一時間,韓國國相張平也收到了魏王、趙王秘密相會的消息。

本欲把這個消息告訴韓王的張平想了想最終還是沒把這個消息告訴韓王,而是自己一人細細思考起來。

爲何魏王、趙王秘密相會不叫上韓王呢?難道兩國要做什麼對韓國不利的事情嗎?

可三晉一體,韓國的利益一定範圍內也關係到魏、趙兩國的利益,特別是魏國的利益,魏趙兩國應該不會做什麼對韓國不利的事情纔是!

特別是魏國,這些年來韓國可是唯魏國馬首是瞻,一切國策都緊緊跟隨着魏國。

魏國合縱,韓國便跟着合縱。魏國連橫,韓國便跟着連橫。你魏國抗秦,我韓國跟着抗秦。你魏國親秦,我韓國也跟着親秦,從無二話。

這也是韓國的無奈,誰讓韓國太過弱小了呢?

只有跟着魏國,韓國才能在這大爭之世得以保存,並且時不時的還能喝一點湯補充一下虛弱不堪的身體。

在張平看來,無論如何魏國也不可能眼睜睜的看着韓國的利益受損,誰讓魏國現在只有韓國一個小弟呢?

什麼?你說衛國,那是魏國的乾兒子。

那魏國既然不會做損害韓國利益的事情,爲何又拋下韓王和趙王單獨會面呢?

難道是因爲大王的原因?

想起大王今日的表現,聰慧的張平總算是明白了過來。只怕魏王、趙王覺得韓國愚笨不堪,這才拋下他而單獨秘會吧。

不過只要不損害韓國的利益,張平也不會操太多的心,反正天踏了有高個盯着,魏趙兩國不會眼睜睜的看着韓國被滅國而無動於衷的。

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張平便把此事拋之於腦後。

也不是張平因爲對韓王失望而抱起了得過且過的心思,而是以韓國現在的國力,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不敢惹怒周邊任何一國。

眼下魏國國內正在轟轟烈烈展開的大變革難道距離最近的韓國不眼饞嗎?

十分的眼饞,可又能如何呢?周邊哪一個國家會眼睜睜的看着韓國再度變法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

只怕這邊自己的政策剛剛出來,那邊外國大軍就已到達新鄭城下了。

即便身爲大哥的魏國,只怕也不願看到韓國變強吧!

至於魏國的變法革新,爲何周邊國家對此都置若罔聞?

那是因爲魏國國力比韓國要強大許多,而現在魏國與趙國關係正處在蜜月期。信陵君又與楚國令尹春申君私交甚好,把持楚國國政的春申君當然不會進攻魏國了。

東面的齊國兵不出國,魏國對此根本就不用考慮。而強大的秦國又剛剛在魏無忌手上吃了大虧,不敢前去招惹魏國?

可韓國不是魏國,國力弱小不堪,又無信陵君這樣禮賢下士,交遊廣闊的公子。

師從荀卿的公子韓非倒是一個大才,但其一向不得大王喜愛,在韓國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不過是徒有公子虛名罷了。

想到公子韓非,張平心中大呼可惜。

雖然大王把國政都交給了自己,但這並不代表自己就可以任意結交各位公子了。

說起來自己終究還是臣子,如果交好公子的話,只怕大王的猜忌隨之就會到來。

送別趙王及平原君之後,魏王留龐癝於大營中說話。

魏王問道:“相邦以爲趙國與我國秘盟之事有多少可信度?”

龐癝道:“大王,現在盟約已定,大王爲何又有此問?”

魏王道:“寡人只是不放心有些不信趙王罷了!怕不久之後趙王會毀約。”

龐癝道:“大王還是放寬心纔是。關於趙國國政方面趙王多聽信平原君之言,而平原君雖無大才,但卻是一個有德之人。只要平原君在趙國一日,趙王就會信守承諾的。”

“再說,只要我魏國日益強大起來,趙國即便不遵守盟約又有什麼關係呢?說到底一切還是國力說的算!”

魏王仔細一想也是,便不再多想此事。

對於盟約之類的東西,其實魏王心中早就不信了。

自從自己繼承了魏王之位後定的盟約還少嗎,可又有什麼用處?說來說去盟約說的再好不都是隨時可以撕裂焚燬的嗎?

在魏王疑心趙王是否真的會遵守盟約之時,趙王同樣也疑心魏王是否會遵守盟約。

好在有平原君這個忠厚之人勸解,趙王這才放下心思。

這一夜,幾個知情人都在坐臥不安中難以入眠。

魏王、趙王還好,蔡澤就不同了。

不知道魏王、趙王深夜私會所爲何事的蔡澤一夜輾轉反側,到了黎明時分匆匆洗了把臉就朝秦王大營而去。

正在用餐的秦王見一臉疲憊之色的蔡澤到來忙問何事?

蔡澤把昨夜魏王、趙王秘會之事告訴了秦王,秦王聽後也沒有了食慾,坐在那裡思索起來······

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九十九、兩難八十五、風雲動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一百零五、魏鼓催人十三、風波起四十三、龐癝歸國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二百五十、設伏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四十一、見秦王八十六、宴七十二、利益交換六十八、秦國動員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一百四十四、使魏八十八、秦國意圖九十九、兩難二十四、毒計一百四十一、勸解九、旁觀者迷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九十四、羣臣諫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四十五、項燕謀劃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二百一十六、龐癝的舉動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一百七十四、放權六十二、如姬來訪五十二、角逐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十八、天門關之戰(一)四十二、風波定一百四十、淮南策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五十二、洛邑會盟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一百八十三、謀劃六十四、入陶地一百三十九、瑣碎九十九、兩難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零四、各自謀劃一百零五、秦王到四十九、國士十七、幕後黑手四十七、來自太后的刁難四十五、項燕謀劃一百三十七、憋屈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十六、互換質子一百三十六、拜將三十三、辛秘三、入楚五十六、魚龍宴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五十五、秦軍撤退一百七十、合謀八十八、冬衣事八十九、天下英才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三十九、交鋒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二百二十八、休戰七十、如姬歸來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九十三、魏王之好一百六十三、君臣十七、幕後黑手一百二十四、分兵二十五、魏王之殤九十六、魏王起疑六十九、秦國的打算八十二、信陵薨七、龐癝說魏王(一)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一百九十一、伐謀二百二十七、講和三十四、範睢遠謀四十六、龐癝拜相,變法開始二百三十四、誤判七十、秦、楚對峙一百二十二、議和一百五十一、替罪羊六十七、李牧立新君一百六十五、東海郡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二百零八、趙國現狀
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九十九、兩難八十五、風雲動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一百零五、魏鼓催人十三、風波起四十三、龐癝歸國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二百五十、設伏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四十一、見秦王八十六、宴七十二、利益交換六十八、秦國動員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一百四十四、使魏八十八、秦國意圖九十九、兩難二十四、毒計一百四十一、勸解九、旁觀者迷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九十四、羣臣諫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四十五、項燕謀劃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二百一十六、龐癝的舉動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一百七十四、放權六十二、如姬來訪五十二、角逐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十八、天門關之戰(一)四十二、風波定一百四十、淮南策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五十二、洛邑會盟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一百八十三、謀劃六十四、入陶地一百三十九、瑣碎九十九、兩難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零四、各自謀劃一百零五、秦王到四十九、國士十七、幕後黑手四十七、來自太后的刁難四十五、項燕謀劃一百三十七、憋屈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十六、互換質子一百三十六、拜將三十三、辛秘三、入楚五十六、魚龍宴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五十五、秦軍撤退一百七十、合謀八十八、冬衣事八十九、天下英才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三十九、交鋒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二百二十八、休戰七十、如姬歸來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九十三、魏王之好一百六十三、君臣十七、幕後黑手一百二十四、分兵二十五、魏王之殤九十六、魏王起疑六十九、秦國的打算八十二、信陵薨七、龐癝說魏王(一)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一百九十一、伐謀二百二十七、講和三十四、範睢遠謀四十六、龐癝拜相,變法開始二百三十四、誤判七十、秦、楚對峙一百二十二、議和一百五十一、替罪羊六十七、李牧立新君一百六十五、東海郡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二百零八、趙國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