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範睢看魏國

以秦王現在的年紀,確實也到了要考慮身後之事的時候了。

以前秦王不服老,但自邯鄲之敗後,秦王越發感覺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特別是這次醒過來後連起身都要有人攙扶。

“相國以爲大秦年輕一代中誰可爲柱兒的左膀右臂?”雖然因鄭安平之事君臣之間已經有了一絲看不到的裂痕,但總體來說秦王對範睢還是很信任的。

範睢回道:“微臣以爲武將方面王翦可看造就,至於文臣方面微臣確實沒有什麼好的人選!”

範睢見秦王一直盯着自己看,急忙解釋道:“並不是微臣貪戀權勢才如此說,微臣的年紀比大王小不了幾歲,又能輔佐安國君幾年呢?只怕安國君繼位後三、五年微臣就要隨大王而去了,又怎會去嫉妒年輕小輩呢?

大秦年輕一輩中能臣幹吏確實不少,但具有大局觀的微臣卻沒有發現一個。”

這不得不說是秦國商鞅變法後的痛苦之處,即便是之前秦國本土也沒有誕生一個戰略型人才。

有時秦王就極其羨慕魏國這個世敵,不說自己的國相範睢本是魏相魏齊的一個門客,父王的國相張儀也是魏國人,祖父的大良造衛鞅雖不是魏國人,但卻師從魏相公叔痤,似乎秦國的強大一直都是魏國人在造就。

秦王就納悶了,爲何這些大才爲何要麼出生於魏國,要麼在魏國出仕而不是秦國呢?

想到此處,秦王便把心中的疑惑告訴了範睢,想從他那裡得到答案。

範睢想了想說道:“魏國地處中原,四周都是強國,魏國士人的眼界自然要比旁的國家要開闊許多。

再說魏國曆來重視教育,自魏文侯拜儒家弟子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等人爲師之後,雖然魏國沒有一個如齊國稷下學宮那樣的地方,但培養的人才卻足足佔據了天下大半。

魏文侯時期魏國朝堂衆聖臨朝,李悝、翟璜、西門豹、樂羊、吳起、子夏等人只怕在任何一個諸侯那裡都會被拜爲國相,但卻同時選擇了在魏國爲臣。

此後魏國便成爲了天下第一強國,孫臏、龐涓等人紛紛把魏國當成自己出仕的首選之地。

即便經過馬陵之戰魏國衰落下去之後,儒家的孟軻也是三番兩次遊說魏惠王,想要在魏國出仕。孟軻當時只遊說齊、魏兩國,齊國就不多說了,本是老牌強國,馬陵之戰後更是代替魏國成爲天下第一強國,孟軻選擇其爲出仕之地無可厚非。然而魏國又有何德何能讓孟軻心甘情願的想在那裡出仕?大王可曾想過?

其實說來也簡單,地處中原的魏國朝堂上儒、墨、道、法、名聚集一堂,兼容幷包,思想極其自由,再加上領先於列國的政治制度,只要有政治抱負之人都會把魏國列爲出仕之路的首選之地。

而秦國呢?在諸子百家看來秦國是比楚國還不如的蠻荒之地,要不然張儀也不會把出仕之地選在楚國而不是秦國了。即便現在秦國強大起來了,但也只是軍事上的強大。

說句大不敬的話,大秦自商君變法設立軍功爵之後雖然軍事力量變得極其強大,但也只是軍事。論起諸子百家,也只有法家能在秦國有生存土壤,其他的儒、墨、道、名、雜等到了大秦根本就存活不下去。軍事之外,大秦除了律法方面優於關東列國之外,並無其他可選之處。

其實說起來微臣和商君都是魏國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者罷了,商君是因一直得不到魏王重用纔來秦的,而微臣是因爲被小人陷害被迫入秦的。

大王可知微臣入秦之前的想法?”

“哦?說來聽聽!”

範睢道:“微臣入秦之前和關東六國的士人看法本是一樣的,秦國是虎狼之國,根本就不值得效忠。

微臣本是魏相魏齊的一個門客,也頗受魏齊重用,要不然當初出使齊國時魏齊也不會讓微臣爲副使。可魏齊的至交好友須賈卻是一個十足的小人,見微臣在齊國朝堂上建立功勳,便嫉妒微臣刻意打壓,更是在魏齊面前說微臣的壞話,使得魏齊遠離微臣。

後面的微臣不多說想必大王也知道了,微臣就不再多說。

微臣想說的是即便連魏齊這樣看上去庸庸碌碌之人卻能在人才輩出的魏國爲相,大王可知爲何?”

秦王搖頭道:“寡人不知!”

範睢道:“魏齊本是魏國王室出身,入仕起點自然比較高,但這也不是其爲相的根本。魏齊之所以能被拜爲魏國國相,說明他還是有些才能的,至少他有識人之明。

魏齊爲魏國國相,門下之可如過江之鯽,但爲何選微臣爲出使齊國的副使呢?說明魏齊知道微臣有才華。

但微臣再有才華也只是他的一個門客,且有才華的門客又不止微臣一個,怎麼能比得了至交好友且還是任中大夫之職的須賈呢?因而微臣的落難便可想而知了。

在大王放出話要爲微臣報仇之後,趙國的平原君、虞卿先後爲其庇護。平原君爲此被大王扣留在秦國也不願出賣魏齊,虞卿更是爲了他捨棄卿相之位,難道這還說明不了問題嗎?

平原君還能說成是爲了自己名聲着想不肯出賣魏齊,可是虞卿呢?虞卿可是一個賢良之人,如果不是魏齊身上有什麼優點吸引着他,他又怎會爲了魏齊這個只有過一面之緣的人心甘情願的捨棄卿相之位而一同逃跑,更是在魏齊自殺後隱居山林不肯再出仕呢?”

秦王好奇的問道:“這是爲何?寡人也沒有聽說過魏齊有什麼過人的才能啊?”

範睢並沒有回答秦王的問題,反而問道:“那麼微臣請問大王,魏惠王的國相惠施可是賢明之人?”

秦王沒有絲毫猶豫道:“惠施當然是賢明之人。”惠施不僅是魏國國相,更是諸子百家中名家的領袖,又怎會不是賢明之人呢?

範睢又問道:“那惠施在魏國爲相數十年,在政治上可曾有什麼建樹?”

秦王想了想搖頭道:“寡人沒有聽說過。”

秦王突然有所頓悟:“難道相國說的是魏齊是和惠施一樣的人物?可魏齊怎麼能同惠施相提並論呢?”

七十七、蕭何求見十六、兵至邯鄲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十五、虛張聲勢一百四十三、忠奸九十八、君臣問答五十、韓國求救七十七、唐雎使楚一百六十五、東海郡一百零五、秦王到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一百、范增的離間計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六十五、所謂伊人五十一、魏國出兵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三十六、裂痕十、龐癝說魏王(四)五十二、角逐二百二十七、講和一百零二、三國伐齊三十六、裂痕四十九、國士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二百三十七、定策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九十四、王翦的老謀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七、上黨戰起一百八十三、謀劃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六十五、所謂伊人十六、兵至邯鄲二百四十二、李信戰亡一百五十二、秦策十、龐癝薦李園一百零八、李牧統兵一百三十、迴歸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三十八、泛舟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四十九、國士三、入楚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一百二十四、分兵一百三十八、欣欣一百八十、劉季用兵六十三、龐衛從軍七十九、縱橫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三十七、秦國見聞二百二十二、龐癝出馬四十八、廢立事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一百三十八、欣欣七、上黨戰起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二十五、魏王之殤九十二、國士之才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八十、三年七十六、惜才、送才八十一、陽謀十六、兵至邯鄲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二百二十九、滅燕四十七、項燕佈局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三十四、範睢遠謀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十七、幕後黑手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八十二、信陵薨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六十九、太子魏增一百零三、滅齊之戰六十三、龐衛從軍二十一、鮮血滿弓刀二百四十一、嬴政西逃十、龐癝說魏王(四)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二百五十、設伏九十九、初勝九、龐癝說魏王(三)七十一、無忌戲龐癝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九十三、魏王之好一百六十九、曹參帶兵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十六、兵至邯鄲七十、秦、楚對峙一百零二、李斯之謀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
七十七、蕭何求見十六、兵至邯鄲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十五、虛張聲勢一百四十三、忠奸九十八、君臣問答五十、韓國求救七十七、唐雎使楚一百六十五、東海郡一百零五、秦王到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一百、范增的離間計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六十五、所謂伊人五十一、魏國出兵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三十六、裂痕十、龐癝說魏王(四)五十二、角逐二百二十七、講和一百零二、三國伐齊三十六、裂痕四十九、國士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二百三十七、定策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九十四、王翦的老謀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七、上黨戰起一百八十三、謀劃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六十五、所謂伊人十六、兵至邯鄲二百四十二、李信戰亡一百五十二、秦策十、龐癝薦李園一百零八、李牧統兵一百三十、迴歸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三十八、泛舟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四十九、國士三、入楚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一百二十四、分兵一百三十八、欣欣一百八十、劉季用兵六十三、龐衛從軍七十九、縱橫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三十七、秦國見聞二百二十二、龐癝出馬四十八、廢立事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一百三十八、欣欣七、上黨戰起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二十五、魏王之殤九十二、國士之才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八十、三年七十六、惜才、送才八十一、陽謀十六、兵至邯鄲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二百二十九、滅燕四十七、項燕佈局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三十四、範睢遠謀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十七、幕後黑手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八十二、信陵薨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六十九、太子魏增一百零三、滅齊之戰六十三、龐衛從軍二十一、鮮血滿弓刀二百四十一、嬴政西逃十、龐癝說魏王(四)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二百五十、設伏九十九、初勝九、龐癝說魏王(三)七十一、無忌戲龐癝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九十三、魏王之好一百六十九、曹參帶兵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十六、兵至邯鄲七十、秦、楚對峙一百零二、李斯之謀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