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

直到陰晉城方向傳來喊殺聲,秦軍將領方纔醒悟過來,這一切,都是魏軍的調虎離山之計。

可爲時已晚,待秦軍將領率兵趕回陰晉城之時,魏軍前鋒早已經攻下城池,正在積極部署防禦。

“將軍,現在咱們該怎麼辦?”見臨晉城已經被魏軍攻克,部將問道。

秦軍將領還算有些腦子,當即便下令道:“城內的那些魏軍可能只是魏軍前鋒,只怕魏軍主力隨後就到,現在臨晉城已經丟失,想在短時間內奪回來,只怕也沒有可能了。傳本將軍令,大軍繞過陰晉城,前往鄭縣駐守!”

“諾!”

鄭縣位於陰晉城西六十里的地方,也是一座小城,不過因爲鄭縣南爲大山,北爲渭水的緣故,只要自己在那裡駐守十萬人馬,魏軍是無論如何也饒不過去的。

封陵渡口這邊,王賁見對岸的秦軍突然撤退,當即便猜測出是自己這邊的前鋒已經佔領了對岸的陰晉城,故而,王賁當即便下令大軍全力渡河。

不到半個時辰的功夫,王賁麾下的十萬大軍便全部渡過的大河。

沒辦法,開戰前的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魏軍沒事就伐木造船,一個月下來,封陵方圓十里內的樹木全都被砍光了。

一個時辰後,王賁率大軍到達陰晉城,並從守軍口中得知,這裡的秦軍早已向西撤退。

王賁並未下令大軍追擊,因爲追也已經追不上了。

而李信這邊,此時李信已經率領二十萬秦軍徒步趕到了渭水旁的荊山,只需再行軍不到二十里,就能到達陰晉城。

可此時李信卻聽到消息,說陰晉城已經丟失,這使得李信氣憤不已。

陰晉的丟失,意味着東面的函谷天險徹底成爲了魏國的囊中之物。

而沒有函谷天下爲屏障,魏國以後再想進攻秦國,就如同勢如破竹一般,秦國只有捱打而沒有還手的份。

可壞消息不止這麼一個,李信的火還未熄下,後方便又傳來消息,說王翦利用秦軍主力南下支援陰晉的空隙,率兵渡過大河,攻下了臨晉關。

李信當場就懵逼了。

王翦的目標不是陰晉城嗎?

爲何又突然掉頭進攻臨晉關去了?

難道,自始至終,這一切都是王翦的騙局不成?

可大軍出發前,李信明明看到蒲阪關下,魏軍已經有大半人馬登船順流而下了啊!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信有些搞不明白!

其實,前去進攻陰晉城的魏軍,自始至終都沒有三十萬人馬。

當李信在臨晉關看到對岸蒲阪關那邊有大半人馬已經登船趕往陰晉之時,卻沒有發現關下還有十萬人馬連動都未動一下。

一切的一切,都是李信匆忙之下,下意識做出的判斷。

而當李信率秦軍主力前去救援陰晉城之際,王翦仍舊按兵不動,直待李信走了兩個時辰之後,王翦方纔下令大軍渡河。

就這樣,王翦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臨晉關這個進攻河西的橋頭堡。

“王翦現在何處?”打開地圖,一邊細看,李信一邊向前來報信的人問道。

“啓稟將軍,屬下前來報信之時,王翦剛剛攻下臨晉關,至於現在在何處?屬下不知!”

“知道了,你下去吧!”深吸一口氣,李信心中暗暗告誡自己不能生氣。

良久,方纔壓下心中的氣憤,細細尋思起來。

“來人!”李信大河一聲,對傳令官下令道:“速傳本將軍令,大軍即刻調頭,向西趕往重泉!”

“諾!”

眼下臨晉關已失,便意味着河西不保,那麼李信現在只能趕往洛水西岸的重泉,寄希望能依託重泉的防禦,來阻止魏軍的進攻。

至於河西的杜平、合陽、少樑等地,只能忍痛捨棄了。

畢竟,這幾個地區位於臨晉北面,秦軍也不可能插翅飛過去。

再說,秦國的兵力本就弱於魏國,如果此刻再行分兵,與找死無疑。

而王翦這邊,只是剛剛攻下了臨晉關,而並未攻下臨晉城(也就是大荔城)。

亦或者說,王翦還未來得及進攻臨晉城。

可李信的這一決定,便意味着王翦能夠不費吹灰之力,便佔據臨晉城。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攻下臨晉關之後,根本就沒有來得及停歇,王翦便又率大軍一刻不停的進攻臨晉城。

臨晉城乃是河西最大的城池,守軍不多,但也有五千之數,如果這五千人能夠依託城防,等來李信的援軍只怕並不難。可壞就壞在李信聽說臨晉關丟失,便又下意識的覺得,既然臨晉關不保,那臨晉城只怕十有八九也多半被王翦攻下,故而纔會做出將大軍撤退至重泉的決定。

而王翦這邊,可得以有足夠的時間,進攻一舉拿下了臨晉城。

而李信聽說了這一消息之後,怒火攻心之下,一口鮮血從口中噴涌而出,當場就昏迷了過去。

待佔據臨晉城之後,王翦開始從容調兵遣將。

一邊王翦將陰晉城方向留守十萬人馬,由王賁爲主將,其餘將士則乘船逆流而上,來到臨晉城。

王翦又給王賁下令,讓其在合適的時機向東進攻並順勢拿下函谷,迎張耳的十萬大軍入關。

如果加上再加上張耳的十萬大軍,魏軍的總兵力將達到五十萬,足足比秦軍要多出二十萬,可以說到那時,魏軍便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函谷關,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天下第一雄關。

憑藉着函谷關天下,二百餘年來,秦國不知阻攔了多少次關東六國的大軍。

而此時,函谷關內卻是一片風聲鶴泣。

在函谷關內,秦國駐紮了三萬人馬,且爲首的將領也是一員沙場老將。

但當陰晉失守的消息傳來之時,仍舊避免不免一片喧譁。

陰晉失守,意味着自己的後路被斷,駐守將士又怎能不驚慌失措?

即便爲首的將領是一員老將,軍心仍舊無可避免的日趨萎靡。

待處理完陰晉城內的雜務之後,王賁便率兵五萬,兵臨函谷關城下,再加上函谷東面張耳的十萬大軍,秦軍軍心更是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王賁和張耳似乎有默契一般,對函谷關只是圍而不攻,每日來關前耀武揚威一遍,便又回營。

秦軍將領知道這是魏軍的心理戰術,可依舊是無可奈何!

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一百零二、三國伐齊三十八、泛舟十六、兵至邯鄲二百三十六、魏郊病重五十一、變法開始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九十、人才爭奪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五、聘禮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十八、天門關之戰(一)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一百三十八、欣欣七十九、縱橫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七十四、如姬的思量三十三、辛秘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一百零五、秦王到二百三十六、魏郊病重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三十九、交鋒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六十二、如姬來訪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五十二、秦策三十六、明哲保身四十、舊怨重提一百零五、秦王到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四十三、龐癝歸國三十、使館問答五十一、變法開始二百三十七、定策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一百八十三、謀劃一百六十二、泰山生隙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七十八、方略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一百四十三、忠奸二百一十三、廢太子一百六十九、曹參帶兵九十五、張良計一百四十一、勸解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七十五、通天大火一百零五、秦王到六十四、入陶地三十九、暗流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五、翩翩佳公子七、龐癝說魏王(一)一百一十七、楚軍敗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五十五、秦軍撤退四十三、落幕九十一、我若爲相二十三、棋局十九、大雪紛飛戰火起(求收藏、求推薦)二十七、秦軍投降(求收藏、求推薦)八十五、公子韓非一、夷門之處有賢者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一百四十四、使魏一百五十六、河西局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六十六、意外消息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九、龐癝說魏王(三)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七十三、魏楚開戰八十六、宴二百四十一、嬴政西逃七十六、惜才、送才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一百七十二、中伏八十五、風雲動五十、三公就位一百七十五、李園入秦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四十、黑夜中的大梁七十八、方略四、縱橫五十六、魚龍宴八十六、宴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十二、韓非入魏二百零二、暗鬥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五十七、張良論勢一百四十四、使魏六、魏增大婚七十三、魏楚開戰
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一百零二、三國伐齊三十八、泛舟十六、兵至邯鄲二百三十六、魏郊病重五十一、變法開始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九十、人才爭奪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五、聘禮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十八、天門關之戰(一)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一百三十八、欣欣七十九、縱橫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七十四、如姬的思量三十三、辛秘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一百零五、秦王到二百三十六、魏郊病重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三十九、交鋒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六十二、如姬來訪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五十二、秦策三十六、明哲保身四十、舊怨重提一百零五、秦王到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四十三、龐癝歸國三十、使館問答五十一、變法開始二百三十七、定策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一百八十三、謀劃一百六十二、泰山生隙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七十八、方略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一百四十三、忠奸二百一十三、廢太子一百六十九、曹參帶兵九十五、張良計一百四十一、勸解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七十五、通天大火一百零五、秦王到六十四、入陶地三十九、暗流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五、翩翩佳公子七、龐癝說魏王(一)一百一十七、楚軍敗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五十五、秦軍撤退四十三、落幕九十一、我若爲相二十三、棋局十九、大雪紛飛戰火起(求收藏、求推薦)二十七、秦軍投降(求收藏、求推薦)八十五、公子韓非一、夷門之處有賢者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一百四十四、使魏一百五十六、河西局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六十六、意外消息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九、龐癝說魏王(三)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七十三、魏楚開戰八十六、宴二百四十一、嬴政西逃七十六、惜才、送才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一百七十二、中伏八十五、風雲動五十、三公就位一百七十五、李園入秦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四十、黑夜中的大梁七十八、方略四、縱橫五十六、魚龍宴八十六、宴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十二、韓非入魏二百零二、暗鬥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五十七、張良論勢一百四十四、使魏六、魏增大婚七十三、魏楚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