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七、戰事順遂

說回魏國。在龐癝決定一舉滅趙之後,魏國開始陸陸續續的向河東運送物資。

趙國在魏國北方,而爲何魏國要向西面的河東運送物資?

那是因爲此時趙國的最後的主力已經被魏國消滅,此時趙國的滅亡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故而,魏國開始爲下一步的伐秦做準備。

之所以選擇向河東運送而不是河洛,乃是因爲如果從河洛進攻秦國的話,就不得不面對函谷關。

而函谷關乃是天下第一險關,遠不是說攻破就能攻破的,故而魏國便決定從河東進攻秦國。

而魏國的這一重大決定,絲毫沒有隱瞞任何人的意思,故而秦國很快就知道了魏國欲在滅趙之後伐秦之事。

嬴政一邊嚴令趙高加緊收買魏國朝臣的步伐,一邊下令臨晉關的守將,令其焚燬大河通往河西之地的唯一一座橋樑:河橋,並調集全國兵力及物資運往河西,且沿大河構築防禦工事,欲打算將魏國之兵徹底攔截在大河之東。

而秦國在河西的興師動衆,自然也無法隱瞞住魏國。

在得到這一消息之後,龐癝等人絲毫沒有慌亂,而是依舊按照原定計劃行事。

而龐癝卻不知,大梁城內一張針對他的陰謀大網已經悄然形成。

在石邑,待後方的物質被運送過來之後,王翦開始動身,率領四十五萬大軍兵臨井陘寨。

而另一方面,王賁率領的五萬大軍已經開始在靈壽地區攻城略地。

雖然其中有不少城邑的官吏都欲誓死抵抗,可卻面臨着羣龍無首,且兵無戰心的情況。

在王翦將那些降卒釋放之後,降卒陸陸續續的回到自己的家鄉。雖然依舊有不少降卒對趙國抱有最後的幻想,希望着趙王嘉能夠率領大軍東出井陘寨,與魏國決一死戰,故而這些降卒在回鄉之後依舊選擇了從軍。

可這樣的人畢竟是極少數,大部分的降卒都選擇了在家老老實實的務農,不再關心戰爭之事。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爲滅趙之人乃是三晉之一的魏國,而不是西面的秦國。

戰國最後的這上百年來,秦國已經被關東六國妖魔化。

在關東百姓看來,秦國人一個個都是妖魔鬼怪,故而秦國每佔據一個地方,那裡的軍民都會誓死反抗。

而魏國則不然,魏國與趙國一脈同源,都是出春秋晉國,在趙國百姓的印象中,魏國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國家,僅次於自己的國家趙國。

故而,大多數趙人對魏國入侵趙國之事,都抱着不反抗,不牴觸的心態冷眼旁觀。

在趙國百姓看來,無論哪一個國家滅趙,都要好過秦國滅趙,畢竟長平一戰雖然已經過去二十多年,可趙國百姓對那一戰卻是記憶猶新。

而此番魏國伐趙則不然,魏國雖然全力攻打趙國,可卻絲毫沒有對趙國百姓如何。相反,在俘虜了這些趙國降卒之後,魏國選擇了將這些降卒釋放,而不是如同秦國一般坑殺,可是讓不少趙國百姓對魏國都有了很大的好感。

故而,王賁的攻城略地,雖然遇到了一些抵抗,可卻並不是太過嚴重,進攻也算得上順利。

不到半月時間,王賁便已佔據整個靈壽。

在靈壽留下兩萬兵力駐守之後,王賁繼續北上,選擇攻打燕地。

而攻打燕地更是順利至極,可謂是大軍每到一處城邑,這個城邑的大門便被燕人主動打開。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爲趙國在滅燕之後,在燕地所做之事確實有些過分,而之前劉季率大軍來過燕地一趟,劉季每攻佔一座城邑,就對百姓開倉放糧,可以說劉季的那番舉動,贏得了很多燕人的歡迎。

故而,此番王賁率領魏軍前來,燕國百姓又怎會不歡迎?

不同於趙國百姓的冷眼旁觀,在王賁到達了燕地之後,不少燕人選擇了從軍這條道路。

王賁麾下雖然兵力不多,可因爲這一路沒有什麼大戰發生,故而兵力也不是十分的缺乏。

但燕人從軍的熱情卻十分的高亢,王賁明白這是因爲這幾年,燕人屢屢受到趙國的壓迫,故而對趙國很是仇恨,而他們之所以選擇參軍,更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想要向趙國復仇。

王賁不敢擅自決定,便修書一封,將這一事情寫明,令人連夜送往景象寨下王翦的大營。

王翦看後,細細思索片刻,便決定招納一部分燕人從軍。

因爲每到一地,魏軍都要戰損一部分將士,且戰後還要在當地派駐一批駐守士卒,故而士兵只會越來越少,而不會越來越多。

現在魏軍兵力對秦國是有着很大的優勢,可王翦卻不敢保證等到了河東之後,自己麾下還有多少將士。

就好比現在,王翦麾下的可戰之兵已經由開始出邯鄲之時的五十萬銳減到了現在的四十五萬,一旦再攻破晉陽,那麼魏國還要在晉陽、靈壽、燕地等地方派駐兵力駐守,這麼一算下來,這些地方至少要派駐五萬人以上的人馬駐守,才能保證這些地方的穩定。

五萬兵力,看起來很多,可說實話,五萬人馬已經是最底線的數量了。

就好比靈壽一代,王賁便派駐了兩萬人馬駐守,這還是在王翦大軍就在附近的情況下。而王翦一旦率兵離去,這兩萬人馬是否能幹保證靈壽一代的安穩呢?

只怕有些困難。

畢竟靈壽一代多趙國權貴的封地,天知道這些亡了國的貴族以後會幹出什麼事情?

故而要保證所佔之地的安穩,派駐的兵力自然是要多上一些。

就好比靈壽城,至少要五千人馬駐守纔可,少於五千人馬,就不能保證靈壽一代的安穩局勢。

畢竟這五千人馬的任務不緊緊是駐守靈壽,還要保證附近區域的安穩,一旦附近那個地方出現動亂,這五千人馬都要隨時出動鎮壓。

而區區一座靈壽城,就要五千人馬駐守,要知道靈壽附件還要數十座城邑,自然也要派駐兵力前去駐守,要不然現在魏國國內沒有派遣官吏到來的情況下,這些城邑非動亂不可。

這不是魏國想要看到的。

八十三、虎符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十九、大雪紛飛戰火起(求收藏、求推薦)六十六、意外消息六十八、襄陵君十五、掙扎六十四、入陶地一百九十一、伐謀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七、龐癝說魏王(一)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二百、魏王平的心思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二百零七、戰事順遂十九、大雪紛飛戰火起(求收藏、求推薦)三十六、裂痕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三十五、試探一百一十、戰序四十九、國士六十二、打算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七十、秦、楚對峙八十、三年一百九十四、武卒勝五十四、暗涌九十六、各自算計六十、虎父犬子三十一、老實的李園?勇猛的朱亥!十三、風波起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二百四十八、渡江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二百二十五、渡河十、龐癝說魏王(四)三十五、趙國求和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一、暗潮一百三十八、欣欣二百零四、秦國設計五十三、交鋒七、上黨戰起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二百四十二、李信戰亡二十一、民心之爭八十五、公子韓非四十、黑夜中的大梁一百六十五、東海郡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五十八、審理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三、功名利祿在眼前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一百四十、淮南策一百零四、臨淄之戰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七十一、千鈞一髮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七十三、魏楚開戰十六、兵至邯鄲六十三、說親二百五十、設伏四十六、龐癝拜相,變法開始三十九、暗流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七十、秦、楚對峙五、聘禮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二百二十二、龐癝出馬七十六、惜才、送才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一百三十九、瑣碎四十七、項燕佈局十四、對錯五十四、喋血一百五十一、替罪羊十、龐癝薦李園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五十一、變法開始八十九、天下英才二百零二、暗鬥四十一、迫在眉睫六十三、說親二百二十九、滅燕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三、入楚一百零六、爭霸背後三十七、秦國見聞一百零六、論趙
八十三、虎符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十九、大雪紛飛戰火起(求收藏、求推薦)六十六、意外消息六十八、襄陵君十五、掙扎六十四、入陶地一百九十一、伐謀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七、龐癝說魏王(一)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二百、魏王平的心思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二百零七、戰事順遂十九、大雪紛飛戰火起(求收藏、求推薦)三十六、裂痕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三十五、試探一百一十、戰序四十九、國士六十二、打算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七十、秦、楚對峙八十、三年一百九十四、武卒勝五十四、暗涌九十六、各自算計六十、虎父犬子三十一、老實的李園?勇猛的朱亥!十三、風波起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二百四十八、渡江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二百二十五、渡河十、龐癝說魏王(四)三十五、趙國求和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一、暗潮一百三十八、欣欣二百零四、秦國設計五十三、交鋒七、上黨戰起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二百四十二、李信戰亡二十一、民心之爭八十五、公子韓非四十、黑夜中的大梁一百六十五、東海郡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五十八、審理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三、功名利祿在眼前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一百四十、淮南策一百零四、臨淄之戰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七十一、千鈞一髮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七十三、魏楚開戰十六、兵至邯鄲六十三、說親二百五十、設伏四十六、龐癝拜相,變法開始三十九、暗流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七十、秦、楚對峙五、聘禮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二百二十二、龐癝出馬七十六、惜才、送才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一百三十九、瑣碎四十七、項燕佈局十四、對錯五十四、喋血一百五十一、替罪羊十、龐癝薦李園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五十一、變法開始八十九、天下英才二百零二、暗鬥四十一、迫在眉睫六十三、說親二百二十九、滅燕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三、入楚一百零六、爭霸背後三十七、秦國見聞一百零六、論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