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人才爭奪

“楚人范增反對!”

一道年輕的聲音傳來,龐癝不禁一頓,急忙扭頭看去。

只見一個二十二三歲模樣的年輕人自信的走上高臺。

“在下不認同趙兄的觀點。”范增道:“楚國雖地大物博,然其國內屈、昭、景三姓把持國政,貴族壟斷地方,國雖大卻非楚王所有,物雖豐卻不得進楚王宮中,人雖衆卻只能發揮其十之一二功效。外加當權者因循守舊,全無革新之意,故而楚國雖地大物博,卻時常輸於秦、魏等國。

二百年前楚霸天下,滅國三百,又南下滅吳越,北上與雄晉爭鋒,雙方互有勝負。然二百年過去,先有魏國首先崛起於河東,渡河南下奪取楚地大梁、啓封、襄陵等地,再又奪取鄢陵、召陵、上蔡、舞陽等地。

後強秦出世,破宛城,奪鄧、鄢、郢等地,焚楚國宗廟社稷,然楚國權貴仍自迷於其地大物博,不思進取,如非秦國國內糧草、兵壯青黃不接,楚國又怎能一舉奪回鄢、郢故地?

“那敢問範兄,天下七國孰爲最強?”

范增道:“非秦、魏莫屬!”

“秦、魏?範兄是在說笑嗎?現在天下孰人不知秦國已經元氣大傷,龜縮函谷而不敢東出?魏國處四戰之地,外加國土狹小,又如何能稱爲強國?”

對於趙啓的這兩個問題范增幾乎連想都未想便笑着道:“秦國雖然元氣大傷,但只需緊閉函谷天下列國就只能望洋興嘆而無可奈何,不知趙兄以爲然否?”

趙啓點頭道:“函谷乃天下雄關,即使百萬雄兵臨之也無可奈何!”

范增道:“憑藉函谷之險,秦國進可攻退可守,天下莫能與之相比。秦國元氣大傷不假,但只需修養數年待恢復元氣,其仍舊是那個縱橫天下的虎狼之國。不知趙兄以爲然否?”

沉思片刻之後趙啓點頭道:“不錯,秦國只需緊閉函谷眼觀關東六國爭鬥互相消耗國力,待六國筋疲力盡之時便可再次東出函谷而天下莫能與之匹敵。”

而後趙啓又問道:“那魏國呢?範兄如何斷定魏國能成爲與秦國抗衡的強國?”

范增道:“魏國雖地處四戰之地然其國內沃田千里,人口稠密,其餘六國莫能與之相比。再加上天下之才半出於魏國,魏國只需用好這些人才,還愁不能稱霸天下與秦國相抗衡嗎?”

聽後趙啓哂笑一聲道:“天下孰人不知自惠王之後的列位魏王大都不是什麼識人之君,先公叔痤舉薦衛鞅而魏王不用,無奈去秦;孫臏本欲出仕於魏卻被因龐涓嫉賢妒能而遭陷害,以致殘疾;張儀本魏國貴族之後卻投奔秦國;範睢本魏齊門客,有大功於魏國卻險被打死。此四人均爲國士之才卻不被魏國重用,即便魏國佔據天下半數之才又能如何呢?”

范增微微一笑道:“趙兄所說不假,然卻只是以前。現今魏國朝堂之上人才濟濟,相邦龐癝本一夷門令,卻一朝面君而青雲直上,被拜爲卿相;信陵君本被魏王嫉妒,一直不得重用,然後來卻被拜爲上將軍,領十萬大軍救趙破秦;孔斌先生乃天下名士,本已辭去相位,卻被魏王說服甘居御史大夫之職,侯嬴不過以守門小吏,卻能七十餘歲進入朝堂官拜九卿;尉繚本籍籍無名之人,卻能被髮掘出來而位列三公之職;毛、薛二公本邯鄲城內酒鬼賭徒,一朝被信陵君拜訪就能進入魏國朝堂;朱亥本一屠夫,卻位列將軍,唐雎本一垂垂老人,卻執掌魏國外務······

以上諸人除卻信陵君及孔斌先生名揚天下之外,之前又有誰能看出其是國士之才?然一朝被用就能救趙國,敗強秦,復河內,取陶地,攻泗水,崛起之勢已不可阻擋!

數百年以來,各國莫不是得士者昌失士者亡,現今魏國有諸多大才又如何不能再次崛起而強盛到與秦國抗衡的地步呢?”

衆人聽後紛紛沉默不語,不知心中作何感想?

范增說完之後便欲下太,被回過神來的龐癝喊住。

“先生且先留步!”龐癝便說邊起身向范增跑去:“先生胸懷韜略,乃國士之才,不知可願屈居於魏國朝堂之上?”

不待范增回答平原君便也走了過來說道:“趙勝雖無甚才能,卻也知先生大才,如果先生能入趙出仕,趙勝可許先生上卿之位!”

“嘶!”

聽了平原君的話後衆人莫不倒吸一口冷氣,沒想到平原君居然會爲了這個范增下如此大的血本。

龐癝皺着眉頭道:“平原君您是不是有些過了?須知今日是我魏國選拔官員而不是你趙國!”

平原君卻笑道:“雖說今日是你魏國選拔官員之日,但這不還得看範先生自己的意願嗎?如果範先生不願出仕魏國,難道龐相邦您還把他綁住不成?”

正在龐癝與平原君相爭之時,秦國的李斯與呂不韋也加入了進來。

李斯向范增恭敬的行了一禮道:“李斯雖然在秦國官卑言請,但如果先生能夠入秦的話,李斯必定把舉薦給大王,以先生的才能必能說服大王,進而封侯拜相!”

呂不韋也插嘴道:“不錯,只要先生能夠入秦,以先生之纔到時候總覽秦國朝政不在話下。”

李斯、呂不韋都是有政治野心之人,現在如此說不過是因爲其二人現在秦國朝堂上根基並不牢固,因而並不會把范增看作自己的政敵!

看李斯、呂不韋也加入爭搶范增的行列,龐癝、平原君二人立刻停止爭吵,朝着李斯、呂不韋二人爭吵了起來。

三國四人互不相讓,爭吵的好不激烈,看的臺下的士子對范增無不羨慕、嫉妒!

看着魏、趙、秦三國爲一個人才而互相爭吵,一旁的韓國公子韓非只能乾着急而沒有絲毫辦法,他也想把范增拉攏到韓國去。可想想現在的自己,空有公子之名卻無一絲實權,只能幹看着罷了!

知道這樣爭吵下去沒有結果,龐癝眼睛一轉便停止了與其餘三人的爭吵,而是看向范增道:“範先生可願看看在下出的第二道題目?”

三十七、秦國見聞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六十二、打算七十一、千鈞一髮四十、舊怨重提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八十、捭闔九十三、王翦評劉季八、迅雷攻勢三十五、趙國求和六十七、朝堂定謀五十二、角逐九十一、我若爲相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三十一、心思五十八、張良看魏國四十八、孔斌說太后八十、捭闔二百零九、流言三十一、心思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二百五十、設伏十七、信陵君掛帥八十一、陽謀一百三十一、家庭二百四十二、李信戰亡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六十八、襄陵君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二百零二、暗鬥五十五、秦王之宴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五十一、魏國出兵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三十七、秦國見聞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六十七、朝堂定謀三十、使館問答二百零九、流言十、龐癝薦李園二百四十八、渡江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一百三十、迴歸五十四、喋血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六十五、朝議九、龐癝說魏王(三)一百七十五、李園入秦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七十五、通天大火一百零五、秦王到四十八、孔斌說太后十、龐癝說魏王(四)一百七十五、李園入秦五十三、交鋒三十二、秦國政局十七、幕後黑手二百二十七、講和五十、三公就位一百五十七、巡視六、魏增大婚四十七、項燕佈局九十五、張良計八十八、冬衣事八十二、信陵薨一百六十、反應八十八、冬衣事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六十八、襄陵君八十五、風雲動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二百五十、設伏六、魏增大婚三十三、安國君一百二十四、分兵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十五、虛張聲勢四十三、龐癝歸國八十、三年二十六、廉頗到來七十五、論戰二十六、廉頗到來六、魏增大婚一百六十三、君臣二百二十二、龐癝出馬一百四十三、忠奸十三、風波起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五十八、審理三十三、安國君七十三、魏楚開戰
三十七、秦國見聞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六十二、打算七十一、千鈞一髮四十、舊怨重提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八十、捭闔九十三、王翦評劉季八、迅雷攻勢三十五、趙國求和六十七、朝堂定謀五十二、角逐九十一、我若爲相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三十一、心思五十八、張良看魏國四十八、孔斌說太后八十、捭闔二百零九、流言三十一、心思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二百五十、設伏十七、信陵君掛帥八十一、陽謀一百三十一、家庭二百四十二、李信戰亡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六十八、襄陵君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二百零二、暗鬥五十五、秦王之宴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五十一、魏國出兵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三十七、秦國見聞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六十七、朝堂定謀三十、使館問答二百零九、流言十、龐癝薦李園二百四十八、渡江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一百三十、迴歸五十四、喋血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六十五、朝議九、龐癝說魏王(三)一百七十五、李園入秦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七十五、通天大火一百零五、秦王到四十八、孔斌說太后十、龐癝說魏王(四)一百七十五、李園入秦五十三、交鋒三十二、秦國政局十七、幕後黑手二百二十七、講和五十、三公就位一百五十七、巡視六、魏增大婚四十七、項燕佈局九十五、張良計八十八、冬衣事八十二、信陵薨一百六十、反應八十八、冬衣事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六十八、襄陵君八十五、風雲動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二百五十、設伏六、魏增大婚三十三、安國君一百二十四、分兵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十五、虛張聲勢四十三、龐癝歸國八十、三年二十六、廉頗到來七十五、論戰二十六、廉頗到來六、魏增大婚一百六十三、君臣二百二十二、龐癝出馬一百四十三、忠奸十三、風波起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五十八、審理三十三、安國君七十三、魏楚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