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九、滅燕

公元前二百二十九年七月,北地傳來消息,將軍王賁一舉攻克雁門、雲中、九原等地,並俘獲趙王嘉。

隨着趙王嘉被俘,也宣告着趙國正式滅滅亡。

而後,在龐癝的命令下,王賁一刻也未曾停歇,直接調兵向東,經代郡,過燕地,兵峰直指向遼東。

王賁到達遼東西側的陽樂之時,已經是九月上旬。

遼東乃是苦寒之地,此時更是突然下起了大雪。而王賁麾下的健兒乃是中原子弟,很是不習慣這裡嚴寒的氣候,使得不少人凍傷,甚至威脅到生命。

可王賁卻認爲這是天賜良機,如若魏軍受凍傷的消息傳至燕王喜那邊,燕王喜必定放鬆警惕,給王賁以可乘之機。

一邊,王賁下令大軍修養,另一邊,王賁又從軍中挑選五千精銳將士嚴加訓練,苦苦等待燕王喜那邊的消息。

如此半個月過後,密探傳來消息,燕王喜聽說魏軍的情況之後,果然放鬆了警惕。

“滅燕之日,便是今時!”王賁一聽,大喜過望,親率五千精銳騎戰馬一路東進,直撲燕王喜暫居的襄平。

經過一個晝夜的奔波,王賁終於率衆來到襄平城下,不過,因爲熬不住這裡嚴寒氣候的將士,竟不下千人。也就是說,現在王賁麾下的能戰之士,已經不足四千人。

而襄平城內的守軍,卻有八千之衆。

王賁卻凌然不懼,以爲燕軍只要一見魏軍到來,必定軍心大亂。故而,待將士們在雪地裡修養半個時辰後,便直接撲向襄平。

此時的襄平城,因爲天氣嚴寒的緣故,守城的將士大多都躲避在避風的角落裡取暖,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前來城牆上,而是在軍營營帳溫暖的被窩裡休息。

且此刻襄平城的城門大開,想來他們已然料定魏軍不會在這種嚴寒的天氣下對襄平發動進攻吧。

可是,王賁偏偏就選擇了在這樣惡劣的天氣情況下對襄平用兵。

待守城的將士發現魏軍的蹤跡之時,魏軍的前鋒已經距離城門不足五百步。

五百步看似很遠,但其實卻也很近,只要再過一個衝鋒,城牆下的燕軍將士便進入了他們的射程之內。只需兩個衝鋒,魏軍便能來到城門之處。

“不好,魏軍來了!”

“魏軍來了,大軍趕緊逃命!”

……

一時間,城頭上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喊聲,可誰都沒有注意到,此時襄平城的城門還沒有關閉。

其中,魏國派來的密探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他們不斷的大聲喧譁,引起燕軍的混亂,進而使得燕軍根本就無暇守衛城池,更無暇細看魏軍的人數。

因爲他們此刻想的唯一一件事情,便是逃命。

至於反抗?

沒有人想過,也沒有人敢想。因爲,城外大軍可是英勇善戰的魏軍,沒看這麼多年來,魏國接連擊敗了天下所有強國,前幾個月更是滅了趙國嗎?

要知道,燕國可是趙國的手下敗將,而滅了趙國的魏國,又是何等的強大?

更何況,真正英勇無畏的燕人,趙國伐燕之時便已死在了薊城城頭,而跟隨燕王喜逃到遼東的將士,又有幾人不是因爲畏懼死亡纔來的?

是故,面對兵力只有自己一半不到的魏軍,襄平城內的燕軍徹底慌了。甚至有的士兵,直接放下了武器,等待魏軍到來時直接投降。

投降並不可恥,這年頭,又有幾個國家沒有投降過?

君不見曾經強橫不可一世的秦國,面對魏國的強大兵峰,數次投降,甚至割地賠款嗎?

亦或者說,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心中還沒有國家這個概念,故而向敵國投降,對於他們來說,還真不是一件恥辱的事情。

很順利,一切都很順利。

魏軍順利的攻進了城門,順利的攻佔了軍營,順利的俘虜了絕大多數的燕軍將士,也順利的俘虜了城內的燕國君臣。

當王賁親自率隊來到燕王喜的住所之時,燕王喜還躺在牀上呼呼大睡,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此刻城內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燕王喜相似,城內的王公大臣也大多都呆在家中閉門不出,進而被魏軍一網打盡。

因爲城內根本就沒有大的喧鬧聲,也沒有殺喊聲。燕軍將士整隊整隊的向魏軍投降,又哪會有如此多的廝殺?

到了傍晚時分,王賁看着案上的統計,心中卻是有些難以置信。

實在是太順利了,順利的超乎王賁的想象。

原本,王賁還以爲燕軍會做出臨死反撲,會有一場血戰等待着自己。

可不想,戰爭竟然進行的如此順利。

統計報告上顯示,今日一戰,城內死亡將士竟然不足五百之數,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燕國潰兵。至於王賁自身的傷亡,竟然不到五十人。

要知道,王賁滅戰之時,可是足足死了五千人,才最終在九原復活趙王嘉,最終滅亡了趙國。

而襄平這邊倒好,竟然讓自己來了一個一鍋端。

傷亡很少,對王賁來說自然是好事。要知道,這一路上,魏軍便已經有上前將士因爲天氣惡劣的緣故,永遠的倒在了前進的路上。

如果魏軍此番傷亡慘重的話,只怕根本就無法控制住襄平城。

畢竟現在襄平城內足足有八千俘虜,如果再加上燕國的一衆君臣極其家眷,更是不下萬人。

四千人看管這麼多人,原本是沒有問題的。可如果人數再少上一些,那可就真的要出問題了。

待襄平城內的事物處理完畢,王賁一邊向陽樂那邊修書,讓其派出一支人馬前來接收襄平,另一邊,急忙命人騎快馬一路南下,向大梁城報捷。

待捷報傳至大梁城之時,已經是十月份了。

此時,趙王嘉在一隊將士的‘護衛’下,剛剛抵達大梁。

趙王嘉畢竟曾經是一國之君,即便是亡國之君,也足夠引起魏國君臣的重視的。

故而,仿照故齊國亡國君主田建的例子,魏王平親自設宴款待了趙嘉一番,寬慰其心,而後又封其爲繁陽君,令其即日起前往封地,無召不得離開封地半步。

三十四、範睢遠謀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三十五、趙國求和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八十三、虎符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五、翩翩佳公子七十五、通天大火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一百五十七、巡視九十二、國士之才九十二、劉季罵營六十、虎父犬子六十八、秦國動員一百一十九、秦國困局五十一、變法開始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二百零六、困頓的楚國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五十七、張良論勢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二百二十二、龐癝出馬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一百七十、合謀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十七、信陵君掛帥三十七、山雨欲來八十、三年二百三十四、誤判五十三、魏趙秘盟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八十一、陽謀五十五、秦王之宴一百七十二、中伏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九十、人才爭奪七十七、蕭何求見五十二、角逐一百三十三、妥協八十八、冬衣事六十八、秦國動員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七十三、魏楚開戰一百九十二、司馬尚挖坑九十八、龐衛八十六、宴四十三、龐癝歸國十五、掙扎十一、交鋒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七十九、口舌之利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五十五、秦王之宴三十四、範睢遠謀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五十八、張良看魏國四十四、伐楚一百八十三、謀劃六十二、如姬來訪一百零五、秦王到五、聘禮一百零五、秦王到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四十九、女人心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七十九、口舌之利四、縱橫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一百一十三、沉重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二百零二、暗鬥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九十五、張良計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十八、天門關之戰(一)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八十五、公子韓非四十、舊怨重提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二百零三、劉季的心理十九、天門關之戰(二)五十一、魏國出兵六十三、龐衛從軍二十、天門關之戰(三)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一百四十五、籌謀
三十四、範睢遠謀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三十五、趙國求和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八十三、虎符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五、翩翩佳公子七十五、通天大火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一百五十七、巡視九十二、國士之才九十二、劉季罵營六十、虎父犬子六十八、秦國動員一百一十九、秦國困局五十一、變法開始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二百零六、困頓的楚國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五十七、張良論勢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二百二十二、龐癝出馬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一百七十、合謀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十七、信陵君掛帥三十七、山雨欲來八十、三年二百三十四、誤判五十三、魏趙秘盟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八十一、陽謀五十五、秦王之宴一百七十二、中伏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九十、人才爭奪七十七、蕭何求見五十二、角逐一百三十三、妥協八十八、冬衣事六十八、秦國動員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七十三、魏楚開戰一百九十二、司馬尚挖坑九十八、龐衛八十六、宴四十三、龐癝歸國十五、掙扎十一、交鋒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七十九、口舌之利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五十五、秦王之宴三十四、範睢遠謀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五十八、張良看魏國四十四、伐楚一百八十三、謀劃六十二、如姬來訪一百零五、秦王到五、聘禮一百零五、秦王到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四十九、女人心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七十九、口舌之利四、縱橫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一百一十三、沉重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二百零二、暗鬥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九十五、張良計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十八、天門關之戰(一)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八十五、公子韓非四十、舊怨重提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二百零三、劉季的心理十九、天門關之戰(二)五十一、魏國出兵六十三、龐衛從軍二十、天門關之戰(三)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一百四十五、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