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天門關之戰(一)

龐癝猜的每錯,魏國接二連三的事情都是秦國在背後搗的鬼,而呂不韋就是罪魁禍首。

“那相邦,接下來屬下應該怎麼做?”

“怎麼做?現在的下場還不夠嗎?難道讓魏國報復到大王頭上你們才滿意嗎?”

“屬下不敢!”

“下去吧!”

呂不韋喝退黑衣衛統領,眼神中滿是陰鬱。

總的來說呂不韋的策劃是成功的,魏國國內諸子百家的爭鬥之勢任誰都無法阻攔下來了。

只是呂不韋沒有想到的是,黑衣衛除去召陵君的時候留下了把柄,讓魏國查到了自己身上。

國內重臣接連被刺殺,再看看自己的這條腿,再給呂不韋幾個膽子他也不敢再做這樣的事情了。

可以呂不韋的性格,吃了這樣的虧再想讓他就此罷手也是不可能的。

於是第二天早朝呂不韋便上書秦王嬴政進攻魏國。

此時秦國國政完全由呂不韋把持,誰又敢說什麼反對的話呢?

於是,呂不韋的上書當場就被同意了。

由於蒙驁已死,此時秦國將領中職位最高的就只有王翦了,於是呂不韋便令王翦率領十萬大軍進攻魏國河內。

秦國想要進攻河內只有枳關和高都兩個方向可行,而枳關城牆高大,秦國想要攻克的話必定要付出極其巨大的代價。因而王翦分析利弊之後便決定由上黨的泫氏南下高都,準備一舉蕩平河內。

大戰一觸即發。

魏國國內,墨家之事雖還未完全解決,不過國內的墨家勢力已經被蕩平了十之八九,再加上聽聞秦國進攻河內的消息之後,魏國君臣便把目光再次看向西面的秦國。

看着牆壁上的地圖,太尉尉繚分析道:“此次秦國出兵十萬,由大將王翦統帥。而王翦雖還未有出色的戰績,但經過微臣的分析發現此人有名將之姿,且極其善於攻城略地。因而微臣的建議是徹底放棄高都,把大軍全都集結在南面的天門關。

天門關城深牆高,兩邊都是崇山峻嶺,是上黨通往河內的唯一道路。故而我軍只要守住了天門關,就可確保河內萬無一失。”

此時魏無忌也被調會大梁商議軍情,聽了尉繚的話後魏無忌思索片刻後道:“我贊成太尉的意見,遷高都城全部軍民於河內,而後憑藉着天門關之險,我可確保河內安然無恙。”

這些年來魏國雖然國力大增,但這一年多來魏國各地動盪不安,沒有誰會認爲魏國有實力能夠戰勝秦國,因而只能採取據城而守的辦法。

龐癝想了想又補充道:“此法雖然不錯,但爲了避免和秦國形成長期對峙之勢,微臣建議當王翦大軍全部都集結與天門關之時,大王了派一支奇軍出枳關偷襲河東的武遂、陽狐、垣城等地,促使秦國分兵,以確保天門關之戰難以形成秦、魏兩國決戰之勢。

偷襲河東的兵力不要太多,且每攻克一城之後都不要佔據,以避免被秦軍包圍!”

“如果秦國不分兵呢?或者說秦國再從國內調集大軍的話又該如何辦呢?”老將軍晉鄙問道。

龐癝回答道:“秦國無論是分兵還是調集大軍,此次偷襲河東的目的是爲了避免秦國向天門關增兵形成決戰之勢,畢竟現在我國的國力還不能夠與秦國相提比論,我怕一旦形成了決戰之勢,我國的下場只怕比趙國還不如。”

見再無他人有意見,魏王拍板道:“好,就按照相邦的意思去辦!此次上將軍魏無忌領軍七萬駐守天門關,而老將軍晉鄙率軍三萬從枳關出發偷襲河東,一旦秦國徵集大軍的話,老將軍就立刻撤回到枳關,待秦軍撤退之後再去河東進行騷擾。還有,爲了確保萬無一失,新垣衍將軍率軍五萬駐紮於野王,一旦哪邊形勢危急的話可去進行增援。”

“諾!”

半個月後,十萬秦軍在泫氏集結完畢。

隨着王翦軍令的下達,大軍浩浩蕩蕩的沿着丹水向南而去。

此時的高都城內,魏無忌剛剛送走城內最後一批軍民,看着高都城斑駁的城牆,魏無忌滿是不捨之意。

“上將軍,該出發了!”

“走吧!”魏無忌說了一聲便上車而去。

半個時辰之後,高都城內燃起了通天大火,方圓數十里都能看得到,特別是到了晚上,百里外的地方都能看到高都城上空一片通紅。

“報!”秦軍前鋒的斥候快馬來到王翦面前:“啓稟將軍,魏國上將軍魏無忌將高都人口全部向南遷移,且還一把火燒了高都城!”

“嗯?”王翦十分驚訝。他沒有想到魏國竟然有這麼大的魄力。

擡頭向南看去,只見高都方向的上空果然一片赤紅,王翦的眉頭不禁輕輕皺了一下,急忙拿出地圖看了起來,眼睛緊緊盯着“天門關”三個字。

命親衛捲起地圖,王翦下令道:“令前鋒大軍繞過高都城,直奔天門關!”

“諾!”

隨着王翦軍令的下達,前鋒的五千輕騎沉默着向南奔馳而去。

第二天中午,正在趕路的魏無忌聽到後面的“轟隆”聲,急忙回頭去看,只見秦軍前鋒的輕騎兵已經距離自己不足十里遠,魏無忌忙下令道:“令後軍變前軍抵擋秦軍騎兵衝擊,掩護百姓撤離。”

天下各國論起騎兵的強大程度,非趙國莫屬,即便縱橫天下的秦國也稍有不如。

加上此地多山,因而對於區區五千輕騎魏軍並不畏懼,況且因爲馬鞍和馬鐙還未出現。

待秦軍五千輕騎來到魏軍面前之時,秦軍士卒紛紛下馬拿起兵戈整理陣型。

“衝!”隨着將領的一聲號令,五千秦軍向魏軍衝殺而來。

“射!”魏國方面早就準備好的弓箭手在號令一出的同一時間內,箭矢便密集的射向秦軍。

三輪過後,已有七八百名秦軍士卒被射殺,但秦軍也已來到眼前。

“弓箭手後退,戈手出擊!”

號令想起後魏國戈手便越過弓箭手奔向秦軍。

秦軍士卒戰力雖然強大,但到底人少,再加上長途奔襲,不久就敗下陣來向北而逃。

魏無忌並未令大軍追擊,而是下令大軍轉身向南而去。

這只是天門山之戰前的一個前哨戰,也是秦軍的一次試探,並不關係全局,秦軍的軍心也並沒有因爲這次小敗而有絲毫動搖······

一百一十三、沉重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一百五十七、巡視四、千百謀劃爲今朝十六、互換質子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二十六、廉頗到來三十三、安國君三十八、龐癝使秦五、聘禮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二、道統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七十一、千鈞一髮四十、舊怨重提九十、對陣二十七、戰報一百一十八、潰與敗八十四、申斥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八、龐癝說魏王(二)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三十九、瑣碎二百四十八、渡江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二、公子復歸,侯嬴獻計一百三十七、憋屈八十七、攻略軒轅關九十九、兩難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五十三、魏趙秘盟八十七、攻略軒轅關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一百五十二、秦策二十四、毒計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一百零四、各自謀劃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一百七十四、放權六十七、李牧立新君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一百七十四、放權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一百一十九、秦國困局二百零四、秦國設計一百二十四、分兵一百六十、反應二百、魏王平的心思一百一十四、部署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二百三十、伐蜀前夕一百八十七、龐癝的思慮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一百一十四、部署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一百五十九、教導二百二十九、滅燕六十四、劉季的辦法四十八、廢立事三十三、辛秘七十九、口舌之利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九十三、魏王之好一、暗潮八、龐癝說魏王(二)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五、翩翩佳公子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八十五、風雲動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二百三十四、誤判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九十六、魏王起疑八十五、風雲動一百四十、淮南策十六、互換質子二百一十五、亂局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五十二、洛邑會盟六十、虎父犬子一百九十一、伐謀八十八、秦國意圖四十六、龐癝拜相,變法開始二十三、上黨歸屬(收藏、推薦)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
一百一十三、沉重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一百五十七、巡視四、千百謀劃爲今朝十六、互換質子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二十六、廉頗到來三十三、安國君三十八、龐癝使秦五、聘禮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二、道統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七十一、千鈞一髮四十、舊怨重提九十、對陣二十七、戰報一百一十八、潰與敗八十四、申斥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八、龐癝說魏王(二)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三十九、瑣碎二百四十八、渡江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二、公子復歸,侯嬴獻計一百三十七、憋屈八十七、攻略軒轅關九十九、兩難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五十三、魏趙秘盟八十七、攻略軒轅關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一百五十二、秦策二十四、毒計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一百零四、各自謀劃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一百七十四、放權六十七、李牧立新君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一百七十四、放權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一百一十九、秦國困局二百零四、秦國設計一百二十四、分兵一百六十、反應二百、魏王平的心思一百一十四、部署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二百三十、伐蜀前夕一百八十七、龐癝的思慮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一百一十四、部署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一百五十九、教導二百二十九、滅燕六十四、劉季的辦法四十八、廢立事三十三、辛秘七十九、口舌之利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九十三、魏王之好一、暗潮八、龐癝說魏王(二)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五、翩翩佳公子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八十五、風雲動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二百三十四、誤判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九十六、魏王起疑八十五、風雲動一百四十、淮南策十六、互換質子二百一十五、亂局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五十二、洛邑會盟六十、虎父犬子一百九十一、伐謀八十八、秦國意圖四十六、龐癝拜相,變法開始二十三、上黨歸屬(收藏、推薦)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