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一、不存在的宅鬥

雖然尉繚、范增等人說的言之鑿鑿,可龐癝還是不大相信魏郊能做出如此之事。故而,龐癝定了定神方纔開口說道:“這些都是你們的推測而已,並沒有真憑實據,還是等找到有效的證據之後,再行決定吧!”

不顧尉繚等人的勸阻,龐癝便走出客廳。

見龐癝如此做態,衆人均是不解,想不清楚昔日行事果決的龐癝爲何會有如此之舉。

“相邦這是怎麼了?”

“大概是有些難以置信吧!”尉繚嘆息一聲,而後對衆人說道:“老夫覺得咱們的推測並沒有問題,只是大王畢竟是一國之君,而襄陵君又是信陵君臨終前託付之人。而相邦以往又一向和信陵君友善,只怕突然碰到這樣的事情,相邦有些難以置信,咱們還是另想辦法,最好能找到有效證據,這樣一來對咱們才最有利。”

衆人都明白尉繚話裡的意思:自踏入朝堂的那一刻起,他們身上就被打上了龐癝一系的印記,這並不是你想擺脫就能擺脫得了的。

再說,這麼多年來,他們之間早已成爲了配合無間的親密夥伴,如果龐癝倒臺,那便意味着他們這些人也沒有什麼好下場。

至於暗中投靠襄陵君魏郊及魏王平,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戰國時代的風氣,忠義爲先,這個忠義並不是說忠於自己的國家,而是忠於自己的主家,就好比田橫和五百壯士之事。

如今的尉繚等人,就好比那五百壯士,他們得龐癝的賞識,入仕之後順風順水的步步高昇,龐癝亡,他們的下場也會一樣。只有龐癝好,他們的未來纔會更好。

在座之人都是聰明人,沒有人會去想暗中投靠魏王平及襄陵君之事,故而他們不得不想盡辦法,調查這件事情背後的主謀。

在衆人看來,如今龐癝的做法無異於坐以待斃,可他們卻不想坐以待斃,故而在沒有徵得龐癝的同意下,身爲龐癝一系二號人物的尉繚便迅速做出了決定。

尉繚一邊派密探進入襄陵君府邸前去調查襄陵君之事,一邊暗中輪換大梁城內駐防的軍隊將領,就是爲了以防萬一。如果魏王平等人忍受不住如今的局勢,給自己來一個突然襲擊,那自己這些人可就都完了。

爲了身爲太尉,是魏國的最高軍事長官,自然有調兵遣將之權,再加上爲了所調動之人大多都是些中下級的官員,且行事又極其隱秘,故而魏王平和襄陵君等人並不知情。

軍隊方面的事情進行的很順利,然而在調查上卻陷入了停頓。

因爲根據密探的回報,尉繚發現此事竟然與龐癝嫡子龐衛有關係,確切的說,與龐衛之妻嬴馨有關係。

查到這裡,事情便有些棘手了,一方面對於調查之事,尉繚等人是瞞着龐癝乾的,二來嬴馨兒畢竟是龐癝的兒媳。如果是一般人,他們還可以抓捕亦或是刑訊逼供,可牽扯到嬴馨兒,即便是尉繚這樣的智者,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做了。

“嬴馨那邊你們先負責監視即可,沒有老夫的命令,千萬不得輕舉妄動。至於襄陵君那裡,要儘快讓那幾個門客開口!”

下達完命令,尉繚便讓密探退下。

尉繚怕自己的部署有紕漏,又尋來范增、張良、蒯徹等人商議,看看哪裡有疏漏沒有。

這幾天,襄陵君府邸中莫名走失幾名門客。對於此事,魏郊本人並未上心。

因爲魏郊繼承戰國四公子的遺風,府中門客足有三千之衆,走失幾個門客並不足引起他的注意,只是覺得這幾個門客極有可能是去了其他權貴那裡。

畢竟,按照以往的情形來看,魏郊府邸中的門客來來往往個不停,每日都有新面孔出現,也有老面孔消失。

現在魏郊真正關心的,是儒家那邊的部署及大梁城駐守軍隊中的高級將領的態度。

之前提過,信陵君魏無忌去世之前,將不少優秀的門客都安插入軍隊之中,到了現在,這些人大多都已經成爲了高級將領,優秀者如劉季、張耳一般,短短十數年時間,便已經能夠獨掌一軍。

至於其他的,級別雖比劉季。張耳低,但也低不到哪裡去。

這日,魏郊在自己客廳和儒家幾位首領商議事情。

“現在龐援和韓非關係已經趨於水火,只要我等在背後再加上一把火,讓火勢燒的更旺一些,只怕韓非就要和龐癝徹底決裂了。”說話之人是一名大儒。

按照大儒的推測,來自秦國的嬴馨在魏國勢單力孤,而韓氏背後卻有着其親兄韓非爲首的韓國勢力的支持,而如今龐癝的年紀已經大了,那麼未來龐癝的繼承人是誰?

龐癝只有龐衛和龐援兩個兒子,可眼看着龐援背後有韓非、張良等人支持,而身爲嫡子的龐衛背後卻並無人支持,龐衛之妻嬴馨又怎會不着急呢?

如果以此事說與嬴馨,只怕嬴馨會毫不猶豫的答應此事,這樣一來,龐癝勢必會因家中之事,而無暇朝政,自己這邊便可以從容部署各項安排。

按照這位大儒所說,襄陵君魏郊果然派人暗中聯繫嬴馨身邊的親信下人,下人果然答應下來。雖然魏郊派出的人並未見到嬴馨本人,可嬴馨的親信答應,那便意味着嬴馨本人也是已經知道了此事。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嬴馨本人對此事真的一無所知,那名答應魏郊的親信,也是秦國在嬴馨身邊部署的暗諜。

關於龐府的繼承權爭奪問題,其實自始至終都是不存在的。

一方面是因爲魏雨萱出身的緣故,即便龐援之妻乃是韓國公主,韓國在魏國出仕爲官之人亦不在少數,可即便韓人勢力代表韓非本人都認爲未來龐府的繼承人一定是嫡子龐衛,而非自己的妹夫龐援。

龐援這人實在是太老實了,做事又十分呆板,根本就不足以成爲一個龐大利益集團的首領。

反觀龐衛,雖然龐衛前些年頑劣不堪,但人卻很聰明,有能力,也有手段,故而在旁人看來,龐衛便成了繼承龐癝衣鉢的不二人選。

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二十五、魏王之殤一百七十三、名將二十四、毒計五十一、魏國出兵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三十八、泛舟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五十二、角逐六十四、入陶地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一百五十六、河西局一百七十五、李園入秦五十一、變法開始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二百一十、陰謀二百二十九、滅燕八十三、蠶食計劃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十二、韓非入魏五、翩翩佳公子一百二十九、議和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二百四十六、俘獲嬴政二百五十、設伏一百二十九、議和一百三十三、妥協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五十三、魏趙秘盟九十二、國士之才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四十三、龐癝歸國二、道統八十一、陽謀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二百三十七、定策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零二、李斯之謀八十三、虎符八十八、秦國意圖八、龐癝說魏王(二)四十一、迫在眉睫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九、龐癝說魏王(三)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五十一、魏國出兵一百七十三、名將一百三十七、憋屈八十一、陽謀十八、天門關之戰(一)六、戰國四公子三十六、明哲保身一百一十、戰序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一百七十二、中伏二、道統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九、旁觀者迷三十三、辛秘四十八、廢立事八十三、蠶食計劃一百三十六、拜將二百二十九、滅燕五十四、暗涌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七十四、如姬的思量七十三、魏楚開戰七十一、千鈞一髮一百二十三、函谷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七十六、惜才、送才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一百七十四、放權一百三十、迴歸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六十五、朝議三、入楚五十六、魚龍宴二十九、降卒問題(求推薦、求收藏)一百、范增的離間計七十、秦、楚對峙八十六、宴七十九、口舌之利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七十四、如姬的思量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九十二、國士之才
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二十五、魏王之殤一百七十三、名將二十四、毒計五十一、魏國出兵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三十八、泛舟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五十二、角逐六十四、入陶地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一百五十六、河西局一百七十五、李園入秦五十一、變法開始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二百一十、陰謀二百二十九、滅燕八十三、蠶食計劃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十二、韓非入魏五、翩翩佳公子一百二十九、議和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二百四十六、俘獲嬴政二百五十、設伏一百二十九、議和一百三十三、妥協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五十三、魏趙秘盟九十二、國士之才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四十三、龐癝歸國二、道統八十一、陽謀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二百三十七、定策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零二、李斯之謀八十三、虎符八十八、秦國意圖八、龐癝說魏王(二)四十一、迫在眉睫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九、龐癝說魏王(三)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五十一、魏國出兵一百七十三、名將一百三十七、憋屈八十一、陽謀十八、天門關之戰(一)六、戰國四公子三十六、明哲保身一百一十、戰序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一百七十二、中伏二、道統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九、旁觀者迷三十三、辛秘四十八、廢立事八十三、蠶食計劃一百三十六、拜將二百二十九、滅燕五十四、暗涌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七十四、如姬的思量七十三、魏楚開戰七十一、千鈞一髮一百二十三、函谷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七十六、惜才、送才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一百七十四、放權一百三十、迴歸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六十五、朝議三、入楚五十六、魚龍宴二十九、降卒問題(求推薦、求收藏)一百、范增的離間計七十、秦、楚對峙八十六、宴七十九、口舌之利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七十四、如姬的思量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九十二、國士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