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縱橫

李斯道:“微臣以爲中大夫姚賈可以爲使。”

姚賈本是魏人,先爲大梁城看門小吏,在魏國第一次官員選拔上因口才了得脫穎而出,唐雎欲要舉薦其進入朝堂。不了當時呂不韋和李斯正在魏國,知道了姚賈之才之後對其大加籠絡,姚賈心動之下跟隨呂不韋入秦出仕。

可是當時的秦王嬴稷並不是喜歡姚賈的爲人,故而在嬴稷去世前姚賈也只是一個小官而已。直到嬴異人繼位成爲秦王,呂不韋大權獨攬之下姚賈的仕途這纔開始青雲直上,後呂不韋去勢,李斯成爲秦國相邦,姚賈又投靠李斯,而李斯也很看重姚賈的辯才,到了現在姚賈已經成爲了中大夫。

“姚賈?”嬴政想了想笑道:“姚賈確實有辯才。”

說着嬴政喊來中車府令趙高:“宣中大夫姚賈覲見!”

“諾!”趙高領命而去。

趙高本是秦國宗室遠親,後因母親犯法而遭受刑罰,以致身體殘疾,刑滿釋放之後只能做隱官也就是供秦王取樂的小官吏爲生。

不過趙高不愧是華夏第一個百姓耳熟能詳的宦官,雖是殘缺之身,但趙高爲人卻極其謹慎,又精通秦國律法,使得他的聲名傳揚開來。

要知道任何時期的宦官大都是家境貧寒、日子實在過不下去的纔會自願入宮爲宦,絕大多數都不識幾個大字,更別說精通什麼律法條文了。

但趙高因爲其出身並不低,識文斷字對其來說不過爾爾,故而在一衆目不識丁的宦官之中就如同鶴立雞羣般顯得耀眼無比,使得秦王嬴政很快就知道了原來王宮的宦官之中還有趙高這樣一個‘博識多才’的人,因而便提拔趙高魏中車府令。

多年來的經歷使得趙高善於察言觀色、逢迎獻媚,但畢竟剛剛成爲中車府令不久,勢力也不是很大,更合理現在的秦王嬴政可是一個雄才大略之人,因而現在的趙高把自己的身份放的很低。

按理說姚賈只是中大夫之職,而趙高卻是秦王寵臣,趙高見到姚賈應該趾高氣昂纔對。可趙高來到姚賈家中之後卻沒有這麼做,而是極其恭順的把秦王傳召姚賈入宮的旨意給宣讀了一遍。

姚賈根本就想也不想就跟着趙高入宮了,如果放到其他臣子身上,肯定會詢問趙高一番好做準備,可姚賈卻沒有這麼做,就這麼坦蕩蕩的入宮面君了。

姚賈是一個坦蕩蕩的君子嗎?顯然並不是。前世的歷史上韓非曾評價姚賈是世監門子,樑之大盜,趙之逐臣。但就是這麼一個人物,卻爲秦國掃滅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同時姚賈也聯合李斯構陷韓非,使得韓非這個法家的集大成者身死獄中。

這一切都是因爲姚賈的辯才無雙,離間山東六國關係,使得秦國這才能無後顧之憂的逐一將六國各個擊破,姚賈也受到了秦王嬴政的信任,其在嬴政心中的地位並不是韓非可比的。

憑藉着自己的無雙辯才,姚賈並不擔憂秦王傳召自己會問罪亦或是其他的。因爲姚賈可以憑藉着自己的辯才把黑的說成白的,更何況依憑其辯才,姚賈不信秦王不重用自己。

眼下秦、魏大戰在即,姚賈想來秦王此刻傳召自己肯定是有真要的事情要交給自己去辦。果不其然,當秦王說出欲要自己出使楚國之後,姚賈想也不想便道:“大王且等待好消息就是!”

“哦?你就這麼自信自己能夠說服楚王出兵伐魏?”秦王見姚賈如此自信,便問了起來。

姚賈的回答很是自信:“微臣爲官憑藉的就是自己的這張嘴,當然有信心了。”

“希望你的自信能夠給寡人帶來好消息吧!”秦王感嘆道。

“微臣必不負王命!”姚賈領命而出。

“你說姚賈此去楚國真的能夠說服昌平君出兵嗎?”秦王看着姚賈遠去的身影,對身旁服侍的趙高問道。

趙高答道:“姚賈大夫的辯才不說當世無雙,但也差不多。再說昌平君是什麼樣的人別人不知道大王難道也不知道嗎?當年昌平君之所以能夠在大秦和呂不韋同時爲相十餘年,憑藉的除了自身的才華之外只怕也沒有其他的了,他不會看不清現在的局勢的。如果楚國只是想偏安江東,即便是張儀再世只怕也說不動。但昌平君卻不是那樣的君主,況且楚國令尹項燕乃是當世名將,統兵才能上雖略輸王翦將軍,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帥才,只怕也是不甘心楚國偏安一隅。有如此君臣,大王還擔憂楚國不會出兵嗎?”

秦王默然點頭:“你說的對,是寡人多慮了!”

趙高的這番對法有理有據,使得秦王更加的賞識趙高,覺得趙高是一個可堪大用之人。

姚賈此番使楚,一點意外都沒有的說服了楚王同意出兵伐魏。當時楚國朝堂上雖然有反對之聲,但因爲昌平君和項燕兩君臣的齊心合力,這種反對的聲音卻是微乎其微,根本就沒有掀起一絲波浪。

不久之後遠在大梁的龐癝便收到了秦國使臣說服楚王出兵伐魏的消息,便召朝中大臣商議。

范增聽了這個消息之後不以爲意的笑了笑道:“正所謂寇可往吾亦可往,秦國可以說服楚國出兵伐我大魏,下官認爲我大魏也應當說服趙國出兵伐秦。”

“趙國?”龐癝想了想,范增的這一策不失爲一道好計,於是當堂便下令九卿之一的唐雎出使趙國。

此時的唐雎已經八旬有餘,但卻不辭勞苦的來到趙國面見趙王便直接開口說道:“我大魏欲與趙國聯合伐秦,不知趙王意下如何?”

此時的趙國君臣除了李牧都已被秦國打怕了,因爲趙王想也不想便拒絕道:“我趙國國小力竭,只怕不能如魏國所願了!”

唐雎並沒有因趙王的拒絕而有絲毫的沮喪,而是看向趙相李牧幽幽一笑道:“李相也這麼以爲?”

李牧苦笑一聲道:“本相何嘗不想伐秦?可確實如同大王所說,我趙國國小力竭,只怕不是秦國的對手。”

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七十四、楚人李斯八十、三年一百零六、爭霸背後二百一十六、龐癝的舉動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二十七、戰報七、龐癝說魏王(一)七十二、利益交換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一百五十二、秦策一百九十二、司馬尚挖坑四十四、伐楚一百一十、戰序八十三、虎符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七十七、蕭何求見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九、旁觀者迷九、龐癝說魏王(三)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二百零三、劉季的心理六、戰國四公子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一百零九、決戰在即二百零二、暗鬥一百八十、劉季用兵一百六十、反應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八十九、縱橫事二十九、降卒問題(求推薦、求收藏)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一、暗潮三十三、辛秘八十二、信陵薨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三十、使館問答四、千百謀劃爲今朝六十六、意外消息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九十九、兩難七十四、楚人李斯七十四、楚人李斯一百三十六、拜將六十七、朝堂定謀四十四、龐癝欲變法四十四、伐楚一百三十四、權衡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九、旁觀者迷一百三十三、妥協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七十九、縱橫八十六、軍中無父子二、道統三十、使館問答一百五十六、河西局一百八十三、謀劃一百零四、臨淄之戰四、縱橫四十九、國士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一百三十、迴歸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三十四、範睢遠謀七十七、蕭何求見四十八、廢立事一百四十五、籌謀六十五、所謂伊人一百、范增的離間計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一百零四、臨淄之戰一百三十五、試探一百五十九、教導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八、迅雷攻勢七十一、無忌戲龐癝七十、秦、楚對峙一百二十三、函谷一百六十二、泰山生隙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七十一、千鈞一髮九十六、各自算計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五十一、變法開始二百零八、趙國現狀一百八十七、龐癝的思慮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十六、兵至邯鄲七十三、魏楚開戰九十三、魏王之好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
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七十四、楚人李斯八十、三年一百零六、爭霸背後二百一十六、龐癝的舉動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二十七、戰報七、龐癝說魏王(一)七十二、利益交換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一百五十二、秦策一百九十二、司馬尚挖坑四十四、伐楚一百一十、戰序八十三、虎符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七十七、蕭何求見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九、旁觀者迷九、龐癝說魏王(三)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二百零三、劉季的心理六、戰國四公子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一百零九、決戰在即二百零二、暗鬥一百八十、劉季用兵一百六十、反應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八十九、縱橫事二十九、降卒問題(求推薦、求收藏)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一、暗潮三十三、辛秘八十二、信陵薨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三十、使館問答四、千百謀劃爲今朝六十六、意外消息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九十九、兩難七十四、楚人李斯七十四、楚人李斯一百三十六、拜將六十七、朝堂定謀四十四、龐癝欲變法四十四、伐楚一百三十四、權衡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九、旁觀者迷一百三十三、妥協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七十九、縱橫八十六、軍中無父子二、道統三十、使館問答一百五十六、河西局一百八十三、謀劃一百零四、臨淄之戰四、縱橫四十九、國士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一百三十、迴歸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三十四、範睢遠謀七十七、蕭何求見四十八、廢立事一百四十五、籌謀六十五、所謂伊人一百、范增的離間計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一百零四、臨淄之戰一百三十五、試探一百五十九、教導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八、迅雷攻勢七十一、無忌戲龐癝七十、秦、楚對峙一百二十三、函谷一百六十二、泰山生隙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七十一、千鈞一髮九十六、各自算計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五十一、變法開始二百零八、趙國現狀一百八十七、龐癝的思慮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十六、兵至邯鄲七十三、魏楚開戰九十三、魏王之好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