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

雖然李牧已經去世,但趙王嘉仍舊和秦國使臣姚賈結成同盟,雙方約定三個月後共同伐魏。

而已經徹底偏安於江東的楚國,嬴政同樣也派出了使臣,與楚王商議伐楚之事。只不過這個使臣是秘密派出去的,魏國本身並不知情而已。

之所以如此,嬴政就是想給魏國一個出其不意,在魏國全部兵力都派往西、北兩個方向時,讓楚國在魏國背後給其狠狠的捅上一刀子,這樣才能徹底擊垮魏國。

兩天後,李園從咸陽傳回了好消息,龐癝便與尉繚等人商議道:“此番秦國與聯合趙、楚兩國共同伐魏,趙王嘉已經答應了秦國的請求,而楚王是否答應了秦王的條件,目前還不清楚,但我大魏也不得不防備楚國的偷襲。”

“如若楚國也加入了伐魏聯盟,那麼我大魏將三面環敵,只怕最後十有八九會敗下來的!”龐癝的擔心不無道理,以魏國如今的國力,壓倒任何一國都不成問題,但關鍵是如果三國同時出兵的話,魏國的兵力必將捉襟見肘,到時候三方中任何一方突破了魏國的防線,對魏國來說就等同於敗了。

“趙國李牧、秦國王翦、楚國項燕,此三將都是極其優秀的將領,不過好在現在李牧以死,而從李園傳回來的消息來看,即便此番王翦不離秦來魏,只怕秦王再也不會任命其爲統兵大將了,所以綜合分析之下,楚國的項燕到時候只怕會成爲一個極其棘手的對手!”范增幽幽說道。

“秦國可不止王翦一個將軍,李信、王賁等人也是不錯,再加上秦銳士之勇,只怕我軍對上秦國,面臨的將會是一場血戰。”此時魏郊開口道,“本將以爲,我軍應先從三國中選擇一國將其擊垮,而後纔有餘力去面對其餘兩國,如若不然,三面環敵之下,我大魏必輸無疑!”

“老夫同意上將軍的觀點。”尉繚說道,“秦國有函谷天險,我軍想要突破過去進入關中,除非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否則根本就不可能突破函谷關。而楚國已經偏安江東,且楚人善水我軍亦不能渡江而下,那麼唯一能提前進攻的,就只剩下北面的趙國了。現在李牧新喪,接任李牧之職的是他以前的副將司馬尚,而司馬尚雖然也算得上是一員不錯的將領,可相比較於李牧,司馬尚無疑要好對付許多。因而,老夫的建議是先擊垮北面的趙國,而後再分出兩路大軍抵禦秦、楚兩國的進攻。”

龐癝聞言之後亦贊同道:“不錯,本相也贊同太尉的意見,先擊垮趙國,而後分兵抵禦秦、楚兩國可能的兵鋒!”

三天後,魏國上將軍魏郊統兵三十萬北上伐趙,如果能在三個月內徹底擊垮趙國,那麼秦、趙兩國的盟約將徹底瓦解,伐魏聯軍也將不攻自破。

之所以這麼做,魏國就是想打一個事件差,而等到秦、楚兩國反應過來,到時候也是爲時已晚。

這是魏郊第一次獨自統兵作戰,龐癝擔憂魏郊經驗不足,派出了劉季作爲副將,范增爲軍師來輔佐魏郊。

漳水位於鄴城之北,只要跨過漳水,便是趙國以前用來抵禦魏國而建立起來的南長城了。

聽聞魏國出兵三十萬伐趙,趙王當即便令司馬尚爲主將,率軍三十萬駐紮在邯鄲,來抵禦魏國的侵襲。

而魏國這邊,三十萬大軍到達鄴城之後,魏郊並未直接下令大軍渡過漳水,而是在范增的建議下,先攻克了西面的中牟等地。

中牟位於鄴城西面,太行上的東側,被羣山環繞,然而出來北面,中牟三面都被魏國的國土包圍,故而想要守住中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故而在聽聞了魏國率先攻打的是中牟之時,司馬尚就下令放棄了中牟,將中牟地區的軍對撤回了邯鄲。

司馬尚想的就是徹底放棄趙國在漳水以南零零散散的土地,而後利用趙國的南長城險關來抵擋魏國的侵襲。

司馬尚的防禦部署可以說是正確無比,因爲魏國如果想要攻破南長城,勢必要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而且所耗費的時間只怕也要曠日持久,這樣一來,就給了秦、楚兩國充分的時間來調動本國的軍隊從西、南兩國方向伐魏,迫使魏國不得不分兵。

如果真能拖到那個時候,即便魏國攻破了趙國的南長城,只怕也沒有什麼作用了。

武城位於漳水北岸,是一處極其重要的關卡,趙國在這裡部署了五萬大軍。而魏國的軍營,就駐紮在武城南不到十里的位置。

剛渡過漳水,魏郊便下令大軍猛攻武城,可三天下來,魏軍除了在武城城牆下留下五千具屍體之外,並無人踏上過武城的城牆之上。

魏郊便尋范增商議道:“我軍已經連續進攻了三日,然而武城仍舊安若磐石的被趙國牢牢控制,範大夫可有什麼好辦法沒有?”

范增道:“武城乃是險關,裡面又有五萬大軍把守,我軍想要攻破武城,只怕不是三、五天能完成的事情,所以下官建議,上將軍不如令劉季率一部分人馬沿漳水而下,前去進攻東北方向的列人而上將軍您本人在這裡繼續吸引武城內的趙軍。只要劉季將軍奪取了列人,我軍便可由列人向西直撲邯鄲,到時候武城就成爲了無關緊要之地。”

“善!”魏郊當即便下令劉季領兵十萬前去進攻列人。

列人本就不是什麼大城,可爲了防範魏國的偷襲,司馬尚依舊在這座小城內部署了超過一萬的人馬。

一萬人馬看似不多,可如果憑藉這一萬人馬堅守列人的話,任憑劉季多少兵力,也休想在短時間內攻克列人。更何況列人距離邯鄲城很近,只要司馬尚知道了魏軍兵圍列人的消息,一定會派大軍前來增援,到那時候魏軍即便有天大的本事,只怕也攻破不了列人。

劉季帶兵到達列人之時,見城內有重兵把守,所以兵圍急於攻城,而是將此地的消息傳給魏郊、范增兩人。而另外一邊,邯鄲城內的司馬尚也收到了魏軍兵臨列人城下的消息,急忙派大軍前去增援列人!

一百七十二、中伏八、迅雷攻勢八十五、公子韓非八十八、冬衣事二十六、廉頗到來一百零五、秦王到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三十六、裂痕八十五、公子韓非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三十五、範睢看魏國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三十、迴歸四十一、見秦王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六十三、龐衛從軍一百三十、迴歸七十九、縱橫十一、交鋒九十五、張良計七十、如姬歸來九十八、君臣問答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十、龐癝薦李園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九十五、滅魯六十七、朝堂定謀一、暗潮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二百三十、伐蜀前夕三十一、老實的李園?勇猛的朱亥!一百三十、迴歸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六十六、趙國危亡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一百二十三、函谷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二百一十六、龐癝的舉動三十七、山雨欲來一百零三、滅齊之戰三十五、趙國求和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七十一、無忌戲龐癝一百零九、決戰在即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一百零三、銳士一百六十、反應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二十六、廉頗到來二百零二、暗鬥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二百一十一、不存在的宅鬥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四十四、伐楚三十八、龐癝使秦八十一、陽謀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一百四十五、籌謀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九、旁觀者迷八十九、縱橫事三十六、明哲保身五十六、韓國俯首一百五十、弄巧成拙七十八、方略三十二、魏王託孤六十六、趙國危亡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二百四十、禍不單行八十九、縱橫事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一百三十、迴歸六十二、如姬來訪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三十、使館問答三十三、安國君一百一十、戰序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三十八、龐癝使秦二百、魏王平的心思八、迅雷攻勢三十二、魏王託孤二百零五、反思二百四十九、楚軍潰敗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四、縱橫三十九、暗流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十、龐癝說魏王(四)八十三、虎符七十、如姬歸來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
一百七十二、中伏八、迅雷攻勢八十五、公子韓非八十八、冬衣事二十六、廉頗到來一百零五、秦王到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三十六、裂痕八十五、公子韓非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三十五、範睢看魏國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三十、迴歸四十一、見秦王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六十三、龐衛從軍一百三十、迴歸七十九、縱橫十一、交鋒九十五、張良計七十、如姬歸來九十八、君臣問答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十、龐癝薦李園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九十五、滅魯六十七、朝堂定謀一、暗潮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二百三十、伐蜀前夕三十一、老實的李園?勇猛的朱亥!一百三十、迴歸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六十六、趙國危亡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一百二十三、函谷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二百一十六、龐癝的舉動三十七、山雨欲來一百零三、滅齊之戰三十五、趙國求和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七十一、無忌戲龐癝一百零九、決戰在即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一百零三、銳士一百六十、反應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二十六、廉頗到來二百零二、暗鬥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二百一十一、不存在的宅鬥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四十四、伐楚三十八、龐癝使秦八十一、陽謀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一百四十五、籌謀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九、旁觀者迷八十九、縱橫事三十六、明哲保身五十六、韓國俯首一百五十、弄巧成拙七十八、方略三十二、魏王託孤六十六、趙國危亡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二百四十、禍不單行八十九、縱橫事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一百三十、迴歸六十二、如姬來訪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三十、使館問答三十三、安國君一百一十、戰序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三十八、龐癝使秦二百、魏王平的心思八、迅雷攻勢三十二、魏王託孤二百零五、反思二百四十九、楚軍潰敗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四、縱橫三十九、暗流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十、龐癝說魏王(四)八十三、虎符七十、如姬歸來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