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習慣了

也不說魏無忌又是如何說服的田太后,只知道自魏無忌出了太后宮後田太后鬱鬱寡歡了好幾日精神方纔好了一些。

且說龐癝自辭去相位之後每日出城考察大梁附近村寨百姓的生活。

大梁雖地處中原,乃十足的四戰之地,然而這邊卻少有戰亂髮生,周邊的百姓倒是還算富足。

其實百姓家中糧食在交了稅賦之後緊夠溫飽之用,之所以顯得比較富足乃是因爲這裡緊靠大梁城,農閒季節百姓可以前去大梁城內做些小生意或做工貼補家用,因而顯得還算富足,至少比上秦國是的。

和重農抑商的秦國不同,魏國對待商人算得上很好至少也是不錯的了。有治生之祖之稱的白圭便被魏惠王拜爲卿相的高位。

從這方面來說三晉和齊國並不曾抑制商業發展,相反還非常鼓勵。

地處中原大地的魏國並無山川之險,也無鹽鐵礦產之類的東西了,因而魏國對於貿易便格外的重視,特別是丟失了河東之地後。

齊國的魚鹽,韓國的鐵器,燕趙的馬匹,楚國的漆器絲帛、吳越的茶葉都在這裡交匯,而魏國又與秦、楚、齊、韓、趙相接,交通極爲發達,自然而然就成爲了整個天下的貿易中心。

此時百姓已經開始了耕種,到處一片忙碌的景象。

這日,龐癝又帶上李園來到了大梁城外的田間。

來到田間地頭,龐癝抓起土壤看來看還算溼潤,便放下心來。

可以說幾千年來華夏百姓都是靠天吃飯,小的天災還好說,頂多忍飢挨餓些時候就捱了過去。

如果發生什麼大的天災,百姓基本都無法存活,如果再加上人禍,百姓除了造反可能有一條活路之外,剩下的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尤其是大河兩岸與淮河之北的平原地帶更是如此。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於陳縣,黃巾之亂主要活動在中原地區,隋末的農民起義也在大河兩岸,唐末的黃巢起義覆及魯、豫等地,元末紅巾軍起義這裡也是主戰場,明末的李自成也是在這裡成勢。

可以說這片土地是華夏曆史上最多災多難的土地了。

這片土地本是華夏被開發最早的地方,然而不孝的子孫導致了這裡連年戰火,本是富饒文明的地方經過數千年的破壞,到了最後便成爲了落後、爲人不齒的代名詞,被黑出無數翔。

“老伯,去年收成如何?”看到一個粗布麻衣的老伯正扶正犁,前面兩個穿着滿身補丁衣服的十歲左右的小兒艱難的拉着,三人都是滿頭大汗,喘着粗氣,龐癝便上前問道。

老伯見龐癝一身華服便知此人肯定是大梁城內貴人家的子弟,遂讓兩個孫子歇息片刻,笑呵呵的對龐癝說道:“不敢當先生老伯之稱。去年的收成還成,扣除稅賦之後家中餘糧足夠溫飽。”

“我剛纔看地裡墒(土壤的溼度)還不錯,今年的收成就有保證了啊!”龐癝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的門外漢,相反對耕作還十分的瞭解,畢竟前世他就是一個農家孩子,沒少幫家裡幹農活。

還有這個時代的貴族和士人並不像後世的那些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士大夫,他們對農耕之事極爲了解。

畢竟在這個生產力極其落後的時代,農事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根本。

一到農忙季節,基本所有的交戰國都會休兵回國耕種,一如默契休戰的秦、楚兩國。

如果繼續進行戰爭的話,去年剛結束的長平之戰背後的秦、趙兩國就是下場。

因爲持續兩三年之久的長平之戰的爆發,趙國國內的糧食減產了三分之二,使得國內爆發饑荒。

老農笑着道:“如果春天再下兩場雨的話,今年肯定是一個豐收年。”

“這兩個孩子是您的孫兒?”龐癝指了指正坐在地上玩鬧的兩個小兒問道。

老伯點頭道:“不錯,正是老漢的孫兒!”

“不知他們的父母?”

“唉,死了!孩子的母親生小孫子時難產而死,兒子死在了河內!”老伯本來還微笑的臉說着的時候逐漸暗淡了下來。

“是在下的不對,老伯還請節哀!”龐癝知道自己說錯話了,急忙道歉。

老伯擺了擺手道:“先生不必道歉,老漢早就習慣了!”說完老伯就又喊上兩個孫兒繼續耕種。

龐癝看着忙碌的老伯及兩個小兒一直髮呆。

機靈的李園見此急忙去打聽老漢的家庭情況,不一會就匆匆回來了。

“先生!”

“先生!”

李園喊了兩邊龐癝方纔回過神來:“有事?”

李園道:“小人剛纔去打聽了一下這老漢的情況。這個老漢年輕時家中有兄弟四人,但除了這老漢其餘三個兄弟都死在了戰場了。

後來這老漢回鄉娶親生下三個兒子,大兒子十歲的時候老漢的老伴因病去世了。而三個兒子除了小兒子外,其餘兩個兒子還未成親也死在了戰場上,只剩下小兒子一人娶親,可小兒子生下兩個孫子之後被徵兵到了河內,不久之後也死了,只剩下老漢一人獨自撫養兩個孫兒。”

李園說的很平淡,平淡到語氣中沒有一絲感情,畢竟這樣的事情在這個時代早已司空見慣。

可龐癝卻感覺到渾身冰冷,沒有一絲溫度。

習慣了!呵呵,習慣了!老漢已經習慣了身邊親人的死亡,送走了自己的三個兄弟,送走了自己的妻子,又送走了自己的三個兒子。

不知下一次老漢送走的是誰?是那兩個才十歲左右的孫兒嗎?

以前的龐癝羨慕英雄,期望能夠血戰沙場,可這一刻龐癝卻開始討厭戰爭了,心中極其的厭惡。

老漢簡簡單單的一句“習慣了”的不知背後要流多少血淚?

只怕該流的淚水早已流乾了,剩下的只是艱難的活着了吧!

生不易,活就更加的不容易了。

怪不得人們常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歡樂、喜悅總是小概率事件,只有不如意纔是人生的常態。

然而,這就是人生!

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三、入楚九十八、君臣問答六十六、意外消息八十七、論勢五十六、魚龍宴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一百零四、臨淄之戰六十九、太子魏增一百五十二、秦策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一百零五、秦王到六十三、龐衛從軍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十九、大雪紛飛戰火起(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五十、弄巧成拙五、翩翩佳公子七、上黨戰起四十九、國士一百三十六、拜將二百四十五、破城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一百五十二、秦策六十四、入陶地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三十五、試探四、縱橫六十七、朝堂定謀一百五十、弄巧成拙一、暗潮二百零三、劉季的心理一百八十三、謀劃八十九、天下英才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七十九、縱橫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一、暗潮八十二、信陵薨九十五、張良計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二百四十九、楚軍潰敗九十六、魏王起疑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三十一、心思二十五、魏王之殤三十八、龐癝使秦六十二、如姬來訪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十二、韓非入魏五十四、暗涌九十、人才爭奪六十二、打算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六、魏增大婚九十八、君臣問答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七十一、千鈞一髮二百二十八、休戰八十九、天下英才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一百一十三、沉重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八十、捭闔六十六、趙國危亡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六十七、朝堂定謀一百三十、迴歸二百四十八、渡江六十五、朝議五十八、審理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九十三、魏王之好二百四十九、楚軍潰敗六十二、如姬來訪三十二、秦國政局一百三十一、家庭六十一、父子決絕一百二十四、分兵三十五、趙國求和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一百七十八、戰國策十、龐癝說魏王(四)八十六、宴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六十二、打算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二百五十一、楚國滅九十九、兩難六、戰國四公子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二十二、荀況入魏一百一十四、部署
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三、入楚九十八、君臣問答六十六、意外消息八十七、論勢五十六、魚龍宴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一百零四、臨淄之戰六十九、太子魏增一百五十二、秦策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一百零五、秦王到六十三、龐衛從軍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十九、大雪紛飛戰火起(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五十、弄巧成拙五、翩翩佳公子七、上黨戰起四十九、國士一百三十六、拜將二百四十五、破城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一百五十二、秦策六十四、入陶地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三十五、試探四、縱橫六十七、朝堂定謀一百五十、弄巧成拙一、暗潮二百零三、劉季的心理一百八十三、謀劃八十九、天下英才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七十九、縱橫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一、暗潮八十二、信陵薨九十五、張良計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二百四十九、楚軍潰敗九十六、魏王起疑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三十一、心思二十五、魏王之殤三十八、龐癝使秦六十二、如姬來訪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十二、韓非入魏五十四、暗涌九十、人才爭奪六十二、打算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六、魏增大婚九十八、君臣問答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七十一、千鈞一髮二百二十八、休戰八十九、天下英才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一百一十三、沉重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八十、捭闔六十六、趙國危亡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六十七、朝堂定謀一百三十、迴歸二百四十八、渡江六十五、朝議五十八、審理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九十三、魏王之好二百四十九、楚軍潰敗六十二、如姬來訪三十二、秦國政局一百三十一、家庭六十一、父子決絕一百二十四、分兵三十五、趙國求和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一百七十八、戰國策十、龐癝說魏王(四)八十六、宴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六十二、打算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二百五十一、楚國滅九十九、兩難六、戰國四公子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二十二、荀況入魏一百一十四、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