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我是誰

《大山之子》——第一部 笑笑書場

第15節 我是誰

響水鎮臨河。

那河源自盤龍山,故喚盤龍河。

盤龍河從響水鎮街場外靜靜地流過,河邊原是一條青石板鋪就的大道,現在已經加以拓寬,雙向四車道,水泥路面。

順河下行,約兩里路程,有一個村落,座落於平壩上,喚作古墳村。

順河下行兩公里左右,河道突然斷裂,形成二十多米高的斷崖。河水奔流而下,激盪迴旋,聲震數裡,故名響水灘。

再沿這四車道的水泥公路一直走下去,約七八公里,就是高橋鎮了。鎮上有高速入口,三年前纔開通的,直通雙度市。當然,沿水泥路面的縣道也可到雙度市,約80公里路程。

古墳村村口,縣道旁邊,有一古墳,規整的青石砌壘的墳臺,墳頭則堆積成丘。古墳佔地近三畝,四周均用石灰三合土鋪實了近一米厚,不宜翻耕種植。只在離這壘古墳約二三百米處,有一株高大挺撥的白果樹。

令人甚感奇怪的是,這高大寬廣的古墳,墳頭並無墓碑,當然更無墓銘了,因而無從知道墳中埋着何人,也不知道是何年歲。反正,據村子裡的老人說,有了這墳纔有這村,村子就因墳而名“古墳村”。

古墳村是一個散落的民居村落,三十多戶人家,雜姓。村東頭有戶賴姓人家,也就是愛男母親的孃家了。與這賴姓人家相鄰的,是兩間破敗的土屋,就是我的家了。

在我自小的印象中,是沒有父母的,由外婆帶大。

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外婆把我送到響水鎮上的國民小學,讀了六年的書,三年初小,三年高小,認得一些字。

我這人記性本就不好,因了時間的久遠,童年的記憶更是模糊。只有四件事,仔細想來,還有些印象。

第一個印象,是我的外婆。

外婆很漂亮,也很慈祥,很少出門。有太陽的日子,總是拈根木凳,坐在門前。門前有棵挺拔的白果樹,與古墳堆的那株遙相對應。她就坐在白果樹下,什麼也不做,雙手交叉疊放在膝上,文文靜靜的,端端莊莊的,臉上似乎總掛着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這形象,是不是與愛男的母親坐在茶吧後面的形象有幾分相似?我之所以覺得愛男的母親很美,大概就是受了外婆這種姿勢的影響吧。只是愛男母親長得更胖一些,我的外婆呢,則更清秀。

我不知道外婆是哪裡人,也不知道她姓什名誰。

外婆死於1960年春3月,那年頭,餓死的人可多了去了。

外婆躺在牀上,已經三天沒東西吃了,斷斷續續地跟我說話,聲音很微弱。我把耳朵貼緊在她的嘴邊,也沒聽出個明白,似乎是告訴我,我身上流的血與別人的不一樣,似乎跟京城有些關聯;我也不姓金,叫作什麼愛西,哦,後面還有一長串,似乎是睡覺囉啥的,反正沒聽明白。

愛西睡覺囉?這個姓氏沒見過。我們國學老師教讀的第一本書是《三字經》,第二本書是《百家姓》,趙錢孫李,周武鄭王,我能倒背如流,諸葛、司馬、夏侯、歐陽等等複姓是有的,但沒有 “愛西睡覺囉”這個姓氏。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就餓得慌。腸胃沒東西可以消磨,就直接影響人的思維,腦子裡成天晃盪來晃盪去的,就是玉米糊紅薯粥這些個影子,或者來點野菜草根的也不錯。外婆三天沒吃東西,估計是餓昏了,思維混亂了,打胡亂說了,也有可能是我沒聽明白,因爲我也兩三天沒得着吃食了。

反正,外婆臨死之前的這些個絮絮叨叨,我是沒聽進去的,更沒當作回事兒。你想呀,成天唸叨的,就是如何讓這腸啊肚啊胃啊的不嘰嘰咕咕地瞎折騰,哪個還有心思去管什麼血啊姓啊的。

第三天上,外婆死了。其時我已十五六歲了,個子挺高大,特別能吃,也什麼都吃,但總餓得慌,總吃不飽。那個年頭,不感覺飢餓的人,恐怕是沒有的。

我把她抱到古墳那裡,隨便挖了個土坑,裹了張草蓆,就草草入土了。

外婆早就爲自己選好了墳地,就在那顆古墳旁邊,白果樹下,這個,我是聽得很清楚的。

其時,我也差不多餓死了,面黃肌瘦,渾身軟弱無力,但抱着她的屍體,並不吃力,不是因爲我力氣大,主要是因爲她太瘦弱了,似乎只剩下了一層皮,很輕,輕輕飄飄的。

最後一坯土將要掩蓋她的面龐時,我最後一次凝視着她,只覺得她很美,那種美,是我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

第二個印象呢,是我的先生。

其時,響水鎮早已有了國民小學。先生年紀不大,聽說是從縣城來的,有點家庭背景,其父好像是個縣參議。這縣參議是個什麼東西,我不清楚,想來可能是縣衙門裡的什麼官兒,或者是縣裡的大戶人傢什麼的。聽說過“富不當兵,窮不教書”的俗語,又一思考,大概可能也許這參議,是縣衙門的某種差役吧。反正,我是不喜歡這位先生的。

印象最深的,是先生的板子。他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是打學生的板子。遲到,打板子;錯別字,打板子;背書,打板子;作文,那時我們叫寫文,打板子。這規矩老多了,反正都是一打了之。

最令人氣不過的,是這先生的打板子,沒有一定之規,全憑自己心情的好壞。高興的時候,是不打板子的,哪怕你犯了大錯,他也一笑了之,不高興的時候,最小的錯誤,他也毫不手軟地施展開板子功夫來,甚或無錯之時,這位年輕先生也會千方百計地給你找出錯誤來,藉以顯擺他的臂力。先生最愛教導我們的訓詞是,三天不念口生,一天不動手生。

我呢,挨板子是同學之中最多的。因此,我的大部分心思,都放在揣摸先生是否高興的事兒上去了。

漸漸的,經歷的事多了,我就琢磨出了點門道。老實說,我的學習,在班上還是排得上號的,爲啥我挨板子比全班總和還多?爲啥那個黃有財,還有個張大富,班上考試總墊底,成績比我差遠了,也比我調皮搗蛋得多的傢伙,就很少挨板子?原來,這倆小子家裡殷實,時不時地會給先生送些雞呀鵝呀什麼什麼的紀念品。我呢,家窮,沒這些個紀念品可送,那就只能挨板子了。到得後來,先生一抽我背課文,就知道這板子是挨定了的,因爲緊張呀,一緊張,原本滾瓜爛熟的,就記不起來的。

再後來,就無所謂了,既然這板子是逃不脫的,乾脆在背書之前,先把手心攤開伸到先生面前,懇求先生先打一通板子再說。

捱過了板子,沒有了後顧之憂,反倒能非常通順地背誦出課文來。

現在想來,我這挨板子,不但不是壞事,還於我是大有裨益的呢。你想呀,我不過一個小學畢業,吳名呢,初中畢業,爲啥我比他認的字還多?就因爲我被那板子逼着,不能不認真識字寫字。再有,我最愛思考問題了,只在心頭想,卻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說出來。這個勤于思考的習慣,這個敏於心而訥於言的美德,其實也是被這板子逼出來的。

我的這位先生呢,也不總是拿板子對我們。每學期有兩週時間,他是決不會打我們的板子的,也就是臨近學年結束的時候,不僅不打板子,他還會用自己的工資買糖給我們吃。箇中原因,後來伍玉平和於小山都給我講過,說是臨近學年末的時候,督學專員要到各校對教師進行考評,優勝劣汰。

這教育局長是誰?全雙河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赫赫有名的“蔣探花”。關於這蔣局座的故事,吳名的說書已經講過了,我在這裡就不贅述了,因爲我是無論如何也講不到吳名小子的水準的。

那時國民學堂的教師,待遇還是蠻高的。我這先生,其實並無多少真本事,靠了父親的蔭庇,謀了個教師之差。每個學年末,縣教育局組織對全縣教師進行考評,以此決定教師的去留。我這先生,買糖給我們吃,不過是要堵我們的嘴,替他說好話。

蔣局座是不可能親自跑下來對教師進行考評的,就組織了一個督學團,由督學團成員下到各鎮學校來考評教師。“蔣探花”是個好官,並不能說手下的督學專員就都是好官。所以,我這先生總能穩穩地當個教師,直到解放後,仍留雙坪中心校任教,據說,還做到了副校長的職位呢。

先生的名字,我就不說了,畢竟大家都認識。

我這人,嗨,聖賢不是教導說,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惡麼?

第三個印象呢,是關於老孃們兒的。

愛男的母親是有名字的,正如我也有名字一樣,並且,我倆個都不願自己的名字被人提到。

我,姓金名山,金山。不錯,我在鎮上國民小學上學時,用的就是學名“金山”。這名字蠻不錯嗎。是不錯,如果用在別人身上,確實很不錯,可惜,於我,就名不符實了。金山銀海,金銀珠寶,那是多麼的富可敵國,我,窮光蛋一個,何稱“金山”?我是個很講實事求是的人,名實不符的事,對我是一種侮辱。“跑堂的”“打雜的”“堂倌”“夥計”,這些名字於我更貼切,我更樂於接受,甚至“喂”“那個”這樣的稱呼,我都覺得比“金山”這名字來得實在。

當然,我這“金山”之名,有時也會偶爾用到。

陪老孃們兒回古墳村走親串友的時候,古墳村的老一代人,偶或招呼“金大哥”“金兄弟”,因有知道我這名字,並且能用這名字招呼我的人,多爲長者,爲示尊重,只好答應,所謂“打落牙齒往肚裡吞”,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了。

還有呢,就是老孃們兒了。當她神經發叉,腦袋發熱的時候,會“山山”“山子”的呼我,因我大她半歲,間或也稱我“金哥哥”。她是婦道人家,我,堂堂男子漢,能跟她計較這個?不過,我更喜歡“老夥計”這個稱呼。

“老夥計!”聽聽,聽聽,“老夥計”,這稱呼,妙矣!

第15節 我是誰第06節 母親的心思第27節 閒說高橋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11節 連環畫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8節 鴛鴦浴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28節 鴛鴦浴第08節 吳名想試試第16節 賴若芷第25節 飽飽飯店第30節 題外之言第22節 神秘讖語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01節 橫斷山第01節 橫斷山第03節 吳名上學第05節 想起愛男第13節 我的計謀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20節 書場歷史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02節 吳名身世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7節 閒說高橋第11節 連環畫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11節 連環畫第19節 誘我作書第14節 我成員工第02節 吳名身世第25節 飽飽飯店第23節 大丫二丫第11節 連環畫第19節 誘我作書第11節 連環畫第11節 連環畫第30節 題外之言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7節 閒說高橋第06節 母親的心思第01節 橫斷山第27節 閒說高橋第08節 吳名想試試第15節 我是誰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05節 想起愛男第09節 書場開張第07節 母親的隱秘第20節 書場歷史第11節 連環畫第13節 我的計謀第18節 神龜之局第09節 書場開張第28節 鴛鴦浴第13節 我的計謀第09節 書場開張第26節 我很鬱悶第28節 徹夜之談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06節 母親的心思第05節 想起愛男第27節 閒說高橋第26節 我很鬱悶第20節 書場歷史第23節 大丫二丫第12節 書場改革第20節 書場歷史第19節 誘我作書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25節 飽飽飯店第30節 題外之言第27節 閒說高橋第02節 吳名身世第06節 母親的心思第23節 大丫二丫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09節 書場開張第01節 橫斷山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20節 書場歷史第19節 誘我作書第14節 我成員工第22節 神秘讖語第23節 大丫二丫第11節 連環畫第23節 大丫二丫第06節 母親的心思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21節 鄭二仙第18節 神龜之局第18節 神龜之局第16節 賴若芷
第15節 我是誰第06節 母親的心思第27節 閒說高橋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11節 連環畫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8節 鴛鴦浴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28節 鴛鴦浴第08節 吳名想試試第16節 賴若芷第25節 飽飽飯店第30節 題外之言第22節 神秘讖語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01節 橫斷山第01節 橫斷山第03節 吳名上學第05節 想起愛男第13節 我的計謀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20節 書場歷史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02節 吳名身世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7節 閒說高橋第11節 連環畫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11節 連環畫第19節 誘我作書第14節 我成員工第02節 吳名身世第25節 飽飽飯店第23節 大丫二丫第11節 連環畫第19節 誘我作書第11節 連環畫第11節 連環畫第30節 題外之言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7節 閒說高橋第06節 母親的心思第01節 橫斷山第27節 閒說高橋第08節 吳名想試試第15節 我是誰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05節 想起愛男第09節 書場開張第07節 母親的隱秘第20節 書場歷史第11節 連環畫第13節 我的計謀第18節 神龜之局第09節 書場開張第28節 鴛鴦浴第13節 我的計謀第09節 書場開張第26節 我很鬱悶第28節 徹夜之談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06節 母親的心思第05節 想起愛男第27節 閒說高橋第26節 我很鬱悶第20節 書場歷史第23節 大丫二丫第12節 書場改革第20節 書場歷史第19節 誘我作書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25節 飽飽飯店第30節 題外之言第27節 閒說高橋第02節 吳名身世第06節 母親的心思第23節 大丫二丫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09節 書場開張第01節 橫斷山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20節 書場歷史第19節 誘我作書第14節 我成員工第22節 神秘讖語第23節 大丫二丫第11節 連環畫第23節 大丫二丫第06節 母親的心思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21節 鄭二仙第18節 神龜之局第18節 神龜之局第16節 賴若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