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電視與零食

《大山之子》——第一部 笑笑書場

第24節 電視與零食

笑笑書場裝上電視,全響水鎮,是第二家。

1984年5月,一個週末,二丫吳愛愛回得家來。說也巧了,鄭二仙呢,也從省城回雙坪山探故。

二仙這人,蠻戀舊的,時不時的,都要回咱雙坪山來走走看看。每次回來哩,都落腳於咱笑笑書場。

二丫愛愛,就纏了二仙,說,咱師範學校,電視呢,只有一臺,放在禮堂。平時鎖着,晚間打開,只供教師觀看,學生不得入內。

二仙豈能聽不懂二丫這話?又豈能經得住二丫的軟硬兼施,軟磨硬泡? щшш★тт kдn★C O

不幾日,果然,二仙專程送來兩臺電視。一臺送了雙坪村小,一臺歸了咱笑笑書場。

此前,響水街場是有一臺電視的,12吋,黑白,松下牌,置於鎮**禮堂內。配以木箱一個,平時鎖着,晚七時準點開放。鎮廣播員專人專管,收費,一人一座,5毛錢。

我們這臺呢,18吋,彩色,夏普牌,放在吳名說書座位的後面,一根近兩米的天線,平時收回,需要時才抽出來,高高的,伸在半空中。

電視效果委實差勁,老有麻點,小小的密密的麻點,實在有礙觀瞻。

後來,有個年輕後生,爲我答了疑解了惑。我便依法而行,用了一根軟銅電線,一頭系在天線上,另一端系在長長的竹竿上,高高地支在空中。果然,滿屏的麻點就沒有了,連聲音也嘹亮了。

吳名的說書,已漸顯頹勢。一則呢,精力已大不如前,上午下午各一場,似乎已應付得吃力了,晚上這場,力不從心了;再則,沒了伍玉平的連環畫兒,也沒了鄭二仙的鄉土素材,小子說書的故事就斷了新鮮,時不時的,得靠了重溫舊夢,哦,就是重播舊事,老生常談,聊以維持了。

眼見得茶客漸少,空置的座位漸多,我就着心上火起來。特別是晚場,滿街的人兒,都往**祠堂擠去,前呼後擁,一呼百應,摩肩接踵,比比皆是。

這個,還了得?孰可忍,是不可忍也。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按了我的提議,召開了第N次全體員工大會。當然,這全體員工,也就我們四個人兒。

當然是我做主題發言: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了。

老孃們兒:咋就國將不國了?

我:嗨,你們不是不知道,咱吳名的說書,已是山窮水盡了,風光不再了。

愛男:咱吳名,說書幾十年,還不興來點職業倦怠麼?

我:吳名小子倦怠不倦怠,咱管不着。但是,然而,咱笑笑書場,得深謀遠慮,重振雄風呀。

老孃們兒:說說,你謀慮了個啥法?

我:自然着落在這電視上啦。

從此,吳名的說書,就只上午一場。晚場呢,改作電視直播了。

下午不是還有一場說書麼?取締了。

取締了?對頭,取締。其實,這是應了廣大茶客們的消費心理。你想呀,全天都沒了娛樂,沒了消遣,這人的消費需求就特別的旺盛了。晚上的電視直播,能不火爆?能不摩肩接踵,老少咸宜?

茶資麼,咱也不趁人之危,或者說,不趁火打劫,仍是每客一元錢。

**祠堂,不是每人五毛麼?

不錯。但是,然而,咱免費提供茶水呀。再說了,咱這笑笑書場,啥地兒?瞧瞧,這環境,這氣場,哇噻,空曠曠的**禮堂,能和咱笑笑書場一較高下,平分秋色?

裝上電視不久,中國女排勇奪奧運冠軍,現場直播。看客實在太多了,擠不下。只好把條凳也撤了,前面的人蹲着,後面的人站着,中間的人呢,嘿嘿,半蹲着。

好長好長一段時間,整個響水街場,就只咱笑笑書場有電視。那年頭,不是有錢就能買到一切的。這電視啊,屬於憑票供應的緊俏貨。

有錢咋啦?你就是提着一麻袋鈔票也不頂事,因爲你弄不到計劃票。

那時的電視,是沒廣告。後來,就慢慢慢慢地來了廣告。有則廣告,我的印象特別深:

月兒明,月兒亮,月光照在酒瓶上。

遂州酒好沒法說,不喝硬是睡不着。

酒香飄進月宮裡,嫦娥聞到好歡喜。

嫦娥姑娘下凡來,硬要和我喝一臺。

你一口,我一口,嫦娥逮倒不鬆手。

你一杯,我一杯,喝得臉上紅霞飛。

第一次見到這廣告,甚感稀奇,就去買一瓶“遂州”酒,嚐嚐,並不咋樣。比起山民自釀的土酒,實在差遠了。

晚間作夢,也沒嫦娥姑娘下到凡間,與我把酒言歡的事兒。

打烊,清點收入。哇噻!嚇我一大跳:200多元。

啥概念?大米每斤0.16元,雞蛋每個0.06元,豬肉每斤0.68元。

自此,咱笑笑書場,重現當日輝煌了,顧客盈門,熙來攘往了。

過不幾天,問題來了。

街坊鄰里,老少爺們,自然來得多。各家各戶的小娃娃小姑娘,偏偏也好熱鬧,專往人多的地兒挨。大堂正中不必說,邊頭角落不必說,凳上桌上也蹲着坐着,大多是娃娃,反倒把些個正經茶客,擠沒了座次。

這些個,倒是其次。嚴重的是,最後,人兒實在太多,過道擠沒了,連供顧客們出入的門口,也被佔用了。

顧客們終於是可忍,孰不可忍,抗議起來:交通要道,豈容佔用?要是內急起來,如何是好?

人能製造問題,人也能解決問題。

咱這山旮旯,鳥屎不生蛆的地兒,人兒卻實在得很。對於咱笑笑書場“交通堵塞”的難題,顧主們還是挺理解,挺支持的。

經與一衆顧主們誠懇會商,我便撤了藤椅,找出原來棄置的條凳,新顏換舊貌。嘿嘿,居然,這亙古未有之大難題,就順理成章,理所當然地得到了解決。

當然,作爲對廣大顧客們的回饋和報答,這茶資麼,便由每客一元,降價處理了,五毛。哦,得改改名兒:電視觀摩費。

當然,不再提供茶水。

當然,娃娃們免費。

當然,咱笑笑書場的收入,遠比茶資收入多多了去。

經這一番倒騰,咱老金,反倒悟得了另一條生財之道。

這些娃娃們媳婦們,雖然收不着電視觀摩費,但是,就沒消費需求?有啦,當然有啦:零食噻。

響水鎮平壩地是不種瓜子花生的。但出得平壩,上了山,可就多了去了,家家戶戶幾乎都種有葵花和花生。鄉下人,逢了場集,荷包裡往往便揣了半袋,遇了親朋故友的,隨手抓點給娃娃。

晚間掃地,遍地的瓜子殼花生殼。

這遍地的殼殼,不是在啓示於我麼?

你想,你想想。我只需把兩支天線搭上,電源一插,這電視,便不需我費心費力了,我便無所事事了。爲何不整點零食來售呢?

我這個人,訥於言而敏於行。有了這個衝動的想法,我便專程前往雙坪山一逛,購得些許葵花仔兒,分裝成小袋,1毛1袋。

晚上一盤點,嗯,效果麼,真不賴,居然就小賺了一把。

再後來,街上一逛,見有賣炒花生的。噫,又有一個美妙的靈感,從我機智靈活的大腦中,一閃而過。於是,我又購進炒花生,分裝,一小袋,兩毛錢,居然,甚受歡迎。

你們知道的,我這個人是喜歡思考問題的,而且有時還能從大家都習以爲常的小事中,悟出不少深刻的人生哲理來。於是,我就想啊,花生能炒熟了賣,葵花子兒,炒炒,味道咋樣?甚或南瓜子兒,炒炒,味道又咋樣?

炒花生炒瓜子,主要是拿捏火候。失敗是成功的媽,炒糊了幾次,後來就隨心所欲了。

就像賣油的老頭兒,熟能生巧。做得多了,咱老金這手炒貨,居然就在響水街場上,聲名鶴起了。

咱老金,最善長舉一反三了。後來,就開始研究起滷製食品來。

wωw ¸тt kǎn ¸¢ 〇

食材原料是雞爪鵝掌,雞肝豬肺,反正就是邊角廢料,咱這地,人們是不食這些個東西的,當作廢物扔了。隔壁“飽飽飯店”的主打菜品“豬雜湯”,便是這類的廢物利用,因其價廉物美,甚得食客們的追捧。

老叔我又找上老王,嗯,鎮衛生院的王老頭兒,祖傳的老中醫,配得滷藥。將“廢物”一古腦兒地放入滷湯,煮熟,冷涼,小塑料袋封裝。然後麼,上架,或兩毛或三毛,零售兼批發。

老叔我親手創制的滷雞爪滷鵝掌,自覺還是可以的,份量還是足夠的,價格還是公道的,但是,然而,銷量卻不佳,始終不佳,大多變成了我的宵夜佐酒之物。每當前往雙坪山載運泉水時,我便兜個五六隻,饋贈給於家那窩娃娃,自己呢,也於途中休憩時,坐於石上,啃上幾口,愜意得很。

最受大小食客們追捧的,當數炒瓜子。1角1袋,一晚嗑一袋,真正的物美價廉,供不應求。開初是小孩喜歡,後來是姑娘婆姨喜歡,再後來,老少咸宜。

那時的電視節目少得可憐,只有CCTV兩三個頻段。中國女排奪冠後,接着是《少林寺》,再後來《霍元甲》,都是熱鬧得緊。電視裡的人兒拼了命地打架,我呢,拼了命地賣我的自創牌零食,炒瓜子炒花生滷雞爪滷豬蹄兒。哇噻,那場面,少見的火爆。

於是,我就拓展起外部市場來,哦,就是在笑笑書場外面,臨街,支個小攤,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消費主體,便由茶客變作了學生娃娃,以及趕集的鄉下人。

這晚間的收入,我得分作兩部分。電視觀摩費,沒得說,交愛男。零食收入,則歸我所有,自然入了我的小金庫。

有個女娃,是古墳村的,喚作丁燕梅,來得特勤,而且是下午過半就到店裡。人呢,長得好看,手腳也特勤,幫着我掃地啦,燒水啦,什麼活都幹,特別喜歡幫着我製作零食。我炒花生炒瓜子,她就幫我添柴加火,我滷雞爪滷鵝掌,她就幫我端盆遞碗。我手忙腳亂的,正需人幫忙,當然就喜歡起她來,時時常常,免費供她幾袋瓜子雞爪的。

好長一段時間,沒見這女娃了,心裡就犯起嘀咕來。咋的啦?父母生病啦?嫁夫生子啦?手勤,麻利,嘴巴也甜,蠻招人喜歡的,咋就不來了呢?

一日,晚間,得着空閒,我到**禮堂一巡——我這微服私巡,既爲了解民情,更爲了解敵情。

噫,怪了,這旮旯,咋就有人學了我,賣起了零食呢?

瞅瞅,揉揉昏花老眼,再瞅瞅,嘿嘿,這女娃,不是丁家女娃,丁燕梅麼?

第03節 吳名上學第01節 橫斷山第09節 書場開張第10節 伍玉平第20節 書場歷史第21節 鄭二仙第28節 鴛鴦浴第01節 橫斷山第27節 閒說高橋第19節 誘我作書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19節 誘我作書第06節 母親的心思第18節 神龜之局第01節 橫斷山第14節 我成員工第27節 閒說高橋第05節 想起愛男第28節 徹夜之談第09節 書場開張第12節 書場改革第11節 連環畫第11節 連環畫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22節 神秘讖語第01節 橫斷山第15節 我是誰第02節 吳名身世第01節 橫斷山第12節 書場改革第19節 誘我作書第09節 書場開張第08節 吳名想試試第13節 我的計謀第22節 神秘讖語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10節 伍玉平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8節 徹夜之談第09節 書場開張第20節 書場歷史第14節 我成員工第11節 連環畫第21節 鄭二仙第03節 吳名上學第19節 誘我作書第10節 伍玉平第02節 吳名身世第18節 神龜之局第26節 我很鬱悶第12節 書場改革第16節 賴若芷第09節 書場開張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30節 題外之言第10節 伍玉平第12節 書場改革第06節 母親的心思第05節 想起愛男第22節 神秘讖語第18節 神龜之局第22節 神秘讖語第15節 我是誰第30節 題外之言第22節 神秘讖語第30節 題外之言第02節 吳名身世第28節 鴛鴦浴第01節 橫斷山第26節 我很鬱悶第26節 我很鬱悶第20節 書場歷史第05節 想起愛男第20節 書場歷史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5節 飽飽飯店第30節 題外之言第02節 吳名身世第08節 吳名想試試第13節 我的計謀第03節 吳名上學第16節 賴若芷第15節 我是誰第15節 我是誰第21節 鄭二仙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15節 我是誰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20節 書場歷史第23節 大丫二丫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09節 書場開張第28節 徹夜之談第13節 我的計謀第01節 橫斷山第01節 橫斷山第14節 我成員工第04節 吳名的興趣
第03節 吳名上學第01節 橫斷山第09節 書場開張第10節 伍玉平第20節 書場歷史第21節 鄭二仙第28節 鴛鴦浴第01節 橫斷山第27節 閒說高橋第19節 誘我作書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19節 誘我作書第06節 母親的心思第18節 神龜之局第01節 橫斷山第14節 我成員工第27節 閒說高橋第05節 想起愛男第28節 徹夜之談第09節 書場開張第12節 書場改革第11節 連環畫第11節 連環畫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22節 神秘讖語第01節 橫斷山第15節 我是誰第02節 吳名身世第01節 橫斷山第12節 書場改革第19節 誘我作書第09節 書場開張第08節 吳名想試試第13節 我的計謀第22節 神秘讖語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10節 伍玉平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8節 徹夜之談第09節 書場開張第20節 書場歷史第14節 我成員工第11節 連環畫第21節 鄭二仙第03節 吳名上學第19節 誘我作書第10節 伍玉平第02節 吳名身世第18節 神龜之局第26節 我很鬱悶第12節 書場改革第16節 賴若芷第09節 書場開張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30節 題外之言第10節 伍玉平第12節 書場改革第06節 母親的心思第05節 想起愛男第22節 神秘讖語第18節 神龜之局第22節 神秘讖語第15節 我是誰第30節 題外之言第22節 神秘讖語第30節 題外之言第02節 吳名身世第28節 鴛鴦浴第01節 橫斷山第26節 我很鬱悶第26節 我很鬱悶第20節 書場歷史第05節 想起愛男第20節 書場歷史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5節 飽飽飯店第30節 題外之言第02節 吳名身世第08節 吳名想試試第13節 我的計謀第03節 吳名上學第16節 賴若芷第15節 我是誰第15節 我是誰第21節 鄭二仙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15節 我是誰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20節 書場歷史第23節 大丫二丫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09節 書場開張第28節 徹夜之談第13節 我的計謀第01節 橫斷山第01節 橫斷山第14節 我成員工第04節 吳名的興趣